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王石先生看《小丑》| 采访手记
原创2019-12-11 08:42

我想请王石先生看《小丑》| 采访手记

作者 | 刘宇豪


王石在博客里自称“老王”,一位网友留言说,王石是位“可爱的老头”。


这位可爱老头的博客更新时间停留在2016年。


互联网曾是王石的自留地,也是他影响年轻人最有效的渠道。王石有脾气,有性格,但不摆架子,听得进批评,这些都深得年轻人喜爱。2000年,他在《万科》周刊论坛网站上开设王石Online版块(当时叫与王石对话),从客户投诉到社会议题,形式不拘一格,一切“拍砖”照单全收。BBS没落后,王石逐步转至博客。他和网友交流的问题既包括“先救妈还是媳妇”,也包括替年轻人排忧解难,他实在地说自己也想过自杀,但最终没下去手。


博客时代的王石,对自己的定位是普通人。“如果你们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那在我身上是借鉴不到什么的。”他这样写道。


后博客时代的王石,依然是普通人。但他的公众形象,用王石助理的话来说,“太精英了。”他的助理告诉我们,“王石现在和年轻人沟通的确不多,更谈不上了解。”


去年许知远的访谈节目上,王石短暂聊过年轻人,但他聊的内容还停留在对超级女声的印象上。最后一届超级女声(后更名为快乐女声)的举办在13年前。


如果说王石当年的表达,还存在某种中间地带,可以同时让年轻人和王石所属阶层同时为之欢呼鼓舞。那今天这个中间地带已经很难成立了,以至于让人怀疑是否还存在。王石推崇的向上、满怀梦想,从道理讲依然没错,但在同理心上,很难再被这个时代下受丧文化、佛系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接纳。


当这种表达在传播上遇阻,很大几率会被消解原有意义,以一种面目全非的形式出现在受众眼前。不久前,王石讲了汪建的女儿和父亲陆续登山一年,却阴差阳错因这段经历被麦肯锡录取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王石想表达的是,年轻人可以不那么功利地做出选择。


但王石的表达在一次次传播之后,偏离了航道。网络上对该言论的解读几乎一边倒的呈现出攻击性。


王石可能是遭受网络暴力最严重的企业家之一,人们热衷于讨论甚至扭曲他极力避免公开化的私人情感,包括莫须有的“整容”。“网上有很多号称他妻()女的照片,都是假的。王石非常保护家人,不可能让外界知道。”王石身边的人说。


但王石并没有真正做错过什么。因此,他并不掩饰对这些人身攻击的不满。


当我们就那个曲解他原意的视频(登山故事)向他求证时,王石语速明显变快,“讲话都是有语境的,当时我先谈的是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国教育是有问题的。第二个才是我说的故事。现在就变成了我说年轻人太浮躁,你们不要急着找工作,你们去登山去,做公益去,站着说话不腰疼。对这种断章取义的标题党,我回答都不回答。”


有那么一瞬间,王石还是那个王石,“那你不接受,我就告诉你,我还会坚持我的观点。我不会说那好吧,我再调整,我换另一种说法。连这个你们年轻人都不接受的话,我说你们简直......!”他看起来有些激动。


王石还在深特发的时候,有一次被深圳市纪检委找去问话,有人举报王石公款在香港购置房产,不止一处,另外还有若干数量的现金。纪检委没有证据,要王石主动坦白。王石很不耐烦,“告诉我有多少我的存款吧。”纪检委说举报信上写了20万。“请你们转告写举报信的人,再举报王石的话最好再存款的尾数上增加两个零。”对方哪见过这架势,最后这事没了下文。


“这世界怎么这样?”王石后来在书里写道。他很难理解外部对他的诋毁,到现在依然如此。和王石交流,你会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对当年“捐款门”里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声音依然在意。


而“捐款门”风波中伤害王石最深的恰恰是当时的年轻人们。10年前,王石所代表的精英主义被民粹主义掀翻在地。10年过去了,新的年轻人出现,王石却还是那个王石,这个世界最大规模房地产公司的创办者,试图依然用10年前的办法来给如今的年轻人解释人生,比如买房。


“你再买什么房子?你父母那有一套,岳父岳母那有一套,房子不够你住的。”王石最后无奈地说,“我这句话成了你们对我反感的理由,我只能说我和你们没法沟通,我希望成为你们父母的榜样,就是小我10岁左右的人。等再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来不及影响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