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有条件”获批,但存疑;6G研发启动;人造血研究取得新进展【前沿技术周报】
2019-11-08 19:25

国产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有条件”获批,但存疑;6G研发启动;人造血研究取得新进展【前沿技术周报】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周末又到了,这一周的前沿技术领域依然精彩,有不少事发生。


比如,国内的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得药监局有条件批准,这给人带来希望,但药理、临床试验设计等方面也引来质疑;同样是在医疗领域,日本研究人员宣布,研发出了一种能在常温下保存1年以上、不用考虑血型的人造血,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帮助;5G刚刚开始商用,国家又宣布正式开启了6G研发工作。


在本周周报里,我们一起里聊一下以下问题:


1.国内新批准的这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哪些地方还不太让人放心,以至于是“有条件”地批准上市?另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种APOE3基因的罕见突变可能会起到阻挡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究竟是怎么回事?

2.人造血跟人正常的血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些年来研究与商业化成果如何?

3. 6G相比于5G来讲,会有哪些具体的突破?


国产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能让人放心么?

 

最近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备受关注。10月下旬,生物医药公司美国百健宣布,经过与FDA(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外部专家讨论后,公司计划于2020年初提交阿尔兹海默症(AD)在研新药aducanumab的生物制品许可上市申请。 

 

11月2日,“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的消息再次引发大量关注。获有条件上的新药名为“九期一”,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的团队研发,核心物质从海藻中提取,合作方上海绿谷制药负责生产、销售,是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到目前为止,阿尔默茨症的形成机理,现在依然没有在基础研究上得到解决。一种接受度比较广的假说是认为,β-淀粉样蛋白大量出现在患者脑中,形成斑块,导致了阿尔默茨症。治疗的思路是去消除这些斑块。

 

而国内的新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据研究团队介绍,“九期一”的原理是这样,药物用来重塑肠道的菌群平衡,去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新药上市让人振奋,毕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已经十几年没获批了。但新药也面临很多质疑。最大的质疑莫过于上海绿谷制药曾经涉嫌虚假宣传,这家公司之前大卖的产品——中华灵芝宝,被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报道,称其“可以治癌”的宣传是欺骗消费者。这次该厂商推出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自然也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这个新药的药理也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肠道菌群来减少中枢炎症,进而改善大脑的认知,到底可行不可行,机理上是否能够证明,现在都解决不了。目前在临床上也没有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或者相关数据来支撑

 

其次是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上,存在试验周期比国际惯例少一半、效果的评价量表因过于单一以至于说服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让人对新药的效果不得不捏把汗。在生产环节,由于该药物是一种混合物,成分非常复杂,在质量控制上也会存在难题。

 

也是因为这么多疑点,国家药监局对该药的批准是有条件批准,申请人在新药上市后,需要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且看市场后续反应如何吧。

 

在最新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做癌症创新药的恒瑞制药的实际控制人孙飘扬家族,位列中国富豪榜第四位。创新药的市场潜力与造富效应可见一斑。如果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能够真正在临床应用中有效,可能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财富。但从当下的分析来看,这个新药的效果有待观察。

 

临床应用在进行中,基础理论研究也在前进。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1月5日发表的一项案例研究发现,一名女性体内的一个APOE3基因的罕见突变,可能帮她预防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症状。这项实验是针对1200名极易因遗传易感性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哥伦比亚人的研究中发现的

 

研究显示,少部分携带一个早老素1(presenilin 1)蛋白基因特定突变的人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而且基本都会在40多岁开始就发展出认知问题和痴呆症。

 

该项研究中,这位女性的大脑淀粉样蛋白病理改变程度较高,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大特征,意味着她应该会很大概率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但这名女性并没有出现与该病相关的症状。美国科学家们研究了她的基因组,发现除致病突变外,她还携带一个APOE基因的罕见突变,名为“Christchurch(基督城)”。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突变可能抵消了早老素1突变的有害作用,导致该女性脑内的淀粉样病理改变程度虽高,但却并没有患上该疾病。这名女性的认知健康一直维持到70多岁。

 

这为研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开了一扇窗,为开发阻断疾病进展的干预手段提供了首个已知候选基因,说不定将来通过人工干预,可以使这样的抑病基因在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方面发挥作用。

 

 人造血研究取得新进展

 

