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寄放你青春的网吧,你还记得吗?
2019-12-11 11:04

那些曾经寄放你青春的网吧,你还记得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头图来源:unsplash



1996年的11月19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西门附近,开出了一家特别的咖啡屋。


这家咖啡屋不是普通的咖啡屋,因为它不仅卖咖啡和点心,还有一项特别的服务——可以上网。


所以这家名叫“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店,被不少人称为“中国第一家网吧”。


当时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事实上,关于“中国第一家网吧”的具体开张时间,是有争论的。


根据一些媒体的说法,中国第一家网吧其实应该出现在1996年5月,地点是已经开始“三年大变样”的上海。那个网吧的名字叫“威盖特”(可能取谐音“We get”),当时光会员卡就已经发了近千张。也有人说,中国第一家网吧其实出现在1995年的南京,但宣布开业的第二天就被公安局查封了。其实就连北京这家“实华开”的开业时间,也有11月2日、15日和19日三种说法。


由于“威盖特”网吧当时用的主要还是局域网,所以,不少人还是把当时能真正链接上"Internet”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当作中国第一家网吧——至少是北京的第一家网吧。


但其实,人家那时候不叫网吧,是叫“网络咖啡屋”,因为它不仅为来上网的人提供上网服务,同时还提供咖啡和点心,确实是标准的“咖啡屋”概念。


在“实华开网络咖啡屋”里“上网冲浪的顾客


“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创办者名叫曾强,那一年33岁。他17岁考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管理系,毕业后又转学经济学管理。事实上,曾强在没毕业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生意头脑赚了不少钱,已经是万元户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万元户”,还是有点含金量的。


后来去加拿大留学的曾强,毕业后在加拿大开了公司,掘到了第一桶金


而当时的“网络咖啡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的,去的人主要是企业白领和社会精英,因为当时上网一小时的价格是30元到40元。


毕竟在那个时候,一斤猪肉才2元钱。



“网络咖啡屋”从最初的高档消费场所,到成为后来人人可进的“网吧”,当中还隔了一个“电脑屋”阶段。


我恰好就经历过那个阶段。


那应该也是1996年的样子,我刚念高中。“暴雪”公司发布了一代神作《暗黑破坏神》(“Diablo”)。我们几个平时都玩电脑游戏的同学,都觉得在自己家里玩得不过瘾,于是相约去了我家附近的一个“电脑屋”。


所谓“电脑屋”,其实就是有人在民居安装了大概7、8台电脑,接了一个局域网,收费8元/小时。当时玩《暗黑破坏神》还需要自带游戏光碟,一个局域网允许4人同时联机探索地下城。我至今还记得当我同学控制的战士出现在我的电脑屏幕时,心里的那种激动之情——这可能也是“网吧”最早吸引人的原因:可以享受面对面协同作战或相互pk的快感。


《暗黑破坏神》一代的简陋画面,如今看起来还是无比亲切


当然,这种快感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元素上的,那就是游戏。


如果说当初的“网络咖啡屋”是靠“上互联网联通世界”来吸引人的话,那么后来由“电脑屋”演变而成的“网吧”能在大街小巷铺开,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游戏”二字。


当初的第一代网吧


从1998年开始,一间门面屋,7、8台乃至十几台电脑的网吧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城市出现,而客人大多都是学生,所谓的“上网”,主要就是玩游戏。那时的网吧,基本上就是三种游戏:“红警”(《红色警戒》),“帝国”(《帝国时代》)和FIFA(《FIFA98》),偶尔会加个“三角洲”(《三角洲特种部队》,比CS还早的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之后“星际”也开始加入了进来(《星际争霸》)


《红色警戒》系列由Westwood公司著名的《C&C》衍生,迅速霸占当时各大网吧的电脑。但它和同时代微软的《帝国时代》一样,虽然游戏性颇强,但在公平性和战术性上设计略逊一筹,后来都被暴雪的《星际争霸》颠覆


那时候的网吧消费价格,随着电脑硬件价格的迅速下降以及竞争激烈程度上升,开始迅速平民化。以上海为例,1998年前后普通网吧上网的价格也就4元/小时左右,完全跌到了普通学生零花钱可以承受的空间。那时候,放学后去网吧打两盘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操机”。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一家网吧打工,做网管,一人管大概12台左右的电脑。最让我开心的是可以每天免费玩游戏。那时候我《fifa98》打得不错,在附近的几条弄堂还打出了名气,每天都会有人慕名上门挑战。


这是《FIFA98》的衍生资料片《世界杯之路》。EA的“FIFA”系列自《FIFA94》开始崭露头角,到《FIFA98》大红大紫,到《FIFA2001》开始被KONAMI的“实况足球”系列全面超越,再到《FIFA2012》开始绝地反击,本身就是一部足球电子竞技游戏的发展史


随着网吧的兴起,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包夜”。


所谓“包夜”,就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在网吧玩通宵。记得那年高考完,我们20几个同学就包了一个网吧,从晚上8点玩到早上7点,一个个满眼血丝地走出来。


