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线城市都想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
2019-09-18 15:30

为什么二线城市都想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熊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东莞下发的《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引发了一些关注。这份《规划》明确,东莞将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要达到96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要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要1080万人。


东莞是一座汇集了500万产业工人的地级市,在此前的外出务工潮中,成为人口流入的热点地区。根据统计公报,截止到2018年年末,东莞的常住人口为839.22万人,距离2025年的目标还有约120万人的缺口,距离2035年目标还有约240万人的缺口。


如果以2035年为标准计算,接下来的17年左右时间,东莞要实现规划人口目标,每年都要保证有14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增幅。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参照2018年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其中增量超过20万的城市一共有9个,分别是深圳、广州、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佛山、长沙。注意,其中的很多城市和东莞一样,都是新一线城市。按照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东莞有机会顺利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


但这也只是一种对标设想。东莞在规划中就提到,尽管2000年至2010年期间它的常住人口维持着2.46%的高速增长,但金融风暴之后的产业迁移浪潮,明显延缓了其人口增速。2010年到2018年之间,常住人口仅仅由822.48万人增加到839.2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万。


老实说,东莞要实现规划目标相当困难,更何况它还处在广深的辐射范围下。不过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中冉冉升起的明星,目标直指千万人口并不奇怪,如果浏览各大二线城市的人口规划,就会发现东莞还不是最夸张的。


比如河南省会郑州,去年和西安一起成功步入千万人口俱乐部,达到1013.6万,而2010年出台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到,202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要达到1245万人。


按照增长目标,接下来两年郑州每年都得新增百万以上人口,这种速度当然不现实。这也反映出这些城市在规划上的滞后,因为2010年前后的产业迁移浪潮,已成为人口流动的转折点,四川、湖南等劳动力大省,正是在那时候改变了净流出的局面,人口回流更普遍。如今,二线城市想要维持十几年前那样的人口吸附力,已经不太现实。


不过,这丝毫阻挡不了大城市的雄心。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成都、南京、长沙等城市2035年的远景规划,几乎都是当前实际常住人口规模的1.5倍,比如成都2018年为1633万人,2035年目标2300万人。这些热点二线或者说新一线城市,在中长期人口规划上,都希望能够有质的提升,千万人口几乎是标配了。


事实上,除了北京和上海明确控制人口外,剩下两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都预留了很大的增长空间,更别说其他二线城市。那么为何它们如此热衷于人口扩张,并通过规划给自己设定一个很难实现的增长目标?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诸多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基础性的。人口的集聚程度越高,劳动力的供应越充足,消费市场就更广阔,相应的城市能级和索要国家政策的底气更高。比如去年国务院办公厅的52号文发布后,地铁建设审批门槛收紧,一个关键限制是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按照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标准,至少是Ⅰ型大城市。


另外在2019年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除了昆明的常住人口只有685万以后,其他城市基本都是800万以上,就连近几年相当失落的沈阳,也有831.6万人。由此可见,人口在城市竞争中的加分意义,也能理解为何东莞想要迈进千万人口俱乐部。


因此为了做大人口体量,过去一两年时间,以西安为代表的广大二线城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偃旗息鼓的信号。


比如9月15日,宁波就出台了落户新政,大幅度放宽人才落户、居住就业落户条件,取消老年父母投靠落户限制,并新增了租赁落户和投资创业落户。要知道,去年一年,国家计划单列市宁波也有19.7万人口增长,仅次于9个增量超过20万的城市。


宁波当然有理由着急,作为浙江的计划单列市,它享有比较独立的财权,但相对新经济火热的杭州来说,在人口上的吸引力明显有所欠缺。


其实不止宁波,计划单列市或者东莞这样的非省会城市,随着各地祭出强省会策略,在省会简单粗暴的扩张过程中,可能会有些弱势。最典型的是济南,吞并莱芜之后,吸收了一百多万人口,另外西安去年年底达到1000.37万,之所以2020年的规划人口达到1500万,也是不排除笃定要吞并咸阳的因素。


对这些二线城市来说,如果无法采用行政区划调整等非常规手段扩容,就只能靠城市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来吸引人口。考虑到流动人口数量整体下降的宏观趋势,它们在和三四线开外的中小城市的较量中,能够轻松取胜,但二线城市内部的竞争也会更残酷。


在过去很长时间,“抢人大战”更准确地说,是抢夺人才的大战,相关政策都是打着人才引进的旗号。像深圳、广州、杭州、厦门、苏州,本科生才可以直接落户;西安、重庆、郑州、合肥、呼和浩特等地的门槛更低,但也是专科乃至中专以上,零门槛落户者少之又少。


那么二线城市想要实现规划中的增长目标,在接下来将不得不继续降低落户门槛,从争抢人才变成争抢人口,并且承受户籍人口大量增加带来的公共服务压力。一旦全面开放落户成为现实,落户门槛的较量也将变成城市综合实力、服务水平的较量。


这场人才争夺,谁会成为赢家呢?现在可能谁都说不准,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人口向一二线头部城市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那些发展水平欠佳的中小城市,即将迎来人口流失和城市收缩的危险局面。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营报(ID:chinabusinessjournal),作者:熊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