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互联网安全话题背后,是在给国家安全战略造势
2014-04-13 09:15

这一波互联网安全话题背后,是在给国家安全战略造势

过去一年,TMT领域接连爆出安全话题。我觉得这不是偶发,而基于两点:

一是产业到了一个偌大的规模,过往相对割裂的领域忽然一下融合进来,大数据、云计算、贴近生活的O2O背后,无数的壁垒面临突破,个人、企业、机构、组织、政府部门忽然有些无所适从,其中信息安全,金融安全问题一下暴露出来。过去还有一点孤岛格局。二是国家安全。无论是什么原因力量,它都是很核心的事。何况眼下的中国。

第一层里,涉及的主要是一些网络信息、隐私,基本属于个人层面。第二层就是关键产业与整个经济安全。


IBM的被质疑故事

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经历。5年前夏天某一日,朋友介绍两个自称那个部门的人还有一个学者,聊聊几个IT行业巨头对于中国产业安全带来的潜在危机。聊的无非就是跨国企业对于中国产业的威胁,对自主性的弱化。海阔天空的企业,基本上就是IBM、微软、英特尔、三星、高通、思科、日本三井之类。当时经济危机蔓延,外资撤走许多,华南华东的一些企业倒闭,本土产业悲情多多。而这几家跨国公司却在智慧地球、物联网、数据中心、大型行业等领域不断强化渗透,这让人觉得它们好牛啊。于是,话题无非是他们的业务布局、目的、平素接触中是否有不明的诉求。我采访过一些,看过许多企业史,但是要说巨无霸有啥坏心眼,只能是猜测而已,提供不出什么。

那段时间,我恰好写过一篇IBM智慧地球战略备受质疑的文章。估计是邀我聊天的原因。

IBM“智慧地球”战略与美国国家战略吻合,在信息安全等领域,引起中国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相关部委都重估它在一 些地方城市的项目建设。我相信这一点是真实的。毕竟奥巴马那段时间都言必称智慧地球,谁个不关心。

当年4月9日,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出席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作了一个《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专题报告,说“智慧地球”就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回去,到传感器,到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极大提高效率,产生更大的效益。美国试图用它的信息网络技术,小到控制一台计算机、一台发电机,大到控制一个行业,控制各国的经济。所以,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我们既要有启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我拿到过一份工信部下属单位一份报告,对于IBM的动向研究很透,措辞严厉。应该说中国对IBM等跨国公司的战略有一定高谨慎。这绝不是因为李毅中部长说了几句话,而是一种经济与产业安全的自然反应。

说实话,对于IBM这样800磅大猩猩一样的企业,哪个国家能无视它的正负影响力呢。

看看IBM为中国定义的“智慧地球”六大推广领域: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哪个不是最核心的东西?

据说后来还有多次评估。IBM高管间接回应了此事,好像没了压力。但是中国对于跨国企业的疑心,跟老美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华为之类的疑心一个样吧。这是政治问题。


比起公共互联网安全,三网融合地带话题直接左右经济与政治的安全

如果仔细审视所谓的安全问题,开头提到的两个层面的原因,体现在技术与基础设施上,其实是有差异的。

公共互联网这个领域,受影响的基本上是大众。人们关心自己的隐私,关心自己的支付宝之类,关心钱袋子。就像前段时间爆出大量酒店里谁谁开房的记录,携程的技术漏洞,支付宝的安全性等等之类。当然不是说互联网层面就相对很轻松,否则谷歌就不会形式上退出中国——后来实际上只是它的服务器退到香港去了。它的搜索结果,有太多敏感、且可能不实的信息。

但是,相比下来,以通信业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三网融合地带,涉及的安全话题才更重,更深,它直接左右经济与政治的安全。所以你看到过去两年,中国北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上天,至少在军事领域,不能对老美与欧洲倚赖太深。

经济上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海外技术依赖,完全放弃那也是自我封闭。但要是全部敞开,尤其是政经领域不设防,那同样无疑于自杀。设定防线总还要,跨国公司自然是要防护好。

去年爆出的斯诺登事件,到现在还在发酵,给了中国太好机会。去年第四季思科在中国的生意一塌糊涂,据说与某些订单遭受限制有关。这个网络设备世界的牛逼公司,在收购了服务器业务、存储业务、大量IT服务业务之后,触角比过去几年要长得多。扎根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已不在话下。

前年思科搞定了某省重点规划的智慧城市或者说数字城市规划,借道某上市公司落地。在其他省份,它也有很核心的基础。可以说,中国如果一下撤掉思科的设备,通讯网络就中断了吧。

华为与中兴们在本地的订单不少。但即便华为的订单,深度也不如思科。过去几年,华为拼命在海外拿单子,号称农村包围城市,中兴传闻爆出伊朗军用订单被老美抓个正着,说白了,都是这种市场扭曲格局的曲折反映。怎么办呢,自己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市场被人家给占了。固然有技术层面不及人家的原因,总还有我们对待巨头的状态太矮了吧。

高通被调查,也不是冤大头。它的地位太高了,快媲美英特尔10年前产业的控制力了,过去多年,它对中国通讯企业的影响太大了。高通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处理器方案上,它已经是一个平台化的企业。

EMC也是。云计算领域的独行侠,存储业务是它的利器,甚至能左右其他巨头的生意。去IOE里面的E,就是它。

再举个例子,关于上海贝岭与美国ADI在电表芯片行业的竞争。说是2000年左右,上海贝岭占了90%市场,10年后,ADI成了90%。有人说是智能电表技术问题,我们得到的信息,也有许多不正当的竞争原因,一是招标环节甚至涉及到指定型号,二是对国家电力部门的曲意公关。

