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求学记(七):她一气之下从6楼跳下去
2020-01-10 10:31

日本求学记(七):她一气之下从6楼跳下去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题图来自:图虫


社长说


上期推送的冯川丨日本求学记(6):日本老师眼中的外国学生,社长向大家呈现了老师眼中的留学生形象,以及来日留学生可能遇到的困境。事实上,在外留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学生除了需要面临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之外,还需面对环境适应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给小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又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什么挑战?他们该如何应对?本期,也许能告诉你答案。


几次迷路,被警察收留 


在学校老师看来,大部分的外国孩子刚来日本学校,面对种种学业和社会交际上的困难,内心难免孤单并充满巨大压力。由于老师的精力、经验和能力也有限,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孩子背后家庭力量的支撑必不可少。


然而,据笔者的访谈资料,在日中国人中小学生的父母,大多在日本经营料理店,或在料理店、商场从事服务工作,也有个别家长从事的是对华贸易和针对中国人群体的销售工作。他们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在家时间极为有限,并且不具有较高的日语能力。


因此,他们通常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无法主动帮助孩子与学校的老师进行密切沟通,甚至连陪伴孩子的机会也很少。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尽最大努力给予孩子支持,就考验着每个在日中国人中小学生父母的智慧和用心。


能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积极给孩子以鼓励的父母,自然可以形成亲子间的亲密距离,帮助孩子抵抗在学校遭遇的各种挫折、化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


比如小学五年级的王佳肴,父亲在新宿的大饭店里做菜,每天8:00上班,23:00回家,周二、周五休息。母亲是商场的服务员。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将姥姥也从H省接来,不过签证只有短暂的3个月时间。在笔者访谈期间,王佳肴在日本的生活主要由来日的姥姥照料,姥爷仍留在国内与王佳肴的大姨妈同住。


由于姥姥年纪大,语言又不通,为了接送王佳肴上日语补习班,在小路和岔路繁多的东京曾几次迷路而被警察收留。王佳肴的父亲经常利用放假时间,陪伴王佳肴出去玩。而王佳肴的母亲也尽可能参加学校的活动,观看孩子在运动会和各种表演中的表现,及时给孩子鼓励。


若父母在鼓励和陪伴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只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外部督促作用,显然亲子之间的亲密度会大大减少。不过如果孩子并非独生子女,且孩子有诸如英语、体育方面的特长,则孩子往往具有内部消化烦恼的能力,以及在其社会交往圈中获得一定地位、挑战挫折的底气,亲子之间亲密度的重要性下降。


藤江王浪和藤江王海两兄弟,父亲经常回中国出差,接政府的建筑工程项目,而母亲在寿司店里上班,下午4点~5点就会回家。在他们上小学五、六年级之前,父母在日本自己开居酒屋。他们跟住在J省老家S镇的奶奶住,小学和初中都在附近的L镇上学。S镇没有L镇繁华,L镇靠海,鱼比较多。



S镇只有一个很小的小学,他们家里的亲戚都住在L镇,因此他们上学需要往返于S镇和L镇之间。他们周五会回奶奶家,周六会有亲戚过去看奶奶,比如姑姑会买东西过去给他们和奶奶吃,就会顺便接他们去姑姑自己家里玩,晚饭吃完再回奶奶家。


平日里他们早上7点~8点上课,6点钟就要起来去学校。晚上回奶奶家后,他们与奶奶一起吃晚饭,看电视,然后就去睡了。奶奶比较关心他们的学习,不允许他们买外面的东西吃,零花钱也不让他们用。他们的父母或父亲每年春节或暑假,会回国看他们一次。在他们初三时,他们的父母还关心他们的英语成绩,寄钱回去让他们补习英语。


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还可以,但父母执意说英语还需要再补一下。来到日本之后,藤江王浪的英语成绩表现突出,而藤江王海的体育特长在学校活动中展露无余。兄弟俩的发展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在同学中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感觉和母亲上辈子是仇人


然而,即使孩子并非独生子女,但如果孩子的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不能集中,也无明显的特长,则亲子之间的亲密度就仍显得重要。如果父母不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撑,即使是兄弟俩,也容易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丧失学习兴趣,表现出厌倦的情绪。


