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块表,儿童社交的隐秘江湖
2019-10-21 08:45

不只一块表,儿童社交的隐秘江湖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作者:波波夫,头图来自:东方IC


你和10后只差一块表


如果你发现两个小学生神神秘秘地在一起,别担心,他只不过是在把手腕上的手表碰在一起,添加好友。这个互碰手表的动作,就和当年微信摇一摇一样,正是那个进入隐秘童年世界的9又3/4站台。


在手腕上的方寸屏幕之间,庞大儿童社交网络正肆意生长:垂髫幼子们复刻了他们父母在微信上的生活:添加好友、发朋友圈、彼此点赞、发送金币,高阶版的电话手表甚至还配备了前后摄像头,不但可以翻译英语单词、识别动植物,还可以测算你的颜值打败了全国多少位小朋友。


一块电话手表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完全不亚于貂儿之于扒蒜老妹的人生意义。


一个武汉女孩儿用攒了一年的1300多元零花钱,买了一块电话手表,却不慎遗失而嚎啕大哭,引起了《武汉晚报》刊登报道发动市民一起寻找。今年初,成都商报也刊登了一则好人好事:“步行1.2公里,89岁老人捡到电话手表还给小朋友”,九旬老人的如此举动,源于“我家的孙女也有这样一个手表,我想应该还是很重要的。”


电话手表还为熊孩子素材库增加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案例。去年,一个杭州萧山男孩新买了电话手表好奇又兴奋,三小时打了十次110;重庆另一个7岁的男孩则用手机电话打110报警谎称家中进贼,向民警求助,民警回拨了38次之后,孩子的母亲才知道孩子闯了祸。


如同中老年嬢嬢们架构的广场舞江湖一样,小朋友的世界也并非如你想象那样简单。


小学里,只有两种学生,戴电话手表的和不戴电话手表的。“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你也有,我也有,大家都是好朋友”,那支在电视、电梯里反复播放的小天才电话广告的神曲,无疑堪称10后小朋友在线战歌。


点赞、攀比、偶像包袱


当孩子用着水汪汪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乞求“给我买块电话手表吧”,再坚定的不插电童年主义者的父母也会回心转意,不忍心让孩子沦为学校里的另类、受到排挤。


对于儿童的在线社交需求,一直争议不断。


美国早在2000年4月起正式颁布施行的《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OPPA)就强制禁止在线社交媒体平台向13岁以下的孩子开放注册。国内专家对于儿童电话手表的简化呼声日高,即保留通讯和定位等核心功能,去除包括社交在内的其他互联网应用。


这并非空穴来风。匹兹堡大学最近对年轻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沉重的社交媒体用户比偶尔的用户沮丧的可能性高三倍。 加拿大研究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对1万名青少年的调研发现,与偶尔使用者相比,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两小时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将他们的心理健康评定为“一般”或“差”。


英国知名心理学家Linda Papadopoulos曾为 Internetmatters 撰文指出,在肯定社交媒体增进沟通、促进变革的正面意义时,同时也指出了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点:


1. 对睡眠的影响。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和信息错失焦虑症,都会影响到睡觉的质和量,而由于睡眠对于青春期发育的大脑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与情绪低落和抑郁存在直接关联。


2. 用作生活比较工具。虽然社交媒体最初是作为与他人联系的手段而建立的,但它现在也被用作比较甚至攀比的手段,对于“三观”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无法分清他的同学在屏幕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巨大差异,从而容易陷入攀比的陷阱,偶像包袱越背越重。


3. 不利于未年成人构建独立的自我认知。儿童过早介入社交网络,容易把点赞数与自己在同学中的受欢迎程度直接相联系起来。而且多发帖,并不意味着会收到更多的点赞,很可能会收到更多的负面评价、甚至遭遇网络霸凌。


想象一下,如果塞林格老师当年有了一块小天才电话手表,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了。尽管从学术界到政策制定者都不提倡儿童过早介入互联网,但防线早已崩溃。


