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保价只赔零头,要你有何用
2019-08-19 14:00

快递保价只赔零头,要你有何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赵皖西,封面:视觉中国


寄快递时加购了保价业务,快递公司就有责任保证快件的完好无损,如果寄件过程中不幸丢失或损坏,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赔偿,这应该是最简单的商业逻辑共识。


但现实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花了比快递费贵好几倍的保价费,快递出事后,拿到的赔偿却寒酸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远不值自己奔波索赔时受的气。


近日,北京的钟先生通过某快递公司邮寄了一台价值98万元的医疗设备,并花费100元购买了一份2万元的保价,快递签发之后发现有损坏,修复费用需要1万元。当他向快递公司提供相关凭据之后,被告知竟然只能赔偿250元。


客服的回应也让人云里雾里:“钟先生选择的是部分保价,只能按比例赔偿,如果想要拿到2万块的保价金额,应该选择的是足额保价。”


如果选择“足额保价”,那么钟先生需要交2.5万到3万的保价费。图/《第一时间》 


新闻爆出之后,众多自媒体蜂拥而上,提出“保价≠保险”的概念,“是你不懂,无语”式的回应不仅让积极维权的消费者立刻嘴软,更徒添了一种自作多情的尴尬。


在快递保价业务上栽了跟头的不止钟先生。


南京姜女士给自己60多万元的货物保价2万元,意外损坏后只拿到赔偿389元;


价值12万元的南宋瓷器在快递途中受损,快递公司表示只能赔偿1000多元;


辽宁李女士邮寄价值15万元的包裹,被快递员私自签收并送去旧衣回收厂销毁,快递公司只愿赔偿300元……


快递员私自签收、非法侵占货物,网上却仍有人嘲讽当事人“谁让你不保价”。图/湖南公共频道


快递保价的“蛇形走位”让人叹为观止,消费者们本以为这是给自己打的一剂强心针,却在真正用到它时才发现,“快递保价”保护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权益,反而更像是快递公司给自己筑起的一道护城河。


保价≠保险?我信了你的邪


自从1979年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以来,我国的快递行业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


如今,随着中产家庭和电子商务的快速扩张,快递保险的需求正在逐渐凸显。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了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


2010-2018年快递业务量变动情况。图/《2018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 国家邮政局


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伴随着的是快递申诉案件的数量增长。2018年国内共接收快递业务有效申诉9.9万件,快件延误、丢失和破损仍是用户申诉的主要方面。


揽件、分装、运输、派送,快递过程听起来十分简单,但当这个简单流程被乘以507.1亿的基数,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就不仅意味着快递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意味着繁琐复杂、处处风险,这也就迫切需要快递保价来为消费者们保驾护航。


快递保价本该是一件快递公司和消费者互利共赢的事情,却屡屡出现“多保少赔”的流氓行径,这和我国目前松散混乱的法律法规、不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脱不了干系。


目前我国快递保价业务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各大快递公司大多以快递声明价值的0.5%-5%的比例收取保价费用。


这样收费的直接结果就是容易出现保价费超出快递费好几倍的情况,使得很多消费者在寄快递时都自然选择不保价。


快递揽件员因为对快件缺乏估价能力,往往也不会向寄件人主动提及保价业务,或是直接拒绝为贵重货物保价,“管丢不管损”在快递员的多次提醒之下也潜移默化成了消费者认知中的行业准则。


古代镖局的运镖,经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镖师中盛行一句口头禅“三分保平安”,即“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图/《龙门镖局》


一旦贵重、特殊物品丢失,快递企业往往以未保价为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相关规定,仅仅赔偿快递费的3倍。


深圳的张女士给单位邮寄了1.5万元的报销单据,在快递途中丢失,快递公司仲裁中心接到投诉之后表示只能赔偿100元,给出的理由就是快递未保价。


而当张女士要求快递公司向公司出具一张文件丢失证明时,也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邮政法》主要适用于邮政行业,对于快递服务的规定并不多,难以为快递市场提供统一的法律指导规范。


各大快递公司瞅准了这一法律空缺,自行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消费者的规则,并以格式合同的方式印在快递单背面。


各大快递公司所谓的“按比例赔偿”参照的是《邮政法》针对邮政保价的规则。图/《第一时间》


格式合同指的是一方为了多次使用而提前拟好的、并在签订合同时不和对方商量的合同。


快递公司自行制定合同,消费者要么选择不在这家公司寄快递,要么只能被迫默认上面的一切条款。这些明显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引发了不少的快递纠纷,也成为了法院审判申诉案件时的焦点。


格式合同上往往写着部分保价的条款,寄件人在快递单上写明快件的价值(声明价值),快递企业根据寄件人写明的价值收取快递保险费,索赔条件生效后按比例进行赔偿。


“比例”二字,让保价赔偿金额掺杂上很大的水分,成为了消费者最后关头躲也躲不掉的大坑。


按照《合同法》和《快递市场管理方法》等相关规定,类似这种单方面限制寄件人索赔权利的规定,快递公司理应尽到合理的提示和说明的义务。


但问题是,在法院判决时,对于如何才算尽到义务的标准有很大的争议,面对类似的申诉案件,不同的法官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审判结果。有时候,甚至连举证责任都需要寄件人来承担。


