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纽约伦敦,上海有了一个方案
2020-01-17 09:36

​超纽约伦敦,上海有了一个方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题图来自:东方IC


昨天,上海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了两件大事。


一是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当今世界,站在全球食物链顶端的无非两个产业,一是科技,二是金融,一个城市只要抓住其中一个,就能跻身第一梯队了,而上海两个都要,并合二为一,打造出“金融科技中心”这个全新物种,足见上海追求卓越的拼劲。


二是宣布,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将于今年4月23日召开,志在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嘉年华”,预计以后每年一次,并永久落户上海。


外滩这个原本普通的地名,对上海人乃至中国人来说,却有着独特的符号意义,它象征着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亚洲最大金融中心这些上海旧梦。外滩大会这个名字,让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逐渐实现了中国最大工业城市到中国最大金融城市的蜕变。


截至目前,上海已构建出中国最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开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4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99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上海清算所(2009年)等陆续成立。



根据国际上最权威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6),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居前五,上海已跃升为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城市,堪称过去40年全球进步最大的金融中心。2018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IPO融资额都位居全球第四。


不过,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上海的进阶之路已然遇到瓶颈。当今世界,顶级金融中心的格局早已固化,纽约、伦敦是雷打不动的第一梯队,香港、新加坡是稳如磐石的第二梯队,上海的金融地位想再升一个台阶,挑战巨大,难度很高。


原因是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金融中心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


观察世界一流金融中心的发展简史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它们大多是从贸易中心演变而来,港口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而贸易带来了物流和资金流,但贸易额足够大时,就产生了资金结算、资金拆借乃至上市融资、期货买卖的需要,这个时候金融业就出现了。



当金融业的体量足够大之后,就从实体经济的配角变成了倍增器,从而主导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由此衍生出强势的金融中心城市。不过,要想成为支配全球的顶级金融中心,仅仅靠金融业自身的衍变不够的,还需要货币霸权的支撑,伦敦和纽约之所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背后是英镑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强势地位。


换句话说,伦敦和纽约,一个靠的是大英帝国的余晖,一个靠的是无孔不入的美元霸权。香港和新加坡则凭借自由港以及城市经济体的特殊优势,做的是离岸金融和超级联系人的生意,始终只能位居第二梯队。


可以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衍变,传统金融中心的进阶之路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上海的金融地位如果要再进一步,要么就走香港和新加坡的超级联系人路线,要么就走纽约和伦敦的货币霸权路线。显然,这两条路都非上海所欲。


想要破局,必须另辟蹊径或者换道超车。


2


经过多年的摸索,上海终于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那就是和科技联姻,建设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


什么是金融科技?国际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指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


举一个例子,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区块链,这个技术如果在金融业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就能衍生出“数字黄金”这样的新产物,它不需要货币霸权,也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国际支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金融科技应有场景。


其实,金融科技的巨大价值在于让金融业真正实现普惠,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渗透率赋能实体经济。


大家知道,民营经济只占我国GDP的60%,但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但我国民营经济一直是“小而散”的局面,在传统金融的风控体系中,属于“资质差、风险高”的一类,贷款难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大难题,传统金融对此爱莫能助。



近年来,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凭借庞大用户基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十年累计发放3.6万亿元的贷款,这些贷款流向了2000万小微企业和小店主,最小一笔贷款仅一元,这就是典型的科技金融案例。


简单来说,金融科技中心的能力边界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中心,它既可以做传统金融的业务,也可以做传统金融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未来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成为中国金融业换道超车的绝佳选择。


3


凭借源远流长的金融基因,根基深厚的科教底蕴,以及无与伦比的城市魅力,上海就是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最佳试验场,正是认识到金融科技的战略价值,国家对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给予了极大支持。


2019年9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专门向辖内金融机构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


事实上,为了建设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上海近年来铺垫了三个大招:


第一招是自贸区,贸易是金融之源,贸易活金融才会活,自贸区进一步扩大了上海的开放水平,继续巩固和强化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外国人才、外国资金进驻上海。


目前,上海港已超越新加坡港,成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上海两大机场的吞吐量加起来过亿,是全球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上海的总领事馆已经达到76个,排名中国(内地)第一。这都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基础设施。



第二招是科创板,去年6月,绸缪多年的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可以做什么?剑指纳斯达克,推动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


大家知道,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业为主导,股票市场发展不足,间接融资强、直接融资弱,导致很多优质企业,特别是很多互联网企业需要远渡重洋到美国上市,而美国资本市场给予中概股的估值一直不高,同时这也让国内股民错失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红利。


上海科创板就是要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让我国科技公司享受到比纳斯达克更优质、更便利的融资服务。一句话,科创板是科技强国的重要工具,也是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在这波人工智能创业浪潮中,上海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前沿技术公司和人才落地上海。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是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底层和关键技术。这意味着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


第三招是“外滩大会”。金融科技不比制造业,它的产业链更长、且必须集约发展,把优质资源集中到优势地区,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但聚拢优势资源,仅仅靠政府的资源还不够,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学界科研力量、国内外顶尖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参与都至关重要。


在此意义上,外滩大会的举办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它将打响上海打响科技金融中心的第一枪,同时也像一声响彻国际的集结号,志在号召全球金融与科技英才汇聚上海,共建一个新型金融中心。


4


回顾历史,高端峰会在中国发展的多个重大节点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广交会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北京奥运会象征了中国的正式崛起,进博会启动了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而外滩大会则吹响了金融科技和金融强国的号角。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能够有效动员疆域内的人力、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而且还体现在动员疆域外的人力、生产能力、自然资源为其服务。前者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后者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中国在第一个方面的表现卓越,但在第二个方面还很弱,因为我们还只是金融大国,不是金融强国。


毫无疑问,金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能力。未来10年,上海将再出发,以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为起点,助力中国成为世界金融强国。


5


讲一个小故事。


据中国日报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在2017年曾刊登了一篇题为《当林瑞生在智能城市上海感到自己成了“乡巴佬”》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新加坡人力部长林瑞生几年前在上海买栗子的故事,说他看到上海人在街头买栗子,只摇晃了一下手机,没有付钱就直接走了。


林瑞生以为这是有什么促销活动,等轮到他时,他对小贩说我不用优惠,我会全价付款。可结果却是,上海人在用手机描码支付,林先生当时感觉自己像个乡巴佬。


而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李显龙想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新加坡人,新加坡在智能支付等方面已经落后上海。


这大概可以视为一个金融科技中心赶超一个传统金融中心的小缩影。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