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出口剧增,但赶上中国几乎不可能
2019-09-02 13:00

越南出口剧增,但赶上中国几乎不可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雅图雷尼尔(ID:rainierstore),作者:西雅图雷尼尔,封面:视觉中国


在过去几年由于关税的问题,用工成本剧增的问题,国内的腾笼换鸟、环保的问题,导致大量传统行业企业开始出走东南亚甚至非洲地区。


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东南亚国家是这次生产力转移辐射的重点区域。国内的企业和投机客纷纷涌到东南亚淘金:到柬埔寨西市炒房炒地皮,去缅甸做矿产资源,木料加工。然而制造业真正首选的是越南,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


越南过去20年出口额增长速度(绿线)


这些国家中只有越南几乎是中国的翻版,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南在过去的20年中,出口额从不到100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近2750亿美元。今天的越南已经超过了菲律宾、泰国,其GDP增长已经接近6%。


在投资方面,越南最近几年也放松了国外所有权的限制,房地产投资规则也开始放松。当然要说越南拷贝中国的神奇之处,居然连大A股的德性也拷贝过去了:股套不炒。



越南证券交易所的胡志明指数,在过去五年中以美元计算,仅仅上涨了约50%,但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最受欢迎的越南关联基金VanEck Vectors Vietnam ETF,在同一时期内下跌了20%。怎么可能呢?这根本不能反应出越南蓬勃的经济增长。


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基金,比如VinaCapital,这个基金同期增长了近80%。


区别在哪呢?


VanEck基金70%买的都是越南上市公司。而相比之下,VinaCapital基金投资于各种有真实资产支持的实体越南公司。


越南的真实目的很清楚,就是迫使资金进入流动性比较差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套牢”投资。


赶上中国短期内并不现实


《华尔街日报》最近发了一篇专题文章,分析了制造业想完全搬去越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原因在于供应链。


制造业想离开中国去越南,但是他们发现这几乎不可能


中国过去几十年做对了一件事情,就是整条产业链的打造,所以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各种中低档机械设备、各种金属设备、各种家具的专业化供应链。而越南此类供应链的发展程度远远不及中国。在越南,也不容易找到符合美国要求的安全认证水平和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工厂


因为这不仅仅需要钱,更需要时间和人才。


举个例子来讲,中国的电商行业超级发达,带动着周边所有产业都快速发展。比如塑封机,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Shrink Tunnel,主要配件就是传送带、加热电炉,美国这个大功率设备价格在12000美元左右。



而同样功能的设备,中国的“豪华版”,售价也就在11000元人民币。



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与产业链优势。


因为中国电商的高度发达,消耗了多少这样的设备,所以平摊到这样的机械设备上,成本就非常低。正由于规模效应,导致所有的配件都会非常便宜。大家如果关心中国出口的话,会发现这几年机械产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要把这样的企业搬去越南,不是说不可能,就重新打造供应链这一项,就需要花费好多年。(提个醒,有实力的老板可以投资电商的配套行业,后面十年机会大大的有。)


而且,这些接受中国制造业转移国家的体量也远远小于中国,由于全球制造商纷纷在越南设厂以避开美国关税,人口不到中国十分之一的越南已陷入劳动力短缺。《华尔街日报》采访了负责帮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工业设备制造商McLanahan Corp.生产大型水泵的一家公司。该公司主管称,中国至少有15年的领先优势,无论你想要什么,总有人在做。


中国拥有全球27.1%的制造业


其实这个结论并不新鲜,因为他们并不是第一批出走东南亚的企业,中国台湾早年因为刻意降低对大陆经济的依赖,也推行过一段时间的“南向政策”,可惜结果大多属于团灭。所以最近几年又开始推所谓的“新南向政策”,本人并不看好。不是说不可能,而是台资企业在组织和产业链的协调,远不如20年前,三星的迁移计划明显成功很多。


而且即便是转移到越南,你会神奇地发现这些供应链企业的所有者还都是华人或者中资。其实这不仅仅发生在传统的制造业中,在互联网行业更加严重。可以说,中国的资本几乎完全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电商行业、游戏行业、在线娱乐行业,还有很多刑法里写着的行业。


有的国家,领导人即便是上台时对中国一肚子火。比如由老爷爷带领的马来西亚,上台后停了很多中资的项目,但是到最后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毕竟离美国太远,离中国太近。


新的全球产业链格局:碎片化


现在的结果是,一些公司被迫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或其他地区,同时继续在中国生产产品以服务中国市场和非美国市场,该策略被称为“中国+1”,毕竟中国市场也足够大。当然,另外也有一些拥有大量订单的公司,则希望能施压他们的中国供应商,将业务迁出中国。


经济学家的专题报道:供应链的碎片化


所以后面几年会有一个全新的全球制造格局开始形成。离开中国的生产业务会重新分散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只有一小部分生产在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转移到了美国。这一重新布局可能会让中国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所占份额有所减少,但总体而言,中国依然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越南拥有廉价劳动力,但相比中国的13亿人口,越南的1亿人口规模太小,而且其道路和港口已经拥堵不堪。印度有足够的人力,但技术水平不够,而且政府规则的限制也相对较多。


当然,也有一些鸡贼的企业会采用中国零件,发往越南再组装的方式。这个问题已经被美国注意到了,所以美国近期威胁越南,如果不搞好原产地认证工作,也会对越南加关税。


而《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有一段搞笑的评论:



结语


随着贸易冲突的加剧,很多产业在这个形势下备受煎熬。比如以前的中国印刷品出口到美国大部分都是0关税的,现在一下子变成了20%关税。20%对于出版行业是个非常巨大的冲击。所以后面几年,各种印刷厂、包装厂的压力会很大。


作为销售渠道方来讲,我今年也是第一次看到居然有Printed in Malaysia的图书了。看来印刷业这种资本密集型和高度自动化的行业,转移到海外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其他行业就难很多。企业死不了,但前面那种高速增长的时代将告一段落。


企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碎片化供应链,稳健保守会是企业后面几年的生存秘诀。也许很多企业主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考虑“中国+1”模式的供应链布局。但最有可能的出路就是将中国作为研发基地,海外作为生产基地。不过这种模式能否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口,会是未来的一个巨大挑战。保就业的压力会非常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雅图雷尼尔(ID:rainierstore),作者:西雅图雷尼尔,封面: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