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社交实验:百万用户共同作画的“并行生产”的新想象
2019-07-03 14:00

Reddit社交实验:百万用户共同作画的“并行生产”的新想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


2017年4月1日上午,Reddit上发布了一则愚人节的社交实验公告。点击进入后,显示器上会闪过一块空白的灰色屏幕,上面有一个调色板、一个滑块和一个写有“r/place”的标题。这样的一幅画布上,有几个像素已经上色了,点击一个像素,它会变成红色,同时一个5分钟的计时器开始在屏幕上闪烁。这个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合作之一的开始。



Reddit的“Place”称得上是协作生产中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它的设计非常简单——Place其实是一个1000 X 1000的网格,Reddit用户有72小时使用时间,在此期间,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这百万像素的颜色。任何人都可以给任何像素上色,即使之前有人给它上过色,但每个像素的每次重新填色之间有5分钟的“冷却”时间。


GIF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原创游戏,2005年“百万美元主页”网站曾以1美元1个像素的价格出售版面给广告公司。而十多年后,Place的“5分钟冷却时间”给了用户流动性的创作空间,游戏头像、品牌标识、各国旗帜甚至蒙娜丽莎的肖像都在页面上活跃起来。在三天时间里,用户实时在线人数一直保持在10万以上,总共超过100万独立用户为这个平台做出了贡献,填色的像素数量超过1600万。可以说,Place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合作。



Place最有趣的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它培养极富创造力的社区的方式。Place没有管理员,没有版主或监管员,不需要管理用户和他们的行动,只有用户自己在塑造着这个平台。如何能让100万用户自发产生如此结构化的东西?本期我们编译Medium专栏作家Ishira Fernando的文章,看看Reddit的Place是怎么掌握这个秘诀的。


并行生产:用户的自愿贡献与迅速流失


Place是“并行生产”(Peer Production)的一个令人震惊的例子,这个术语由哈佛大学法学院的Yochai Benkler提出,它代表了“用户在没有管理者直接监督的情况下,为一个组织的信息或文化做出贡献的过程”,更抽象一点即为“通过汇集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Benkler的著作《网络财富》(The Wealth of Networks)就是一部介绍和召唤“并行生产”的作品,自出版以来的13年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风暴。



虽然Benkler很有预见性,但他没有看到并行生产的问题。


在《并行生产的局限》(The Limits of Peer Production)一书中,Daniel Kreiss博士痛斥Benkler忽视了参与式文化的失败。首先,Kreiss担心“个人道德”(Private Morality)在其中的影响:在并行生产的情况下,个人用户根据他们的贡献获得比其他用户更多的权力,虽然这看起来是公平的,但这形成了等级权力结构,违反了并行生产的开放性质,造成了很大的进入壁垒。


以开源系统Linux为例,推出近30年后的今天,Linux内核邮件列表上的合作看起来与过去很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开发人员已经掌握了平台的权力,以精英领导的作风垄断了代码审查过程,经常使用恶毒的语言来攻击新成员的代码冗余。


45%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都使用过并行生产的方法,如Linux、GitHub、Wikipedia


除了个人道德外,另外一个问题是合作停滞(Collaboration Stagnation)。这其中包含参与性文化失败的两种特征:


1. 尽管总用户数不断增加,但活跃用户数仍在减少;


2. 无法在协作中对较旧的项目进行二次创新,导致随着协作的老化而缺乏准确性/可扩展性。


维基百科的用户数量,蓝色代表新增注册用户,棕色代表活跃用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维基百科。自2000年初的维基百科诞生以来,一直到2007年初,维基百科都经历了近乎指数式的增长。在此后的12年里,维基百科失去了近43%的活跃贡献者,尽管在同一时期内,维基百科的用户总数增加了200多万。随着活跃用户的减少,最后社区男女比例也严重失衡,每10个活跃贡献者中,有9个是男性。


Place的秘诀:“伪民主”结构与社区价值


为了防止如Linux内部出现的个人主义行为破坏协作,并行生产平台的架构必须强调社区价值和用户行为发展。我们可以从Reddit的模式中寻求启发——它的关键特征之一是论坛的“伪民主”性质。


Subreddit是Reddit中对各个版块的称呼,其中每一个帖子都可以被用户,也就是Redditor,更改或关闭,这就创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机制来照顾整体的用户情绪。在Place里,这种“伪民主”的结构简化了用户提出艺术作品想法的过程,直接基于最后的社区行为来决定删留。


