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片这十年
2020-02-06 09:36

国产片这十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Sir电影(ID:dushetv),题图来自:电影《让子弹飞》


一个没有电影上映的季节,反而能够抽离地,让我们想清楚一些更遥远的事——华语电影这十年。


这是难以概括的十年,整个华语影坛在经历无主题变奏。


“第六代”之后,中国导演没有了明显的代际之分,没有了集体的历史使命和创作宣言。


这里有无数片自留地,播种的是不统一的经济作物。


但这十年,也是轨迹交叠的十年。


对于一些人,从地下走到地上;对于一些人,从神坛走下市井。


有些套路,红极一时,转瞬间成明日黄花;有些不被人看重的种子,却在墙角里默默发芽,一朝盛放。


在一团乱麻中,你仍可以抓住可辨认的几个线头。


不仅勾勒出过去十年的沧桑沉浮。


每一条,都是可能延伸向未来的渐近线。


01


国产片导演的十年,总结起来就是风水轮流转。


最能诠释这句话的,莫过于冯小刚


十年前,冯小刚可以说是商业电影的领军人物,当时年度票房榜单前十强,有他两席——《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2》。


两部都有命题作文的味道,但后者些微展现出当时名利双收的冯小刚的一点空虚。


借由葛优的角色,他开始回望人生,回望友情,回望爱情。




而回过头看,你会发现这部喜剧电影中透露的感伤情绪,实际上提前泄露了这十年间冯小刚电影的基调。


在解构中国式社会的《我不是潘金莲》、追忆青春的《芳华》、纪念故交的《只有芸知道》中愈演愈烈。


他的创作意愿,更多转向了“私电影”,说点自己想说的,顾不上分分秒秒算计观众心思了。


自然,冯小刚不会再是票房的常胜将军。


《只有芸知道》的票房勉强破亿后,他回忆起当年《天下无贼》首破亿的辉煌,感慨“英雄老矣”。在Sir电影的专访中,他也反复说:“我已经六十多了。”


冯小刚的两部作品外,2010年也见证了姜文迄今为止最叫好叫座的影片《让子弹飞》,当年票房榜上仅次于《唐山大地震》。


想站着把钱赚了,说出了画内画外多少人的心声。



但《让子弹飞》有多爆,《一步之遥》在风评上调转就有多猝不及防。


观众对于姜文的隐晦和荒诞愤怒至极,当年还是“国民老公”的王思聪看完这部万达投资的片子,也忍不住diss。



而07年曾就《太阳照常升起》和观众激情对喷的姜文,面对《一步之遥》的负评时,姿态却低了许多:“我冒一点儿险,想拿一好东西给大家分享,但可能这次料下猛了。”


四年后,《邪不压正》。


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你仍然能在片中看见他作品里的所有元素——阳光、荷尔蒙、意淫、浪漫、反叛、颠覆。



但姜文又已经不是那个姜文。


这不仅是说,《邪不压正》在2018的院线票房榜上排名第31,仅略高于挂羊头卖狗肉的那部《“盗墓”公寓》。


更是在说,十年前那部《让子弹飞》之后,姜文再也拍不回《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甚至《太阳照常升起》。


一方面,他仍高举和声张着雄性符号,但观众再也感受不到直接的血脉偾张。


另一方面,“我想站着,把钱赚了”。


这句顶天立地的话,终究还是缺了一条腿。


冯小刚和姜文的历程,几乎发生在每个内地“大导”身上。


陈凯歌在《赵氏孤儿》进入2010票房总榜前十之后,就再未拥有如此成绩。


对于张艺谋而言,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标记着他最后一次杀入票房榜前十。


十年间他的最大惨案莫过于众星云集的《长城》,口碑票房双扑街。等到了2018《影》上映的时候,好像就再也没有人期待这部电影除了美学以外的表现了。


十年前的观众,翘首以盼名导演的作品,在特定的档期走进影院。


十年后的观众,经历过多年烂片的淘洗,关注作品质量大于制作者的声名。


《人在囧途》系列,在这十年间成为爆款IP。徐峥半路出家当导演,2012年贺岁档凭《泰囧》登顶票房冠军。


2018年度华语片最大赢家《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影片爆红之前大众认知度为零。


