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厂给颜色起了一千个名字,也出不了一个暗夜绿
2019-09-23 10:24

为什么车厂给颜色起了一千个名字,也出不了一个暗夜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Karakush,头图来自:东方IC


在正文开始前,我要强势插播一张炫耀帖:


昨天一早收到了新的iPhone 11 Pro——必须是Midnight Green暗夜绿的嘛。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观察,此番更新,两个绿色是最受欢迎的,尤其是暗夜绿,无论是哪一个型号都是最快断货的。比如在预购开启的第二天,京东上iPhone 11绿色版和Pro Max暗夜绿版就全部断货,Pro的暗夜绿也仅有256GB版本还能预定。


微博上甚至传出绿色要涨价的热搜。


官涨恐或没谱,毕竟今早四点查询,还可以预购,只是预计送达日期要等到国庆之后了(10月12日~10月19日);但黄牛那里,价格已进入自high模式。比如这张网传的黄牛价格图,其他颜色普遍破发,绿色反而要贵个50~500元不等。



与我相熟的手机贩子也表示是差不多的情况,绿色全线涨价,并且昨天下午午夜绿已经断货买不到了,“像股票行情”。不知道K线能上扬至何时。


反正安排上的我安心地露出姨母笑。同时在想,为什么今天的汽车做不出一个爆款色?事实是,别说爆款,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都不多。尤其是你和以前这些颜色有劲的老坦克们比较过后,会发现现在的颜色简直又少又无聊。



你可能不以为意,毕竟光一个白色选择数量很多:典雅白、纯情白、皓月白、纳米白、昆仑白、天山白、约克白、阿拉斯加白……等等等。通过把二锅头命名为宫廷玉液酒,色号翻了好几倍。


但我们认真看一眼马路,就能知道颜色有多绝望。Reddit上有人说,他站在自家窗口数来往车辆,有59辆是黑白灰的,18辆是其他颜色。


当然还有更全面的数据支撑。根据涂料商艾仕得2018全球色彩欢迎度报告,全世界范围最受欢迎的车身颜色依次是白色、黑色、灰色、银色这四个非彩色,占到总量的80%。并且各地区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们突然摒弃了文化冲突和差异,决定这四个颜色是人类共同的偏好。



这种偏好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100年前,听亨利·福特说着,“任何顾客都可以把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想要的颜色,只要是黑的。”


在1914~1926年,Model T是只生产黑色车型的。老亨利是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当然也有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


最早汽车涂漆工艺是复杂而昂贵的流程,是由马车上的油性涂漆演变来的,漆完晾干需要长达数周时间。颜色因此很奢侈,更奢侈的是还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褪色变黄,和染发失败一样。因为当时缺乏固色介质,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还得去补色。这使得整个拥车成本贵上加贵,汽车仍是富人的专属。


福特Model T瞄准的是大众市场日益剧增的中产需求。他们研发出一种沥青基烤漆,基本是深色,不仅“续航能力”久,并且干燥迅速,能很好地嵌入装配线节奏,使一辆车的下线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涂漆时间同步,可以说是Model T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一个基础。统一黑色,则让福特得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产能和销量的扩张。



到今天,商业逻辑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少。车企和经销商并不致力于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是希望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博取更大的公约数。所以在生产和经销时,会更多偏向热销色;而消费者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这种供给,形成了一个默契的闭环。


但汽车史上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五彩斑斓的,当给到足够的选择,人们乐于用色彩来表达个性。很多厂商从1920年代开始都能提供人民买得起的彩色车,有时候在一辆车上能有二到四种颜色。


比如通用,对色彩非常认真。甚至成立了专门的色彩咨询服务,送人们去巴黎看时尚秀,调研他们对新色彩系统的看法。这是当时和通用合作的Duco车漆配色表,通常是两种亮色为车身,另一个颜色作饰带。



再比如林肯,走的是异域色彩路线,经常还要涂些鸟啊、蝴蝶啊等等风花雪月的元素来增添风情。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爆发期,整个行业都在探索除了黑色人们还愿意买什么。这也迫使福特不得不重新生产不同颜色涂装的汽车,因为后来黑车only策略下销量跳水了。