从H省Y县来日的刘诚、刘忠(2004年生),是双胞胎兄弟。他们于2016年12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时来日,在笔者访谈时就读东京D区M中学校初一年级。他们的父母在池袋经营一家西安肉夹馍店,在笔者2018年访谈时已经经营了2年。虽然雇了2个同样来自家乡的女性,但平时也会请假回国,使父母的生意更加忙碌。


由于店铺上午11:00开门,晚上也会经营到深夜,直至23:30才能打烊回家。兄弟俩平时放学后就在嘈杂的肉夹馍店铺中写作业。他们的父母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他们的学习。虽然兄弟俩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可以相互照应,但是他们共同的烦恼只能转化为共同的抱怨,甚至是相互叠加的负面情绪。在遇到大量的记诵任务和日语写作课题时,兄弟俩会共同表现出急躁情绪。


其中,哥哥刘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很慢,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弟弟刘忠虽然思维活跃,但也容易钻牛角尖,与叛逆的青春躁动情绪相汇合,几次表现出跳楼、拿刀自杀的极端冲动行为。由于弟弟学习接受能力较强,在共同学习中他也经常对哥哥的迟缓和出错表示蔑视。如果没有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他们就只能每天生活在负面的情绪之中。


而更值得防范的亲子关系,是当孩子从国内来到在日本打拼的父母身边之后,虽然亲子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但情感距离相反变得疏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子女有限的陪伴时间,反而为激化亲子矛盾、拉开亲子距离预备了条件。



在H区第三中学读初三的刘庆,父母于2008年来日开饭店。在笔者访谈时,他的父亲在当厨师,母亲是服务员,不在同一家饭店工作。刘庆感觉他和他母亲在上辈子是仇人。他跟他父亲不会吵架,实际上跟他父亲也没有时间吵架:父亲早上9点半就走了,晚上11点才回来。而母亲早上8点~9点上班,下午4点~5点回来,他和母亲晚上一见面就吵。


刘庆说他和母亲可以为任何事情吵起来。比如他看完了一本书,随便把书放在一边。就进自己的屋去了。没过5分钟,他母亲就出来说:“你书为什么摆在这?你知道我赚钱有多么不容易?”然后就将她觉得刘庆之前没做好的事情都拿出来,用叫喊的声音数落一番。有时候刘庆也感觉很莫名其妙,因为她母亲似乎碰到任何话题都能喊起来。


他母亲还有一个理念,就是不能看到刘庆在看手机的样子。虽然刘庆用手机是要查资料,但只要他拿起手机,他母亲就会说他在“玩”。就连他打电话、发短信给同学,他母亲也说他在“玩”手机,“永远都是脱不了‘玩’这个字”。就算刘庆解释说他在查资料,他母亲照样会说“那还不是‘玩’吗”。刘庆说,现在他母亲要跟他说什么话,他都可以清晰地预想他母亲接下来要说什么话。


在刘庆的眼中,他母亲除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无理管教之外,她自己晚上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出于对母亲的不满,刘庆多次表示放学后不想回家,在笔者为其辅导完功课后,迟迟在教室里不愿离开。在周六、周日,他宁愿来辅导班自习,也不愿在家里与母亲同在一处。


从J省来日的初二学生张语嫣,从小就与母亲感情不和。张语嫣说,她4岁的时候,由于她母亲不给她买东西,她就跟母亲吵起来,一来气就从6楼的厨房窗户翻下去,好在被2楼的床单担住了,被挂在上面,没有摔死。


据张语嫣描述,她母亲可以因为她在家没有穿拖鞋,而气得把她衣服剪了,使得她整个夏天只有一件衣服穿。她认为刘庆的母亲跟她母亲很像,她们的想法基本都是:“‘玩’手机就等于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找不到好老婆、好老公,然后就孤独终老,然后就绝后了。”


张语嫣喜欢画漫画,利用业余时间会卖画挣一些零花钱,然后用这些钱来买些喜欢的衣服和裤子。但她母亲不喜欢黑裤子。在笔者访谈她的前一天,她母亲就表示想剪她的裤子,并说“你以后再也不能穿黑裤子,要是再穿黑裤子,我就把它全剪了”。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