不是医生,他们凭什么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
2019-06-29 10:37

不是医生,他们凭什么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健闻Plus王吉陆,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目前有3000多位物理师,他们被称为“幕后英雄”,每年为100万左右的患者设计放疗计划。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从30.9%提高到40.5%,包含着他们的默默付出。


女儿5岁时曾经问王璐:“你的工作是什么?”


他想了想回答:“爸爸是医生中的建筑设计师”。


治疗过3万多癌症患者,其中1万左右实现了临床治愈,也就是达到了5年生存期,其他患者大多也能在最后的时光提高和改善了生命质量。


这是从业12年来,鞍山市肿瘤医院放疗物理师王璐和同事们一起完成的工作。


他们的岗位叫做“放疗物理师”,帮助医生为患者设计放疗计划,确定射线的路径、角度、剂量等等,目标是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伤害正常细胞。通俗说,他们是为放疗编制自动化治疗程序的,是连接医生和放疗技师的桥梁。他们很少和患者直接联系,被称为“幕后英雄”。


王璐的工作和生活看上去都平平淡淡,没有大的波澜,12年间买房、结婚、生女,女儿上学后,也在为辅导作业而苦恼,跟别的丈夫、父亲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平淡的背后有着自身技术的不断精进。


12年来他从一个门外汉到精通各种系统的物理师,2019年3月参加全球物理师胰腺癌计划大赛,他用刚上手3天的瓦里安Eclipse 15.5系统制作的放疗计划获得了全技术类全球第六名,医用直线加速器类全球第三名的成绩。


平淡的背后也有着放疗行业高速发展的亲身经历


他2007年加入这个行业时,全国共有物理师1200位左右,如今增长到3000多位;而每年进行放疗的患者增幅,从40万增长到100万左右,物理师行业仍然有巨大的缺口。


平淡背后还有着1万左右病人的康复和他们家庭的完整。


这些年来,让人悲伤的是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从280万增长到392.9万,让人看到希望的则是5年生存率从30.9%提高到40.5%。


患者生存率提高的背后,包含着物理师王璐和同行们的默默付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半路出家,迎接放疗行业的高速发展


加入物理师行业,对王璐来说是半路出家。


那是2007年,王璐26岁,正担任着鞍山肿瘤医院信息科副主任,本科学的是生物工程和信息工程,信息科比较对口,但他还是想离临床治疗走得更近。


这时候来了一个机会。医院放疗物理师主任陈利找到了王璐,希望他调过来做物理师。那时候,加上陈利一共只有两位物理师,“我们缺人手,听说王璐业务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所以跟院长申请特意把王璐调过来的。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习能力。”


物理师对王璐是一个新领域,但放疗科离医疗更近,他很感兴趣。而且,陈利对他说:“放疗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你来了能赶上这一波高峰。”


癌症是众疾之王,千年来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针对癌症的有效治疗是近百年来才开始的。放疗是传统的癌症治疗三驾马车(手术、放疗、化疗)之一,近些年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创新,也有放疗联合靶向或免疫的治疗方案。


放疗就是用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那时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都与电离辐射有关:1895年12月伦琴发现了X射线;紧接着1896年6月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分离出了镭。


1896年,也就是在伦琴发现X射线6个月后,在法国、美国和瑞典就有首批患者接受了放疗;1903年,实现第一例皮肤癌患者的非手术治愈。1920年代,放疗治愈1组喉癌患者,并且无需患者接受永久性致残的气管切开术,放射治疗对肿瘤的治疗迈出了革命性的进步。


100多年来,放疗技术不断更新、进步,1930年发明加速器,1959年出现三维适形放疗,1990年代提出调强放疗……通俗地讲,调强放疗就如精准导弹,能给癌细胞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身体正常组织不受太大的损伤,因此被称为放射肿瘤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本世纪放疗技术的主流或方向。到现在,还有四维放疗、质子放疗等新的技术在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放疗史开始于1920年代的北京协和医院,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晚期肝癌,就曾接受放疗。1930年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梁铎教授到德国学习,向居里夫妇系统学习了和核医学及放射治疗相关的知识,回国创立了国内第一个放射治疗组。


