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告诉他真相?3岁之前
2019-08-14 12:00

领养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告诉他真相?3岁之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神的孩子在跳舞,编辑:八云,题图来自:Pixabay


“当我发现自己是被领养的那一刻,世界崩塌了。我开始陷入自我认同的身份危机中,过往的一切,包括家庭、祖先、文化认同和宗教自由等都需要被重新定义。但正是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被收养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对于他们而言,家庭胜过血缘。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你是谁,而不是你是什么,”亲历者斯托克斯.D说道。


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这样的信息总是令人震惊、混乱,充满了毁灭性。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人,你要再一次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究极问题,要处理巨大的自我认同的冲击,处理在情感和关系中受到的伤害,重新建立对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可能将面临重新建立对世界、他人的信任,重新完成自我的整合等问题……| Pixabay


而这一切,都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许多人在这一过程中痛苦地挣扎,幸运儿通过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或亲朋好友的帮助完成了自我的认同,而另一些人则终其一生也不能治愈内心的伤害。


领养孩子,该不该说?什么时候说?


2014年至2018年,中国共办理收养登记97819例,其中中国公民收养85581例,占全部收养登记的87.5%,外国人收养12238例,占全部收养登记的12.5%。[8] 不论是国内领养还是海外领养,有领养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个难题——是否和孩子说他(她)是被领养的?如果要说,什么时候说?如果不说,又有哪些困难和考虑?对于孩子的出生信息是否要保密?


有的家庭会一直对被收养的孩子保密,不会主动谈及;有的家庭采取不主动的方式,等到他自己发现这一秘密和提出疑问为止;有的养父母会把这个秘密一直带到坟墓里;还有的家庭等到儿童成年后再来和他们讲述被领养的事实。


有领养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存在一个难题——是否和孩子说他(她)是被领养的?| Pixabay


然而,许多西方国家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中,关于领养儿童早期的幻想、自我表征和自我认同发展的临床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应该在孩子可以说话和理解“领养”的含义之前,就尽早告知他被领养的事实。这样,他就不需要去面对自我认同的混乱和冲击,以及被亲人背叛的抑郁、愤怒和焦虑等心理压力。


拖得越久越痛苦


美国蒙特克莱尔州大学咨询与教育系的阿曼达·L·巴登(Amanda L. Baden)和道格·沙德尔(Doug Shadel)等人在201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互联网和领养的网站上征募被试,对254名1岁以前被领养者进行了调查,包括性别、种族、收养年龄、收养被发现的年龄等17项背景资料。


巴登等人采用凯勒斯压力问卷(Kessler Distress Inventory)调查参与者过去四年的压力和危机情绪状态的自评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BREF来测量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对环境的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水平,然后用简明应对量表(The Brief Cope Inventory)来测量被领养者对问题和压力的应对方式。通过这些问卷,研究者能了解在不同年龄段得知被领养信息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心理压力情况和应对方式的情况。


在孩子可以理解“领养”的含义前尽早告知他被领养的事实,他就不需要去面被亲人背叛的抑郁、愤怒和焦虑等心理压力 | Pixabay


分析后他们发现,3岁及以后知道自己被收养这一事实的孩子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痛苦,生活满意度也较低。其中6-10岁期间得知被领养的孩子最痛苦,达到顶峰。其次是3-5岁和11-20岁期间得知被领养信息的孩子。


越晚发现自己被收养的真相,经历越多的痛苦。年龄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中发现:3-5岁和11-20岁得知被领养的个体,生活满意度最低,而发现领养状况越晚,报告的领养质量就越低。较晚揭露被领养的信息,往往会让人面临人际困难、自我认同的混乱、低自尊、自我攻击和抑郁等问题。


在童年中期(6-12岁),儿童会面临同龄人之间的对比,领养可能带来羞耻和被抛弃的感受,导致人际交往的困难;而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通常会面临自我统一性的混乱和叛逆、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和自我认同困难等。在临床个案中,有些在青春期得知被领养信息的孩子,加之生活、人际和家庭中的各种困难,会发生自我认同混乱,严重的会产生抑郁或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


