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区块链为什么没进国家“新基建”名单?
2020-03-18 17:00

区块链为什么没进国家“新基建”名单?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在去年10月,高层定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由此被定位为战略性技术,热度空前提高。


不过在最近火热的“新基建”中,包含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技术与前沿应用,却并未提到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未来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会起着重要作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未来的规模会大于云计算,那为什么中央这次却没有把区块链纳入到新基建,去加速区块链的落地?

 

虽然区块链未入围新基建,但与过去相比,今年区块链的落地进度却加快了许多,落地的玩法也在更新,头部玩家都想通过更开放的联盟链的形势,建生态,试图完成商业闭环。今年区块链应用还不会进入爆发阶段,但落地性会越来越强。


这一轮的新基建完成后,区块链或是下一轮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新基建为什么不把区块链纳入进去?

 

区块链未纳入新基建,核心问题在于,相比于大数据、AI、云计算这样的战略性技术,现在区块链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很有限,这在当下疫情控制与复工复产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疫情给了技术以展示实力的机会。在抗疫战场,我们看到了大数据、AI、云计算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 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来做消毒、送药等工作;

  • AI帮助筛选药物,帮助医生审阅肺部医疗影像;

  • 大数据技术帮助寻找人群迁移轨迹,辅助预判地方上的疫情趋势;

  • 云计算则为AI、大数据的计算、建模提供充足算力,为人员线上办公、视频会议、学生上网课提供网络支撑。

 

相比之下,区块链则略尴尬,能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区块链技术在疫情期间的主流应用,集中在政务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前台提供一个采集信息的窗口,后台可以将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数据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使数据全程可以追溯,另外可以通过节点的管理实现多部门的数据协同,增强管理效率。


这方面的应用案例比较多,比如河北巨鹿县、上海市临汾街道、济南市等地都推出了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引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多地、多部门的实时疫情信息和历史数据数据上传到平台,全网同步,提高数据的获得效率和安全性。信通院也研发了基于区块链数字身份的个人行程及健康状态管理平台“信鄂通”,在前台可以实现健康打卡、健康码动态管理等功能。在后台为每一位用户分配永久数字ID。用户信息脱敏上链、本地加密保存信息、部分授权信息加密分享,保证用户隐私安全。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应用方向,就是防疫物资与慈善捐助的线上追踪,如雄安集团与趣链公司合作发起建立慈善捐赠管理溯源平台,支付宝推出了在线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物资在供应、运输等环节的信息上链,确保真实性与可追踪。

 

此外,区块链还帮助一些行业进行非接触式的线上活动,助力复工复产。如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基于蚂蚁区块链BaaS平台开发了网上开评标系统,招投开评定各个环节的所有电子数据上链存证且不可篡改,招标过程中的交易规则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参与招标的企业不需要到现场递交材料进行投保,过程都在链上操作。数据显示,系统上线3天,完成了7个交通建设项目11个标段的在线开标工作。在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应收账款等信息上链,一方面确保信息可信,另一方面也确保数据确权被保护。这样银行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线上化的放贷。如百信银行基于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信息为平台中入驻的企业提供了一笔全线上的贷款融资。

 

总结来说,疫情为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机会,像政务数据的协同、物资与善款的追踪,在疫情期间需求都非常显性,落地就更容易。疫情也让线上化办公成为刚需,区块链做不了线上办公的工具,但可以提供底层的数据可信支持,来支撑以往需要线下开展的环节,比如金融风控信息、招投标信息的确认。疫情当中,区块链跟实体经济与社会管理由更紧密的结合,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停留在概念阶段。

 

尽管如此,与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比,区块链的作用还是要弱不少,在应用规模上,区块链应用远不及前者,区块链是有限的点的应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则已经是线和面的应用。在带来的价值上,区块链也不及前者,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都可以为抗疫与之后的经济复苏提供直接的助力,让机器代替人,或者提高人工作的效率,区块链更多是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与协同性。在疫情与经济复苏面前,效率会比公平更重要。

 

