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仅6部,古装剧备案数“冷”到罕见
2019-08-28 16:35

三个月仅6部,古装剧备案数“冷”到罕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烹小鲜(ID:pengxx01),作者:jin,原标题:《三个月仅6部,古装备案剧“冷”到骨子里 | 鲜见》,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一部、两部、三部,看看最近三个月的古代题材剧备案数量,深深感觉到了目前古装题材市场期望的低迷。


制图:烹小鲜,数据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这个古装剧放量的暑期档,《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九州缥缈录》《宸汐缘》等热剧也无法让人对古装剧的前景太过乐观。


这与2019年及其后几年国内影视市场的主旋律诉求有关,更与开年以来主管部门和网络上屡次流出的古装剧限令息息相关。


这是进入2010年代以来,第一次出现暑期档古装剧月备案数连续3个月在个位数。


而在刚发布不久的《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重点网络影视剧上线登记备案情况》中,通过规划备案并取得上线备案号的古装剧只有一部《四大才子之真假唐伯虎》,而这部剧2月份曾在东方卫视播出过。


数据来源: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


可以说,就备案情况而言,今年古装题材可谓冷到了骨子里。


2019年,是不一样的冷


今年的冷,与往年不太一样。


一直以来,古装剧因其自身所带的神秘感、传奇性、戏剧性、冲突感等等,深受观众喜爱,几乎每一年都有古装题材剧成为爆款,尤其是IP小说改编剧风靡的这几年,比如《宫锁心玉》《甄嬛传》《武媚娘传奇》《花千骨》《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等。


高热度伴随而来的是同质化、跟风,偏离历史的胡编乱造,以及过度强调宫斗、权谋等负能量因素,更直接造成天价片酬和天价剧集版权等问题,因此,伴随着近些年古装剧发展的,是不间断的限制和调整引导政策。


不过,强烈的市场需求还是让古装剧顽强地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并且爆款频出。


到了2017年,《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白夜追凶》《那年花开月正圆》《我的前半生》等现实主义作品大盛,古装剧才第一次在市场上遭遇挑战。


2018上半年由于《如懿传》《天下长安》等古装大剧延播、难定档,古装剧持续冷遇,直接导致去年上半年的剧集市场整体不温不火。不过,两部暑期档爆款——《延禧攻略》和《香蜜沉沉烬如霜》,还是让市场对古装剧的前景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而今年的古装剧备案数反映出来的,则是市场对此类题材的暂时冷却。


2015年起,IP改编潮兴起,大女主古装剧几乎成了当红女星的标配,古装剧也因此成为平台和制片方的吸粉利器。


自当时起,古代题材剧每个月的备案数量一般都维持在15部及以上的水平,最多的时候每个月备案将近30部(2016年5月古代题材备案29部,共1240集)


现实主义大年——2017年,古装剧每个月的备案数量也几乎都在20部左右。当然,电视剧总备案数也在发生变化,但古装剧备案的占比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制图:烹小鲜,数据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2018年,国内影视市场迎来寒冬,整体行业环境低迷,古装剧面临的情况也非常不乐观,反映到每个月的电视剧备案数上,能明显看出来数量的减少,但是平均数也在15部左右。



而实际上,今年上半年虽然稍显低迷,诸多剧集出现裸播、宣传后置的情况,但是跨年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小女花不弃》、《东宫》、《独孤皇后》等古装剧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尤其是暑期档以来,几部古装热剧更是激活了国内剧集市场的热度。


那么,为什么反而让古装题材剧在备案上出现了冷却现象呢?


古装剧“冷却”诱因四重奏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今年以来,网传和官方对古装剧的限制和调整消息前所未有的多,几乎是每隔两个月就有一次。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热播,让各大一线卫视去年后三个月的白天档几乎成了各类宫斗剧的战场,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到了今年1月份,北京日报列举了宫斗剧的5大罪状,与此同时,宫斗剧也消失在卫视白天档。这被视为短期内纯宫斗剧与一线卫视彻底绝缘的信号。



而到了3月份,则是传说中的最严限古令——“从3月底到6月底,包括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传记、宫斗等在内的所有古装题材网剧、电视剧、网络大电影都不允许播出”。


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则所谓的“最严限古令”并不是绝对准确,但是,在影视剧这个一部作品决定一个公司命运的行业,宁可信其有的心态,还是让很多从业者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这之后,网传的有关古装剧的播出规定一直层出不穷,要么是配额限制,要么是备案相关规定收紧,要么是题材限制,人心惶惶。


