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行禁售?以后买燃油车要做好被“歧视”的准备
2019-09-04 08:30

​禁行禁售?以后买燃油车要做好被“歧视”的准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兆谦,封面:东方IC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将是新事物拥有足够优势,并且大众能够消费得起。否则,不论怎么禁,旧事物依旧会“死而不僵”。


近来,工信部消息显示,海南代表全国人民走出了第一步。到2030年,岛上不仅再也买不到燃油汽车,且随着汽车服务设施的变化,已购买的燃油车恐怕也很难再继续存活下去。


可以想见,乘着最近“国六”新标的东风,刚刚入手新车的海南人,接下来将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抓紧时间在十年内把车给开报废。


按60万公里报废的指标,今后需每年环岛驾驶约100圈,方能如愿以偿。


涉及交通工具改革,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纵观过往,我们也从不缺乏虚有其表的案例。


2007年1月1日,那一天是广州进入全面禁摩的日子。这项工程的起点可一直追溯到1991年,在全国还没有多少人买得起摩托车时,当年10月,广州市区已开始实施摩托车限量发牌。


近30年后,广州与大部分禁摩城市一样,大街小巷依旧有无数电动单车穿梭其间。这类无需证件但实质与摩托车无异的交通工具大行其道。曾经出于缓解交通、整治市容等一系列目的而实行的禁摩,很难说取得了成功。


广州禁摩是12年前就开始了的


喧嚣过后,它以赤裸裸的现实告诉世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将是新事物拥有足够优势,并且大众能够消费得起。否则,不论怎么禁,旧事物依旧会“死而不僵”。


对于海南来说,率先禁售燃油车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是海南岛域面积狭小,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只需达到200公里以上,便可满足基本需求。此外,截至2017年年底,海南汽车保有量仅100万辆左右,市场增长潜力大。


若将该政策放在汽车保有量近3000万的广东,恐怕将会在民间的反弹之下寸步难行。


然而,民众多年来的使用惯性、废立之间的配套设施变更都将是棘手的问题,海南仍将面对不小的挑战。


正如网友调侃,若新规成为翻版的“禁摩”,我们或许可以开玩笑般地假设,十年之后,琼州海峡上最繁忙的生意,千万不要是将广东的燃油车走私到海南。


10年后,海南人能习惯无燃油生活了吗?


01 新能源汽车要真够好,谁还会买燃油车


《史记·管晏列传》中曾讲: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一切促使人们放弃基本生活质量而追求精神满足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在新能源汽车环保这件事情上,太史公的箴言显得愈发真实。人人都能道出几句新能源汽车环保的证据,但买新能源车为环保助力的事,却总希望别人去做。


有网友直言:“要不是有补贴,自己也不愿意去做小白鼠。”最近,新能源汽车补贴退潮之后,销量下滑便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普及汽车不久的中国人来说,汽车还是一个满足生活的工具,相比环保,人们更关注其性价比与实用性。


如今,国内外禁售燃油汽车几乎成为风潮,背后最大的证据支撑自然是环保。然而,新能源汽车环保与否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从来没有真正证明过自己。


在如今的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环保更多是一个伪命题。


这么多混合动力车,是不是因为纯电动卖不动?


以当下最流行的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即使该车型的排放量远低于燃油车,但其源头发电厂的污染却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我国的发电量冠绝群雄,但直至今年一季度,火力发电量仍超过总量的70%。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4亿辆。


如今国内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不过300多万辆,可以想象,若新能源汽车全覆盖,数以亿计的汽车带来的电量消耗将是无法估量的,由此带来的火力发电污染不容小觑。


相比禁售燃油汽车,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发电应该是更重要的事情。否则,堵得住车辆排气管,却堵不住发电厂的大烟囱。


德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同时,也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发电的能源结构调整。同一时间,也有类似印度这般国内尚不能实现供电自由的国家,一起呼吁“以电换油”。


充电桩不够普及,电动车开着开着就成了手动车。图/pexels


只能说,在禁售燃油车这件事情上,单有人定胜天的意志远远不够,背后一连串的配套设施,才是真正的考验。


有网友反映,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带来的污染虽然还未成规模,但已现苗头。当下,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向市场,但处理新污染源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更不要说充电桩稀少、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尚未解决。


如今的汽车厂商,一边鼓吹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一边又强力推动燃油车禁售。不禁让人疑惑,既然是大势所趋,何不让市场自由更迭换代。


若有一天商家能拿出性能碾压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还用担心没有人买吗?与其绞尽脑汁想用行政命令杀死燃油车,倒不如多下功夫生产优质新能源汽车。


02 燃油车禁售背后,是一大批人的就业危机


1936年,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演绎了一名被工业流水线逼到失智的工人,借以抨击福特的汽车生产线。


《摩登时代》片段


作为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业,汽车行业一旦有风吹草动,皆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今,禁售燃油车的变化,似乎比曾经福特将“世界装上车轮”更具有颠覆性。


