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农村养老中长期规划有望补齐短板
2019-12-20 11:27

专家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农村养老中长期规划有望补齐短板

本文来自公众号:华夏时报(ID:chinatimes),作者:王晓慧,Photo by Kahar Saidyhalam on Unsplash


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其中,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强。比如,针对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老人养老金的领取额度依然偏低。据记者了解,目前基础性养老金全国最高标准的地区是上海1010元,其次是北京810元,而最低的地区就是国家的下限标准88元。


此外,农村养老模式在健康状况、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农村养老机构的覆盖率还偏低;其次,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再次,农村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也是不足的。下一步,应整合现有的机构设施,重新定位各自功能,同时,发挥机构的辐射作用,提高村级服务水平。最关键还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实现养老人人可及。”12月14日,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在2019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表示。


而就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农村养老发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呼吁,建议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多年来,农村养老难一直是个社会问题,农村老人一生都比较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所得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失去了劳动力那么也就丧失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虽然有子女的抚养,有新农合作为保障,但农村老人在治病上自费的涉及面太大,使得子女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农村的家庭越来越少,特别是孩子都出去为城市服务,远离父母,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平均养老床位数低于预期目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表示,此外,农村老人消费水平低,老年人健康状况城乡差异显著,农村老人患慢病比例也较高。


2012年后农村养老有了初步发展,不过农村养老财政投入仍有待加强,2016农村社会化养老照料的比重为2.8%,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活动中心供给数量也不足。


就此,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师进辉称,中国2.5亿老年人当中,虽然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但带病养老、带病生存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消费能力低、健康意识不足,再加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养老服务资源稀缺,农村老年人在晚年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摆在眼前的困难是,农村养老机构的覆盖率不高。资料显示,至2018年,全国有乡镇32527个,村委会54.2万个,有农村敬老院1.8万所,按敬老院都建在乡镇一级、互助机构都建在村委会计算,覆盖率分别为55%和20%。而另一个情况是,我国农村、镇和城市的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47%、14.53%和14.2%,农村社会化养老照料的比重仅为2.8%,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活动中心供给数量不足。


此外,村一级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在现有情况下,要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很多机构其实担负不了。同时,农村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也是不足的。“尽管很多公办养老院收费标准比较低,但很多想去的人还是觉得价格比较高。”王治坤称。


建议按功能整合现有养老机构设施


农村养老的痛点,简单讲就是缺钱,缺服务,缺资源的整合。补齐农村养老短板,需要破解养老体系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全国一盘棋”综合性政策,让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在专家看来,农村养老面临诸多和城市养老不同的挑战,需要专门制定规划,并加强财政预算的投入。面对老龄化的大潮,需要对现有的农村养老资源做重新的整合,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


陆杰华表示,应该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不仅是要尽快制定《2020~2035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各地还要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加强养老设施改造、照料人才培育、老年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统筹性养老社会保障、专业化养老服务等顶层设计。


就此,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也表达类似观点。他建议,制定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优先解决农村特困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健全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标准。


在财政支持方面,陆杰华还建议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政府公共财政的长效性投入机制,加强对落后地区养老服务项目、养老设施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预算动态增长机制;引导以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融入社会资本,开展养老综合评估,可投资兴办社区医养结合中心,提供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


此外,农村养老除了关注存量的问题,也要关注增量的问题,这是健康中国行动要解决的问题。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明显差于城市老年人,他们早期的健康习惯,实际影响到生命中后期的生存质量。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一帆认为:“紧密型的县域医共体这样一种新的医疗服务体系,会对农村的专业化照护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社会组织如何调动好留守农村的资源,包括一部分返乡青年和低龄老人的力量,把他们与正式的服务体系对接。县域医共体也许是农村养老未来可以依托的重点。”


王治坤建议,要整合现有的机构设施,重新定位各自功能。未来,每个县要规划1~3所敬老院或者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本县范围的高龄、失能、半失能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些机构要有专业化的管理,配备专业的设施和专业管理人员。


本文来自公众号:华夏时报(ID:chinatimes),作者:王晓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