总结来说,区块链从纵向看,比以前有了更好的落地性,但横向与其他战略性技术相比,能起到的作用要小,跟其他“大哥级”的技术相比,还属于“小弟”级的地位。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在最近互链脉搏的一次活动上表示,从现阶段来看,区块链还很难作为一个单列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来被提出。区块链应用还未找到真正的刚性需求的市场化场景。较多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摸索阶段。


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宋嘉吉也表示,区块链会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一样,成为未来信息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元素。以后很多行业、事务都需要区块链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技术具备成为基础设施、具备产业投入的能力。在这方面,区块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业区块链逐步落地应该是2020年确定的趋势


区块链现在应用起来还不成熟,现在列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为时尚早。但作为一项解决数据安全共享的基础性技术,未来几年逐步成熟、落地并成为“新基建”应该是大势所趋。


区块链在2019年底获得政策力挺,被定位为战略性技术。由此也可以相信,区块链在2020年将会获得更好的应用落地机会,至少来自于政府的订单会增加。这在疫情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政府项目的示范性效应体现出来,区块链的落地,在2020年可能会加速。在前沿技术领域,如果说新的一年里比较确定的趋势,应该就是区块链的落地应用会显著增加,并与产业相结合。

 

相信2020年可以看到产业区块链进场,跟各个行业结合,实实在在产生更多商业应用,这样后面拐点也不会太远。” 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区块链负责人蒋国飞此前对2020年的区块链应用做了这样的判断。他甚至认为,区块链产业比云计算要大。云计算主要是解决计算,区块链提供价值互联,是一个泛行业应用。五年内,他看好区块链在行业逐步落地,从小网络开始,有点像局域网,慢慢长大,泛行业之间有互联,促成价值互联网络。

 

区块链未来市场规模能否超过云计算,答案可能见仁见智。不过今年区块链与产业的结合,产业区块链的进场,应该会是确定的趋势。2020年还不能指望区块链应用会大爆发,并带来相关企业大量营收。但可以相信区块链的落地应用会慢慢多起来

 

公链已死,联盟链当立?


2020年,联盟链依然是区块链落地的主力。

 

区块链领域,最能发声的公链,毕竟公链一般都发币,有市值管理的需求。但在应用落地方面,公链还鲜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公链的商业逻辑是,打造一个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在隐私保护、数据处理效率、数据存储、共识机制等方面,满足产业级需求,再吸引各个行业在公链上开发应用,发行的token则用来奖励为区块链供应代码更新的团队,并奖励为生态做大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随着生态做大,token越来越值钱。


但现在的情况是,公链仍处在一个搭建底层技术平台的阶段,DAPP数量不少,但是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少。Defi应用很火,但距离“出圈”还很远。在技术进展上,整个2019年,不断有公链上线,但是在底层基础设施、机制设计上没有什么明显突破。Dappreview数据显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个公链,包括EOS、以太坊、波场TRON,日活只在1万-4万之间。


三大公链的日活数据(数据来源:Dappreview)


相比之下,联盟链更适合在国内做区块链应用的落地。蒋国飞认为,公链技术在发展,但很多DAPP目前没有找到很好的应用,很大问题是链上的人相互不认识也不知道能干点什么。联盟链链更小,构建联盟容易达成共识。像屋子里100个人,要搞什么对大家都有意义的东西是很难,而四个人凑在一起上链做什么事情,是更容易的事情。

 

在2020年,联盟链预计仍是区块链落地的主要形式。商业伙伴达成协议,通过联盟链实现信息的不可篡改,以及信息的即时同步,从而形成商业价值

 

公链从业者往往瞧不上联盟链,认为联盟链限制了节点的加入,不能实现去中心化,本质上不是区块链。对于应用,公链会大谈未来。对于禁止发币,公链则认为“又要骡马跑,又要骡马不吃草”。

 

公链在解决了性能瓶颈和监管难题后,或许有未来。但联盟链因为合规,且在有限的商业伙伴之间可以构建应用形成商业价值,更容易成为落地载体。给政治局讲解区块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就一直坚持认为,联盟链是目前中国最具实际应用前景的技术。腾讯云区块链业务负责人邵兵也表示,区块链技术的技术场景应用在于联盟链。