不乏有声音认为,为禁售燃油车划时间线,一方面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也可以倒逼传统汽车行业改革。


只是人们习惯了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不论传统汽车行业做出何等积极的回应,都早已预示了这将是一场充满血泪的壮士断腕。最终的阵痛,将由无数产业工人来承担。


作为传统汽车大国的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一道,开始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变革。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会带来一定的工作岗位,但远不足以弥补传统汽车行业萎缩造成的就业岗位缩水。据换算,行业将损失近十分之一的工作岗位。


要整个复杂的汽车制造行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断舍离”?太难了。图/pexels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零件数量上只有燃油发动机的六分之一,组装时间也比传统汽车制造短,导致所需的劳动力大幅减少。


令人头疼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一辆汽车背后,不仅有复杂的产业链条支撑,还有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若燃油汽车产业萎缩,原有的修理厂、加油站等就业人员也将受到影响。


伴随着技术变革,工人被淘汰或自我转型本是正常现象。然而,给停售燃油车划时间线的举动,极大地弱化了市场对产业更迭的调控。


传统汽车工人面对的,要么是快速学习新的产业技术,在政策推动下暴力转型,要么被淘汰。


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配套设施,诸如充电桩建设也将赶在时间死线到来前大批铺开,这类建设很难说是由市场做出的反应。


其中是否存在政策推动下的过量投资、投资是否足够科学合理尚不得而知。若最终效果不理想,这将是一场实质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全球狂欢。


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将禁燃的时间点定在多少年以后,说服力都是不够充分的。图/pexels


法国确定了在2040年开始禁售燃油汽车,同时于今年年初宣布上调燃油税,最终引发了民众的激烈反对,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


德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五成的受访对象认为应该推迟禁售的时间线,近四成民众则认为,自己有权选择驾驶怎样的车辆,自我财产的使用权利应该得到保障。


推动燃油车禁售和保就业是难以权衡的两难困境。一些声音认为,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逐步建立起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最终实现正常的产业更新升级,或许是相对温和的道路。


03 在中国,汽车文化便是市井生活


“燃油车还没玩够,怎么就要禁售了呢?”这或许是大部分国人听到消息之后的反应。而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人,还没有好好玩过车。


普通中国人与汽车结缘,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时至今日,汽车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依旧是奢侈品。从人们称中国为“汽车文化的荒漠”便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汽车仍旧是满足生活需求的工具。


与美国这样的老牌汽车制造国不同,时至今日,恐怕也无人敢用“完全普及”来形容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拥有百年汽车发展史的美国,培育出了如“皮卡”文化等独特的汽车文化,汽车除生活中的工具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对汽车的观念则质朴且实在。在购买汽车时,除了将一小部分精力放在“面子”上,其余皆以方便生活为导向。


若问一个人为什么不买价值百万元的跑车,他必定能在囊中羞涩之外找到别的理由:座位太少,家里人多。若是想改装车,更要问问交警答不答应。


皮卡居家旅行都很合适,在美国大受欢迎,但到了中国却连城都进不了。图/pexels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背后拥有财政补贴的支持,这早已不是秘密,当补贴退坡,销量便应声下降。它反映了包括你我在内的大部分中国普通人的心态:环保很重要,但生活便捷更重要。


汽车消费完全以生活需求为导向的例子在国内并不少见。自2018年起,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各汽车厂商苦不堪言。只是在销量下滑的名单中,难觅日系车的身影,几乎所有日系车销量都实现了逆势增长。


曾有研究表明,经济不景气时,日本车销量会向好。近年,经济省油、皮实耐操的日系车,也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


国人独特的生活环境,自然也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生活水平的秘密,透露着中国人独特的生活经营哲学。


或者加把劲,你还能在开始摇号前入手一台电动车


如今停售燃油车的新规,除去环保的考量,更应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需求。


当下在二手车市场保值率表现不佳,日常维修、使用尚不够便捷的新能源汽车,真正需要考量的问题是如何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更好地兼容。


我们甚至可以预测新能源汽车真正俘获国人内心时,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将会呈现出的样貌:摇号买电动车,攒钱贷款买电动车,电动车限行……


可能有人会问,为何与今天如此相似?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不论交通工具怎么变,市井生活与为人们服务的制度建设必将是一如既往的。


参考文献: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远比推进燃油汽车退出更重要》,中国经济网,2019.8.27

《崔东树:我国传统燃油车减排工作任重道远》,人民网,2019.8.27

《探讨能源转型:燃油车会退出吗?能源发展未来趋势?》,新浪财经,2019.8.26

《201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新华网,2019.7.3

《德国动真格了,2030年禁止燃油车上路》,澎湃新闻,2016.10.10

《为何每逢经济不好时,日系车反而卖得更好?》,经济观察报,2019.5.3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陆兆谦,封面: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