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贫民窟女孩
2019-08-06 18:17

我变成了贫民窟女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作者: 拉纳·达斯古普塔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印度德里,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十年前,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指涉一个西方视角下的印度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环境污染严重、种族冲突问题、警察和黑帮势力共存。十年后,《调音师》中的印度,阶层分明,暗流涌动,生活真相藏于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的伪装之下,揭开内里都是血淋淋的生存问题。


拉纳·达斯古普塔在《资本之都》曾采访过一个叫米纳克什的女孩儿,这位印度姑娘三十出头,是一个社区的政治代表,她为大家整理官方文件,代表他们游说市政当局,组织政治活动。他们一起走访了巴尔斯瓦的垃圾山,那里有受到城市和权力驱逐的人。拉纳·达斯古普塔在书中写道:


“对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政府在过去二十年里从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大规模退出,达到了这些家庭几乎再也看不到政府角色的程度。他们喜欢这种状况——他们将政府的退出和“放松管制”理想化。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市政府做了多少工作来保护他们的阶级,将他们与包围着他们的大范围赤贫隔离开来,不让这些贫困人口占用任何城市的空间或资源。恰恰是穷人才理解城市的真实管理方式。比起中产阶级,他们和政府打交道的距离近得多,并且背负着大得多的官僚负担。如我所理解,翻看这些文件——米纳克什挑起的担子是意义重大的。”


米纳克什为那些被城市抛弃的边缘人奔走:“大多数人,那些真正让这座城市运作起来的人被这座城市排除在外,这座城市正在为富人重建。每件事都在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不仅仅是穷人会受苦。我来自一个中产家庭,我能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告诉你,在德里,很快会发展到连中产阶级家庭都会养不起孩子。我也在内心深处觉得恐惧,因为我不知道将来在我们身上会发生什么事,不只是穷人。”


下文是米纳克什的一段自述口吻的文章,里面夹杂作者拉纳·达斯古普塔的第三人称叙述,这篇文章节选自理想国译丛《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两代人的选择


“我父亲来自北阿肯德邦(Uttarakhand)的一个村子。我们的情况就像你今天见到的:种地在我们村子里非常不稳定。我们是梯田耕种,产量不太高,而且非常依赖于雨水。我爷爷在父亲两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和叔叔干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作来谋生——他们给别人放牧,在别人的田里干活,生活很困苦,也吃不饱。父亲七岁的时候,和叔叔一起跑到了德里。”


“那时候,城市里的人更真诚。有个男人看到我父亲和叔叔的困境,把他们带到一个耆那教的修行处,于是他们在那儿住下,并在那里学习。我父亲十五岁的时候中断了学业,开始做工。他的工作是修剪古堡周围的灌木,所以他的手每天都流血流得厉害。后来,他到一个在阿里格尔(Aligarh)的穆斯林家里工作,再后来他被选去为情报局工作。”


“他从来没有真正告诉过我们到底为他们做什么工作,他说一开始他的工作是洗碗。村子里的人常说,‘对于一个洗碗工来说,他太清高了!’但是在做这么枯燥工作的同时,他想办法获得了培训资格,最终被指派了正式职位,并作为督查从情报局退休。”


“那时候的机会更多,现在的人得不到我父亲当时有的那些选择。”


“我成长的过程中,他被派到德里以外的地方。他被派到边境地区的一个村子,负责逮捕非法移民,他对他们穷追猛打,他有间谍和线人,会为他提供非法越境人员的信息。”


“我在村子里不是很开心。我不得不去一所破破烂烂的学校,在一块很小的板上写字,这是附近八个村子里唯一一所学校,即使这样学校里也只有四十个孩子。从城里的学校转到乡村学校很不顺,我的成绩落后了,而且等我回到德里时,我的英语成绩不及格了。甚至到今天,我都没有足够的自信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英语。”


“高中毕业以后,父亲说我不能再念书了,于是我就进了一家工厂工作。那时候我十六岁,那是家纺织厂,我的工作里有一些设计的成分,我以为自己想做时尚设计,但后来发现时尚设计对我完全没有吸引力。我脑子里想的全是在那里工作的女工,她们全都生活在地狱里,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却什么回报都得不到。我为工人争取到了合适的衣服,还组织活动为她们争取到了最低工资,我和公司老板斗争了三年,最终我们赢了,公司为她们发放固定薪水,每年还有几天假期。当然,公司把我开除了,还扣了我的薪水。但是这让我更自信了,之后我做了很多不同的事。”


“后来,我去德里大学读了本科学位,又读了硕士。但是当我回头看时,我发现自己没能跟上这个世界,我觉得自己落后它很多。如果我上了一所好学校,而且没有浪费生活中最重要的那几年,现在我会是一个更好的人。我作为旁观者看着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时,觉得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有些事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有我的,你有你的。我的情况是我总是独自一人,我没有遇到其他和我想法相似的人。我总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坐,独自思考。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写诗。当你孤身一人,并且认为没人理解你的时候,你会感觉很沉重,但是当你把想法写到纸上,你就会觉得身上似乎轻了些。”