国家电网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网络。要是被几个海外公司控制着终端,上面怎么能放心呢。


外部技术依赖与安全独立性的矛盾

所以,别老是觉得中国好像总是歇斯底里的样子,其实,这背后真的是挺惨。过去几十年,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基本上失败了。所以才有最近几年的自主创新的运动,虽然同样歇斯底里,让人觉得像是打了鸡血似的。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些自主的东西,实在汗颜,谈什么崛起与复兴。

你甚至能看到,过去中外合资的企业,很少有真正成功的,基本亏损连连多,他们的商业模式大都是两头在外。利润被海外吃去,只剩余低端制造或服务在本地。日本某企业在中国上海、北京多地制造的摊子最多。

还有很多细节,英特尔前几年曾推出台式机服务方案,远程服务的,能在断电的情况下控制电脑。它现在都不好再直接宣传了。中国曾获全球第一的天河一号超计算机,里面用的也是英特尔的处理器,你很少见英特尔自己宣传,而我们的官方也不会宣传这个角度。真的,跨国企业其实也不好意思刺激我们的歇斯底里的情绪,我们自己宣传的话有时还觉得自打耳光。

一个国家的核心基础施舍,核心环节被巨头占据,主要还是本事不到,你要发展就得利用人家的力量。当然也有马太效应,某些方案上了马就很难一时下来,它有一种规模效应,即使国产的东西在技术上有强大的竞争力,由于缺乏大规模普遍的应用验证,不是一下能保证安全运营的。

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国家战略的博弈原因。中美两国的竞争继续。连小日本前几天还出台了新的政策,专门针对中国的科技防护策略。这让人想到《瓦森纳协定》,以及更早的巴统协定,这些冷战时期针对中国苏联等阵营的科技高压政策,至今都没有松绑多少,有些方面反而限制更多。韩国前几年也制定了《防尖端技术外流法》,无非是主要针对中国这样的国家罢了。

公众能观察到,每隔一两年,美国必定制造出一些技术与商业间谍的事,大都往中国身上靠。竞争总会在某些层面曲折反映出来。华为遭遇美国政府的持续阻击,调查,甚至侵入服务器里,这都啥事啊。

反转身来,“去IOE化”怎么都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啊。


安全话题爆发是在为信息与安全立法造势

习近平、李克强同志上台后,国内突然集中爆发这么多互联网安全,通讯安全,斯诺登甚至还曝光了老美国安局监控国家领导人以及关键行业、中央部委的信息。之前江泽民同志专机上说被美国人设了机关,曾经见诸于一些媒体报道。

中国没有对此做出表面激烈的回应,大概背后在沟通交锋。但我的判断是,中国有无数的理由借助这些加快去IOE化的进程。过去多年,中国损失了经济利益与政经安全,现在到了必须扭转的时刻。有些经济方面,不动声色地让你有口说不出的吐出一部分利益,这也是竞争的常态吧。IOE们有什么好说的呢。

真的,我甚至感觉到,某些安全话题爆发的实在太及时了。这半年,公众的情绪一直持续被激发,引发了强烈关注,我相信这会加快中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自主之旅。或者说,这些安全事件,将为中国政治、国防、经济领域的自主性壮行。

还没有多少言论说,但我认为,斯诺登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它揭露了美国依靠技术、军事控制世界开始局部失效,或者说作用已经不像过去无法无天。中国当局表明似乎未激烈反应回击,我的体会是,背后在交涉,这是中国一贯的隐忍手段。站在道义立场,在无法根本消除这种控制威胁的情况下,发出某种威慑比直接回击更实际,也更有效。

与大众生活有利害关系的安全话题,远比斯诺登引发的政治与国家安全更容易收集民意。

我也观察到,前段时间成立的所谓国安会,扩充了国家安全的范畴,从国防,政治、社会到经济安全,强调了一种高效、协同、系统的安全策略。经济领域的自主性也是安全的范畴

习近平还担任了新成立的中国信息与网络安全小组组长,前段时间开了第一次会议,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快网络安全立法。

你觉得,在这种安全事件持续爆出的时刻,这些信息是孤立的么?肯定不是。我的预感时,中国信息与网络安全立法已经进入节奏。相关信息都像是在吹风。

我不信那种所谓中国正在控制舆论的说法。过去多年,中国形成了诸侯绑架中央的格局,地方绑架中央,部委利益藩篱割裂中央,导致许多政策规划成了空文,效率很低。遇到国家安全问题,这样的格局是很容易被突破的。

仔细看看过去10多年中国出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法则,都是工信部等部委层面制定的,法律的权威性根本不够。很多时候,只当它是某种行业规则而已。部门之间的利益也先知许多法律法规的效应与效率。回忆一下当年关于网游的管控,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广电总局三家多头管理。

我甚至要说,过去多年,中国在ICT领域割裂发展,三网融合的进程有限,背后虽有技术原因,更有部门与行业利益。

回过头来看,中央在更高层面集围绕着国家安全开始集中管控,这是核心脉络。看看钓鱼岛、南海等问题就知道了。


再回到互联网领域。还是请浏览一下这些关键词:Openssl、斯诺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美国家安全局入侵华为服务器、监控前任国家领导人与行业、高通被调查、去IOE、XP停摆、国安会、携程、支付宝。

还是这么说,如果你体会不到这些关键词的关联,说明你根本就不懂啥叫政治,也不解中国面临的危机,它涉及到从国防、政治、经济、民生、社会,也包括道德人心,这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