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垃圾分类会让塑料垃圾污染更严重吗?
2019-07-01 16:40

上海的垃圾分类会让塑料垃圾污染更严重吗?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


今天是7月1日,上海的“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正式开始实施。


现在开始,如果分类错垃圾,就会被钉在小区的耻辱柱上了:



现在北京、上海、深圳也已经立法规定垃圾分类,相信很快也会像上海一样实行“最严垃圾分类令”,另外一共有46个重点城市,也会在2020年左右开始实行强制垃圾分类。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中国已经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



但在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昨天午饭的时候,我们叫了一只鸡作为外卖,我们把所有鸡肉都吃完了,但还剩一堆骨头,于是犯了难:


1,现在是大热天,我不能把这些骨头就放家里不扔,任它腐烂,那个味谁都受不了,而且还会生虫子招苍蝇。


2,我家住32楼,原先垃圾桶是在楼道里的,每天物业会派人来收。但自从垃圾分类撤桶以后,扔垃圾就必须下32楼再走100米,去小区里的垃圾回收中心扔了。我总不能徒手,抱着一大堆骨头去扔。


3,但按照垃圾分类,鸡骨头是湿垃圾,其他包装盒是干垃圾,应该分开放,不能放一起。


所以最后我不得不拿出一只新的垃圾袋,把那堆鸡骨头包起来,下楼去扔掉。


扔掉的时候必须破袋,就是必须把垃圾袋弄破,只把湿垃圾扔到湿垃圾桶里,垃圾袋扔到隔壁干垃圾中。


那堆鸡骨大概有多少呢?


大概就这么多:



加起来一共可能50克都不到,就这样多用了一只塑料袋,我总感觉这其实并不环保。


毕竟这些图片大家都看过,现在塑料污染的危机已经很严重了





我相信全市内置全国和我遇到相同问题的人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上海现在每天会产生2.3万吨干垃圾,但只会产生4500吨左右的湿垃圾(易腐垃圾),任何一个家庭的干垃圾应该都是远远多于湿垃圾的。


然而湿垃圾又非常容易腐烂,夏天不能在家里常放,每天至少要扔一次。


结果就是原来可能300克干垃圾和30克湿垃圾共用一个垃圾袋,但现在可能要用两个,如果你喝了一杯奶茶,中间有可回收的垃圾,可能要分三个垃圾袋去装。


于是上海居民产生的塑料垃圾,一下就多了两倍。


昨天,我看很多电商平台都说自己销量最佳的是垃圾桶和垃圾袋。


很容易理解,本来只要一个桶一个垃圾袋,现在要4个桶4个垃圾袋。



之前全国大力推行过一阵“限塑令”,规定各种超市、商场的塑料袋,必须有偿使用,所以在那之后,超市的塑料袋从免费,变成了1毛钱/2毛钱/5毛钱。



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尽量减少塑料袋的数量,尽量减少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垃圾分类等于是鼓励大家多用塑料袋,不知道是不是和“环保”的初衷相悖呢?


是不是在讲究垃圾分类的同时,应该强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一个实操性问题。


我家楼下的垃圾分类站,开门的时间只有早上7-9点和下午17点到19点。过了时间不但垃圾桶会撤走,甚至投垃圾的地方会锁起来不让你进去。



我自己还好,上班时间比较弹性,但对很多需要加班的上班族实在太不友好了。


早上没办法这么早出门,晚上绝对不可能这么早回来,如果说为了扔个垃圾还需要早上定个闹钟早起1小时,那实在是和“不扰民”的原则相悖了:



制定政策的人不能以为所有人作息都和他们一样对不对。


如果是怕没有人力监督的话,我看有些大爷精力这么旺盛,可以多找些这样的大爷啊。



我没有反对垃圾分类的意思,我也深知我们现在的城市,垃圾已经太多了,多到难以处理了。


但垃圾分类本质上并不减少垃圾数量,只是把在终端进行的分拣工作分到每一个人头上,等于是我们每个人在帮垃圾处理系统处理垃圾。


既然是要我们每个人帮忙,那制度设计上可能就需要多考虑每个居民的感受,真正方便了大家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公民都是愿意帮这个忙的,毕竟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土地,爱护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把基本制度设计好,可能比这样的宣传,来得更有用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