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怕死,怎么破?
2020-02-10 14:51

特别怕死,怎么破?

本文来自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杰夫·格林伯格 、谢尔登·所罗门 、汤姆·匹茨辛斯基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意识到我们人类终将死亡对于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


它让埃及的金字塔高高耸立,让曼哈顿区的世贸双塔遭到了破坏。它促成了全球的大小冲突。


从更为个人的层面来说,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钟爱昂贵的轿车,将自己晒成不健康的肤色,刷爆信用卡,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和假想敌大打出手,渴望成名,哪怕转瞬即逝。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曾经,我们中的多数人都远远没有意识到这件事。


直到疫情来临,仿佛置身死亡的包围圈,每天醒来看到确诊和疑似患者人数的上升,内心的又添一层忧惧。冰冷的数字背后,多少温暖鲜活的生命逝去,留下被死亡阴影笼罩的家庭。



怕死引发卑劣,无论哄抢物资还是歧视同类,明知无益,却被临时抓来充当自我保护的盾牌;怕死激发崇高,因为时间有限,才更要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做些什么,来证明曾经努力地活过。


任何动物都有求生欲,但唯独人类知道,死亡是唯一的终点。听起来像不像一个系统bug?


画家陈丹青在《圆桌派》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候想到死亡就吓得“魂飞魄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很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不是死活的问题,而是什么方式死,什么时候死”,在他看来,年轻人怕死不是坏事,智商越高,越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厘清死亡意识对高智商物种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三位心理学家开展了长达30年的研究,《怕死:人类的行为驱动力》汇集了他们的研究观察和结论。既然怕死与生俱来且注定与我们一生相伴,那么,尽早掌握一些“共处”技巧,总不是什么坏事。


01. 意识到死亡是人类智力的一大缺点


我们都听过人们排除万难最终战胜死亡的故事,比如当纳聚会、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从德累斯顿、广岛、长崎的空袭中逃过一劫的人们。诸如此类的故事都说明了一点:所有生物与生俱来就有自我保护的生理本能。


鱼用鳃呼吸,蔷薇用刺保护自己,松鼠知道把橡树果埋起来,留以数月之后食用,白蚁靠啃食木头为生。为了实现生存这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不同物种几乎穷尽了各种方式。


然而,人类与其他物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知道,不管怎么做,最终都会输掉与死亡的斗争。这样的观点确实让人极度不安。


我们畏惧死亡,这种畏惧可能有诸多原因:担心死后身体会腐烂、变臭,最终化为泥土;不舍与深爱的人分离;不愿因出师未捷、壮志未酬而抱憾;甚至偷偷怀疑生命的尽头根本没有张开双臂等待我们的慈爱上帝。



意识到死亡是人类智力的一大缺点。一方面,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对生存有强烈的欲求;另一方面,人类又足够聪明,知道这一根本需求最终是无效的。我们为自我意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恐惧是对死亡临近的自然反应,一般也是适应性反应。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有感受恐惧的经历。黑斑羚看到狮子扑来时,它的大脑会向边缘系统传递信号,进而触发搏斗、逃离或僵在原地的身体反应。人类也是如此。


但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的悲剧是,在逼近的危险消失后只有我们依然有恐惧感。借用伟大的比利时曲作家雅克·布雷尔的话说,人类的死亡就像是“一个守株待兔的老色鬼”,一直潜伏在心理暗影之中。这种意识可能会将我们置于对死亡的永久恐惧之中。


02. 恐惧暗中标好了价格


大约3岁左右,对于死亡的意识开始现身了。


孩子会通过各种心理招数避开死亡这一话题,最简单的就是尽量不去考虑。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招数和成年人想到自己死亡时的反应惊人地相似。研究发现,在被暗示死亡这一问题时,成人也会出现“别担心,高兴点儿”之类的想法。想到死亡之后,成人通常的反应是将注意力转向美食和奢侈品——“咱们去吃饭吧,去购物吧”。


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望与死亡带来的恐惧到底有多密切呢?


假如调查人员让你完成一项关于死亡的调查,然后你再仔细了解下面的印刷广告:


一辆崭新的凌志RX300SUV被描述为“异常强大,比任何座驾都要结实”,“牵引力达3500镑……全世界没有任何汽车可与它媲美”。


一桶品客薯片上印着豆豆人在开心地吃薯片,顶端还写着“一旦开始,便无法停止”。


城市天际线前的高速公路上出现一辆小巧的节能雪佛兰Geo Metro。


粉金色的劳力士手表以“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为卖点。


开展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参加这项研究的成员思考过死亡后,不会改变他们对品客薯片或是雪佛兰的看法。但他们对象征较高社会地位、能够提升自尊感的凌志汽车和劳力士手表更感兴趣。


其他研究还表明,越是害怕死亡的人,对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商品越感兴趣,尤其当他们本身就不太自信时。在想到死亡时,人们便会预测自己将来能够赚到更多钱,可以花更多钱购买奢侈品。


这与编剧田纳西·威廉姆斯对“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进行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人类是一种会死亡的野兽,如果他能得到钱,就会一直买、一直买、一直买。我认为人类把能买到的东西都买来,是因为在他的仪式里有一种疯狂的希望,即只要能不停购物,生命就能不断延续下去。


03. 自尊!自尊!


