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阱”的另一面
2019-07-16 07:54

“美国陷阱”的另一面

Photo by Robbie Noble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


突然,我变成了一只野兽。我穿上了橘色的连体服,身体被链条锁住,手脚被戴上镣铐。我几乎无法行走,也无法呼吸。我是一只被捆绑的野兽,也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困兽。


《美国陷阱》一开头,法国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便把狱中的自己比作野兽——失去了自由,更丧失了尊严。


2013 年 4 月,当时还是法国电气巨头阿尔斯通高管的皮耶鲁齐,因为一起在 2003-2004 年间发生于印尼的行贿案,遭遇美方的“长臂管辖”,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被捕,蹲了好几年的监狱。


2018 年 9 月皮耶鲁齐重获自由,今年年初,他出版了这部自叙体作品。由于情节跌宕,文字细腻,这本书迅速走红,打动了无数人。加之皮耶鲁齐被捕之后不久,美国通用电气便收购了阿尔斯通的能源部门,这“巧合”太过蹊跷,更让读者相信:皮耶鲁齐的牢狱之灾是美国人“阴谋”收购甚至是打垮阿尔斯通的一环。


然而,阴谋论毕竟没有铁证,一家之辞也未可尽信。重新梳理阿尔斯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被美国人“肢解”的过程之后,我们发现,这个让皮耶鲁齐大倒苦水的“美国陷阱”,还有着另外一面。



贝尔福,法国东北部城市,因为在普法战争期间,有一段被困 104 天城不破的经历,所以雕刻家巴托尔迪特地创作了一座长 22 米、高 11 米的雄狮雕塑,赠与这座英雄城市,之后“贝尔福雄狮”便成了贝尔福的标志。


巧合的是,在同一年,巴托尔迪的另一座雕塑作品也正式交付了,这个作品被安放在纽约港,成了纽约乃至美国精神的象征,人称“自由女神”。


从贝尔福雄狮到纽约自由女神,这两座雕塑也见证了美国和法国在此后一百多年间一起一落的命运。谁也没想到,贝尔福和纽约的纠结,远不止于此。


皮耶鲁齐在纽约被捕,而这个事件的真正主角:阿尔斯通的总部和通用电气子公司-通用电气能源的欧洲总部,都在贝尔福。


贝尔福雄狮 | 皮毛虽旧,英勇不朽


历史总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巧合。


1928 年,法兰西开采公司、阿尔萨斯机械制造公司、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合并在一起,成立了阿尔斯通,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原本是通用电气的一部分。


刚成立时,阿尔斯通的立身之本是电气业务,但很快就通过收购,把业务扩展到了液压和运输领域。由此开启了收割“世界纪录”的历程。


1977 年,阿尔斯通为 Paluel 核电站建造了第一台 1300 MW 发电机。迄今为止,这个核电站还是法国第二大核电站,全球第七大核电站。


1978 年,阿尔斯通交付了第一辆 TGV(高速列车),此后阿尔斯通的 TGV 列车不断刷新速度记录,到 2007 年时, TGV 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常规定期列车,阿登站-洛林站平均起停速度为 279.3 公里/小时,直到 2009 年被中国武广客运专线所超越。


除了不停地创造记录,阿尔斯通还早早就将眼光放到了国外市场。1950 年代,新中国和法国尚未建交,阿尔斯通就已经在为中国市场提供电传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产品了。


懂技术、会开发市场,阿尔斯通在重工业市场上如鱼得水,不断收购欧洲各大能源和运输设备企业,成了法国人眼中的“工业明珠”。进入 21 世纪,阿尔斯通已经跻身全球 500 强,与通用电气并驾齐驱。



 “工业明珠”也是皮耶鲁齐对阿尔斯通的印象。


他在阿尔斯通工作二十来年,对阿尔斯通了如指掌。在他的描述中,老东家事业发展得很好,出事前不久才刚刚在新加坡新租了一层楼,分公司负责人还在四处为总裁柏珂龙寻觅合适的别墅,充当“行宫”。


皮耶鲁齐没有提到的是,阿尔斯通看起来面子有了,但底子却是虚的。多年以来,阿尔斯通的扩张之路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收购其它企业的现有业务,但也正是这个“买买买”的习惯,让阿尔斯通显得有些消化不良,甚至在 2004 年曾濒临破产。


2003 年,由于此前所收购的涡轮机设计有缺陷,阿尔斯通不得不支付了 40 亿美元的意外成本,偏巧这年全球海运市场极不景气,老客户 Renaissance Cruises 公司解体了,阿尔斯通的重金打造的涡轮机产品和豪华游轮根本卖不出去,一大笔坏账就此形成。


