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鸿蒙OS将全面推开,但暂不用于手机;GitHub 考虑入华;Intel新芯片助力量子计算【前沿技术周报】第47期
2019-12-13 20:00

鸿蒙OS将全面推开,但暂不用于手机;GitHub 考虑入华;Intel新芯片助力量子计算【前沿技术周报】第47期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TGIF!


哈罗大家好,我是Odin,这回让我带大家看这周最热前沿科技新闻的时候啦!无论你是准备要享受悠闲的周末、还是准备在996的加班日子,也要紧贴最新科技发展啊。废话不说了,我们先来看看本期周报中有哪些亮点内容:


  • GitHub 正在考虑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 华为将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以外的所有终端产品将,搭载鸿蒙OS

  • Intel 发布首款低温控制芯片,加快量子计算开发


GitHub 正在考虑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如果你是程序员,又不知道什么是GitHub?那就好像某明星取得博士学位,但又居然不知什么是“知网”差不多。


2018年被微软以75亿美元收购的GitHub,是一个通过Git进行版本控制的软件源代码托管服务平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代码存放网站,也是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GitHub已经有超过两千八百万注册用户,和5700万代码库。只要你是码农,几乎都会GitHub“参考”和交流,如果你的工作与人工智能有关?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在GitHub上找资源。


图片来源:英文版维基百科


但在今年 7 月,GitHub突然限制了部分伊朗、叙利亚和克里米亚人的帐户,惹来不少用户的批评。 GitHub官方回应指,限制的原因是GitHub的资讯,一样受到美国贸易管制法规的约束。早前,中兴和华为也受到美国实体清单的限制,业务大受影响,不少中国用户也担心未来能否访问GitHub。



图片来源:The GitHub Blog


事实上,GitHub对中国非常重要。周鸿祎就曾说过:中国用的很多 AI 计算框架,都是基于国际开源代码发展而来,所以没有GitHub,中国AI发展将会倒退五年。但中国对于GitHub也同样重要,中国是GitHub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而中国fork和clone的项目,同比增长也达48%。


因此,GitHub首席运营官Erica Brescia,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担心美国政府的限制,GitHub正考虑在中国成立子公司。但“考虑”的意思,并不是指他们不一定入华,而是他们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入华。早前坊间猜测,GitHub通过两种方法入华:一种是将服务器放置在香港或新加坡等,离中国开发者较接近的位置。另一种是直接在中国政府管辖权限下的公司,并直接在内地架设服务器。


华为将在手机、平板和电脑以外的所有终端产品上,搭载鸿蒙OS


图片来源:鸿蒙学堂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12月8日在HUAWEI Talk上,表示华为从明年起,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之外,所有终端产品将全线搭载鸿蒙OS。与此同时,鸿蒙OS也将 2020年8月开源,海外也将同步推进。


华为早前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受到供应商断供的威胁。尽管美国两次延后了对于华为的禁令,但手机作业系统,仍然直接受到影响。Google早前就表示,美国政府宣布的延后政策,不适用于 Mate 30 等新产品。所以目前而言,华为如果继续使用Android,就只能使用Android开源版本AOSP。


但考虑到GitHub等开源社区的情况、以及Android本身用的开源许可证Apache,也可能受美国出口管制,所以连开源的AOSP版本,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王成录也表示,华为手机目前仍然以Android系统为优先,如果无法使用Android,仍然会使用鸿蒙OS。


Android对于一台手机来说,就等于它背后一个成熟的操作环境,也等于它生态系统。如果华为没有Android而改为搭载鸿蒙OS,结果还是难以预测。


由于鸿蒙OS还未被实际验证,它的稳定性和功能也仍未知之数,也尽管鸿蒙OS声称能兼容Android应用,但会否有杀手级应用无法在鸿蒙OS上跑?仍然无法预测。


图片来源:鸿蒙学堂


所以对于华为来说,非到不得已的环境,先让手机跑着Android,然后通过对作业系统倚赖性较低的产品,例如智能屏、智能音箱等验证鸿蒙OS的可靠性,并通过开源社群慢慢建立生态系统,总比突然把鸿蒙OS强推上手机更为安全。


何况,基于微内核和分布式架构的鸿蒙OS,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大众关注的先进系统,如果能通过其它渠道先打好基础,也能让这个国产的系统发展更为健康吧。


所以对于华为来说,非到不得已的环境,先让手机跑着Android,然后通过对作业系统倚赖性较低的产品,例如智能屏、智能音箱等验证鸿蒙OS的可靠性,并通过开源社群慢慢建立生态系统,总比突然把鸿蒙OS强推上手机更为安全。


何况,基于微内核和分布式架构的鸿蒙OS,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大众关注的先进系统,如果能通过其它渠道先打好基础,也能让这个国产的系统发展更为健康吧。


Intel 发布首款低温控制芯片,加快量子计算开发


Google早前利用一台54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只用了3分20秒就完成了连超级电脑也需要花1万年才能完成的实验。还挂了个“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的名字,惹来不少风波,但引来不少人对量子计算的未来期盼。


图片来源:英特尔


本周,英特尔就宣布与推出全新的低温芯片Horse Rdige,能实现了对多个量子位的控制,藉此加快全栈量子计算系统开发。Horse Rdige采用英特尔22nm FinFET工艺制造,够在4k(绝对4度,零下269.15摄氏度)的低温下工作,是第一颗能商用的量子计算控制芯片。


图片来源:英特尔


绝对零度(0K,零下273.15摄氏度)是热力学理论值的最低温度,任何粒子都无法振动,当然,用电力驱动的芯片,也不可能工作。为什么Horse Ridge就能工作?英特尔表示,他们大幅简化了运行量子系统所需的控制电子设备,并把高度集成各种功能的SoC系统芯片,取代各种仪器。


诚然,为什么量子计算要在极低温下运作?因为热能会干扰量子信息,导致计算出错,所以进行量子计算时,必须把环境热能降至绝对1度以下的极低温操作。例如Google“量子霸权”计算的特制芯片Sycamore Processor,就需要在20mk(绝对0.02度,零下273.13摄氏度)下运作。


相比之下,Horse Rdige的绝对4度还是“热”了一点,那是否能满足量子计算的需要?英特尔表示,硅旋转量子比特(silicon spin qubits)可在绝对1度(零下272.15摄氏度)或以上操作,能极大程度地减少极低温环境对量子系统开发的难度。


英特尔这颗Horse Rdige,能不能把量子计算解放至民用?可能还要等时间来验证。


以上,就是本期前沿科技周报的全部内容。


#这期的前沿科技要闻串烧符合你胃口吗?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击“分享”按钮,可以邀请20个好友免费阅读;也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进一步交流。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