不过,早期的基础非常薄弱,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放疗在中国才真正开启了发展之路。


198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引进了第一台进口直线加速器,这也是中国最早拥有的进口放射治疗设备,是现代放疗事业真正的起步。


1986年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成立,当时的放疗从业人员大约2000人,其中物理师180人。


经过20年的发展,到了王璐入行之前的2006年,物理师增加到1181人。


这个时候,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80万左右,其中40万接受了放疗,比例大概15%左右。而在欧美,60%~70%的癌症患者治疗当中会使用到放疗,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正是放疗设备和物理师的稀缺。


由于过去没有专门的放射物理专业,于是很多从业者像王璐一样,半路出家。


医学物理是一个交叉学科,一个合格的医学物理师需要掌握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影像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另外,还需要过硬的数学知识来解读临床计划系统的剂量算法。所以,迎接他们的,首先是对这些知识的深入学习。


王璐在为一位56岁的肺癌患者进行首次治疗的体位验证。


从门外汉到全球第六,一个物理师的成长


“如果是现在,应该先去学习半年,但那时候活特别多,一共3个物理师,王璐只能边学边干,从简单的做起来”,把王璐带入行的陈利说。所谓简单的,就是三维适形计划,比如对脑转移的患者,做全脑照射就可以。而复杂的计划,比如头颈部的肿瘤,周围器官特别多,既要杀死癌细胞,又要保护好正常组织,不容易做好。


2007年底,王璐参加了物理师资格考试,拿到了物理师证。在他印象中,那一年,整个辽宁只有5个人通过了考试。


2008年,科室里的另一个物理师跳槽,王璐更是被委以重用,他上手也很快,一开始每一个计划,陈利都要复查,后面只要抽查就可以,到了2008年年中,就已经可以独立操作,不用再检查了。


在他手里完成一个一个的计划,看到一个一个的患者康复,让王璐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其中一个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被他和同事称为“奇迹”。


这位患者是2007年来看病的,当时他一直咳嗽,还有咳血,通过CT检查出是肺癌,再做病理确认是小细胞肺癌,于是上了放疗、化疗联合治疗。那时候鞍山市肿瘤医院刚刚引进了调强放疗的技术,跟王璐之前做的三维适形相比,调强就像是精准制导,这位患者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


“当时使用的是超分割,一天做两次放疗,反应很大,好在患者身体状态好,心态也好,这边有反应吐完,那边能接着吃补充营养”。这位患者治疗效果很好,放疗结束以后,“原来我们以为就18个月生存期,但他到今天都还健在,每年来复查,每次都来我们这边打个招呼,就是报个喜,‘我还活着’”。


而有的患者,虽然已到生命晚期,未能治愈,但经过治疗缓解了痛苦,治疗前不能进食的开始吃饭了,不能下地的开始行走了,提高了生命质量,王璐也觉得很欣慰。看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推动着他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好地治疗方案。


鞍山这样的三线城市,可学习的空间并不大,王璐选择在AAPM(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这样的国外大型网站注册会员,学习行业内的新动态,他还加入了一个262人的“华人物理师高手群”,和行业里的高手互相切磋。


2017年王璐参加全国精确放疗研讨会,参加研讨会是自我提升的方式之一。


另外,各种远程培训也是他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比如专注于癌症治疗领域的瓦里安医疗会组织专门的培训,在2019年一个国际比赛上给他很大的帮助,这是后话了。


2009年,王璐有两件喜事。一个是女儿出生,另一个是他和陈利合作的论文发表在了《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这是他第一次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论文的题目就是当时比较前沿的调强精度解析。


2012年,王璐第一次受邀请进行全国巡讲,走了10个城市,每次都有100~150位听众,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在物理师领域真正入门了。