 

越来越开放的联盟链成为大厂主流选择

 

现在BAT、华为、京东、平安、微众银行等区块链领域的头部公司都是用联盟链的形式拓展应用。联盟链基本都是服务B端,推广中与AI的推广存在一样的问题,即开发的应用要结合行业经验,去解决行业的问题,但区块链公司不可能理解所有的行业。

 

另外还有成本的问题。联盟链使用起来成本不低。搭建一个联盟链,至少需要四个节点。数据显示,在阿里云的区块链云服务门户中,购买4个记账节点每年需要花费12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华为云和腾讯云中,同样配置的年费用也在9万元人民币左右。随着节点数量增加,成本相应也会增加

 

就区块链技术公司来讲,为每一组客户组做一套解决方案并落地,实施成本也不低。

 

所以现在的区块链大厂都在前期做了一些POC验证的基础上,在尝试做平台,提供联盟链的基础设施,吸引开发者、合作伙伴来开发具体的行业应用,完成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也就是说,联盟链这种限制节点进入的模式,会越来越有开放性。区块链企业提供基础系统,开发者、服务商可以租用节点,去开发应用,降低使用区块链服务的成本。这既是为了保障生态的扩张、应用的可落地性,也是为了降低开发者、中小企业应用区块链的成本。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就称表示:“联盟链最后一定会在技术条件许可、合规条件许可的时候,逐渐走向更开放。”

 

蚂蚁金服采用的是开放联盟链的形式。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蚂蚁区块链公布了开放联盟链的设想。11月开始公测。到现在,进入了全面公测的阶段。

 

开放联盟链的想法是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开放联盟链介于联盟链和公链之间,底层是联盟链的构架,开发者可以用一定费用来获得节点的使用权,即租用的形式,基于区块链节点开发自己的DAPP,而不是去买四个或者更多的节点来部署应用。这样其实跟公链很相像,但是不像公链那样有token的激励。

 

整个行业也是如此。国家队已经进场。国家信息中心牵头,会同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单位联合建立了区块链服务网络(简称BSN),已经进入内测阶段,将于4月正式上线商用运营。在BSN上,开发者不需要购买物理服务器或者云服务来搭建自己的区块链运行环境,而是使用BSN的系统,按需租用资源,从而降低使用成本。据称,一个应用每年仅需2-3千元即可成链并进入运行。

 

百度超级链年初推出了“开放网络”,为用户提供部署和运行环境,以及计算和存储等资源的弹性付费,降低用户部署和运维成本。下一步向中小企业、开发者开放,进行公测。

 

腾讯推出了腾讯云区块链服务平台 tbaas,支持客户在云上快速部署联盟区块链网络环境。

 

头部的区块链公司基本都在用一种更加开放的联盟链形式,降低行业的上链成本,加快落地。

 

做生态,建商业闭环

 

有了基础设施,还要吸引更多玩家进场开发应用,生态才能火起来。要吸引服务商、开发者,只是降低使用成本还不够,还需要树立标杆案例,把区块链应用于产业的价值体现出来。

 

对于蚂蚁金服下一步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力重点,蒋国飞表示,有几块会加强,一块是更多生态联合。产业区块链涉及到行业,没有一家公司是懂所有行业,要解决核心问题,需要跟行业有更好合作,蚂蚁打平台,他们在上面做应用。蚂蚁提供平台和基础,在生态上会找到更多合作伙伴、服务商,让更多服务商根据自己行业理解开发应用。

   

第二是要找到更多的成功商业应用,这样打成闭环,服务商、生态合作伙伴才能加到产业里,这样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应用趋于落地,但走向大规模应用的拐点未至

 

人们一直在等待区块链大规模普及应用,拐点在什么时候出现?至少今年不会,还要几年的时间。


首先,搭建生态非一时之功。


通过更开放的联盟链去加速区块链的落地,是建立在能够做大生态的基础之上的。能找到合适的服务商去做生态的拓展,在更多的领域开发出适合行业需求点的DAPP,才能将区块链更大规模地落地。


