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但别为捷径挤破脑
特别策划2019-08-13 21:21

出名要趁早,但别为捷径挤破脑

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我们一边被要求创新和进取以应对激烈竞争;一边又时刻浸泡在泥沙俱下的超量信息中。于是,被这些信息左右的人们,难以抉择甚至坚守自我的思考。所谓创新,正是面对困境时独立思考的结晶。而那些独立思考者,驱动也划分着时代;思考,使得他们避免了泯然众人的宿命。


虎嗅联合宝马,共同采访了七位质疑成见、拒绝头脑惰性、坚持观点输出的时代新锐。如何能在这个嘈杂而动荡的时代,依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敬请期待。


91年出生,28岁,创业5年,创办的公司Insta360在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一,专业级产品的全球市占率更是超过80%。这是写在刘靖康履历上夺目的数字。

 

这一路走过来,顶着曾经“技术帝”的称号,开发出“视频内动态植入广告的技术 xAd”。一个人跑到香港路演、却最终无投资人问津,随后又一头扎入一无所知的“硬件创业”领域,直到现在。细看这份履历上,满满地散发这“少年气”——


刘靖康 Insta360创始人


明知即便会有失败,“但不影响流星划过夜空时,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丽,和那颗勇敢的心。”这句话是刘靖康两度被提名福布斯30under30榜单时写在朋友圈的句子。对于年少成名与现世成功,他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真正让人遗憾的并非那些失败,而是没有去尝试的那些事情。愿生活是场没有尽头的冒险。”刘靖康说道。

 

 

失败越早,反思越早

 

把这份履历再往前翻,一个恶作剧、一个“黑客”故事,是写在刘靖康大学时代上关于“冲动”的注脚,那时的他已成为网络上走红的“技术帝”。

 

2012年,360和百度搜索大战正酣。刘靖康无意中看到视频里的拨号声音,通过声谱的分析轻松破解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这个恶作剧之后,周鸿祎不仅没有生气,还认可了其技术称“确实能干”,而另一位大佬李开复则诚邀其加入创新工厂,希望可以在“南京见面”。

 

而之后的“黑客故事”,则让他差点被南大开除 —— 《如何通过入侵老师邮箱拿到期末考卷和修改成绩》,一篇人人网的日志。又一次,希望能够验证下邮箱漏洞,把破译过程一一发到了网上。虽然没有恶意,但一时引来风波无数。

 

这两段经历之于创办Insta360公司的启发,更多的在于反思。反思“好奇”之余,一项技术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价值。接下来的故事,又是一盆冷水 。


 

刘靖康曾开发了一个视频内动态植入广告的技术 xAd,他信心满满拿着项目去做路演,但投资人给予的评价是这个技术需要对现有的视频广告产业链做出许多改变,不确定因素太多。不仅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还因为技术开发挂了好几科课程。

 

别人身上习得东西的时候,更多可以研究别人是怎么失败的,不是研究别人是怎么成功的。每个公司成功的原因各有千秋,但是失败的原因可能会非常类似。

 

失败的经历让他知道自己当时拥有的只是一个想法,而非一套完善的商业思路。于是还在念大学的刘靖康加入了两家创业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创业的他看到了创业团队的快速成长,也经历了项目的失败和团队散伙。

 

这些远超同龄人的“一切过往”,在刘靖康这里皆成为了序章。

 

天真的技术和现实的市场

 

大学毕业前,很多工作机会找上门来,这其中还包括国家安全局这样的单位,这是老一辈人眼中的“铁饭碗”,但面对如此多的工作机会,刘靖康还是选择了一条在很多人眼里最难走通的路:做智能硬件创业。

 

 

这条路如果再倒回头来看,这也是一次“冒险”。

 

2014 年刘靖康在无意中看到一组国外全景视频照片,自己很感兴趣的同时觉得如果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进行 360° 拍摄和分享,应该很有市场。但当时全景视频的概念并不火,VR 行业真正成为万众追捧的风口也是在两年之后的 2016 年。当时的消费者要是想给自己买一款记录生活的影像设备,预算高就会买日本公司的微单和单反,要么就会买运动相机的发明者 GoPro,在 Insta360 之前,极少有一家中国公司能做出一款普通消费者喜爱的360°影像设备。