Internet Matters的一项新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儿童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网站未成年人,受访者中,11%的6岁儿童和12%的9岁儿童,都拥有Facebook个人资料,尽管事实上不允许他们使用。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nfluence Central在2016年发布的《儿童与科技:今日数字原生代演变》报告称,美国6岁~12岁儿童中,高达93%日常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其中66%的孩子拥有个人手机。接受调查的父母中60%表示,孩子未满13岁就开始接触社交媒体。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报告统计,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有1/3是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总计约1.7亿,其中低于10岁的互联网用户达2300万。


从硬件到App,一个想象的市场


当家长们粗暴地挪走客厅的电视、藏起iPad、同时宣布手机为违禁品时,儿童澎湃的在线娱乐社交需求并未就此被压抑。


最早嗅到机会的正是下沉高手步步高。从走红大江南北的点读机开始,这家广东公司就建立了对儿童市场的自觉和敏感,而电话手表不过时点读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


不过三五年,电话手表功能早已突破字面意义,戴上一块电话手表,既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升格为小学生的标志,更是开启一场爱丽丝数字漫游记,除了拨打电话,它还有定位、地图导航、社交、学习等诸多功能,步步高之后,华为、小米、360均开始切入这一市场。


电话手表的市场渗透率之高超乎想象:


1. 极光大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2月,儿童智能手表app的用户规模达463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


2. 从用户性别分布结果看来,儿童智能手表app的用户性别分布较为均衡。截至2019年2月,男性用户在儿童智能手表app中占46.9%,女性占53.1%。


3. 截至2019年2月,一线城市在儿童智能手表app中的用户占比为10.3%,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分别占20.6%和18.9%。三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最高,对应数值为21.5%。从具体城市看,用户占比最高的是重庆(3.65%)和深圳(3.35%),其次是成都(2.61%)、北京(2.39%)、广州(2.36%)和上海(2.16%)。


与iOS和安卓一统手机操作系统江湖不同,由于电话手表彼此使用的是独立操作系统,绝大部分不同品牌电话手表之间无法加好友,按照这一逻辑,整个市场大概率将步入赢家通吃的局面。但是,鉴于电话手表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属于典型奶嘴型产品,这一市场的想象空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大。


科技巨头们也曾试水儿童社交市场,但备受争议。


脸书在2017年发布了一款专为13岁以下儿童设计的手机应用软件Messenger Kids,在这款软件里,家长能完全控制他们的孩子所能看到的内容,但上线不久就爆出漏洞,由于该应用中的设计缺陷,允许用户在群聊中绕过这个限制让孩子和陌生人群聊。一些隐私组织已经指控Messenger Kids通过收集用户数据来违反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OPPA)


亚马逊也在2018年发布了儿童版Echo Dot智能音箱,售价为普通版的2倍,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应用FreeTime的家长控制功能,控制小孩使用音箱的时间、管理他们能看和不能看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后台查看小朋友正在做的事情。但上线不久后,儿童隐私保护组织向FTC投诉,声称亚马逊Echo Dot非法收集并存储孩子的通话数据。


数字发展中心(CDD)专家表示,儿童版音箱及其配套的语音平台对儿童的健康和隐私构成重大威胁,厂商不仅兜售更欢乐的童年,还会鼓励孩子们告诉智能语音助手“我很无聊,我不知道该玩啥”,此时语音助手就会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某著名品牌游戏和知名儿童早教产品的推广内容来回应孩子。儿童公益组织负责人Josh Golin则认为,人工智能设备不仅引发了大量隐私问题,而且还干扰了儿童需要成长和发展所需的面对面互动。


一如对故事塑造了人类的共同体,无聊对于儿童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关乎一个孩子出创造力和耐心的培养。


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科医生Jenny Radesky研究发现,无聊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交情感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迫使孩子利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来弄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不需要设备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该想什么。


但今天的孩子已经难得有无聊的机会,从各种线下的培训到线上五花八门的应用,一如 《请回到交流》(Reclaiming Conversation: The Power of Talk in a Digital Age)一书作者Sherry Turkle 所呼吁的,孩子们已被数字技术所淹没,时间也被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所填满。


形势若此,如果我们还继续鼓励孩子们与电子设备建立更亲密关系时,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代人的健康。


文章来自微信公号:波波夫同学,作者:波波夫(科技商业专栏作者,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