整个三十到四十年代,车身颜色还在繁殖,但是又向深沉的色调滑去。这和整个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人们正在为经济大萧条而焦虑。接踵而至的二战,则让民用车发展停滞,产能都转向战事支持。


人们对汽车色彩重燃兴趣,要直到二战以后的1950年代,活泼的配色反映着整个战后时代的美国从灵魂里散发出的冒险精神和成功欲望。很多颜色第一次被用来作大面积的二元搭配,出现了车顶一个色车身一个色或者车身一个色车第一个色的骚气操作。时尚圈的元素被应用到车上,比如有些车漆会基于象牙或珠宝的色调。凯迪拉克经常这么干。



当然也有玩脱的。比如道奇当年出过一款车叫“LaFemme”(法语:女人),针对女性消费者,用了粉红色车漆,车内还有特别设置的阳伞架和口红架……反正以后道奇没再怎么出过这个颜色的任何车。



1960年代和上一个十年相比会多一抹对性能的朝拜。这一时期出彩的是性能车和跑车,比如福特Mustang、庞蒂亚克GTO、普利茅斯 Barracuda等等,他们都会采用更非主流非传统的颜色。



而到了1970年代,色彩开始承担一种政治诉求。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汽车变得更紧凑,更讲究燃油经济性,加上越战和环保问题,汽车开始流行“大地色系”,和之前那些看着就很占视觉神经的颜色相比,大地色系要安全得多。安全感也是人们在那个时代的基本诉求。


在很多人眼中,大地色系或许也算是一种无聊色。十几年前,我们家的第一款车,就是沙土黄,全新的时候就呈现出一种风尘仆仆的感觉……


无论如何,都到此为止了。从1980年代开始,车身颜色开始进入非常保守的时代。不至于毫无亮色,比如在1990年代初还有过一阵对紫色的迷恋——但是到了1990年代末,最受欢迎的颜色就锁定于黑白灰银。排序可能略有不同,比如21世纪初其实银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


有人说,颜色演变是基于涂漆工艺的技术原因。就像之前提到的Model T。另一个例子,比如1980年代出现的云母基涂料,这种技术让我们的车漆能呈现出金属质感,你能在不同角度看出闪闪发光的质感。


也有说法,试图用功利性来解释无聊的固化,比如二手车残值。中国二手车保值率最高的,仍旧是白黑银,第四倒是红色。



有意思的是,在二手车颜色残值问题上,出现了地区分野。


在美国,则相反的。根据福布斯的报道,iSeeCars.com根据超过2000万辆二手车交易得出的颜色贬值率:



最保值的是黄色,而无彩色四小强都落于平均水平之下。这个结论很符合供需规律:因为新车时黑白灰银走量大,所以到二手车市场时就不值钱,反而是物以稀为贵。


不过我觉得都难以接受全球无差别的无彩色趋势。


一位设计师朋友曾告诉我,实际上无彩色的重用也是苹果带起的潮流。它用无彩色定义了电子消费时代的新审美,如果你要传达一种够酷够科技同时够高级的形象,最高效的方法就是紧贴这种趋势。


但是连苹果也开始彩壳了。是不是很快我们将看到彩壳车爬满地的局面。我觉得这个消费心理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这一点在我国汽车市场表现得非常从一而终。和美国不同,我们的汽车消费者,从第一代人开始,都是拿车当成一件重大消费决策,到现在汽车消费普及也就二十年,它仍旧是一件重大消费决策。其中会有民族性格的原因,但是差异在缩小。比如美国,在经历几次危机之后,目前很多人处于重返中产之路上。他们不会像五六十年代的人那样care free地生活。


为什么车变得无趣?因为人在变得无趣,或者说变得更谨慎。这不是一个能纵容你肆意消费的年代,从很早开始就是这样了。我们也就只能从手机口红等小件消费上,找找当年狂欢的影子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Karakush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