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不想再“打酱油”
2019-11-29 20:44

昔日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不想再“打酱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号公司(ID:yhgs_2018),作者:韦航,原标题:《失控的加加食品不想“打酱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打酱油”也有大市值。


酱油这个令人垂涎的生意,创造出海天味业(603288),中炬高新(600872)和加加食品(002650)等三家上市公司,酱油龙头海天味业的市值,就跑赢万科达到2948亿人民币,另外几家调味品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数据,也几乎无一例外的一片大好,不过加加食品却是个反例。


11月14日晚,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实际控制人杨振、杨子江、肖赛平所持加加食品股份新增部分司法轮候冻结。目前,加加食品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所持有的全部加加食品股份均处于冻结状态。


从昔日中国酱油第一股,再到股份冻结,盈利锐减,加加食品为何变脸?


01


海天味业的总部在广东佛山,原先是几家酱园合并而来的国企,最终在一个庞康的年轻人带领下,从广东走向了全国。加加食品的总部在湖南,创始人杨振却是草根起家。


杨振的父亲在他7岁时早逝,两个姐姐早嫁,母亲一人拉扯着三兄弟长大。在他的童年岁月里,他每天都在做着赚钱养家的梦。


杨振,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学习考进了宁乡四中,后来又考取了益阳师范,真的吃上了“国家粮”。毕业当了两年语文教师后,杨振却选择了辞职下海。


他一开始做的是“隐形纱窗”和“技术”转让的生意,经营的并不是很好,他爱做菜,但当时的酱油瓶盖要用利器捅破,才能倒出酱油,容易脏手,于是,他产生了改进酱油瓶盖的想法——创新点在于打开酱油瓶外盖时,直接拉开内盖便可,也即现在酱油瓶所用的瓶盖。


杨振最初想把方案以50万元卖给湖南的酱油厂,在卖出无果后,杨振决定创办一家酱油厂。


1997年初,加加酱油厂在湖南宁乡县正式成立,当时仅有3亩地,几十个工人。


但杨振和加加食品有一个贵族梦想,他想要做的酱油企业,并非与当时湖南市场的酱油产品一样,以低价、低端为特征。


他想要的是定位为高端的酱油,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便呈现为高端产品的印象。


“高端定位”体现在价格上,一瓶酱油的市场售价6.5元,而当时市场上酱油价格普遍才1.6元。


此时,杨振的加加酱油“高端定位”的设想,实施起来并不顺利。销售人员认为价格不适应市场,建议降价,各地的经销商吵吵着产品价高不好卖。



价格定这么高,市场会买账吗?杨振有自己的办法!他先是投入巨资在当地电视播送广告,而当时十八线城市对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产品是无条件信服的,加加酱油的知名度打出来了,销售渠道也一下子打开了。


看上去很高端的外观设计,让加加酱油迅速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公司成立次年,加加酱油年收入即达到1368万元。


2003年,杨振更是耗资4800万,获得了央视两个月的“标王”。这两个月里,加加酱油的广告每天准时在中央一套7点整报时与7点半新闻联播结束时,出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2004年,在央视广告的加持下,加加食品营收达到创纪录的5亿元。


2009年到2012年,加加食品营业收入从12.02亿元增长到了16.57亿元,净利润从8101.73万元增长到了1.7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酱油大王”。



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当时海天味业才刚刚启动上市程序,千禾味业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


上市即高潮,加加食品没想到那是他最后的高光时刻。


02


近年来,中国调味品行业竞争加剧。在传统调味品领域,内资品牌及公司还是保持强势,但中高端品类的市场份额却被外资占据,如酱油中的李锦记、亨氏的美味源 等。


加加食品的主业酱油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全国大大小小的同类企业超过1000家。行业集中度低,地方企业如同诸侯割据。


知名品牌则凭借铺天盖地的电视、公交车等各种广告,积累人气以求扩大市场。


虽然加加食品有着贵族梦想,但逐渐也向低端市场倾斜。


目前,加加食品在酱油市场市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1200多个总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城乡市场。


在加加食品的介绍中,其渠道建设在南方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为重点,北方刚以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为重点,产品销售渠道下沉辐射到80%以上的县。


相比于加加食品,目前,海天的网络已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县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海天市场占有率为13.63%,第二梯队厨邦与加加市占率为3.14%和2.35%。


从销量增速来看,千禾表现最佳,增速达30%;厨邦次之,增速为14%;海天增速放缓、加加出现负增长。2011年上市以来,加加食品的营收从2011年的16亿元到2018年的17.88亿元,几乎原地踏步。而它的老对手海天酱油2018年的营收达到170亿,是加加的近10倍!