越晚发现自己被收养的真相,经历越多的痛苦 | Pixabay


较晚知道自己被领养的人(Late Discovery Adoptees)容易感觉自己的家庭和关系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合谋和谎言的基础之上的,会经历背叛感和不公正的感受,失去信任,造成自我身份认同的混乱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实际上,他们需要的更加开放的交流,信息透明,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支持,寻求与生身父母的连接,探索自己的收养身份,通过各种方法完成整合。


用真诚和开放敞开心扉


养父母不和孩子谈论收养的问题,原因可能是家庭没有准备好如何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危机,害怕孩子无法承受事实,害怕自己与亲生父母之间的无意识竞争。当孩子对养父母充满不满时,会对生身父母产生完美的幻想,以为出生家庭是更理想的家庭。


其实,不妨用真实和开放,与孩子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帕斯莫尔.N.L(Passmore N. L)等人研究了保密对领养的影响,发现在收养家庭中开放和诚实与亲密度的增加有关,而更大的保密性则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例如,回避和焦虑型的依恋、更大的社交孤独感和更高的亲密风险)


在收养家庭中开放和诚实与亲密度的增加有关 | Pixabay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也表明了需要尽早和孩子说明领养一事。0-1.5岁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也是基础任务,这将为孩子未来建立和世界、和他人的信任关系奠定基础,以此,婴儿才能获得其身份感和对世界稳定的感觉。


如果不能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信任的纽带,父母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和可怕的。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师弗朗索瓦·多尔多认为:婴儿能听懂所有的语言,他能通过话语辨别出大人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大人对待孩子要真实,对孩子说话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实情有时令人痛苦,但一定要说和实情沾边的话,说实话不见得要完整地说出,但是永远不要掩盖事实。他们有权知道关于自己出生的真实,关于生身父母,需要对孩子说实话。


0-1.5岁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 | Pixabay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靠实情来构造自己的内在世界。你可以对他说“你的生母是某某”或者“我不认识她,但你认识,你从她的肚子里出来,你一定认识她”。讲实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对其生身父母的爱,要带感情,因为没有其父其母,就没有这个孩子,是生身父母给了他生命,进而才能得到养父母的爱。要言行一致和实话实说。


不论是从周围人的口中,邻居的表情或他们自己的梦中,被领养孩子可能早已猜测出事情的真相,那不如由父母来主动告诉孩子——带着对孩子的爱,以开放的态度来谈,不要让家庭的秘密成为一个枷锁。毕竟,重要的事情,还是想听重要的人来说呀。


参考文献:


[1]Amanda L.Baden, Doug Shadel, Ron Morgan,Ebony E.White(2019)Delaying Adoption Disclosure: A Survey of Late Discovery Adoptee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019, Vol. 40(9) 1154 –1180

[2] Maria Berger,Jill Hodges, Carla Elliott,Sarah Rabb and Frances Salo(1982).Journey of Child Psychotherapy,8(1):67-87

[3]Steven L.Nikeman(1985).Losses in Adoption-the need for Dialogu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Children,40:365-398

[4] David Brodzinsk. Family Structural Opennessand Communication Openness as Predictors in the Adjustment of Adopted Children. Adoption Quarterly, 11 January 201

[5]Passmore, N. L., Foulstone, A. R., & Feeney, J. A. (2006). Openness and secrecy in adoptive families and possible effects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adult adoptees. In R. B. Wilkinson & Z. Pearce (Eds.), Relationships—Near and far: Proceedings of the APS Psychology of Relationships Interest Group 6th Annual Conference (pp. 97-101). Melbourne, Victoria, Australia: 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6] 《正确和孩子说话》。[法]弗朗索瓦·多尔多,达尼埃尔 玛丽·勒维著,程静,杜青钢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7]Stokes, D. (2015). Ten questions answered about late discovery adop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dashanne-stokes/ten-questions-answered

-ab_b_8099064.html

[8]《民政部:2018全国办理收养登记15143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http://www.sohu.com/a/291447224_16179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神的孩子在跳舞,编辑:八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