我虽然沉迷游戏,但还算比较克制,那应该是我第一次在网吧“包夜”。


早上结束“包夜”要离开网吧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网吧是被店主从外面反锁的,只有他早上来开门,“包夜”的我们才能出去。


没想到,这个问题,最后酿成了一出大祸,直接导致全国的网吧行业开始进入整顿。



2002年6月16日的“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堪称中国网吧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


事故原因后来查明:几名中学生与“蓝极速”网吧的服务人员发生口角,晚上便纵火报复。由于网吧“包夜”通常都是采用反锁大门的方式,而“蓝极速”网吧所有的窗户都装有防盗铁栅栏,结果在网吧里“包夜”的客人都无处可逃,活活被烧死在网吧——那场大火一共烧死25人,其中一半是学生。


2005年,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展示蓝极速网吧火灾的复原现场


“蓝极速”网吧纵火案震惊全国。两周后,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和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的通知》,开始大力整治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在整治的过程中,全国数以万计的“黑网吧”被关停,当时北京最大的“飞宇网吧”也被停业一年。


1998年,高中学历的王跃胜看准时机,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飞宇网吧”。到了2000年,他已经在一条街上开出了六家网吧,2001年达到了18家,被称为“飞宇网吧一条街”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政府部门的整治措施出台还是及时的,因为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全国的网吧确实已经进入一种失控状态。这倒不仅仅是指无证经营的网吧存在类似失火这样的灾害隐患,更是因为不少网吧业主为了赚钱,已经完全无视社会责任,任由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在网吧里日夜沉迷,而不少网吧为了招揽生意,甚至开始提供色情视频播放和下载。



从萌芽到普及到遍地开花,“网吧”在中国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这和在那个阶段电脑仍是相对较贵的家庭配件以及上网费居高不下也有很大关系。只是,“网吧”从原先高雅时髦的休闲方式瞬间跌落成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平民娱乐,乃至成为部分家长眼中“三教九流聚居的乌烟瘴气之地”,也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海访问期间,参观了位于陕西路的一家网络咖啡馆。图中为克林顿演示上网的那个高中生是我的高中同学胡丹青。


不过,经历了大整治后,中国的网吧事业却依旧在高速发展。2004年全国网吧营业收入达到170.9亿元,纳税44.5亿元。2006年,全国网吧所拥有的各类计算机设备共计1000万台,这些电脑平均两年更新一次,对软件、人力、场租等方面的消费都带来巨大的拉动;网吧行业容纳了约105.6万名就业人员,年产值达到256.8亿元。


那么,是什么强劲的推力推动网吧继续发展?



其实没什么悬念,还是游戏。


2001年,盛大代理的韩国网络游戏《热血传奇》上线,一时攻占全国大大小小的网吧,鼎盛时期,一整个网吧全是在玩《传奇》的。


记得以前和刘翔闲聊,他那时候还没出名,也沉迷《传奇》,趁中午休息的时候从训练基地溜出去玩。结果有一次从网吧出来回训练基地,刘翔发现自己老爸就守在校门口。他情知不妙,硬着头皮往校门里走,结果被他老爸一脚踹在屁股上,“乖乖,那一脚,直接把我从校门口踹进校门里。”


当年的传奇:《传奇》


在《传奇》出现之后,一批类似的诸如《奇迹》(MU)的网游成为支撑网吧客满的主要推动力,也形成了“一款好的网游能带动整个网吧行业”的模式。


2005年,在《传奇》渐渐风头减弱的情况下,又一款给几代人都烙下印痕的殿堂级网游横空出世——暴雪的《魔兽世界》在中国大陆正式线。一时之间,全中国大大小小的网吧又开始充斥着“联盟”和“部落”之间的战斗。由于《魔兽世界》当时对PC的配置要求较高,所以还顺带带动了中国网吧行业的一次硬件升级,而网吧吧台销售《魔兽世界》点卡甚至也成了一门生意。


一声艾泽拉斯,一生艾泽拉斯


应该说,从2002年整治之后到2011年左右,中国的网吧以游戏为主业,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时期,一般是一个超级主力游戏(比如《魔兽世界》),配几个主力游戏(《CS》,《魔兽争霸3》,《大话西游》,DOTA等等,包括堪称网吧“键盘杀手”的《劲舞团》,有段时间网吧里到处都是“啪啪啪”的声音),再加上一批固定消磨时间的散客(玩单机游戏,追剧等)


每个人都可以在网吧里找到自己的爱好


在这段时期,从小玩电子游戏长大的80一代全面踏上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90一代学生族的零花钱也比前辈们要丰厚许多。所以当时只要能拿到营业许可,开网吧基本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


但是,随着时代应运而生的网吧,也会因时代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2012年,中国的网吧总数第一次出现了下滑。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网吧总数为13.6万家,比2011年减少了1万家左右。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网吧总数首次出现下滑。


是没有好游戏了吗?其实也不是。


在《魔兽世界》的热力消退之后,又一款接棒的游戏冒了出来:腾讯的《英雄联盟》(LOL)。再辅以《地下城与勇士》(DNF)、《穿越火线》(CF)、《QQ飞车》、《QQ炫舞》等满足各个年龄和文化层次需求的游戏,适合网吧的游戏并没有明显减少。


