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重要的进化,都是从“微变化”开始的
2019-11-27 09:23

真正重要的进化,都是从“微变化”开始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题图来自:电影《异次元骇客》


1. 不变之变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变化的年代里,在一年一大变的自媒体行业,还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这个习惯源于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个观点:“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却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


这个观点更早属于巴菲特,“我从来在投资中都是找‘万变中不变’的东西,这样能把风险降低。”他还以口香糖为例,说,这个世界发展再快、科技进步再快,大家对口香糖的需求是不会变的。


以前企业管理界流行一个词,叫“拥抱变化”,我们总希望在变化的年代,抓住下一个机会。但贝索斯却给我们另一个思路:在你的身边寻找,找到那些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变的东西,也许更重要。


如果要我列举我认为最重要的十个思考模型,贝索斯的这个观点肯定是其中之一:每次做决定,我都会看看这个决策的诸因素中,在最重要的几个中找最不会变的,以此为决策依据。


最初的时候,我觉得对于自媒体而言,“有思想”是不变的,它解决了我写更新鲜好玩,还是更有深度的内容的困惑;


后来,我觉得“有个性”是不变的,它解决了我写读者最想要看的内容,还是我自己最喜欢写的内容的困惑


因为某些选择,我最近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周末我猛地意识到,关于“不变”的思考,经常在变,那么,就连“变化”这件事,也是不变的。


这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文字游戏,我到底是强调“变化”还是“不变”呢?


2. 多元化的“变”背后,不变的价值


自称专注“不变价值”的亚马逊,其实是最会变花样的,从卖书到什么都卖,从零售到云计算,从Kindle到智能音箱,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无边界的企业。


在中国,用理念对标的企业却是美团。美团也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公司,从团购到酒店旅行,从电影票到外卖,从单车到各种O2O……偏偏每次你觉得它这次脚伸得太长的时候,最后都能站住脚。



美团的老冤家阿里也很“对标”亚马逊,从电商到云计算,从线上到线下,其他无法归类的业务,都归为“创新业务”。


阿里的死敌腾讯走上了相反道路,曾经“还有什么不能做的”腾讯,十几年前开始“悔过”,新业务收缩到“两个半”,只做社交和内容,半个就是用钱和流量建立同盟。业内伯乐美名是有了,可有另一个声音称其为“没有理想的腾讯”——所以说做大企业难,怎么做都会被人批评。


以前大家都认为,专注才能提供价值。对于什么都想做的所谓多元化企业,资本市场是不屑的,计算估值的方法是把各业务块的价值加起来,再打个八折,作为对不“从一而终”的担忧或惩罚。


但现在管理界也开始反思这个长期不变的观点,刚刚公布的财报,美团的业务增速超过之前最乐观的分析师的预测。


所以,我们认为的“不变的东西”,真的是不变的吗?


巴菲特说,科技再变化,人们对口香糖的需求是不变的,可事实证明,哪有什么不变的需求,口香糖的销量近十年来一路下滑,巴菲特钟爱的箭牌也被玛氏食品收购,“罪魁祸首”正是科技——因为人们只顾看手机,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无聊地等候结账时,从货架上拿走一盒口香糖或安全套。


其实,多元化的“变”背后,追求的是“不变”的东西,就是数据的价值。大数据时代,业务越多元,数据的维度越多,用户价值就越高,所以阿里的广告卖得比腾讯好,所以阿里是最早强调中台价值,而腾讯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开始“削藩”。


找到不变的东西,有价值;发现不变的东西也在缓慢的变化,更是价值连城。


3. 微变化


哲学上有个有趣的问题,现在的你,跟一分钟前的你,是同一人吗?


从生物学上说,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人每分钟有3亿个细胞死亡和新生,至少你有一部分不再是刚才的你。


从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意识本质上说,答案也可能是否定的,一分钟前你可能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接下来可能改变你的很多想法,你怎么能说你跟以前是一样的人呢?


让你对这个问题疑惑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意识构成了一幅连续性的场景,世界就是电影胶片,每一格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连起来就是一个动态的世界。


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变化”的,不是“不变”,而是“连续的微小变化”。


这些变化是如此微小,以至于你就算上一分钟刚刚得到一个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别人也不会认不出你来,甚至有时你自己都没什么感受。


可这些微小的变化积累下来,足以让你从年轻变得衰老,从平庸变得伟大。


让你保持不变的“变化”,我称之为“微变化”。


4. 创造性破坏


如果一个生命体在孕育时,生物特征发生了突变,比如多了一条手臂,或多了一只眼睛,那结果会如何呢?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孤独地死去。


如果它侥幸活了下来,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绝大部分情况下,什么也不会发生,要么它无法把这个生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要么传给下一代了,但因为没有竞争优势而在继续遗传中丢失了这个生物特征。


所以绝大部分个体的突变,对种群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可以称之为种群的“微变化”。


但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有利于这个遗传特征的改变呢,比如这个变化是不怕冷,而地球刚好进入了一个变冷周期?


