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荣光原形毕露
2019-08-14 19:30

女足荣光原形毕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小码哥,头图来自东方IC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女足无名。


也许是女足世界杯的余温还在,今年的女超联赛看起来热闹了很多。上周五进行的北京女足与武汉女足的比赛,因为有王霜和马晓旭两位前亚洲足球小姐,现场来了1.5万人,刷新了女超联赛的上座数。再往前一周,女超联赛刚刚创下万人观赛的记录。


这是女超联赛的巅峰时刻,还吸引了央视的报道,CCTV5的老牌栏目《足球之夜》播放了北京女足与武汉女足的比赛集锦。


但据长期关注女足新闻的微博博主@女足那些事 称,除去视频末的宣传片,前面4分钟的视频,文字解说词至少有4处错误:王霜此前是从武汉加盟巴黎,而不是大连;徐欢不是国家队二号门将;首次首发登场的国青小将叫张琳艳,而不是张艳琳;以及国家队女足队长吴海燕所在的俱乐部为武汉江大,但解说和字幕出现的都是武汉英大。



这样的低级错误竟然出现在央视上。评论中有人问,文案都不审核的?@女足那些事 回复,“女足的基础信息能不弄错的新闻工作者全中国五个手指头都不到。而女足从国字号到俱乐部信息的基础记录和透明度都几乎为零。” 


女足世界杯结束后,我们对女足的关心就像这个视频一样,还是停留在表面,而且还是敷衍的,漏洞百出的。


1


根据@女足那些事 所说的基础信息记录问题,我们搜索了几个网站。


首先是中国足协的官网,点到女足的首页,头条资讯还是六月份的女足世界杯,标题为《玫瑰再绽放 | 0-2不敌意大利 中国女足遗憾无缘八强》,没有其他的跟进报道。下方的球员名单中,点开王霜的介绍,显示她所在的俱乐部竟然还是大巴黎,而她已经在武汉江大俱乐部踢了6轮比赛。



然后是俱乐部。拥有王霜、吴海燕、林宇萍等国脚的武汉女足,没有官方网站和微博,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不过菜单栏中的信息全是去年的赛事。武汉女足更多的信息来自@武汉江大女足后援会



北京女足在传播上做得算不错,有官方网站和微博,并且针对每场比赛都有文字和图片的更新,连女足预备队都有赛况速报。目前六战全胜排名第一的江苏女足,其比赛信息主要通过苏宁俱乐部的官方微博发布,当然了,男足信息要远远多于女足。



再看联赛官网。女超联赛附属于足协官网的“赛事”栏目中,主要公布赛程、赛果、积分榜和射手榜,没有俱乐部与球员的介绍。首页显示的图片明显被过度拉伸,尺寸大小不符合视觉。首页推荐的4条新闻中,有2条是一模一样的。并且,第五轮进球官方视频,字幕又出现了两处错误:禁区内抽射破门的张睿不是大连女足的球员,而是来自长春女足;江苏与广东的比赛中,倪梦婕的破门被错打成杨丽。



@女足那些事@女足资讯,以及各地方女足的俱乐部后援会,是女足最新信息的主要来源地。但在@女足资讯 中,我还看到了这样一条求助微博,大意是,郑州有支强队拿了省内杯赛冠军,但名字有多种写法,“young heart”、“young hearth”、“young herath”,但这些都出自于媒体或相关机构,难以分辨哪个是正确的。好在下方有人给了确切的回答,球队的名字是Young Heart ,意为年轻的心。



2


比赛信息不足,比赛场地怎么样了?女超联赛开始后,比赛本身登上的新闻头条还没有草皮来得多。第7轮比赛明天就要开始了,场地环境提升了吗?


武汉女足的主场之前在塔子湖体育中心,姑娘们比赛的场地其实只是一个训练场,有时旁边的球场还有人在同期训练。球场旁只有一侧看台,晚到的球迷只能在铁丝网外观看。因为场地不规范,解说在观看比赛时甚至没分清哪条是边线。下一轮比赛,武汉女足把主场换到了汉口文体中心。



北京女足也换了主场。原先是先农坛体育场,从第五轮比赛开始,球队搬到了湖北黄石的奥体中心。因此上一轮与武汉女足的比赛,听起来显得有点魔幻,一支北京球队的主场竟然在湖北,一支武汉球队第一次亮相黄石奥体中心,竟然是以客队的身份。


北京女足主场搬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虑到今年是国庆70周年,在北京办比赛要提前申报,但女超赛程迟迟没有发布,直到开赛前几天具体安排才出来,北京女足8月后就不能在北京进行比赛了。二是北京已经有太多高关注度的球队了,足球有国安、人和、北体大等,篮球有首钢、北控,排球有北汽男女排,还有乒乓球等其他运动项目,留给女足的场馆、媒体资源显得有限。相比较下,黄石更需要女足来提升关注,反而更愿意提供支持。


不过,黄石奥体中心的场地也没好到哪去,还是要用那句“女足竟然在菜地踢球”来形容。



3


有人想实在地支持女足一次,去现场看女足比赛,但问题来了,票在哪里买?


@女足那些事 称,女超联赛一般都是免费进场,个别需要买票的情况可在俱乐部的微博和微信上了解。武汉女足的微信公号上没有球票信息,北京女足的官网上有球票一栏,但列出的也仅仅是“年票政策” 、“票务公告” 、“订票热线”和“订票地点”几个空洞的大字。网页上搜索不到官方订票网站,大麦、摩天轮等常用售票APP上也没有女超联赛的门票。



在这一系列搜索中,我想起女足姑娘们在世界杯上靠“拼搏精神”出线后,网络上留下的那些感动落泪的宣言。可在当时,《纽约时报》是这样点评中国女足现状的:“在中国,女子职业联赛规模较小,并且在相对默默无闻的情况下挣扎生存。女子足球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认可,99%的球迷只会在世界杯等锦标赛期间关注中国女足。这包括中国媒体。” 


事实比报道更骨感。当那些眼泪和世界杯一起流走后,一切都原形毕露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马体育(ID:youmatiyu),作者:小码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