除了渴望金钱和财物,处理恐惧的第二种重要途径是感受到个体的意义所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自尊。自尊让我们每个人相信,我们的存在会持久、有意义,绝不仅仅是终将毁灭的物质载体。也正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人类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才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面对肉体死亡时,我们会拼命反抗,我们的反抗远远超出了其他动物。哪怕只是和死亡相关的轻微暗示都足以刺激我们更加努力地在世界上留下痕迹。


我们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再小的层面都不放过。老板的认可、朋友的夸奖甚至路过的陌生人一个赞许的点头动作都可以增强我们的价值感,而不满、批评、被忽视、瞬间就会让我们被焦虑席卷。


自尊心强且稳定的人,相较于自尊心不稳定的人来说,身心更健康。自尊可以提供心理安全。



如何才能获得自尊呢?


一个方法是鼓励个人形成多样化的自我观念。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身份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的社会角色相对应,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关的标准。有些人更容易达到其中一些标准。没错,在公司,其他律师比你的薪水高,高尔夫球技比你精湛,可是,你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


我们总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有价值。把心理的“蛋”放在很多不同的“篮子”里,我们就更有可能更持久地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知道哪只“篮子”对我们来说比较合适。如果你唱歌总是跑调,那就不应该期望成为一名专业歌剧演唱家。


04. “邪恶他者”


贬低他人的倾向往往在人们想到自己死亡的问题之后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关研究结果已经证明:思考过自己的死亡之后,基督教徒会诋毁犹太人,保守派会谴责自由派,意大利人会鄙视德国人,以色列小孩会厌恶俄罗斯孩子,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嘲笑外来的移民。


死亡的念头会让我们不把其他文化信仰体系中的人看作同类,而把他们当作动物。遗憾的是,这种策略是有效的。当人们蔑视与自己不同的“他者”时,可以很轻易地处理掉自己内心的死亡念头。


还有一点会令人感到十分不安。因为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潜在可控的原因和目标来发泄自己残余的死亡焦虑,我们就会“寻找”或“创造”一些不同于我们的“他者”去服务于这个目的。人们就会这样想:“如果我们能除掉那些(恐怖分子或者其他什么人群),然后我们的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虽然发现和迫害“邪恶他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消除残存死亡焦虑的办法,但是这种策略通常会适得其反,只能增加“他者”对我们的实际威胁。


索马里有句谚语:“屈辱比死亡更糟糕,在战争时期,言语羞辱比子弹伤害更大。”子弹杀伤你的身体,而羞辱会摧毁那些让你超越死亡的人生意义和自尊。



被羞辱的人常常试图通过指责和消灭侮辱他们的人来恢复自己的骄傲和尊严。这样就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施加暴力侮辱,另一方则以暴力反抗,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打破这个循环,因为第一个宣布退出的将会受到进一步的羞辱,侮辱方与受侮辱方都被困在一个相互迫害与谋杀的恶性循环中,永远不可自拔。


甚至,连动物也未能幸免。


人们希望通过跟动物划清界限来拒绝承认人类与动物一样都难逃必死的命运,这种希望往往是通过贬低动物的方式来实现的。


试验证明,那些想到死亡以及动物与人之间相似性的人,往往会蔑视动物,甚至厌恶他们没有养过的宠物。当人们想到自己必然死亡的命运时,还会更加倾向于支持对动物的杀戮。


也许人类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灭绝我们自己。


人到中年,每根花白的头发、每道皱纹以及每次身体的疼痛,都在明显地提醒着我们死亡即将来临。


即使有一天借助医学科技,人类可以长生不老,怕死的恐惧就不存在了吗?并不会。今天看来,在坠机事件中,身亡是个巨大的悲剧,因为遇难者可能少活了几十年。而一旦“永生不死”的梦想成真,人们在坠机事件中被烧死将会变得更加不幸,因为他们丧失了更多生命岁月。


疾病可以被攻克,但我们对于死亡的焦虑并不能被消除,如何才能在死亡的阴影下更好地生活?


从恐惧管理的角度来说,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在生活中处理关于死亡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死亡,并且还要接受我们必将死亡的现实。其次,我们可以用非破坏性的方式来加强我们对死亡的超脱感。



本文来自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杰夫·格林伯格 、谢尔登·所罗门 、汤姆·匹茨辛斯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