 

而实际上,技术出身的刘靖康在硬件领域还是个“小白”初级玩家。

 

都说创业难,硬件创业难上加难。相比于软件创业,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模具、试错、渠道开发、品牌营销、人员开支、市场教育都需要相当大量的前期成本,再加上初期市场反馈速度慢,产品还需要反复迭代,一步走错,都会消耗公司大量资源,影响后续生存。同时在产品定义时,还要确保自己有独特的行业竞争力,避免自己所涉及的领域稍微成长,行业巨头就用自己的优势中途入局,垄断市场。

 

刘靖康观察到,镜头语言,或者说影视艺术,已经发展多年,有了很成熟的表达手法跟表达技巧,观众的审美是有惯性的。但全景相机能提供的视觉体验,是非常惊艳,但又很难通过传统影像设备来实现的。这也成为了 Insta360 这家公司打造产品的初衷。

 



刘靖康对于硬件创业的评价是这样的:“普遍大家可能一开始都会有个误判,比如说你有个技术很新、很特别,自然就会有市场、有用户、有销量。但做产品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先找到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看他们的痛点是什么,目前已有的最好解决方案是什么。再来看你能拿出怎样的产品把他们的需求解决好,让他们原来没有解决的需求得以解决。”

 

在这样清晰的独立思考下,Insta360 第一款消费级全景相机就获得了成功。2016 年 7 月,Insta360 Nano 成为了全球首款适配 iPhone 手机的全景相机,获得了苹果 MFi 认证,拿到了消费电子界第一展会CES创新大奖,还被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称为“了不起的产品”。

 

使用 Insta360 设备拍摄的画面被越来越多地分享到社交媒体,这种画面张力远胜于传统单反或运动相机的全景影像,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这种之前从未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新事物。

 

创新技术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新技术出现时候会迅速获得资本关注并且拥有第一批科技爱好者尝鲜,但大多数产品都倒在了从尝鲜去大众市场扩张的路上。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小范围成功,那盯上你的,不止有投资人,还有想要吃掉你的行业巨头。

 

惧怕行业巨头,不如自己成为行业巨头

 

VR 的风口来得有多快,过去得就有多快,全景视频也过了科技粉丝尝鲜期,Insta360 赖以生存的种草拉新渠道:酷炫的全景视频内容,在国内媒体平台普遍得不到技术支持,普通消费者又迈不过视频剪辑这道高难度创作门槛。摆在刘靖康面前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发现了全景视频这片市场蓝海,开始推出和 Insta360 类似的产品,企图用更低的售价抢夺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国内手机巨头小米,以及运动相机领域的绝对垄断霸主 GoPro。

 

在这种情况下,刘靖康选择将原本需要视频平台做技术支撑的全景影像,用软件处理的方式,降维成普通视频。这就能够在保证原本画面表现力的同时,降低了对平台的依赖,再一次抓住用户的使用痛点做出了领先于整个行业的革命性创新。

 

在过去的制作流程中,全景相机所能拍摄的影像只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支持才能观看,而如今,Insta360 用依托人工智能的软件技术,大幅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上手难度,也让自家产品从小众影像设备,破圈成为了一款大众消费品。

 

更好市场销量和消费者反馈证明了刘靖康独立思维的价值。Insta360 ONE系列产品的消费者评价远超 GoPro,成为了国内运动相机消费者在购买硬件前一定会考虑的一个选项,GoPro 模仿 Insta360 ONE的产品不但卖得不好,还影响到了 GoPro 本身的品牌形象。

 

在这一次同巨头的对垒中,刘靖康的“盲目冲动”建立在了不追求套路、不迷信过去的成功者的基础上,这种独立思考亦成为了刘靖康“冒险”的资本。

 

 

如今的 Insta360 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绝对的领导者,在海外和国内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曾经想要抢市场的 GoPro 也没能成功,甚至因为定位不明确的产品拖累了整个公司,而 Insta360 则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以及行业见解,逐渐把业务线伸到了曾经的硬件巨头面前。

 

吃透了自己能做的事,找准应该瞄准的方向,学习但不模仿,实现创新与成功无关年龄,在于独立思考。再回头看,少年依旧少年。


思考时刻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查看【宝马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