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特斯拉Model 3才19万,你酸了没有
2019-08-16 08:20

韩国特斯拉Model 3才19万,你酸了没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一车(ID:autoknows),作者:肥肥白de老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全球最便宜的特斯拉,不是Model 3。


而是韩国的Model 3。 


前两天,特斯拉在韩国正式推出了Model 3。入门的标准续航升级版,定价5239万韩元,折合软妹币30.3万元。这其实就已经低于我国目前标准续航升级版的售价35.59万元,也低于6~10个月之后才会开始交付的特斯拉中国制造版的32.8万元。



这是补贴前。


是的,在韩国,买进口特斯拉也有补贴。国补900万韩元(折合软妹币5.2万元),地补最高能飙到1100万韩元(折合软妹币6.4万元)。也就是说,Model 3最终价格门槛,仅为18.73万元软妹币……


18.73万元,在中国差不多是以下货色:





但是在韩国却可以买到特斯拉Model 3(尽管第一批车主还要等到今年Q4才能拿到)


那还是买得爽,并且用起来也爽。


目前特斯拉在韩国已部署了22个超充桩和172个Level 2的充电桩。这已经比美国本土一些地区都要来得密集。举个例子,美国奧克拉荷马州,面积微微还要比韩国大那么一丢丢,全州境内只有6个超充桩。



其实,特斯拉进入韩国的时间并不长。进入中国和日本是在2014年,进入韩国则要等到2017年,到现在也只有两年半时间。充电网络有这个规模相当优秀了。


当时正式销售的车型只有一款,Model S 90D。韩国人民的热情是很高涨的。两个展厅,预约试驾的名单已经排到6个月之后了。福布斯杂志报道说,还不如直接买一辆来的快,从下单、到制造、再从加州工厂运到韩国,整个流程不过3个月时间。


但是买得起的人不多。因为当时韩国也是不给特斯拉补贴的。


原因并不是因为保护国产而排挤进口——更狗血更鸡肋。政策规定了准入门槛,要拿补贴,电动车必须能够在10小时内用标准充电桩充满电。你大概懂它的意思,但是bug也是很明显。电池小一点,里程短一点,10小时不就妥妥的么?反而是特斯拉这种大电池包的反而不划算,自己的专属充电桩还不作数,必须得用标准充电桩。Model S 90D充满要13个小时……




当然,这种狗血bug其实很快被意识到并改正了。


现在来看,甚至有些矫枉过正——一台车补贴个十万块,合适吗。虽然现在韩国的补贴其实已经降低了不少,2017年是每台电动车国补1400万韩元(8.4万元软妹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我国直到2016年,一台电动车也是不由分说要塞6万元补助呢。待到瓜熟蒂落,都要砍的。任何补贴都不可持续,在补了十年贴之后,我们总算可以从容地告诉后面的小老弟们这个道理了。


更让人在意的,其实是补贴前,韩国就比咱便宜了,而且还是比国产特斯拉都便宜……我们只能从综合国情去理解特斯拉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2013年的星巴克事件可以做个类比。那一年,星巴克被央视点名,称其对中国消费者存在“价格歧视”。报道指出,星巴克中杯拿铁,在北京售价27元,比美国贵三分之一,比印度贵一倍,而其物料成本不足5元(不知道瑞幸是否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对此,星巴克当时声明,各个国家的成本完全不同,售价由原材料、租金这些综合因素决定的。这个说辞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可,制造成本不是唯一的因素。可变因素,包括消费者或客户在需求、支付意愿、购买渠道、可获得的替代品和使用模式上的差异等等等等。


还有升华型的解释,比如经济学家华生指出,这反映了消费结构和消费文化的区别。


我国的特色国情特别多。由此决定定价的,有一个特别经典的例子:


2007年,微软突然对力推的Windows Vista系统进行大降价,其中最狠的是把入门的中文家庭普通版彩包,从1499元降到499元,直砍66%,并且并不是促销,而是长期定价。这是微软进入中国以来第一次降价,只针对中国市场。并且也是微软第一次为单一市场松动其全球统一的定价策略。


背景是,打击盗版。微软当年在中国花了几百万美元做营销推广Vista,包括在上海金茂大厦上打广告。那时,421米高的金茂大厦还是全亚洲数一数二的摩天大楼呢。忧伤的是,两周后系统销量只有244个。中国人都不用Vista吗?当然用啊,5块钱盗版,几乎人手一份吧。



扯回来。


华生认为,越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大。一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特别强,甚至有一部分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不考虑价格,不计成本地推崇,这就给“价格歧视”提供了土壤。


这一点在早年奢侈品定价上很明显。比如2011年奢侈品国内外整体平均差价大概在68%。但是结果不大好,导致没人愿意在国内专柜购买,女朋友再不高兴也要憋到国外去买包包。但这个情况在改变——到2017年整体平均价差已经收窄至16%,差幅缩小了52%。 


现在的定价趋势或许正在反映,越来越多中产的消费能力在提升。


放到特斯拉身上,就变成这样一个定价基础:中国人,真的很有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一车(ID:autoknows),作者:肥肥白de老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