2017年,他第一次在全国最顶级的物理师年会上发言。


2019年3月,王璐参加国际放射外科协会(RSS)组织的全球物理师胰腺癌计划大赛,对手是来自美国、瑞士、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高手,他用刚上手3天的瓦里安Eclipse 15.5系统制作的放疗计划获得了全技术类第6名,并且分值和前5相差甚微。


对于这个结果,王璐说这是意料之中的,“这个比赛让我验证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对着电脑设计放疗计划是物理师的日常。


迎着困难前进,坚持和努力显得更为可贵


“鞍山并不是一个大城市,学习机会不多,王璐非常进取,经常向我们了解软件最新功能。” 瓦里安的临床应用培训师赵晶晶对王璐印象很好。“鞍山是三线城市,学习机会不多,像王璐这么进取,很不容易。”


赵晶晶跟全国各地的物理师进行对接,为他们进行远程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最新软件功能和技术发展。物理师水平提升得越高,就越能使用放疗设备的先进功能,提高当地的放疗水平,扩大他们的用户规模,避免患者一定要去大城市就医的困境。


不过,这并不容易。物理师本身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境:没有晋升体系。有的物理师走研究员、技师的通道,有的走工程师通道,但一般到中级以后就很难再往上了。王璐走的是检验师的通道,目前是初级检验师,“按他的水平,如果有正常的职称体系,评上副高是没问题的”,业内专家表示。


在这样的缺陷之下,王璐的坚持和努力显得更为可贵。


放疗设备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高质量放射治疗服务的必要条件,王璐和同事们在进行质控讨论。


放疗的技术不断在进步,而王璐的学习和钻研也没有止步。“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在研究几种放射治疗方法之间的计划差异、剂量差异和生存期差异”,王璐说,他对能找到的匹配的患者进行分组,目前入组62个病例,准备用5年的时间去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从而找出对患者更有效的方案。


“物理师的计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对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的认识、理解越高,做出的计划就越好,从效果上看,杀死癌细胞的能力越强,对周边器官的影响越小,患者的生存质量就越高”。王璐觉得,这样一个研究,耐心观察5年,非常值得。


王璐确实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5年前,女儿5岁时问他的问题,现在她已经10岁,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但没有关系,总有一天她会懂的。


他的工作跟女儿也有着奇妙的连接,有一次王璐为女儿买了组装玩具,因为在工作中训练出很强的三维建构能力,他拿到快递以后看一眼说明书,很快把玩具拼装起来,女儿很崇拜地说:“爸爸,你好厉害啊。”


王璐工作的放疗中心,这一座小小的红楼,每年都承载着3000多患者和家庭的希望。


中国物理师的缺口还有三倍以上


王璐入行这些年,是物理师增长最快的时期。根据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郎锦义的调研,1986年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成立时,全国有物理师180人,到2006年,增长到1181人,到2015年变为3294人。


然而,物理师的缺口依然非常巨大。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每200名需放疗的患者应配备1名物理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2015年中国新增392万癌症患者,在欧美60%~70%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按这几个比例计算的话,中国需要的物理师缺口超过1万名,也就是说还需要增加三倍以上。


除了加大常规人才培养,中国也需要利用最新技术弯道补缺。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AI可将医疗效果提高30%到40%,减少多达50%的医疗成本。


为王璐做过远程培训的瓦里安医疗,继续推动着对物理师的培训。6月28日,瓦里安医疗启动了“中国物理师放疗好计划大赛”,计划经过几轮比赛,最终12月选出全国总冠军,希望挖掘出更多像王璐这样默默耕耘着的优秀物理师。


过去十来年,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从30.9%提高到40.5%,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然而,跟欧美的60%~70%相比,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更多的物理师、更多的瓦里安、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医生、更多的科学家等等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做出各自的努力。正如物理师王璐所希望的,让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早日来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健闻Plus王吉陆,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