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买房神话,都要看清楚背后的故事
2019-08-20 14:22

所有买房神话,都要看清楚背后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许蛮,标题图来自《卖房子的女人的逆袭》


和动辄月供过万的中国年轻人相比,那位靠省钱买三栋房的日本女孩,压力实在是小得太多了。


当代都市人的焦虑情绪,简直一点就着,根本经不起煽动。随便刷刷手机,总能看到不计其数的逆天案例,令听闻者无不眼冒金星。


前段时间,日本女孩咲(同“笑”)小姐凭借“省钱”火出了圈。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她,花15年的时间买下3栋“千万”豪宅,还开了一家猫咪咖啡馆以救助流浪猫咪,33岁就过上了躺家收租就能吃饱的退休生活。


她对自己毫无人性的理财方式,成了节目中最大的爆点。记账条目小到1日元(约6分人民币),衣服鞋子只穿亲友送的二手货,东西只买打折货,每日饮食不超200日元(约12元人民币),家具全靠捡……


折合人民币10元一天的餐食消费,主人公竟能坚持十多年。/《幸福!贫穷女孩》


“这篇文章千万不能让我妈看到”,成了评论区获赞Top5的留言。但这一话题的爆炸性传播,不可避免地将“年轻人该不该省钱”的问题再一次推到了众人面前。


在这个时代,消费主义似乎成了最大的原罪。商家创造了消费的需求,制造出无数狂欢的机会,让经不起诱惑的年轻人们迷失在资本的烟雾弹中,丢失了朴素的财富观。


但立于道德制高点上评判,只能收获群众的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标准之下,日本最省女孩也没能逃脱幻象破灭的结局。


为了早日实现梦想,主人公几乎没有社交娱乐活动,唯一的乐趣就是看房地产广告。/《幸福!贫穷女孩》


拿一线标准来要求,最省女孩也没辙


咲小姐用15年的时间单枪匹马买下三栋楼,说来固然励志。


但若是在“千万豪宅”中加上日元单位,再添补上节目中刻意忽略的关键细节,或许你也能在你身边发掘到相似的故事。


这三栋房子,都位于埼玉县所沢市,属于东京市区的西北部。如果搭乘电车到市中心,至少需要换乘一次,路上花费一个多小时,大概相当于居住在北京昌平、上海崇明、广州增城……


所沢市到东京市区的电车线路图。


再来看看具体房价


主人公6年前买下的第一栋房有3个房间,价值1000万日元(约66.8万元人民币);2年前买下第二栋有4个房间,价值1800万日元(约120.3万元人民币);今年买下第三栋4室1厅,价值2700万日元(约180.4万元人民币)


且不说如今在一线城市花一百多万元买套4室1厅有多难,就是回到6年前,在北京买个三居室,60多万元连个厕所都买不到。


尽管越买越贵,房子的整体观感还是比较陈旧。/《幸福!贫穷女孩》


另一方面,日本私人住宅的贷款利率也比国内少很多。


CEIC经济数据库显示,2019年日本住房贷款利率为0.4%~0.9%,但中国的数值却高达4.35%。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省钱女孩所肩负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沉重。


主人公在买下第二套房后,每月入账租金就有23万日元(约1.5万元人民币),工资月收入17万日元(约1.1万元人民币),年收入为480万日元。


而据日本求职网站DODA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30~39岁日本女性的平均年收入为386万日元,其中从事不动产的女性平均年收入为345万日元,可见咲小姐确实通过房产投资提高了收入,但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夸张。


与往年日本平均年收入相比较,主人公更像是扛住了经济下行趋势、保持了稳定的收入水平,而非实现财务自由。/ resources.realestate.co.jp


日本的住房贷款最多可贷35年,首付为0%~20%以上,即便是只贷20年,第二栋房的月供也不会超过5000元人民币。另外,节目刻意强调了小到1日元的记账记录,但账本上也存在数千数万日元的大额支出。


说到底,咲小姐只是一个拿着稍高于平均水准收入的普通“东京漂”,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机,买下了几栋位置偏远、面积不大、价格便宜的房子,并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牺牲社交、降低生活水准。


比起国内一线城市里动辄月供过万的年轻人,她的压力实在是小得太多了。


你眼中的人生巅峰,不过是大神的小山丘


很多年轻人为了诗与远方来到大城市,却被眼前的苟且绊住了手脚。


天天加班,不过是赚得个维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开销。勉强存下一点钱权当应急之用,撑死了也只能筹划一场短期旅行。别说买房置业,连找对象都毫无优势。


