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真禁烟的地方,恐怕只有银幕
2019-07-01 21:03

中国认真禁烟的地方,恐怕只有银幕

注: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国,3.16亿烟民数量位居世界首位,烟民数量也还在继续增长。控烟之路道阻且长,原因有很多,影视作品上的抽烟镜头,恐怕只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题图来自《我不是药神》剧照,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胡厘头


前几日,《我不是药神》又拿了个奖——“脏烟灰缸奖”。


一起获奖的还有电影《邪不压正》、电视剧《猎毒者》,获奖原因则是烟草镜头过多。《邪不压正》的导演姜文还上演了帽子戏法,此前,2011年的《让子弹飞》、2015年的《一步之遥》也拿下了“脏烟灰缸奖”。


回顾“脏烟灰缸奖”的历史,导演冯小刚也算是其中名人。2016年,他主演的《老炮儿》拿奖,2017年,他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又拿了奖。


此奖由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颁发,他们监测了2018年热播的前30部电影、前30部电视剧,统计其中烟草镜头出现的数量和时长。


得“脏烟灰缸奖”的这两部影片,一部是去年的现象级电影,一部虽然争论颇多,但表现也算不错。


有贬有褒,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同时颁发的另一个奖项是“无烟影视奖”,获奖者分别有《悲伤逆流成河》等四部电影和《归去来》等20部电视剧。


这电影不抽烟,你看吗?图/《悲伤逆流成河》


对比此次评比的奖项两极,似乎越受欢迎的片子,越不“健康”。在控烟愈来愈成为全民共识的大环境下,这个结果显得有些荒诞。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认为,影视中的烟草镜头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在2017年对北京市中学生做的调查数据中发现,37.22%的中学生在荧幕上看到过吸烟镜头,15.38%表示愿意模仿。


一位控烟专家喊话姜文:“殊不知这位导演,对文艺作品应该引导文明社会风尚的责任,抱着何种态度?为了青少年包括你自己的孩子不再模仿明星们吸烟……请不要再拍摄有烟草镜头的作品。”


控烟协会多次倡议:“对吸烟镜头过多的影视作品一定坚决取消其各种评优活动的资格,并禁止在黄金档播出。”


控烟协会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我不是药神》中出现烟草的镜头长达16.8分钟,占总时长的14.5%。如果按照上述倡议,《我不是药神》所获的二十多个奖项,都该因为这16.8分钟的烟草镜头而撤回。


问问观众,他们答应吗?



像黄毛这种底层小民,抽烟很正常。


一、银幕烟民简史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对热播影视作品中烟草镜头的监测始于2007年。


历年来被点名的电影电视作品很多,涵盖各种类型,《风声》《建国大业》《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国元勋朱德》《白日焰火》《后会无期》等都在其中。


该协会表示:“伟人、领袖本是社会公众的行为标杆,但是在创作领袖的作品中,强调所谓的‘艺术需要’,在作品中拼命刻画领袖吸烟的形象和吸烟行为,让‘吸烟’成为伟人和领袖作重大决策和深入思考的符号,实属不应该。”


这就有问题了,控烟当然是正确的事,但控烟总不能连历史也一起控了。从前,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还没那么普及。相反,由于吸烟费钱费时,没资本没空闲的老百姓还不一定能消费得起,吸烟因此成为身份、品味的象征之一。


当吸烟成为精英阶层社会的消遣方式,民众必然会追逐效仿。影视作品难免受此风气影响,上世纪的西方银幕经典,少有主角不吸烟的。007邦德不打架的时候,日常就是香烟、美酒、豪车和艳遇;《卡萨布兰卡》的桌面上,酒杯和烟灰缸几乎是标配。



《蒂凡尼的早餐》里的奥黛丽·赫本,馥馥轻烟漫点唇的造型至今流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玛莲娜魅力有多大,看争着给她点烟的男人有多少就知道了。



银幕上的中国烟民也不少,尤其是老片子,吸烟镜头多不胜数。


197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熊迹》,就连医生的办公桌上都摆着烟灰缸,医生和护士互相显摆了一下烟盒。



北京电影制片厂同年也拍了一部《黑三角》,研究案情的侦查员,一边烧脑一边对抽。



即使在研究案情的播映室里,空间狭小人员密集,也阻止不了侦查员的烟瘾。



为烟草镜头申辩的网友也许会说,这是营造气氛、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没了这根烟,角色的质感不能充分展现。


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想想看:影迷之所以这样觉得,也许并不是这根烟魅力非凡,更关键的原因是,在影片中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这个角色抽烟,才更显得真实。


曾在《泰坦尼克号》中饰演杰克的小李子,时隔多年扮演旧时富豪盖茨比,这两个形象的塑造都用上了香烟,在故事发生的年代,他如果没有吸烟,反而不可信。


同样的,混迹30年代上海滩的线人,或是90年代香港码头上的古惑仔,吸烟是他们所处环境里重要的社交手段、文化特征。要塑造某一类人物,总不能硬要剥掉这类人显而易见的特征。


没有香烟,周迅想演活一个间谍,难。图/《风声》


二、富人在锻炼,穷人在吸烟


一项关于美国烟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世纪相比,美国烟民结构从精英阶层转向穷人。在华盛顿郊区,烟民仅约十分之一,到了肯塔基的贫困地区,这个数据是五分之二。