因为阿尔斯通早已上市,所以不得不公开这笔亏损,宣布这一财年全公司债务累计高达 50 亿欧元,自有资金却不足 10 亿欧元。偿还不了即将到期的债务,阿尔斯通正准备申请破产。


这是一场对阿尔斯通意义重大的危机。在此之前,阿尔斯通“买买买”的扩张习惯,所带来的是包括发电设备、远洋豪华游轮、输变电设备等一系列产品线,以及业务范围遍及 70 余个国家、雇员多达 11 万人的辉煌规模。


然而在此之后,雇员成了阿尔斯通向法国政府申请援助的护身符,丰富的产品线却成了阿尔斯通靠大甩卖回血的法宝。


为了获得法国政府提供的援助,在欧洲竞争委员会的要求下,阿尔斯通卖出了造船和电力传输资产,只专注于发电和运输设备业务。


众所周知,这两块业务属于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的“三高”行业,要么就不断创新,自己打败自己,靠技术垄断获得市场份额,要么就只能坐吃山空,等其它国家超越和蚕食市场。


因此在获得法国政府援助之后,阿尔斯通又忍不住走回了收购道路,选择重新买回了电力传输部门,并把公司重组为热力发电、电网、轨道交通和可再生能源四个部门。


前 CEO 柏珂龙 | 阿尔斯通“改革”的主推手


兜兜转转将近百年,阿尔斯通又变成了刚成立时的样子,四大部门里有三个都是与能源相关。换言之,只有能源需求(特别是电力需求)一直旺盛,阿尔斯通的财报才会一直靓丽。


不幸的是,随着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下跌、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以及能源需求增速放缓,法国乃至全欧洲都面临着电力过剩的问题,电价大幅下滑。


阿尔斯通虽然有可再生能源部门,却因为价格原因,利润率很低,远远不能填补热力发电和电网部门的损失。2013-2014 财年,阿尔斯通不得不面对现金流为 -1.7 亿欧元的惨烈局面。本着为股东负责的态度,在当年的财报中,阿尔斯通已经有了决定,要甩掉多年来不景气的电力电网能源包袱,专注于轨道交通部门。


也就是说,在皮耶鲁齐被捕之前,阿尔斯通就已经打算好要“壮士断腕”了。在书中,这一点是被模糊掉的,相反,副标题“如何通过非经济手段瓦解他国商业巨头”所营造的被动和悲情气氛,才是皮耶鲁齐所打造的卖点。


事实上,对于皮耶鲁齐眼中捡了大便宜的通用电气而言,收购阿尔斯通能源部门的过程也远没有他所说的那么简单和划算。


一开始,通用电气只打算出 94 亿欧元,但通用电气的竞争对手德国西门子也对阿尔斯通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在欧盟反垄断调查和西门子不断出招的压力下,通用电气一再提高报价,并且同意把阿尔斯通的部分燃机转让给另一个竞争对手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最终,通用电气花了 124 亿欧元才买下一个不完整的阿尔斯通能源部门。


买下之后,通用电气也没能像皮耶鲁齐所描述的那样稳赚不赔,电力供应过剩的问题并没因为所有权转移而解决。自打 2015 年收购完成后,通用电气就一直在承受商誉萎缩和利润暴跌的恶果。


2018 年,因为赚不到足够的钱,没能实现收购阿尔斯通后新增 1000 名高薪雇员职位的承诺,通用电气不得不低头,认下来自法国政府的罚单。


 

因此,与其说是阿尔斯通在面对美国的压力下“壮士断腕”,不如说是它在趁机抛下重负,顺便洗刷掉紧贴它背后十几年的行贿阴影。


早在 2000 年,阿尔斯通的股票还在蒸蒸日上之时,它就因涉嫌在一个发电站项目中行贿 5460 万英镑而受到马来西亚反贪局调查。同年,西班牙警方也怀疑阿尔斯通涉嫌在一个高速铁路项目上支付大额回扣。


2008 年,阿尔斯通已经摆脱破产危机,时任 CEO 柏珂龙宣称公司“现金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还夸下海口要把股票分红“比去年提高一倍”。瑞士和法国警方却毫不留情,直接搜查了该公司的办公室,认为阿尔斯通涉嫌利用影子公司向海外营销人员提供行贿资金,以便获得亚洲和南美的合同。