这个过程就是进化论中的“进化”。进化是整个种群的变化,绝大部分个体的突变不会改变种群,但种群的改变一定源自之前某个个体的突变。


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40年后,一个叫熊彼特的年仅20多岁的经济学家,将进化论的思想引入到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破坏性创新,这个过程有三个重要因素:“创新、企业家、信用”。



熊彼得认为,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只是量的变化,只是一个低维度的自我循环;而“发展”一定是经济结构的“突变”,相当于从猿到人的进化。


这个进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是企业家追求创新的结果。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并不是技术上的进步,而是“突变”,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家的“突变”对于整个社会系统而言,也是一种“微变化”,社会的发展也是由各种“微变化”推动的进化。


之所以破坏之后还能再发展,因为整个社会信用的连续性,包括产权保护、稳定货币和自由贸易。


熊彼特认为,资本家不等于企业家。资本家追求利润,而企业家是资本家中的异类,企业家精神追求的是从猿到人的“突变”。


企业家很容易失败,但从整个社会进程来说,企业家必然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


5. 从微变化到进化


很多人说拼多多是一个奇迹,在大佬们纷纷高呼“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在分析为什么“上海出不了互联网巨头”时,一个诞生在上海却做下沉市场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短短四年,市值比肩京东,冲击中国第二大电商企业的宝座。


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分析拼多多奇迹是如何产生的,这些文章很有价值,但站在一个产业甚至社会的高度看,拼多多的出现既是一个偶然事件,又有很强必然性。


中国的电商企业,从京东、苏宁到唯品会,再到小红书、微店,甚至各种微商,正是这种前仆后继地“突变”,才进化出“拼多多”这个新物种,攻破阿里的电商帝国城墙的一个角楼。



所以另一个类似的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经常有人问:微信QQ那么强大,为什么还有人再做社交产品呢?


正是因为微信QQ那么强大,才会有巨大的利益;因为有巨大的利益,所以才会有更多人前赴后继地做社交产品,这就是“微变化”。


“微变化”的结果就是“进化”:只要不停有人做社交产品,微信QQ总有一天会被干掉;因为未来总会有人干掉你,你不如自己干掉自己,这才在QQ之后出现了微信。


说完了企业层面的逻辑,文章最后还是要回归个体思考。


一个人对于整个人类是个体,但这个人对于自己的某个想法而言,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思想的“微变化”,也能带来某个人的进化。


6. 一个公众号的诞生


每一天,我们都会产生无数千奇百怪的想法,看上去,它们都毫无意义。


很多年前,大概是上高中的时候,我看了一篇小说,讲一个朝廷的信使丢了一封密信,回去找的时候,发现一个农夫捡到了信,一直在路边等失主。信使心想,居然天下有这么老实的人,我不能杀他灭口,于是“赏”了他两鞭子。信使的逻辑是,农夫如果得到赏钱,就算答应保密,日后难免会酒后拿来吹嘘,可现在做了好事,只得到两鞭子,这种丑事谁会说出去呢?


这是一个讲人性与权术的故事,可当时我忽然想到,以农夫的智商,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什么这个官差要如此对待他。同样,我们所遭遇的不公平的事,是不是背后也有这样一个超越了我们智商或阅历的更高的逻辑?


我把这个想法记下来后,大脑很快就被更多新想法占据,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我整理上学时的笔记,看到了这段话,又、在后面又批注了几句工作后的感触。


再过了几年,我再次看到这段话,就写成了一篇千字文,一时想不出有什么用途,就暂时存在了电脑里。


再过了几年,我开了一个公众号,开始卖教育产品,后来又卖包包,定位几经转折。某天刚好看到了那篇千字文,心有所语,忽然觉得我应该有一个个人色彩很浓的个人号,整理我之前写的东西,这就是“人神共奋”第一篇文章《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从一个广告变成一个冷笑话?》。


其实这个公众号的定位跟当时已完全不同了,但如果没有那一刻的想法,我的人生可能完全不同。


你的某一个新想法,对你而言,几乎改变不了什么,就像种群的一个个体的突变对种群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你人生的进化,都必然源于某一天某一个小小的想法,就像看完农夫与信使的故事后的那一刻之于现在的我。


所以,我们可以随时评估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有长久的价值,这是“不变”;但我们不能对自己说“这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很多“微变化”的价值,当下是看不见的。


我们应该对自己说“你不能做什么,因为那么做,你就不再是你自己”,这是“不变”;但我们不能对自己说,“你应该做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微变化”,每时每刻都需要。


物种会进化,企业会进化,人也会进化。进化是缓慢的,可以慢到让你觉得毫无变化,进化又是失控的,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它就发生了。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二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