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这波区块链,不跟风应该干啥?
2019-10-30 20:33

这波区块链,不跟风应该干啥?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区块链热潮再次“袭来”,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股票大涨、虚拟币大涨,有的已经开始回落,让人不禁想起了区块链之前数次的“潮起潮落”。相比其他人更关心的“这次我们怎么在区块链身上赚钱?”,我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这一次,区块链有新机会吗?”


例如,通过国家层面的决心,主导更大规模、更大投入的计划,区块链是否能够拓展“天花板”?又有什么原来一直无法推广的区块链应用,在新风向下有望得到广泛引用?


区块链的定位不可乱


提到区块链,自然不能不提虚拟货币,虽然虚拟货币能成完全要仰仗区块链,但在经历了数字货币的“大爆发”时期和疯狂的“ICO潮”之后,虚拟货币已经开始了下坡路。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一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确没能够在自身的能力上,达到与传统国家发行货币的水平,反倒是进入了一个的“莫比乌斯环”:整个行业不断地造全新的币,形成新的“资金池”,最终成为虚拟货币资金和背后投资者的一座有一座“斗兽场”。你是有赚钱的可能性,只不过这个希望是架在“九死一生”的概率之上。


相比利益熏心的虚拟货币,技术派的区块链则要好上不少,至少“去中心化、匿名”这样的特点是实打实的。



但不论是否一直关注区块链,有一点基础信息却是大部分人没明确,或者是不愿意去明确的——区块链不应该被打上“新技术”的标签,它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旧技术组合”,其中最亮眼的是整套计算机互信的操作逻辑。


对于区块链这项技术而言,造福的对象压根不是活生生的人类,而是以数据为生、擅长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这也是为什么,你完全可以把“区块链”归集在“云技术”之下,正如你现在可以把“人工智能”归集在“大数据”之下一样。


虚拟货币掉到了“贪念”的大坑里,极少数人早早开始指望区块链最终色能够凭借技术真正走出来,但结局并不美好,关于区块链的一系列重要的大试验“前赴后继”地告吹:


  • 2015年9月开始,全球多家全球性主流大银行一起成立了联合开发区块链的联盟,并且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纽约金融公司R3,4年多的时间过去了,R3和联盟的进展近乎“消失”,许多原来的参与者也已经从中退出。

  • 2016年11月,人们通过招聘计划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数字货币研发,调查之后发现央行其实从2014年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但即便从2016年开始算起,3年多了,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仍没有确切的亮相计划。

  • 最后是2019年年中Facebook发布Libra,本来是想着借区块链(技术也好、概念也罢),在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数字支付启发下,打造一套更为宏大的金融小系统。但现在连美国自己的审核都还没过,估计也要胎死腹中了。


商业银行、国家中央银行等一系列机构,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中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区块链技术在构建大规模的金融系统上,仍存在很多疑问。原因也很简单,上文已经提及:一个是区块链说到底还是云技术,第二个是区块链的对象是机器不是人。



那有没有区块链成功应用的案例呢?还真的有。从去年开始腾讯的金融部门跟深圳税务局就弄了一个区块链发票系统。一口气利用区块链解决了发票的真伪认证、以及信息查询问题。通过这套系统,还进一步加速了深圳的电子发票普及速度,光是深圳地铁一家,一年节省的发票印制成本就能达到40万元。而根据腾讯提供的数据,区块链发票系统的开票金额已经超过了13.3亿元。


这个时候我们倒过来看,区块链发票系统本身的需求并不复杂,关键的就是真假验证,以及数据的统一管理调用问题。而区块链的云属性恰好能够解决这一点。


规模,会诞生新的可能性吗?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区块链本身对于规模是有“忌惮”的。因为自身极其重视数据的安全,区块链中的数据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其实相比传统的云技术增加了许多的处理环节。


最典型的例子是区块链中举足轻重的哈希算法、分布式存储。前者是区块链保证数据不被篡改的核心,但不管是否会真的有人尝试伪造,这部分运算能力是一开始就必须付出的。分布式存储是另外一个,为了数据的安全,传统模式下中心化的数据节点本身也会应用数据的备份技术,而分布存储技术其实就相当于将原来本地化的数据备份扩展到了整个网络上,增加了整个数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更加不可靠。


这些新增的需求,在区块链系统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还不明显,到了大型系统中就会变成极大的缺点,例如整个系统瞬间的处理能力不高,单个任务处理需要的时间表比较长等等。相比传统的方式,在完成同样的大规模需求时,区块链方案所付出的代价绝大多数场景下只会更多。


这并不是说区块链未来不可能做到大规模的应用,而是目前它仍十分初期,能力上仍十分有限。就单个区块链项目而言,政策上的倾斜并不能解决目前技术上的短板。


但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像深圳税务这样的中等、运用少部分区块链特性、中央化且封闭的区块链项目,其实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操作性。光是全国的税务信息,假如真的全部用上区块链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已经非常可观。


进一步寻找、开发类似于深圳税务这种应用场景,并且真正地在商用环境中让区块链技术应用之后产生商业上的效益,或许才是当下吃下区块链红利的最正确姿势。


可惜的是,这可能比现在披着区块链吹牛逼来钱慢多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