在智识方面寻求对这个世界更好的安排


米纳克什拿出了一本笔记本,读了一些她写的诗。这些诗写的是可怕的、破坏性的力量。隔壁桌的一个男人专心地听着,深深地被她打动了。米纳克什的外表和举止有些男性化,但这无法掩盖她很美丽这一事实。那个男人站起来向她表示祝贺,并且询问她的情况,他想坐到我们这一桌和她讲话。但她的沉默令人生畏,于是他只好默默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她谈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村子里有权势的人常常会殴打比他们地位低的人,还有很多和种姓有关的限制。我是婆罗门,有很多事都不能做。如果一个婆罗门做了手工活儿,另一个婆罗门就不能吃饭,这些事常常让我觉得有点受伤。我看见女孩儿的遭遇从来不会发生在她们兄弟身上。到城里来之后,我和班上的一个穆斯林女孩儿成了朋友,我们会互相吃对方带的午饭。我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的时候,他说我变得什么都不是了,不是印度教徒也不是穆斯林,之后,我决定再也不和他们说任何事。慢慢地,反抗的念头在我心里点燃了,我会整夜整夜地想这些事。过去,我常常问:‘谁发明了这些界限?为什么会有这些界限存在?’但是没人回答我这些问题,所以这就是给予我新想法的源头。”


我怀疑,要想彻底了解米纳克什是很难的,她异乎寻常地独立。从她做事时流露出来的那股愤怒的能量,你能感觉到她在内心的探索,那初具雏形而激烈的探索。听她说话让我耳目一新,她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让我想起这里的朋友身上让我喜爱的东西——狂热地在智识方面寻求对这个世界更好的安排。


这也是德里的文化,但这是少数族群的文化,很少浮上水面。


“硕士毕业以后,我开始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工作,并被派到巴尔斯瓦,这改变了我的生活。”


米纳克什的父亲努力工作,使家庭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而她自己却从亲近穷人中获得终极满足。她谈自己在社群的工作时,我很想知道这种依赖关系是怎样的?是他们需要她还是她需要他们?


米纳克什发现自己和所在的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分歧。“他们关心的实际上并不是人,”她说,“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项目。因为是项目给他们钱,而不是人。”最后,她对那个组织的反对意见太多了,于是被解雇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继续为巴尔斯瓦做同样的事情,没有职位也没有薪水。


“我把自己的生活奉献给了这个工作。我单身,所以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事业,我每周工作八十个小时,回家也要干,因为事情是做不完的。我有钱的时候,也把钱用在这份工作上。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什么花钱的需要。早年我做的是纺织进出口,我离开了那个行业,因为不喜欢,我不想在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里只是挣钱,然后把生活看作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我热爱为人工作,我喜欢工作能帮到某人或者真正地影响他或她的生活。”


“如果今天我去参加巴尔斯瓦的议会选举,我肯定会赢的。甚至连我的兄弟都说我应该去参加选举,这样就能赚很多钱,改变我的生活。但我不想去。我兄弟说企图理解我就像拿头往石头上撞。”


“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但是我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过‘正常’的生活。我知道明天会和今天一样,这是一场持久战。所以我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一无所有地生活。我现在拥有很多东西,因为我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我试着不买牛奶,不买水果,因为将来我自己可能没能力买这些东西,我试着看自己如果独自生活或者没有食物的话,是否能生存下来。”


“我的父亲很不喜欢我整天待在贫民窟里。他不信任移民和穷人。在他以前工作的地方,如果他看见四个人聚在一起说话,他会琢磨他们在讲什么,是不是在批评国家?他的思考方式是情报部门式的。如果他听见别人讲孟加拉语,他就会认为他们是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因为他受的训练就是那样。”


“他的思维方式是中产阶级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不和他讨论问题,和他吵他无法理解的事是没有用的,他说我变成了贫民窟女孩儿。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但我不得不这样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知道自己没有钱,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比另外的那个世界优秀。”


“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说,‘你死的时候,没人会想起你。’我常回答她说,‘妈妈,我死的时候,会有一千个人在我身后哭泣。’”


【相关图书】

《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在世纪之交,拉纳·达斯古普塔来到印度德里,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自1991年宣布开放市场以来,首都德里在风起云涌的经济改革中,从印度北部一个饱受历史创伤的文化古城变身为具有全球影响力、蓄积丰沛资本的国际都市。通过国际业务外包、房地产炒作等各种商业活动,新兴中产阶级把自己视作全球化的主要代理人和受益者,其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美国化。当他们的财富藉由巧取豪夺而与城市的天际线一起冲向云端时,这座城市中经济难民和贫民窟的数量也随之攀升。


全球资本市场为德里带来转变、机会、创新、希望,但也带来被金钱主宰的房地产市场和医疗体制、层出不穷的暴力犯罪、遭滥用污染自然与环境、失能的行政体系与贪污腐败,再加上印巴分治以来一直存在的种族问题,21世纪的德里居民面临了愈发严峻的挑战。无论富人、中产阶级、拾荒者,还是罪犯,无人能置外于这场毁坏与创造的矛盾。


作为一个从印度移往英国的二代移民,达斯古普塔以一种既亲切又好奇的心情重新回到自己先祖的土地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德里居民的采访,以小说家的生花妙笔将德里的历史与当下交织成篇,为城市发展大潮下的疏离与残酷留下客观的纪录——在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日,被金钱资本淹没的德里既是许多城市共同的过去,也是许多城市无可避免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作者: 拉纳·达斯古普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