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火后应声上涨,但光线股价真值这个价吗?
2019-08-04 16:00

《哪吒》火后应声上涨,但光线股价真值这个价吗?

题图来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作者:雨茜,编辑:Amy Wang


逆天改命,是《哪吒》,是暑期档,也是光线。


今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超越《疯狂动物城》成中国影视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上映8天票房16亿,直奔30亿而去,让冷清的暑期档来了一丝暖意。



无疑,背后出品方光线传媒成为最大赢家,随着华谊兄弟《八佰》、《小小的愿望》等强劲对手电影撤档,《银河补习班》、《哪吒》两部爆款电影的相继问世将光线传媒的股价推高了近30%。


尽管被誉为“国漫之光”的《哪吒》成功逆袭,但客观来说,单部电影的成功依然无法扭转“寒冬困局”,也不能给光线股价带来长期利好,依然逃不过短期影视股炒作的命运。


对于“久旱逢甘霖”的影视股来说,总会产生超出市场规律的炒作预期,这非常能理解。但,中国影视股想要走向成熟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沉淀。


影视股炒作的三大法宝:预期、短期、票房


众所周知,影视股炒作已由看片买股逐渐演变成炒预期。当下,影视股短期投资逻辑重在炒预期,不赌票房。也就是说在电影上映1个月之内逢低进场,电影上映前1到5个交易日内逢高离场。由于传媒影视行业的业绩十分不稳定,对于内容的评估十分困难,因此这样做可以规避上映时票房不佳所产生的风险。


此外,因电影公司很难持续不停地推送优质内容,“爆款”产品充满了偶然性,故影视股很难形成一个长期的发展,只能依靠“爆款”电影推动业绩的提升。而炒作期也具有周期性,多发自“春节档”、“暑期档”这样的热门时期。


新文化商业根据近几年影视股的炒作案例总结出了影视股炒作的三大模式,这三种模式基本覆盖了当下上市公司对于爆款电影的炒作逻辑:


1.《战狼2》模式:无预期炒作,上映后炒作


国产票房冠军《战狼2》于2017年7月27日上映,因《战狼》在2015年只有5.45亿的票房,所以市场对《战狼2》的预期一般,但是没想到首映就获得了1个亿的票房,之后经过周末的发酵,4天票房已经到了9.96亿,周一资本市场直接引爆北京文化的股价,从上映至到8月7日达到高峰,8个工作日实现57%的涨幅。


“北京文化”K线图


2.《疯狂的外星人》模式:预期炒作,上映后口碑不佳停止炒作


今年在春节档上映的贺岁巨制《疯狂的外星人》在1月10日就开始预售,所以光线传媒主要炒作也集中在预售票房公布的这段时间。但由于1月底有年报有条件的强制披露,所以市场整体风偏在1月中下旬就开始下降。等到年后假期结束,票房成绩落地,出人意料的是“流浪地球”黑马杀出,以47亿票房反超“疯狂的外星人”22亿,故此光线传媒炒作也就宣告结束,以2月11日年后复盘暴跌4%收尾。


3.《我不是药神》、《复联4》模式:预期炒作,上映后票房火爆继续炒作


2018年7月5日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前期也搞了点映,时间不长从2018年6月30日到7月4日,但是4天均排片占比7%,获得了1.63亿的票房,随即在7月5日首映当天也创下了1.6亿的票房。北京文化股票的炒作其实在7月5日前已经充分预热,涨幅达到28%,首映后炒作3个工作日,又实现14%涨幅。


“北京文化”K线图


《复联4》3月28日宣布定档4月24日以来,在此期间,中国电影股价收盘价从17.17元/股上涨至20.50元/股,涨幅近20%。


这种模式在近期爆款影片《哪吒》上又再次重现:7月15日,原本应收上半年业绩大幅下降消息影响的光线传媒股价不降反升4%,多半原因是由于周末7月13、14日开始点映的《哪吒》口碑爆棚所致,同时《银河补习班》的热度也为光线传媒带来利好的消息。


而随着《哪吒》的上映,由于对市场的担心和影视股一向炒“预期”的惯性,上映同日股价就暴跌了5.7%,但随着这部电影一路高歌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甚至有望成为暑期票房冠军时,光线传媒的股价在横盘几日后再次上升,截至8月2日,在大盘大跌的背景下,光线传媒股价上涨至9.11元,再次创下新高。


“光线传媒”K线图


对于光线传媒的股价是否被高估,观点形成两极。


一部分人持谨慎态度,长线并不看好:认为随着《哪吒》等爆款电影的火热,光线传媒的业绩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由于公司“欠账”太多,现金流连续多年为负数,真实盈利能力欠佳,同时大股东股权质押率过高,因而仅靠一两部优质影片很难扭转业绩趋势。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光线传媒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市场在《哪吒》引爆之前从来没给过彩条屋估值,而如今彩条屋动漫经过四年的砸钱投入已经有爆款出现,后续的《姜子牙》、《大鱼海棠2》等储备影片可以继续强化彩条屋动漫IP,因此光线传媒的股价仍然有望有大幅上涨。


上市影企生存难,短线炒股成恶性循环


造成国内影视股炒作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主观上庄家为了牟取利益,吸引资金进入之外,更多则透着些许无奈。前文提到,对于进则杀人退则啖血的资本市场来说,只有具备长久高盈利性的题材股才会被长期追捧,但对于文化输出行业来说,很难有公司可以做到持续推送优质内容,因此爆款成为了炒作影视股的出路。


此外,在寒冬时期的国产电影面临着难上加难的局面,先活下去成为许多公司的第一要义。


即便是不那么依靠内容的万达电影在单银幕盈利持续下降、看电影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也面临资金紧张,股价一降再降的危机,更不用说纯粹依赖内容的影视公司——只有依靠炒作爆款才能勉强维持局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影视市场之所以炒作现象严重,是因为不具有工业化,在已成为成熟产业圈的好莱坞,爆款实际早已系列化,如漫威系列,影视公司只需要拿下版权,便可往周边发展,一个IP便能带来一个爆款,甚至引爆一个明星,对其上市公司估值自然也有了一套可依据的体系。


而国内电影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并没有成熟的IP与案例以供参考。但是盈利和存活成为当下影视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人们为了避免“踩雷”,仍然会选择前有模式继续炒作,但长此以往更无法实现产业成熟与工业化,如此循环往复成为了一个“怪圈”。


似乎在生存的前提下,一切情怀和成熟的市场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对于影视股的炒作会变得愈演愈烈还是趋于理性仍是未知。在保持存活的情况下,竭力去做优质的内容,也许是影视人为产业成熟所能尽的最大贡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