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公共交通究竟有多发达?
2019-07-04 19:00

瑞士的公共交通究竟有多发达?

Photo by Wes Hicks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讲述者:靖海,制图:孙绿,编辑:大绿 



以苏黎世为代表的瑞士公共交通系统,是我个人目前为止体验过的最棒的公交系统。


瑞士人的人均汽车保有量非常高,90%的出行却选择公共交通。


瑞士公交的准点率、人均铁路出行里程等数据常年稳居世界第一


发达又方便的网络


火车是干线,公交是支线,邮巴是毛细血管,覆盖各个角角落落,苏黎世市区每150米就有公交站,等候7分钟内必有车坐。


覆盖田野乡间的邮政巴士


而火车和我们的理解不一样,除了国际列车,城际列车,城市内出行也用火车。他们可能本来是城际列车,但是在市区里停好多站,市区内火车站又非常密集,我去市中心只要有的选就一定坐火车,几分钟就进城了。


下为苏黎世火车总站一带,可见其发达的交通网络。可厉害了!


请横屏食用!



换乘非常方便,大中小型的枢纽都很多,很少有明明两个车会在十字路口擦肩而过,为了换车还得绕几百米这种情况。


不同交通工具衔接也非常到位。火车站边上很多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会比火车到站时间晚一两分钟,下火车出来不需要等待,直接就可以坐上公交。规划好的话等车时间非常短。


苏黎世市中心的一个火车站,和有轨电车完美结合


87.7%准点率,欧洲其它国家火车到站5分钟以内算准时,瑞士是每个乘客从出发到到达3分钟以内,按5分钟的标准算的话,准点率是97%。


就算偶尔会晚点,97.3%的人也能赶上下一班车。


举两个例子。


我们在谷歌或百度地图上搜行程安排,时间都只是个大概,实际耗用的时间差别挺大。但在瑞士,它说你几点到你就是几点到。


周末我从苏黎世郊区的家出发,去日内瓦市中心某小区深处找朋友玩,早上下楼的时候查一下谷歌规划行程,要坐公交、电车、火车、等等,谷歌说我12:00准时到达,基本上都会在11:59到12:01之间按下日内瓦朋友家楼下的门铃。


从瑞士的一端前往另一端


再比如,有半年时间我要每天到德国边境的一个研究所上班,需要乘坐一班公交车,两班火车,还有邮政巴士,如果我迟到了,一定是因为起晚了。


因为不论几点离开宿舍,瑞士公交都能保证1小时21分钟后把我准时放在办公楼门口,风雨无阻。



这个准时还是在不停修缮的基础上。平常修缮的时候,火车班次依旧,完全不会改变。


国内修缮交通工具是这段线路停止运行,修好后恢复。


而瑞士修缮的方式是这样的,火车5分钟一班,到站停靠有3分钟,他们就在每次列车停靠的这三分钟时间内修,一修半年。


实时优化的公交系统


瑞士的公交车也几乎不会晚点。


规划层面,曾经和他们聊过。每一班线路应该是什么,频次是什么,几点几分能到哪里,背后都是几十年来严格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运算的结果,近年来更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背后是每一个时代的最高科技。


一个朋友在做苏黎世全城的公交动态优化,第一步就是,每一班公交车的每一个时刻的位置都在三维地图上显示。科幻片既视感有木有。


具体操作起来,他们会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优化。


按照季节,比如学校开学和假期,班次数量是不一样的,保证把学生拉去学校。


按照每天不同时段,车辆的频率和长度不一样。他们的潮汐车道与国内不同,更改车道的时间不是粗暴地规定几点到几点。而是根据具的路况实时变更。


按照每一班,公交车几乎不会遇到红灯。离路口还有200米左右,会触发装在路边的传感器,路边另外方向开始变黄灯,等公交车不减速开到路口,已经变绿,通过。


交通灯根据在地传感器和中央控制系统的指示,通过实时优化运算控制着进入市区的私家车流量,并保证公交车的优先通行和限制私家车的通行


每一个瞬间,公交车拥有道路优先使用权,有轨电车拐弯的地方,私家车绝对不可以超公交,有朋友考驾照,完全不影响电车行驶的情况下超车了,直接就挂了。想想看天朝,只要没监控,公交车道上跑得全是私家车。


把对延误乘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乘客进站上车基本不用排队。购票方式不一样:所有车门打开随便上下,不刷卡,但是车上检票。大家自觉购票,要是次票,自觉打卡。一些临时票没有照片只有名字,还得带护照,证明你是你。


如果被发现逃票,后果非常严重,罚款递增不说,三次之后上征信。


在巴黎的时候,我见过黑哥哥当着地铁闸机口的工作人员的面轻松跳过去,在布拉格我见过配枪的工作人员在地铁出站口查票,但是苏黎世,可能是你被查到之后,荷枪实弹的警察在下一站等着你。


这个和你一样刚从前门上车的人,搞不好是个查票员哦


而瑞士的查票很有意思,基本穿着和普通乘客一毛一样,跟着你一起上车。待到开车之后,车厢一头一尾会同时有两个人,忽然从自己书包里掏出来一张工作证,两面夹击开始查票,跑是跑不掉的。