申诉手续繁琐、周期长,最终判决结果可能还不能尽如人意,很多被坑的消费者因此只能哑巴吃黄连。


在形同虚设的保价面前,消费者只能祈祷运输过程平安无事。图/www.carpalfleet.com


国内快递市场亟待弥合


近几年国内快递市场迅速扩张,良莠不齐的服务质量却始终如“顽疾”。


2017年国务院修订审议《快递条例》,首次建议寄件人对贵重物品购买保价或保险服务;2018年国务院发布《快递暂行条例》,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更完善的快件损失赔偿责任险种。


快递行业已进行到服务质量的快速提升阶段,国外诸多成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早在1992年,欧盟就已颁布法令,要求严格区分快递服务与邮政服务,并规定监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责,要求分类实施快递市场准入制度。而在更早的7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就已公布了诸多法律法规,形成当地相对完备的快递法律体系。


美国的快递企业对于快递的服务流程和索赔程序有清晰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在选择哪家快递时,可在各大快递公司官网查看。


美国邮政总局还专门制定了《609对损失或者损害的索赔申报条款》用于解决快递损失赔偿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快递服务业发展起来之后,美国就建立了邮政服务公司。图/unsplash


如果确定自己的快递丢失,可以直接向快递公司提出赔偿要求。就算没有事先声明货物价值、没有买保价费,也可以拿到最多100美元/件的赔偿。


法律还规定,寄件人和收件人都可以向快递公司提出赔偿要求,并优先赔偿寄件人。


在把“服务至上”理念奉若圭臬的日本,快递的保价费不是快递索赔的必要条件。一般的消费者无需支付保价费,也可以享受保价服务,除非你所运送的物品特别贵重。


当快递受到损失时,客户不用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快递公司就会迅速根据快递单上记载的责任限度范围进行赔偿,赔偿金额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快递公司在运送快递和赔偿过程中出现不法侵权和故意损害的行为,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合同发起起诉,获得额外赔偿。


我国快递企业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的损害赔偿救济机制。图/pixabay


由此可见,严密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觉的契约精神是快递公司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尽快为快递市场制定一套透明统一、严格清晰的法律指导规范,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面对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快递公司更不要光想着如何利用法律漏洞,把风险全数推到消费者身上,这样不仅失去了一个大企业应具备的气量,更降低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度。


同时,快递企业也应加强对旗下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尽快建立快递员的信用等级制度并向消费者公开,包括服务态度、快递损坏丢失率等指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全国多省市给快递小哥评定技术职称,鼓励快递从业人员向专业技术方向转型。图/梨视频


快递保价:保险业的冰山一角


快递保价只是保险行业的冰山一角,随着我国中产家庭的快速增长、人们防患意识的普遍提高,保险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扩大。


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险仍然是一个认知程度高、了解程度却低的事物。


根据腾讯CDC&微保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有将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平时会和朋友聊起保险,但是其中会在网上主动搜索、订阅保险相关信息的人不到三成。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目前广泛分布着764万保险代理人,也就是说,平均每20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保险代理人。


庞大的代理人数量没有带动国民对于保险的了解程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在调查了2019年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后,发现人们对于保险方面的知识最为陌生。


其中,盲区最多的是财产险理赔,仅有33.11%的消费者在这方面问题上回答正确。


投保人对保险条款一知半解、被专业知识不强的推销员忽悠,从而购买性价比低的保险,到理赔时自然一地鸡毛。


保险公司总能设置一系列的坑,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全能型保险生老病死啥都保,看似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却暗地里设置大量隐藏牵制条件,影响你理赔的有效性;


返还型保险看起来稳赚不赔,实际上却将你强行捆绑,等你若干年无病无灾之后拿到返还的钱,一合计还不如当时放进储蓄银行;


不计免赔险作为车辆的附加险,名义上在出事故后能把保险公司5%或者20%的免赔部分又转还给保险公司,从而获得全部赔偿,


但等到真正出险时,又有一大堆理赔条件让它无法发挥作用,比如说没有买主险不赔、对方车辆损失不赔、找不到第三方不赔……


本来以为买了不计免赔险就是万事大吉,可保险公司又在它旁边设置了一大堆坑,硬是把消费者绕晕,不得不购买更多险来让自己安心。


保险业的巨大利润也吸引着各大互联网巨头涉足其中,近几年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企业纷纷通过参股、收购保险公司等方式布局保险业。


保险业能否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安全飞速发展呢?图/www.dailynation.info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允许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申请保险业代理资质,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巨头将正式进军保险业,并在其中搅动风云。


互联网与保险业务的融合自然是出于企业流量变现的需要,但这摊保险业的浑水,是会被这些巨头们搅得更加浑浊不堪,还是能被净化出些许清明,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无论未来保险业如何发展,对于用户的体贴关怀是它存在的根基,如何用技术手段提高保险流程的效率是它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


保险业发展道阻且长,希望快递保价能在其中发挥出见微知著的效果,以更加人性化的条款守住“保价”的意义,真正做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快件保价2万损坏只赔250元,按比例赔付是否合理》,北京青年报,2019-07-28

[2]《快递保价赔偿的底线不能被击穿》,敬一山,光明日报,2018-10-23

[3]《2018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国家邮政局,2019-07-15

[4]《邮政快递的域外法律制度》,李贤华、贺付琴,人民法院报,2018-05-04

[5]《我国快递服务合同法律问题探析》,李乐意,2015-05-31

[6]《2018年互联网保险年度报告》,腾讯CDC 、微保,2019-02-28

[7]《2019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2019-07-31

[8]《互联网平台获准兼业卖保险,流量巨头纷纷入局》,潘昶安,中国证券报,2019-08-1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 new-weekly),作者:赵皖西,封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