这就需要给服务商一个来开发应用、扩展生态的理由。联盟链没有token的激励,只能让服务商、开发者看到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后,吸引他们来到生态里。这注定要有一个过程,甚至会很长。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还不知道区块链能带来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上链。


 这需要很多角色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区块链标签应用。但没有激励机制,想要冷启动也不是易事。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涉及N方,构建过程中需要看到行业协作给各方都带来价值,而不是两方的价值。这会有渐变的过程。

 

其次,要寻找有上链必要性、能带来独特价值的项目。

 

对于区块链项目,客户会衡量潜在价值,是否值得做投入。这也是区块链经常被拷问的:上链的必要性在哪里?腾讯云区块链业务负责人邵兵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曾表示,有很多场景其实不适合区块链,在很多领域中心化的系统使用的很好。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用区块链技术,还是需要考虑的,这也是区块链没有形成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原因。

 

这就需要去寻找真正有上链需求的项目、应用领域。找打之后,落地方案,打造标杆,做规模化推广。如果没有真正上链的必要性,即使有项目也不会是规模化的可复制的项目。

 

对于区块链项目的必要性问题,蒋国飞认为一些项目上链的必要性正在显现。他举了溯源的例子。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也可以做溯源。但只能解决事后的问题,出了问题找证据是可以的,但解决不了事中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溯源,共识机制可以解决事中怎么样达成共识,保证完成业务逻辑,共识的本质是在事中,交易发生的一秒,是需要共识的,那个节点要达成一致,否则走不到下一步。

 

不过即使这样看来,也是一种微创新,能不能打动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还很难说。而从更广的角度看,区块链能在多少领域产生这种上链的必要性?


Libra让人看到的区块链、稳定币在跨境支付方面会有作用,供应链金融、ABS中应用区块链去增强资产的可追溯性,此外还有版权领域的确权,等等,价值相对比较明确。但在大部分领域,还需要从业者去打造价值更明确的标杆案例。

 

再者,区块链需要切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环节。

 

区块链要做大,还有一点就是要切入到产业的核心环节。金融科技备受关注,因为它切入到了风控这样的借贷核心环节;安防市场上AI很受用,因为解决了机器去识别人和物的问题。而区块链有很多应用,还在产业的细枝末节,这影响了区块链的价值体现,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比如在前些年很多区块链公司都做积分管理的解决方案,即使能做得很好,积分管理在各个行业也是不太受重视的环节。溯源也是如此,电商可以通过溯源增强信任感,此前也有区块链跑步鸡之类的项目。但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商品能够溯源这件事,还没有那么大的要求。

 

区块链要想成为大规模的基础性应用,从业者还需要想一想每个产业的核心环节是什么,区块链能否在这个环节发挥作用。

 

靠区块链技术挣钱依然艰难

 

区块链技术公司做应用,最终还是得形成良好的营收与利润水平,才能做到可持续。现在区块链的应用还这么早期,营收规模不大,利润也还需等待。

 

蒋国飞强调蚂蚁区块链已经有了营收。但对于营收规模并没有透露,预计规模还很小。业内比较知名的联盟链底层技术公司趣链科技在2017年的营收只有185万。

 

刚刚在美国上市的金融壹账通因为有很多区块链技术与业务布局而被看做是正宗的区块链第一股。但实际上2019年前三季度15亿元的收入中,八成与借贷交易相关,也就是银行借贷业务中的营销、风控等业务。其余两成业务为解决方案的执行收入,区块链与AI、金融云等均包括在其中。规模不大。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曾表示在区块链业务招标中不输于国际大厂。但从财报数据看,区块链带来的营收应该也还很低。

 

随着区块链热度提升,预计落地项目越来越多,营收预计会逐步增长。2020年,预计区块链行业的增速会比较可观,但市场整体规模不大。ID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同比增长92.77%,预计到2022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为14.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72.60%。现在市场营收基数很低,增速较可观。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区块链是一个未来增长潜力比较大的领域,肯定不能错过,不过最近几年想要通过区块链实现大规模的营收会比较困难。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