到了6月底,随着《长安十二时辰》和《陈情令》的低调上线,古装剧的市场期待有所回暖,而7月16日《九州缥缈录》的开播,让不少从业者放下心来,古装剧也迎来放量时刻。


不过,这期间,7月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在讲话中提到“针对注水剧、宫斗剧、翻拍剧、演员高片酬等问题,深入挖掘瓶颈症结,始终保持高压”,“宫斗剧”和“翻拍剧”的特别提出,让人又不禁对部分古装剧的命运捏一把汗。


7月3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下发通知,部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百日电视剧展播工作,展播期间不得播出娱乐性较强的古装剧、偶像剧。


可以说,今年古装剧一直处在不乐观的状态中,这直观表现在此类题材的备案数量上。

其次,今年古装题材剧的不乐观,是全品类的,不只是电视剧,还有网剧和网络电影。


随着网生内容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被纳入与电视剧统一的审查体系,保持统一标准是必然的。


今年2月份,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上线,重点网生内容需要接受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两道流程,且由平台自查、主管部门抽查变为片方自主申报,这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网生内容制作方来说,心理上容易接受,但是技术上需要时间来学习。


而统一了线上线下审查标准后,网剧和网络电影不可控制地也受到了古装题材受限的影响,在网络电影的新盈利模式探索的论坛上,不少从业者都提到古装题材受限的情况下,需要生产优质的现实题材作品。


再者,目前待播的古装大剧还是比较多的,短期内不会出现古装剧供不应求的情况。


《大明风华》《天下长安》《孤城闭》《大宋宫词》《庆余年》《三生三世枕上书》《月上重火》……每一部都备受期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几年国产剧的主旋律、现实感、正能量的诉求势必是很大的。


在很多从业者看来,与其在前路不明且竞争白热化、创作同质化的古装剧上蹒跚前行,还不如生产优质的现实主义作品,此前的经验证明,现实主义作品在引发全民追剧热情,一点也不比古装剧差。


种种原因,让今年的古装题材剧在备案情况上,呈现出罕见的冷,但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古装剧在经历过前几年的疯狂吸金后,在创作、表演、制作、播出等方面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导致了价值观倾向的扭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古装剧被调整引导也是必然的结果,只有清除糟粕,才能给真正的好剧留下市场空间,比如在荧屏上消失许久的历史正剧,也只有这样,古装剧才能更加健康、开放地发展。


古装剧会否就此消沉?


那么,古装剧会否就此消沉呢?答案是不太可能。


从穿越到宫斗,再到玄幻仙侠、传奇偶像,再到冒险史诗,这几年国产古装剧的创作倾向不断变化,既是为了适应监管环境,又是市场追求新鲜审美的要求。


同时,大女主、大男主、男女双强、双男主、双女主,甜宠、虐心,古装剧的内容也在不断适应当下观众的口味。


在国产剧中,恐怕没有哪个品类能像古装题材的生命力这样顽强且欣欣向上。


这一切都源于市场对古装剧的强烈需求,以及古装剧自带的百变风格和深厚的挖掘潜力。


在古偶剧引领古装剧创作之前,历史正剧才是国产古装剧的正确打开方式——《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大秦帝国》系列和《大明宫词》等等,让历史正剧成为国产剧的创作巅峰。


气质古朴厚重,台词鞭辟入里,内涵丰富意蕴深沉,历史正剧无疑代表了国产古装剧的重量。


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被轻量级化,这其中当然包括影视剧创作。



年轻人逐渐成为主流发声群体,基于阅历、生活经验和本能的娱乐诉求,很多人不愿意将目光放在沉重的话题上,轻古装剧自然而然占据了主流视野,声势渐浩大。


这其中巨大的流量冲击、演员成名红利以及利润空间,让轻量级古装剧的创作成了制作公司的主要方向。


一轻一重之间,国产古装剧可以探索的广度和力度非常大,创作空间自然也比其他类型剧更大。


故此,有了时间虽短但流行风格、类型多变,创作越来越灵活的古装剧创作现状。


虽然今年古装剧面临的考验比往年更大,但已经有不少创作和应变经验的从业者,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掌握市场与监管间的平衡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就短期内待播的古装剧而言,有不少作品的成色都很不错,而正在筹备、制作、拍摄等的古装剧,数量减少了,或许反而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观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内容,量从来不是一个类型引领创作方向的关键因素,有全民影响力、播一部影响全年的高质量作品才决定着此类型能否走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烹小鲜(ID:pengxx01),作者:ji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