2019年度三大爆款《流浪地球》《哪吒》《少年的你》,皆出自十年前非科班出身的“无名之辈”,郭帆、饺子、曾国祥



狭路相逢时,英雄不再论出处。


“第n代导演”的划分逐渐失效。不知不觉间,一轮洗牌已然发生。


02


2010世代,也见证了类型片的浮沉。


诸多类型之中,国产青春片独占鳌头,在十年前演绎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2011年的台湾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虽然在内地院线票房成绩仅有七千多万,但在当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街头巷尾都是《那些年》的主题曲。


如今看来,颇像是打响了青春片的前哨。



2013年可谓是“国产青春片元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破了七亿,年度排行第三,正式引爆了国产青春片创作的井喷期。


从改编IP,到堕胎撕逼,接下来几年的青春片里你都能看见《致青春》的影子。


或者不如说,前者只是后者的“影之分身”。



同是2013年,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拉开帷幕,同时点燃的还有全民对于烂片的声讨。


随后的2014到2015年,《匆匆那年》《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谁的青春不迷茫》《同桌的你》等扎堆上映,一部部犹如批量生产。


共同点是滤镜清新、演技堪忧、剧情狗血、来钱容易。




《匆匆那年》《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


盛极而衰,市场逐渐疲软,2016年吴亦凡主演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仅有《致青春1》的一半,却已经是当年最卖座的青春片。


等到了2019年,仍然想吃青春片这口饭的《一生有你》,上映半个多月,也只以四千多万票房惨淡收场。


犹如一个寓言——因《那些年》走红、主演《小时代》的柯震东,在《小时代4》上映时,已经因吸毒被捕,而成为了影片被删节的一块阴影。


青春片曲终人散。



同样在2010世代昙花一现过的,是综艺大电影。


也很热闹,不过花期更短。


2013年,综艺《爸爸去哪儿》大火后,湖南卫视果断挖掘了“第一桶金”——《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登陆了春节院线,狂收7亿多。



综艺大电影不再以电影为本位,更像是一种在电影院播放的“综艺周边”,综艺节目余热未消,进一步开掘粉丝的价值。


嗅到了金钱的气息,紧跟而来的是《奔跑吧兄弟》大电影、《极限挑战》大电影,甚至《欢乐喜剧人》大电影……


不顾自己的老东家华谊也投资了跑男的电影,冯小刚曾直言炮轰综艺大电影,称这是“电影的自杀”:


美国综艺那么发达,但美国人不这么弄自己的电影。韩国综艺也很火爆,但是论到把综艺节目拍成电影,韩国电影公会集体抵制。为什么?因为他们都要保护电影。一部电影,5天或者10天拍完,挣好多个亿,让投资人心都乱了,他们只会去抢这种项目,不再有人去投那些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电影。这让电影人心都凉了,今后还会有人去好好的拍一部电影吗?这种钱,很畸形。


劣币驱逐良币,就是从“钱太好挣”开始的。


这十年,有过热钱,有过快钱。


但不管是青春片还是综艺大电影,都像是一阵不回头的风,除了吹散的满地鸡毛,没有为电影产业留下什么。


那么2010世代,有什么类型崛起了?答案是:越“难”的片,越叫好。比如,国产动漫


2015年《大圣归来》,敢说:“齐天大圣是不会死的,他只是睡着了。”


2017年《大护法》,敢说:“为什么太阳这么红,还是这么冷。”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敢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国漫之光”从一条线,慢慢打开了一方天地。


“国漫崛起”逐渐从一种情怀、一种希冀,变成一种切实发生的、行进中的轨迹。


又比如,科幻电影


它来得有点迟。在2010世代的末尾,2019终于因《流浪地球》成为了国产电影的“科幻元年”。


但兴起之前,是更久的蛰伏和酝酿。


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10000件道具制作,100000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