与这样的转变同步,银幕上的邦德戒烟已经很久了,而观众并没觉得他的魅力因为没抽烟而减少——这个邦德,是符合如今时代特征的邦德。



烟:互联网之前的“社交媒体”。图/FT中文网


中国烟民的情况也差不多。农村居民吸烟率比城镇要高,男性农民和工人的吸烟率惊人,分别达到了60.3%和66.9%。


荧幕控烟似乎很难对他们产生效果。图/FT中文网 


再看如今的中国银幕,抽烟的是谁?不得志的老男人,挣扎底层的小人物。荣获“无烟影视奖”的又是谁?是bling bling的《悲伤逆流成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电视剧《归去来》。


烟草镜头作为衡量标准,倒是给影视作品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线,这边是历史、过去、底层现实,那边是偶像、传奇、繁华都会。


到底是银幕诱惑了现实,还是现实影响了银幕,结论或许不该如此武断。


在中国,禁烟轰轰烈烈起来,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曾经,影视圈的文艺工作者吸烟,算不得新闻,更不会像王源一样,一根烟点燃热搜榜,人们对此习以为常。


此前,王源在餐厅抽烟被拍到。


电影圈里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可能都知道这样的段子。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不发达的时代,电影里特别“爱”抽烟。影片角色,无论干部还是群众,军人还是特务,手里的烟几成标配。


无他,拍电影因为情节角色需要,烟是经费支出,在抽烟都恨不得要票的年代,有瘾的演员岂能不趁此机会放开了抽。因此,甭管有没有,烟成了银幕上的重要道具。


90年代、00年代,物质丰富起来,吸烟在中国仍然具有身份认证的功能。


流水席面上,上菜前一定先摆上瓜子、糖果、香烟,兼顾老少男女,供宾客消遣。托关系送人情的名贵香烟,价格逐年看涨,高的时候几万块一条,直到一纸禁令出台,才有回落的趋势。


如今,香烟在城市中的象征意味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农村的地位,仍与从前差别不大。


为给上司送礼,浙江一男子盗窃179条香烟被刑拘。图/中新网


三、控烟的锅,不应甩给影视作品


2018年,有烟镜头的电影比例为86.7%,是电视剧的2.6倍。对比11年来的监测数据,电影控烟效果甚微,电视剧控烟倒是很有效,下降了56.7%。


这样一对比,国产电影的确是不够健康不够进步。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在影视行业,也早有严格控制吸烟镜头的相关规定,公共场所禁烟、禁止播放香烟广告等亦已是共识。


不过,另一则与吸烟有关的数据是,自2006年《烟草框架控制公约》在中国生效至今已13年,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国,3.16亿烟民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在中国,烟草销量居高不下,烟民数量也还在增长,烟草仍然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图/FT中文网


为什么?原因有很多,影视作品不够干净,恐怕是其中并不起眼的一个。毕竟,随时随地吞云吐雾的人仍然普遍存在,送酒送烟的人情网络也并没根除。


巧的是,被“脏烟灰缸奖”点名的这些作品,不少都是现实题材。“现实”往往是没那么纯洁美好的。


吸烟是不健康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它能诱发多种疾病甚至癌症,对人体的损害非常可怕。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事实;当年的人们并不了解这个事实,这也是事实。


尊重事实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旗帜鲜明地支持控烟,但是,也真诚地希望控烟不要刻舟求剑。在百科介绍页面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三大主要成就之首,就是组织演艺影视界发出无烟影视倡议。


控烟先从银幕控起?那还真得问问,中国吸烟比例最高的男性农民和工人该如何控烟。


吉林一房屋内,一群人在喝茶抽烟聊天。图/搜狐


要知道,这类人基本看不到控烟协会在网上发的公益广告,也看不到那些义正言辞的倡议长文。他们经常能够看到的,大概只有烟盒上的提示,以及香烟价格。


然而,国内的烟盒大多走礼盒路线,设计简洁漂亮,除了一行”吸烟有害健康“便没有别的警示了。烟盒上贴一张肺癌照片?多难看啊,送礼都不好拿出手。


而国内香烟很多都是靠薄利多销,价格在全球范围内是很低的,五块钱不到就可以买到一包廉价香烟,至于农村地区的散装熟烟丝,更是论斤买。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


拍现实题材,没有一丁点香烟的镜头,这电影真实吗?我们的银幕最缺的就是活生生的人,特别是那些不那么成功的平凡人。


如果我们真的那么恐惧一个吸烟镜头的诱惑力,不如想想,怎么才能让成年人看成年人的电影,小孩儿看小孩儿的的电影,谁也不耽误谁。


控烟事业道阻且长,就别老挑影视作品这颗软柿子捏了。


部分参考资料:

吸烟,正成为“穷人”的嗜好,新华网,2018.05

中国烟草到底有多赚钱?≈20个阿里,华尔街见闻,2019.02

美国多家机构呼吁将有吸烟镜头电影定为"限制级",新华网,2017.08

600 亿支香烟不见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觉得抽烟不酷了么?,好奇心日报,2016.08

140分钟电影抽烟镜头达45个 《一步之遥》获“脏烟灰缸奖”,观察者网,2015.05

控烟11年烟草消费仍全球第一,专家建议持续调整烟草税,第一财经,2017.1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胡厘头。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