同时,他们通过规划,保证每一班火车都是坐不满的,所以除了国际长途,或者观光列车的一等座,买票时候基本不会固定位置。


偌大一个火车站完全不封闭,不是以几个进站口出站口这种形式,而是完全就是开放的,一列车的车头和车尾可能分别靠近两个不同的公交站,你下了公交之后径直走向你的火车就可以了。你从城市的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进入火车站,找到这班车之后从任何一个车厢上车,找到座位坐下就好。


所以那么多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下车,再迅速地疏散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完全没有检票闸口的苏黎世主火车站,每个工作日平均发送旅客接近50万人次,而苏黎世市区人口仅34万。作为对比,在人口1450万人的广州,广州南站——华南地区最大、最繁忙的高铁枢纽——的日发送旅客只有在春运、国庆长假的时候才能达到50万人次


但是,他们再精巧,也抵抗不了外力的影响。比如,意大利开往苏黎世的火车几乎每次都晚点,我坐过三次,有两次晚点20分钟。


绝佳的乘车体验


干净,苏黎世基本都是新车,就算是老车也非常干净。


安静,通常只有热情的南欧人民和不安分的青少年才会大声说话。


平稳,且照明条件非常好,可以无压力读书写字。去往学校的车上,最多的时候一半的人开着电脑坐在座位上码字,或者开着讲义抄笔记,我很多研究的灵感啊、公式推导啊,都是在公交车上完成的。


苏黎世公交(有轨电车)内景读书看报无压力


对待特殊人群非常友好。


对于有视力障碍的人士,公交车站的地上会有一块特殊的类似盲道的盲人站立区域,公交车最前面的车门会不偏不倚地准准地停在这个区域前面,盲人一抬腿就能上车。


所以只要你够无聊,你可以提前预测后面某个车门会停下的位置。我有一个朋友,熟悉他每天换乘的每一个车站的后门会开门的位置,抬腿就能上去。


城际列车通常还会有一个儿童车厢,就是这列车厢里面除了少数座位之外,有一个儿童乐园,里面有木马啊,滑梯啊,我记得我好像趁人不注意滑过一次,嗯体验不错。这么做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防止孩子们吵到别的乘客,更可以让孩子爱上公共交通,而不是私家车出行。


乘务人员的语言水平非常高。


一般是精通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罗曼什语,部分人甚至精通这些语言的不同方言。


我见过一个外国人假装自己听不懂查票,查票员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挨个问候了一遍,无所遁形。


瑞士语言地图


我朋友说,进入山区的一些火车司机会用不同方言报站。山区常年与世隔绝,每一个山谷之间的方言都不一样,司机每到一站换一种方言,你能想象京沪高铁,司机报站,一开始是京片子,然后是河北河南话,山东话,一路最后爱屋上海话,讲完之后再用粤语闽南语和英语复述一遍的感觉吗,所以他们工资也很高。


阿尔卑斯山横贯瑞士,瑞士主要城市分布于山脉南北不同语区


一些神奇的交通工具


江河湖海的渡轮,风景绝佳,360天窗,这些也算在公交系统里,很多住在湖这边的人们每天坐游船到对岸上班。


作为一个主要城市基本环湖的国家,水上交通不能少


还有观光线路,“冰川特快”,在冰川之间穿行,叫特快,开得巨慢,大家还嫌弃开得快。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火车风景都绝佳,坐车就可以旅游,不用自己走。


冰川特快



大多数的雪山都有火车通往峰顶:不用自己爬山!齿轨火车保证最高48度的爬坡,一路从温带阔叶林,针叶林,最后到苔原,到终年积雪,都在一趟车里。当然,这些都超级贵。常见200瑞士法郎一次的上山火车票价(1300软妹币左右,就上山一次,但绝对不虚此行,一生一次值得拥有)


上一次山不容易


有关瑞士交通有趣的历史


作为发达的工业国,瑞士历史上却非常穷。瑞士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是从交通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也是铁路,但有了铁路只是解决了快慢的问题,瑞士却是有无的问题。


雪山通车太难了。阿尔卑斯邮路直到1921年才开通。现代高等教育也始于修桥铺路的实际需要,但是建校50年后,路也通了,人才也培养出来了,比如伦琴啊,爱因斯坦啊,泡利啊,冯诺依曼啊。所以现代瑞士交通之父和我们学校的创始人之一的雕塑,就塑造在苏黎世火车站的门口。


现代瑞士交通之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创始人之一,Alfred Escher。图为苏黎世火车站门口


瑞士交通的工业化对欧洲有显著的影响。瑞士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拿破仑希望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之间引入一个缓冲国,而当瑞士修通连接阿尔卑斯山的各种隧道之后,欧洲才真正连在一起。


作为欧洲中央最高点的瑞士


连通阿尔卑斯南北的隧道,最新的一条前两年才修通,是全世界最长的隧道。二战的时候,瑞士境内的隧道是德国向意大利运送各种东西的咽喉。瑞士人威胁希特勒,如果进攻,就炸断隧道,德国和意大利的陆路交通就会中断。这是瑞士可以在二战幸免于难,最后成为欧洲富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勒奇山隧道入口。该隧道为世界第三长的铁路隧道,建于旧有的勒奇山铁路之下,为阿尔卑斯枢纽计划(AlpTransit)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讲述者:靖海,制图:孙绿,编辑:大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