而法国早在 1993 年就已经颁布了《预防腐败和经济生活与公共程序透明法》,并为此设立了中央预防腐败局,随后,经合组织颁布的《反腐败公约》也于 2000 年 9 月在法国正式生效。皮耶鲁齐所卷入的 2003 年印度尼西亚行贿案,都是在这两项法规颁布之后所发生的。


价值观有问题,就像这棵树


皮耶鲁齐在谈及阿尔斯通的行贿问题时,他的要点有两个:第一,行贿是法国企业乃至欧洲企业的惯例;第二,他本人并没有从中抽取利润。也就是说,明知是犯法,但为了利益还是罔顾法律,他在“惯例”的侥幸心理下继续行贿。这样的价值观在阿尔斯通内部根深蒂固。


有人据此为皮耶鲁齐鸣不平,认为他只是在遵循公司内部的惯例,如果不这样做,那他可能没有绩效、没办法升迁,甚至保不住这一份工作。


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违法。不仅违反了法国的国内法,还违反了利益相关方的法律。


2002 年之后,美国能源巨头安然、通讯企业世通接连爆出假账丑闻,导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炉,也让美国把《反海外腐败法》推到台前,令美国企业比一众以“行贿”为惯例的欧洲企业在海外竞争时要付出更高的合法成本。


到了 2009 年,当奥巴马高举着“打击海外商业贿赂行为”的旗帜上台后,在美国企业的游说下,所谓的“长臂管辖”也就出现了,美国司法部发起的相关公开调查行动数量从 2000 年的 8 件,跃升至 2010 年的 130 多件。


抽掉那些国外企业的行贿梯子,既能保证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又能为美国创造出“现金奶牛”,这笔交易远比一个好听的名号来得划算。


在阿尔斯通事件中,皮耶鲁齐所质疑的《反海外腐败法》管辖权限过大或许有理,但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寻找中间人的过程,以及给其中一个中间人付钱的过程,都是阿尔斯通在其美国总部进行的,皮耶鲁齐和阿尔斯通是扛不起“美国滥用法律工具”这面大旗的。


阿尔斯通发现保持“惯例”不仅行不通,还可能让它进入不少国家竞标的“黑名单”,这时候选择认罚,洗刷过往阴影,在当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阿尔斯通来说,断臂重生才是真正“开往春天的列车”


凿开阿尔斯通事件的表壳后,我们就会发现阿尔斯通的拆分,不是源自美方因对竞争对手的恐惧而采取的攻击手段,更大程度上是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自我选择。这和近年来美国对一些中国企业的打压有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一家企业的“衰落”,外部的压力和敌对从来不是主因,真正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的,还是自身出了问题。换句话说,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除了正确面对外部的困难,关键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


也正是如此,当皮耶鲁齐还在痛陈老东家的血泪遭遇时,阿尔斯通已经在轨道交通领域“二次创业”收获颇丰了。2018-2019 财年,阿尔斯通销售额为 80.72 亿欧元,净利润比上年同比增长 86.5% ,现金流也恢复正常,从 -2.55 亿欧元增加到 23.25 亿欧元。


全球化给了企业机会,但世界从来不是平的。有阿尔斯通这样曾借助行贿占据先机的企业,也有其它愿意攻克技术难关、遇水涉水遇山爬山的企业。当年阿尔斯通遇上的哪里是“陷阱”,只不过是为之前走的捷径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罢了。


参考资料:

[1]   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马修·阿伦:美国陷阱

[2]   闵凡祥:法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不发达状态”的社会心态分析

[3]   路炳阳:阿尔斯通净利大增 6 成中国中车国际业务优势承压

[4]   赵骏,吕成龙:《反海外腐败法》管辖权扩张的启示——兼论渐进主义视域下的中国路径

[5]   Kim Willsher :France's Alstom accepts GEbid despite government outcry

[6]   Richard Lough, Gilbert Reilhac:Few tears shed by French workers after Macron's Alstomdream is blocked

[7]   Alstom  2013 / 14  Financial Report

[8]   Alstom  2018 / 19  Financial Report                                            

[9]   Leslie Wayne:Foreign Firms MostAffected by a U.S. Law Barring Bribes

[10]  David Jolly:In G.E.’s Deal for Alstom,French Interventionism Wins Out

[11]  John Bromels:I Still Can't BelieveGeneral Electric Spent More Than $ 10  Billionfor Alstom Power

[12]  The Economist:How the American takeoverof a French national champion became intertwined in a corruption investigatio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风马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