《绝地求生》也算是一个拯救网吧行业的神级游戏


原因还是时代在不断发展。


当初促成网吧风靡一时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不断削弱: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电脑,家庭上网越来越便捷,资费也在不断下降。这两个因素导致按照原有模式运营的网吧不再能提供那种稀缺性消费,更多只能提供一种面对面的线下社交场景——三五好友好久不见,一起去网吧“操两把机”,回味一下当初的感觉。


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游的迅速发展,更是给中国的网吧行业当头一棒。每个人每天可以使用的时间都是只有24小时,除了吃喝拉撒睡,当年轻人发现只要躺在沙发上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对自己精神空虚的弥补,就不太会有人愿意再专门带着身份证出门去坐到到处是烟味的网吧里安放青春了。


《王者荣耀》


在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网吧行业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7年年中,周杰伦在深圳开了一家网吧。


这家开在深圳的网吧占地1700平方米,据说投资达到了1800万元。整个装修风格和设计已经和原来传统概念上的网吧完全不同。



而就在周杰伦的网吧开业前不久,上海的“伐木累CLUB”也在徐汇区的鲁班路开业,同样走的是高端风,采用会员制,一个小时的上网费用为18元起。


在网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之后,行业中人也尝试过不少应对之策,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一条令人感慨的回归轨迹:从最早的精英“咖啡屋模式”到后来街头巷尾的大众模式,最后再回到“咖啡屋模式”。


当然,现在的这个“咖啡屋模式”相对于1996年“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还多了一个最关键的元素:电竞。


随着这两年在国家层面上对“电竞”的渐渐松绑,早先那批只能如同江湖黑话一般交流“sky一波流”的电竞爱好者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走上历史舞台。而就在不久前IG战队在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挑落欧洲Fnatic战队斩获世界冠军,更是让官方主流媒体都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祝贺。


无论是周杰伦的网吧还是“伐木累CLUB”,“电竞”都是重要的主打牌。网吧里都会设有专门的“训练区”和“赛事直播区”,而伐木累club较好的包间价格收费更是100元/小时起。


“伐木累CLUB”内景(声明:本文没有与该网吧有任何商业合作)


当然,网吧要回到原先那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年轻人有事没事就进去呆一宿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可能了。从粗放式发展回归精细化运营,中国的网吧行业正在努力对抗“夕阳产业”这一定义。


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模式,但这一切还需要不断摸索。


7


1996年的春天,在北京的中关村,悄然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


那块广告牌上写的是: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沿着标识向前1500米,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时空”的一家网络科教馆。


22年前,关于“中国人离互联网有多远”这个问题,有很多种不同的解答,而中国的网吧行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这份答卷是从1996年开始解答的,而在这一年“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营业的同时,还有另一批人在做些什么,值得记录:


马云的“中国黄页”刚刚完成与杭州电信的合并,马化腾还在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做寻呼机软件开发,李彦宏在华尔街的公司打工,丁磊在一家技术公司负责架构BBS,张朝阳刚刚注册了“爱特信”公司,刘强东还在开餐馆。


如今,这批人已家大业大。但一个问题是:当这批人开始投身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时候,他们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从哪里来的?


1997年时,中国网民数量只有可怜的62万,只有2.45%的城市家庭拥有电脑,而到了2001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就达到了3370万。


是他们每家每户都买了电脑吗并接了宽带吗?并不是。


当时无论是注册QQ去网上聊天,还是成为《大话西游》玩家,或是打开“搜狐”网站网页浏览新闻,这样的场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一个场所:网吧。


网吧二十二年,见证中国互联网二十二年。


早在2002年,“实华开”的CEO曾强就宣布专注B2B领域,将所有的网吧业务关闭了。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网吧行业潮起潮落,并没有哪个特定的人会在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史上留下马云或马化腾那样的地位。但那些曾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数十万大大小小的网吧,真实见证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历史。并且,无论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它们都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不能忽略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想想我们的后辈们,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随手就可以打开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网,连线,聊天,追剧,开黑。他们很难感受到到我们当初那种去网吧的忐忑、兴奋、喜悦、沮丧、开心或失望的心情,甚至,他们以后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才会了解:“网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网吧”,也是我们拥有的宝贵回忆的一部分吧。


我们是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的一代人。


我们或多或少都拥有一段青春,那段曾经寄放在网吧里的青春。


文主要参考来源:

1、《那些二十年前在中关村开网吧年轻人,如今都怎样了?》(卢松松,搜狐网,2017年11月8日)2、《实华开宣布关闭在全国所有网吧向BtoB全面转型》(范海涛,《北京青年报》,2002年8月1日)

3、《你有多久没去过网吧了?这里曾是有钱人的消费场所》(“一本正经说历史”,百度,2018年6月27日)

4、《“E时代”的网吧里,有我青春的启蒙》(网易新闻,2018年7月16日)

5、《网吧与“网上冲浪”的那些年》(《新京报》,2018年8月17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