至于所谓的“消费主义”行为,大部分时候只能算是苦闷独居生活的一点“精神疗养”罢了。


毕竟,面对加班留下的腰肌劳损、长期精神高压导致的焦虑抑郁,得不到“工伤赔付”的年轻人,只能努力自救。消费,是见效最快的手段之一。


但我们所处的社会又充斥着攀比。知乎上人均年薪百万,小红书上卡宴保时捷满天飞,身处其中的人们实在很难视若无睹。


迫于无奈的年轻人们只得一手开源一手节流,乐此不疲地刷着“赚钱”“副业”相关的话题,且绝不错过任何一次特价优惠活动。


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某团购平台新增用户城市分布中,“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进入Top1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北京,一线城市整体增长率达到15.47%,80后90后成为了绝对的消费主力。


猎豹大数据还显示,2017~2018年间,团购、折扣、返利及二手类App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数据来源:Trustdata


回头看看“最省女孩”,她之所以要在15年的时间里拿下三栋房子,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没有负担地救助流浪猫、经营猫咪咖啡馆。换句话说,她买房不仅仅是自住,还要用来创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故事与“马云一不小心创建了阿里巴巴”等传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普通人而言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期待的阈值高低,决定了每个人的抗压能力。


有些人终其一生,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得其所居、安稳度日。但你却要他们向有志于改变世界的人看齐,指着大神们顺路收割的房车资产,苛责普通人的“不知节俭”“挥霍无度”,这样难道不会太鸡贼了吗?


我们当然可以像《悭钱家族》一样,用肥皂残液洗手、用滴落的残油炒菜、蹭遍化妆品柜台的免费试用、为了“一蚊鸡”不惜喝下整锅辣汤……


但是,奋斗到北上广深,却过着这样艰苦朴素的生活,还要持续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真的值得吗?


《悭钱家族》不仅展示了各种省钱的骚操作,也侧面反映了港人所处的经济困境。/《悭钱家族》


敢造梦又有房的人,正在伺机掏空你的钱包


最可恶的地方在于,许多令人心生向往的美好生活,不过是人为的商业陷阱。


80后小伙子,卖掉自己唯一的房子,换一艘帆船,孤身一人“趁年轻去远航”,为此考取了美国专业航海执照,一年横跨一个大洲,三年时间实现环球航海——


然而文末话锋一转,问你是否愿意和他共同启程,顺便给他投个广告。


几个闺蜜凑了几百万,提前买地建好了养老房,每人一个房间安排得明明白白,窗外是无尽美景,室内坐卧成趣,有酒有花有老友,即便不结婚也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结果一路看到留言区,精选置顶第一条,竟在号召大家踊跃评论,并从中送出价值上千元的民宿入住福利。


卖广告没毛病,挖典型也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然而将本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变成悬在每个人头顶的鞭子,让人们每花一笔钱都惶恐肝颤,生怕自己沦为信奉享乐主义的堕落者。


回头细想,究竟是谁亲手塑造了消费主义?


打开App,几乎无时不刻都有特价促销,滚动的banner图使劲浑身解数让你点击,首页“猜你喜欢”怎么也划不完。


好不容易加入购物车准备拍板,顶上又浮出一行小字“再购买xx元即可享受包邮/减免优惠”,任谁见了都不由得踌躇个几秒。


乔布斯乔帮主有名言云:消费者需求都是被创造出来的。


互联网商家们深谙其道,用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让人们未买先嗨,又刺激已入坑者积极向身边人“安利”,以此形成不花钱的口碑闭环,让每一个人都难逃魔爪。


至于人们抢的限量款、囤的便宜货是否真正对生活有益,不会有商家真正关心。


身心俱疲的都市社畜,一边面对踮踮脚尖就能碰到的物质刺激,一边还要饱受内心“享乐无度”的自责。扛着比父辈沉重得多的生活负担,却连最后的发泄途径都要被质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拧巴。


这个社会的运转和消费增长,不应该由自顾不暇的年轻人来负责。与其要他们省吃俭用、拼死买房,不妨把“月经”购物节都砍一砍,该补的加班费和休息日都补上,把那些已成顽疾的行业问题,抽空治一治。


否则,等到年轻人真正看破商家的把戏、不再选择消费的时候,就是许多行业面临崩盘的时候。


今年年初,不少地区银行主动下调房贷利率,深圳的首套房房贷利率就直接下调了2%。近期,住建部也已经提出“拟取消公摊面积、住宅按套内面积算”。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得以享受到“最省女孩”所经历的购房福利。


到那时,所谓的“最省女孩”传奇,也不过是我们每个人的平凡人生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 许蛮,标题图来自《卖房子的女人的逆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