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口碑释出,《攀登者》的“稳”不只是因为吴京
2019-09-26 14:38

首波口碑释出,《攀登者》的“稳”不只是因为吴京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朴芳,封面来自东方IC


国庆档一触即发!


在《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三巨头”的带动下,国庆档的大盘有望提升一个档次。这已经成了业内的共识了,因为无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国庆档的这几部影片都称得上是商业大片,极具市场潜力。



其中《攀登者》的热度较高,首日更是以37.4%的排片占比位居国庆档第一,可见影院经理对其很是看好。


影院经理看好《攀登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观众对它的期待最高。从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的想看人数来看,《攀登者》以猫眼47万想看、淘票票104万想看领跑国庆档,观众的期待程度可见一斑。



《攀登者》究竟怎么样?也许从9月23日晚的媒体场的首波反馈能够得出一些信息。


虽然是小范围的看片,但却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口碑。翻看朋友圈和微博,有的看得“热泪盈眶”、“呆坐在椅子上擦泪”,有的直呼“太精彩了”、“这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而提到最多的是那两个字——“稳了”。


也许正是因为首波口碑给予了片方信心,片方随即宣布影片将于9月28日开启点映,届时口碑有望进一步发酵。


第一波口碑释出,“燃、炸、稳”成关键词


很多观众关注《攀登者》可能是因为吴京,但从首波观众的反馈来看,口碑并不全是依赖吴京,更多的是影片本身的内容、特效以及情感力量触动了观众,而让观众有感而发。


“燃、炸、稳”是所有评价中最常出现的字眼,恰恰也代表了《攀登者》在三个层面上做得足够亮眼。


首先是故事内容层面。影片讲述了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两次攻坚克难、攀登世界之巅的故事。故事本身极具传奇色彩,中国人登珠峰的故事也是第一次搬上大银幕,跟随队伍一步步登上峰顶,观众的情绪也一点点被调动起来,整个过程让人“燃”起热血。


有知乎大V看完影片评价:“《攀登者》看的心情澎湃,登珠峰这段历史了不起,重现了艰难过程。探索自然,残酷而浪漫。”


其次是特效制作层面。由于涉及到珠峰的极端环境,影片除了实景拍摄外,还需要大量的特效技术辅助。从影片的呈现和观众的反馈来看,登山队“战风斗雪”的场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特效方面足够炸裂。


同时在动作设计上,影片也有很“炸”的想象力,有剧评人表示:“登山队员挂在梯子上飞来荡去那一场。人如衰草,命若游丝。这里有《林海雪原》的感觉,而且是武侠逻辑,显示了出色的想象力。”



最后是演员表演和影片风格层面。这里的“稳”,不只是指吴京又一次满足了观众的预期,而是整体演员都没有掉线。章子怡的动情、张译的眼泪、井柏然的突破、胡歌的惊艳,每一个演员都用心在角色里,为观众奉献了精彩的演技。


演员的全体在线,让影片的整体风格得到了统一,保持了厚重有力的大片质感。一句“稳了”,将首批观众对《攀登者》的满意之情表达得恰如其分。



吴京号召力+强视听制作+家国大情怀,一套爆款组合拳


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制作,再到定档、点映,影片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关注,而拿到一手好牌的《攀登者》也显示出足够的底气。


它的底气来自哪里?为何业内对《攀登者》绝大多数都非常看好?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吴京的市场号召力、强视听的大制作以及容易引发共鸣的家国情怀,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攀登者》露出爆款相。



《战狼2》和《流浪地球》让吴京成为了爆款的“代名词”,极高的国民度和观众缘,让吴京成为了实打实的票房顶流。吴京给《攀登者》带来了很高的热度,不少普通观众关注《攀登者》也是因为吴京,可想而知,上映之后必然有很多观众会冲着吴京走进电影院。


而张译的加入,让《红海行动》的蛟龙突击队队长与《战狼2》的冷锋队长达成了一次“跨宇宙”的顺利会师,让观众直呼“神仙阵容”,张译在片中不负众望,表现令人惊喜。此外,章子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的阵容是“影后+影帝+视帝”级别的,阵容堪称豪华,让观众期待不已。



其次是强视听的大制作。影片不是一部简单的旅游公路片,而是一部大制作、大投入的冒险巨制,无论是在制作规格上还是在拍摄难度上,都称得上是国产类型片的一次极大挑战。


从影片呈现的效果来看,雪山的特效、质感,给人身临其境的临场感和压迫感,仿佛将观众代入到极端环境中去。登顶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也极具奇观性,整体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刺激。



成功的商业片总是能不断抓住观众的眼球,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无论是《战狼2》、《流浪地球》还是《红海行动》,它们在视听层面都做得足够出色,保证了影片的商业性和观赏性。《攀登者》同样有着强视听的特点,在商业性上有很高的完成度。


最后是强共鸣的家国情怀。那些创造票房纪录的爆款无不在证明,除了要让观众看得过瘾,还要真正打动观众的心。打动观众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情感内核引发全民情绪,《战狼2》中最让人触动的是最后吴京单手举起国旗,《流浪地球》中人类带着“家”一起流浪引发共鸣,它们都将家国情怀传递给了观众。


《攀登者》显然具备这一要素,因为登山队之所以要登上珠峰,不只是因为个人原因,更多的是国家、民族的使命在召唤。在那个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登山究竟是为了什么?影片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的回答是:“几亿人如果只想着吃饭问题,那我们的民族又能有什么出息?”光从立意上,《攀登者》就高出许多。



由此,登上珠峰成为了一个民族实力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登顶成功后观众很容易感动到,因为在那一刻,观众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民族情绪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吴京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推动下,影片以强视听的大制作和强共鸣的大情怀双管齐下,满足了观众视觉和心理的双重需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攀登者》还未上映,热度和口碑就都起来了。


向真实历史致敬,《攀登者》的中国精神应该被看到


就像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是对中国电影类型的开拓,《攀登者》的开创性也在于选择了登山这一此前从未有人尝试的题材,而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新类型、新题材的电影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市场潜力。


而实际上,《攀登者》的故事并不“新”,在50多年前,这段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功从北坡登顶,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也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的纪录;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并测量出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



这是一段载入史册的真实事件,应该被后人铭记。《攀登者》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充满了向真实历史致敬的意味。而除了致敬彼时艰难登顶的英雄,更多的是致敬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中国精神。


“攀登者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攀登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将继续影响今后的每一个人”。在之前上影节的发布会上,这句话成为了最激励人心的话语。电影成为了承载中国精神的最佳载体,《攀登者》也就有了更深层的涵义。



《攀登者》所传达的中国精神,是排除万难、奋力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而我们的国家从建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的飞黄腾达,靠的不就是这种攀登者的中国精神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攀登者》与今年建国70周年的主题是相当契合的,在国庆节的时间节点上,《攀登者》的中国精神能被更多人看到,也能激发起观众的爱国情怀,而爱国情怀对于电影票房的助力同样不容小觑。


总之,《攀登者》的首波口碑释出之后,观众对影片的期待值进一步提升,等到9月28日点映,预计又将有一波口碑袭来。面对史上最强的国庆档,显然《攀登者》有十足的底气,也有很大的市场爆发力。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朴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