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成金刚行窃?这位科学家在猩猩的注视下搞什么鬼……
2019-12-11 18:00

扮成金刚行窃?这位科学家在猩猩的注视下搞什么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neureality),作者: Ed Yong,Photo by Khamkhor on Unsplash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争论类人猿是否也有心智理论。最新的重磅炸弹来自一位科学家,他乔装为金刚,还偷东西成赃。


寻求新知对一些科学家来说是探索新宇宙,发现新物种,发明新疗法。对另一些科学家来说,则是记录装成金刚猩猩的同事被抢劫的一幕,以此结束长达四十多年的一场争论。


装扮成类人猿的平田聪(Satoshi Hirata)会从他未乔装的同事狩野文浩(Fumihiro Kano)那偷走一块石头,放在两只盒子中任意一只里。狩野文浩看着,假装勃然大怒。他随后藏身在门后,让“金刚”平田偷摸着把那块石头移到第二只盒子中。通过录像,一群黑猩猩、倭猩猩、红猩猩都目睹了这一恶作剧。两位科学家想知道这些类人猿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录像内容。他们尤其好奇,当狩野从门后回到现场开始寻找自己的石头,类人猿们会认为狩野打算从哪只盒子找起呢? 


人类的回答通常是第一只盒子。石头显然被挪走,但狩野对此一无所知。而知道这一点能让我们推出狩野的选择。心理学家称我们这一能力为”心智理论“——明白他人自有其心灵与信念,有对世界的认识。而关键是,我们明白他人的信仰和认识会出错。狩野提出,类人猿也拥有这样的能力。实验中,追踪眼动的软件显示,直到狩野回到现场,类人猿一直盯着第一只盒子,这很有可能是出于对狩野搜寻之处的期待。这些结果在2016年发表,狩野称他们证实了类人猿的心智理论。和所有类似的宣称一样,这被证明为有争议的观点。


心智理论究竟是不是人类的专长?科学家和哲学家对此已经研究了数十年。早期研究指出,灵长类动物不存在心智理论,但这些研究所设的实验错综复杂。后来的研究用更简单、更自然主义的实验设计表明,黑猩猩确实明白其他同伴的知识、目的和意图。然而它们都在同一件重要的事上失败了:它们没法想象其他个体持有“错误信念”(false beliefs)。类人猿或许有心智理论,但那比我们人类的简化多了。如我在2016年描述,“它们没法设想与现实世界不挂钩的架空状态……它们能思考其他个体的心智,但仅限于同它们自己的心智类似的那类。”


几个月后,狩野发布的金刚实验似乎推翻了我的论述。这则实验没能说服所有人。质疑者指出,这些类人猿只是盯着狩野最后看到过被偷石头的地方——而运用这一简单的关联法则不需要任何程度的心智理论。


为了回应质疑,狩野和同事进行一项更复杂的研究。类人猿再一次观看了金刚偷窃-放置-转移石头的录像。这一次,金刚转移石头的同时,被偷的演员站在了一面看起来不透明的障碍物后。关键在于,这些类人猿在观影前有一次检查该障碍物的机会。其中一半类人猿检查的是同样不透明的障碍物,另一半则检查的是稍加留心就能发现可透视的网格障碍物。


若是这些类人猿只是盯着狩野最后看到过被偷石头的地方,两组类人猿应该对录像有一样的反应。但事实并非如此。那组检查不透明障碍物的类人猿明白那个演员看不到石头被转移的一幕,盯着第一只盒子的时间更长。而那组检查透明障碍物的类人猿不然:它们清楚那个演员实际上目睹了一切。即使类人猿都观看同一录像,它们基于经验的不同,对那个演员持有的信念与行为抱有不同的预期。狩野说“有些意义重大的事在它们脑内运转。”


这类实验被称为“护目镜测试”,20多年前心理学家塞西莉娅·海耶斯(Cecilia Heyes)第一个提出了它。一名被试者能由自己戴护目镜的经验推出别人戴同样护目镜的体验吗?通过控制眼罩的透明程度,有两项研究证明一岁的人类婴儿能做到这一点。狩野的实验表明,类人猿在检查障碍物后五分钟的表现也通过了这种测试。艾丽娅·马丁(Alia Martin)是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类人猿无法理解什么是错误信念的观点。她说,“这太不按常理出牌了,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


她补充道,但“理解这种能力真正告诉了我们什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挖掘。”人类心智理论的一大特点在于,我们对世界能同时持有和比较一对矛盾的认识:组成世界的是错误信念,也是现实。但尚没有证据证明,类人猿也能做到这个程度。没错,它们或许能推出演员错误地相信了石头所在地,但它们能同时记得石头真正的藏处吗?甚至,它们有在想那块石头吗?“从目前的实验结果得出它们类似人的结论是个推论上的大跳跃。”


—Scott Bakal


狩野预料到会有其他批评。质疑者仍然可以说类人猿是在运用一个更复杂的法则:盯着演员最后能清楚看到石头的地方。另一引发争议的是狩野采用的任务——预期注视(anticipatory-looking)的练习。这类任务在证明人类婴儿的心智理论的实验中已经有应用,但最近,一些研究人员试图复制这些实验,结果参差不齐。狩野表示,“挺奇怪的是我们的确在大猿[*]身上成功复制了实验结果。”


*大猿:即人科 (Hominidae),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四个属。


他认为问题在于很多实验人员用的录像实在是太无聊了,里边的演员面无表情,慢悠悠地把物品在碗和碗之间移动。他最开始把这些录像放给他的猩猩们看时,它们压根不理睬。这才促使他穿起了金刚的服装,并把偷东西这一元素加入情节。“猩猩们想要看到更多动作戏,甚至是暴力场面。”他说,“他们有点被这位猩猩模样的哥们搞得不高兴了。”


不过即使是狩野自己也不能完全信服自己的研究,他承认尚有很多质疑的空间。在0到10之间,若要给自己对类人猿有心智理论的信心多少打分,他会打6分。“我们启动这系列实验的最初信念即类人猿有心智理论,”他说道,“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测试的备选项。”



例如有人质疑,跟进他人对物件位置(location)的成就,还远达不到人类完备的心智理论。如果类人猿能理解其他个体对物件同一性(identity)的信念,这才是真正惊人的:譬如,那块被偷走的石头要是被调换成另一个物件,它们会怎样理解?这也是狩野的下一个课题。“我们的研究组有如此突出的才智和竞争力,我确信他们很快就会成功测试出这一可能,我很期待看到他们的结果。”勒妮·巴亚尔容(Renée Baillargeon)说道。她是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研究人类婴儿的心智理论。


要搞清楚其他物种在想什么总是很有挑战的事。类人猿是难对付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研究总是困扰于过小的样本容量。它们没法说话,也没法直接回答问题,因此科学界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探究它们的想法。就像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最近著作里发表的,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真的聪明到能知晓其他物种有多聪明吗?”


“对任何一个实验设置,替代的解释方案总是有的。”约克大学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鲁斯(Kristin Andrews)说,他曾研究过动物认知。但“一旦聪明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人猿在新处境下有良好的表现,他们就能得出更多证据证明类人猿能理解他人的心智,那时质疑者的零碎解释就显得像无凭据的保守主义了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neureality),作者: Ed Yo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