一条关于填色蒙娜丽莎的帖子获得了高赞,很显然,Redditor们都很认可它


同时,Subreddit这样的社区根基并没有减损Place用户的个人自主权。每个用户都有相同的权力,无论是放置一个像素,在Subreddit发帖,或对一个主题进行投票,基于社区的行动模式从来没有要剥夺个人行动的权力。最终我们看到,Place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形成了一幅琳琅满目的画布,忠实地代表了创作者的不同利益、社区和文化。


在并行生产中,社区型架构带来的影响


在Place实验进行过程中,一个名叫The Void(虚空)的组织开始对Place发起了攻击。他们最开始是在Reddit的兄弟论坛4Chan上搞事,后来转向了Place,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Place。他们从画布中间的空隙开始慢慢地向外吞噬,用黑色吞没了其所经之处的所有艺术品,留下了一个废弃的、毫无生气的像素黑洞。然而,在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后,The Void的行动最终却成为了Place重焕光彩的复兴力量。


是摧毁还是再创作?


当The Void的成员们正忙着扩大他们的边界时,其他的Subreddits开始利用这块新铺好的画布,在空隙留下的洞穴状的尾迹中间“修建商店”。就像一场森林大火将绿叶烧为灰烬,这片空旷的土地留下了一片肥沃的画布,供人们创作新的、经过重新加工的艺术品。


除此之外,现有的艺术作品还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不断地加强这些作品,重新征服他们网格中的每一个像素,以防止The Void渗透到他们的作品中。看看社区r/murica是如何击退The Void的:一旦The Void吞没了国旗,用户就会成群结队地登上画布,以夺回“美国领土”,热图上整个国旗像素强度的峰值也清晰地呈现了这一过程。


The Void一攻击,用户立马冲了上去


这就是另一个特点,以价值为中心的协作。虽然以社区为导向的架构满足了Schwartz所描述的人类对变化、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渴求,但它并不一定满足人们对“保护”的渴望。


在Place,用户在画布上创作艺术作品的安全性,以及改变它的其他人对“5分钟冷却”这一规则的遵守,都满足了对话的愿望。当The Void威胁到Place的安全时,用户被原始的保护欲望所驱使,并再次出现在画布上,以确保他们的“遗产”得到保护。


The Void其实为二次创作开辟了肥沃的土壤


显然,“删除威胁”是解决合作停滞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威胁都一定是恶意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最简单的方法可能是成立一个贡献者小分队,他们的唯一任务是指定任何可能损害项目完整性的产品部分。例如,为了确保该平台保持最佳状态(如完整的维基百科或精益Linux内核),一旦受到威胁警告,任何未及时更新的组件都应从该平台上删除,并向其他用户开放供其使用。



不过也要提醒一句:负责删除的组织架构必须精心设计,以避免它们过于强大,以减轻个人道德浮现的威胁。


What's Next?


尽管在Place见证了这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但它几乎没有什么现实世界的意义,地球也不会因为Reddit开发人员在Place上的点击有什么太大变化。


但话说回来,维基百科和Linux以及其他许多并行生产平台都是大规模的全球性组织,支撑着现代生活。如果没有Linus Torvalds的爱好,很难想象今天的技术会是怎样一番图景。如果维基百科没有普及网络上的协作行动,互联网也将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


此外,Place也不是并行生产的伊甸园,它也被自己的无数问题所困扰,比如机器人、接口故障和地盘争夺战。那么,我们如何保证我们从用户在Place的行动中得出的结论能够推广到具有更大社会经济影响的协作上呢?



Place真正的美感是在于,这是我们第一次以最纯粹的形式观察大规模并行生产实例的运行情况,每个用户拥有与其他用户完全相同的权力,这意味着方程中没有混杂的第三个变量——人。


尽管具有深浅不一的影响,但所有并行生产的实例都是由为保持其运行而辛苦工作的人定义的,无论人们在哪个平台上工作,其固有的价值观都是一样的。尽管Place可能不像其他无数平台那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但它有同样的推动力。


因此,通过观察Place如何利用以价值为中心的协作的力量,我们能够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其他平台,并相信这些平台中的人员能培养相同的价值观,并做出相同的反应。希望基于对并行生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可以说服协作平台放弃孤立的、精英领导的开发圈子,转而支持多样化的、以价值为中心的协作。


“有一块空画布。


你可以在上面放置一块瓷砖,


但你必须等待另一块瓷砖。


你可以单独创造一些东西。


但你们可以一起创造更多的东西。”


- r/Pla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