市值方面,如今加加食品的市值41亿左右,而海天味业的市值则高达2887亿,双方相差70倍!


除了主业不行,被后来的对手赶超,加加食品又陷入了多元化收购效果一般的局面。


从2015年开始,加加食品似乎正在偏离主干道,不想打酱油了。


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云厨电商增资5000万元获得其51%股权,从事鲜肉、冷却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却始终不能盈利,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价格将51%股权转让。


5000万投资换来0元收入,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7年4月,加加食品拟收购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经过6个月磋商,最终因相关各方利益诉求不尽相同而告吹。2018年3月,加加食品以47.1亿元筹划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100%股权,后因陷入信披违规事件被搁置。


虽然不断扩张,加加食品业绩却难有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2017年,加加食品的营收分别为16.57亿元、16.78亿元、16.85亿元、17.55亿元、18.87亿元、18.91亿元,呈现微涨态势;但净利润却从2012年的1.76亿元下滑至2017年的1.59亿元。2018年,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现象。


利润下降的同时,加加的质量也亮起红灯。


2018年,加加的质量频频被亮红灯。2018年3月,中国消费报记者在合肥多家超市调查发现,加加品牌新一代特制酱、红烧、金标生抽及老抽王等4个品种酱油食品标签上生产日期标识不清晰。2018年10月12日,江苏消费网报道“加加”儿童酱油总体指标不如普通酱油。


加加食品近几年在酱油板块没有太多增长,更多的是采取品类多元化策略,包括面条、食用油都在做,但是整体进展不是非常顺利,变成了主业不强,副业太弱的局面。


03


加加食品的崛起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在酱油大多数有广东等地控制下,加加食品凭借“淡酱油战略”从众多品牌之中咬下了一口肉。


在创业的初期更是通过各种途径铺设广告、招商,甚至豪赌样式两个月的“标王”,借此奠定了其在行业之中的地位。加加食品的发展速度也着实让人惊讶,在2012年率先上市,打出了“酱油第一股”的名声。


可以说,加加食品的发展完全是依靠这些领先一步的策略,出人意表的行动,领先行业,快速的抓住了机遇,得到快速发展,获得市场认可。


但是从加加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加加食品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锐气。曾经加加力推“大单品”战略+“酱油和植物油双轮驱动”战略,管理层的思路要逐步地置换低端的产品,走大单品路线,淘汰一些销量少、利润低的产品,把高毛利产品做成规模,把加加做成调味品行业的“茅台”。



大单品战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提高毛利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事与愿违,高毛利率的大单品并没有让公司的毛利率获得提升,甚至从2014年的30%降到了2016年的27.49%。


而且公司近几年一直大力推进的东北、华南、西北三大区域的营业收入连年下滑,东北地区的营业额更是在2016年创下了13.87%的跌幅,新区域开拓乏力。


产能不足也一直是加加食品难以壮大的关键。在上市之前,加加食品仅有长沙和郑州两个生产基地,其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加加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加加食品上市主要募投项目也集中用于扩大产 能。


最后随着消费升级的变化,加加食品并没有及时的调整过来,眼睁睁的看着高端和次高端酱油被千禾、鲁花、欣和、海天、李锦记、厨邦一步步蚕食。


如今加加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当初声称的贵族梦想已经破灭。


留给加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直不能扩大全国市场,也是加加食品产能扩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的宿命,加加食品似乎很难摆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号公司(ID:yhgs_2018),作者:韦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