接来下再看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吧。可常温保存、适配任何血型的人造血,取得了实验上的成功。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以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为主的日本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开发出了一种人造血,这种人造血能在常温下保存1年以上,不用考虑血型不同的问题。目前,这种人造血液已经在实验兔身上实验成功。

 

人造肉听说过,不过是用谷物模仿动物肉的味道而已。血还能人造?其实人能100%完全复造的,大多数本身就是人设计制造的东西。而像血这种天然物质,人没有完全搞明白其中的奥秘,更不用说去制造了。所谓人造血,是人工合成具有红细胞或血小板主要功能的物质,去在医疗中替代血液。

 

这次日本研究团队开发的这种人造血液,主要由人造血小板和人造红细胞构成,是用一种叫做脂质体的细胞膜成分,制成非常微小的物质,可以理解为“袋子”,再往里面填入止血成分和能够运输氧的成分。

 

人造血不是新事物,人类研究人造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毕竟无论是在医疗上还是在战场上,人造血都有应用价值。人造血的特点是不易被细菌感染,对任何血型的病人都可输血,人造血可以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敲掉血液细胞表面的抗原,使输血不用再配型,对各种血型甚至稀有血型都适用

 

至今仍没有安全的人造血可以大规模应用,否则也就不用宣传义务献血了,主要原因在于人造血的安全性和有用性还不够。1989年的时候,FDA曾经批准日本Green Cross公司名为Fluosol-DA-20的人造血上市销售,但1994年该产品停产,问题主要是携氧能力差、常温下不易保存、体内半衰期短;本世纪初,美国Alliance公司研发的Oxygent产品上市,最终也退市,原因是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中风概率。总之,各种人造血产品,要么副作用太大,要么存活期太短不能存储太长时间,要么有疾病风险。这些产品基本都属于第一代人造血,以氟碳化合物为基础制造红细胞代用品,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本质上是化学合成物质。

 

目前人造血进入第二阶段,主流研究方向是基于干细胞生物学和体外培养技术,用干细胞来体外培养扩增患者特异性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最近几年,人造血也还在一个研究的小高峰期,美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等国的企业与研究机构都有研究项目处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的阶段,还少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前文提到的日本的这次突破也在这个范畴内,目前只是在兔子身上试验成功,如果真正用到人身上,还要继续做很多研究。

 

我国的人造血研究也有一些成绩,第四军医大学等研究机构曾研制出具有血液扩容性质的纳米载体,可以作为血液替代品使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也曾制备出与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携氧能力和渗透脆性等各项指标基本一致的“人工红细胞”。但这些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造血,也还未有临床试验的消息。

 

6G研发启动,与5G有何不同?

 

5G还没普及,只是刚刚商用,6G又要来了。

 

11月3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会议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工作。6G在我国正式启动研发工作。

 

5G还没整明白,又要研究6G了。5G和6G有什么区别?可以简单这么理解,1-4G,服务于消费互联网,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网看视频了。到了5G时代,一个显著变化是,可以支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工业级应用,而到了6G时代,带来的变化首先当然是网速更快,性能指标会是5G的10倍至百倍, 5G的峰值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pbs,6G峰值传输速度则有望达到100Gbps-1Tbps,用户实际体验到的数据率可以达到10Gbps-11Gbps。除了网速,还会实现另一个飞跃,即可以完成更广地理空间的信号覆盖,以往无法铺设基站的海洋、天空、边疆、海岛、偏远地区,都可以实现信号覆盖。

 

实现这样的突破,背景是6G会有前所未有的卫星通信优势,有数据显示,5G技术的电磁波频率是30-300吉赫兹,而6G技术达到了300-3000吉赫兹,与卫星通信的频率基本相当。只要有足够多的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信号的全球化覆盖。因此有观点认为,6G就是“5G+卫星网络(通信、遥测、导航)”。届时,出海没信号,登上没信号,这种状况有望都会成为历史。在飞机上也有可能用手机的移动信号来上网。

 

当然了,6G技术成熟,可能还要10年时间,现在连技术路线还没有确定,包括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核心技术问题,都需要在研究中确立。

 

6G虽远,但终究也会老去,被7G技术替代。7G会是什么形态?英国电信曾做过研究,他们认为,6G解决不了的核心问题是是“如何实现不同卫星系统间的切换和漫游”,这需要7G技术来解决,7G基本上就是“6G+可实现空间漫游的卫星网络”。届时,全球主要的几个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中国“北斗”、俄罗斯GLONASS,将有望实现跨系统的切换与漫游。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