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科研论文拍马屁?这里教你四种方式
2020-01-13 09:24

怎样通过科研论文拍马屁?这里教你四种方式

本文来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 通天河,题图来自:图虫创意

                                                                                                                                          

以论文的形式拍马屁,在学界早已不是什么秘闻,而且形式多样,巧夺天工。


据说2020年度第一篇神论文已经出炉:“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这篇论文发表于《冰川冻土》2013年第5期。严格地说不是今年发表的,但是,产生巨大影响却无疑是今年。


▲2020年度第一篇神论文(图/网络)


当然,为了成功发表,也为了和《冰川冻土》这样的期刊的刊名相符,论文标题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哲学文章。


还好有资深网友协助解读。指出该文主旨论述的导师如何崇高,师娘如何优美,两人又如何珠联璧合。


已经有人明确指出,这是利用科研进行拍马屁,属于21世纪的一大发明。因为期刊主编就是那导师。


▲上述神论文已被撤稿(图/网络)


该文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也算把科研的脸又丢了一回。


不过,如果我们冷静点,不要看见师娘之类的字眼就往优美之处瞎琢磨,更不要看到文章里面“天人合一”的字眼就往歪处想,那么,以论文的形式拍马屁,在学界早已不是什么秘闻,而且形式多样,巧夺天工。


01


第一种是直白型。


目前来看,上面提及的那篇论文是一个典型。老实说,这种做法是比较愚蠢的。根本不入早已在利用论文拍马屁者的法眼。


▲“神论文”中,拍马屁的片段(图/网络)


因为,这种论文一来和刊物主旨不符合,很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而人在江湖混,尤其是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者,当然也有几个潜在的“敌人”。至于刊物的主编或编辑,由于该刊物还是北大核心期刊,自然也有人眼红那个位子。多少人盯着你呢!哪敢出任何差池?


二来,世界上除了棒杀,还有捧杀。所谓捧杀,就是先把人抬上去,然后狠狠摔下。抬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是物理规律。因此,稍微有点情商的人,都不肯把自己当做论文的主人公。


三来,无论如何,不能男女同时出现。鲁迅说的,部分国人厉害之处就在于,看见桌子腿就想到交媾。何况该文还明确提出“天人之际”。


02


第二种是后记型。


这主要发生在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后记中。


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去随便翻个五篇论文的后记。里面对自己的导师百般恭维。很多论文的后记指出,自己的论文从选题,到篇章结构,再到标点符号,字字句句渗透着导师的心血。而在自己被导师的严厉批评得痛哭流涕之时,和蔼的师母及时出现了。


▲论文后记中常见的感谢形式(图/网络)


答辩的时候当然不是只有导师一个人。而且,根据规则,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的学生的答辩。因此,必须和专业点上的其他老师也搞好关系。于是,学位论文后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必须提及其他老师对自己论文的指点和关心。聪明点的学生,还会根据上几届学生答辩的情形,提及可能邀请的外来的答辩委员会成员,以防万无一失。


不过,对于这种后记型马屁究竟如何定性,学界存在争议。我认为其实是马屁,也有人认为这属于学术规范,因为论文作者必须提及对他的论文有帮助的人。


这种说法也有它的道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凝聚着导师和学位点上的其他老师的心血,这是必须承认的。很多时候,导师们甚至把自己的心得直接告诉了学生,就看学生自己的悟性和努力程度了。换而言之,老师们放弃了把那个想法敷衍成文的机会,把机会给了学生。在科研为王的今日,这就意味着老师再也不能发表类似观点的文章了,否则就构成了抄袭。


可是,这也不意味着把师母也抬出来。尤其是,其实有的老师根本没参与指导。


很多情况下,学生也没有听进去老师的指点。这一点,从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各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开题的时候,分明有老师指出论文题目存在硬伤;预答辩时,也分明有老师指出文中哪个句子是病句,但是,最终的定稿依然故我。


因此,后记中的致谢,究竟是学术规范严谨还是马屁功夫精湛?答案自在人心。


03


第三种是引用型。


在道行更深的科研马屁者看来,借助后记拍马屁,不仅还是略显直白,而且机会基本上只有三次:硕士学位论文一次,博士学位论文一次,出版专著,后记中又一次。除非再去搞个博士后,或者不断出书。那就可以增加几次。可是,无疑,这样拍马屁,太累。


图/图虫创意


于是便有更加隐蔽的马屁操作:引用型。


在今日学界,首先需要发表,其次需要高引用率。前者表明能写,表明这个作者还活着;后者表明这个作者很重要。于是,大量引用本专业权威人物的论文、著作,就成为了常态,也是新进学者过关斩将,获取基金,获得奖项的不二法门。


我有一个朋友,在读博士阶段,不断获得省部级学会的论文奖。不料,博士毕业之后,居然获奖次数逐渐减少,近几年乃至于无。难道是这几年的水平下降了?也可能。


不过,他和我透露,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在本专业领域从业年数的增加,他越来越基本上依靠自己阅读原著得出结论;而在读博阶段,他对业界的大佬膜拜得很,文章中大量引用前辈的观点,而那些大佬,又是基金、奖项的评委。无意之中,他收获了不少印象分。


我劝他,你应该把对大佬的引用从自发转化为自觉。


他惊诧:那本专业的发展体现在何处?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学界的观点居然没长进?


04


第四种是沿袭型。


抄袭为人不齿,也是今日学界明确禁止的学术腐败现象之一。不过,有一种与之类似、但却得到广泛采用的技能,那就是“沿袭”。这主要体现在某个所谓的学派内部。能够沿袭本学派祖师爷观点的不仅得到承认,而且得到重用。


图/图虫创意


也许,祖师爷创立本学派,起初的确能够吸引不少年轻人。但过了两三代,其吸引力究竟如何,值得怀疑。可是,该学派已经占据学界要津:各类基金、奖项评委,各大期刊主编、编委,各个大学专业点门徒,后学不得不暂时收起自己的观点,一再沿用该祖师爷的观点。这一类,说得好一点,是向前辈致敬;其实呢?不敢不拍学阀马屁。为的只是有口饭吃。


写到这里,居然有点悲哀。


大家还是不要抓住导师和师娘的天人合一不放了。学界的马屁,如上种种;非学界的马屁,可能就是要送钱送人了。当然,学界送钱送人的马屁也不是没有,那该列为第五种、第六种。只是这种马屁,过于庸俗,没有学界的特色,不提也罢。


本文来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 通天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