最高修改次数达到251次的单个镜头。



还有一种类型,比起动漫和科幻,它在技术上,好像更“软”,但上映的难度,却丝毫不低,这就是现实主义电影


2010世代之前,我们不是没有现实主义电影。


只是上院线的少,引发关注低。大众的印象要么是“太苦太丑”,要么是“灰暗审丑”。


2013年《天注定》贾樟柯的重回地下,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的一拳重击。



但当揭露医疗现象的《我不是药神》评分破九、票房过三十亿、成为现象级国片时,我们才真正看到现实题材和类型商业片结合范本。


于大众,需要的不仅是批判,更是感染与传播。


正如《嘉年华》之于幼女性侵,《狗十三》之于父权压迫,《少年的你》之于校园暴力,《地久天长》之于计划生育,《南方车站的聚会》之于边缘人群……


还有“好人”涌动的私心、“坏人”偶发的善念;“正义”连带的粗暴、“犯罪”背后的苦衷。


在银幕上,我们看见光荣,也终于看见晦暗,而这种“能够看见”,不正是另一种光荣吗?


03


这十年间,我们见证着票房的水涨船高。


2010年一票难求的全球大热片《阿凡达》,登顶了国内票房榜,收入13.28亿,已经近乎倍杀排名第二的《唐山大地震》。


数据来源:电影票房数据库


但这个成绩,在2019年只能排到第12位。


这十年间,我们见证内地大制作的崛起。


在08年《非诚勿扰》之后,《人再囧途之泰囧》时隔四年才再次代表国产片登顶票房榜。


但接下来几年,冠军的宝座仍然由港产片、引进片轮流把持,从《西游降魔篇》《变形金刚4》,到《速度与激情7》《美人鱼》。


2010年最叫座的十部院线片,国产片和引进片比例对半开。在2011和2012年甚至是四六开和三七开。


数据来源:电影票房数据库


而到了2019年,前十行列里的引进片就只有《复仇者联盟4》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了。


这十年间,我们见证着“热钱无限”发展到“影视寒冬”,再到现在疫情下的“绝对零度”。


突然清场了许多资本、IP、流量之间相互媾和,而带来的电影失位的乱象——


但凡是红,就要拍电影。


登上大银幕的门槛被无限地拉低。


2014年解约回国的吴亦凡,在两年内连续主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片名一个比一个长,评分一个比一个低,精确打击的是粉丝们的钱包。


原本在电视屏幕上收割粉丝的杨洋,也迫不及待走上院线。


然后,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油腻出圈。



同样事业轨迹的还有杨幂。


演《宝贝儿》,和导演刘杰互开玩笑:


“这一定是你口碑最低的作品。”


“这一定也是你票房最低的作品。”


结果,双双应验。




如今流量电影已死?


Sir不敢断言,但的确有些许端倪在浮出水面。


再繁荣的假象,也还是遮不住自己真正的成色。


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了8.65%。



2020经此一疫,年底票房会如何?


我们常说瑞雪兆丰年。


但影视行业,难以用这样的农业规律自我安慰。


华语电影的上一个十年,浮躁、纷乱、火爆;而下一个十年,要从一个魔幻开局起步。


未来更难预知。


但我们知道,经历过草创之初的艰辛,经历过鱼目混珠的繁华,经历过与引进片的游击战,经历过融化内地观众偏见的攻坚战,影迷不会因电影院一时的关闭,而结束对国产片一路以来的守望。


格局打开了,院线铺展了;流量退潮了,热钱冷却了。


从大导到小导,从大片到小片,从粉丝到“自来水”,浮沉之间,是数不清的电影人与观众并肩度过的十年岁月。


有幸见证这个十年,希望下个十年,还有你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Sir电影(ID:dushetv),题图来自:电影《让子弹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