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打上新冠疫苗,至少还有一年
原创2020-02-27 21:42

我们离打上新冠疫苗,至少还有一年

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石晗旭

封面| 视觉中国


几十天内,新冠肺炎已蔓延至全球。

 

2月26日,巴西、希腊、巴基斯坦、格鲁吉亚通报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当日疫情通报会上表示,全球共有37个国家通报病例,中国境外报告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首次超过中国境内。

 

就在今早,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通报称,截至当天上午9时,韩国较昨日新增334里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累计确诊1595例。日本也已累计确诊894例。

 

而此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疾病。

 

这样的发展与17年前的非典截然不同。


2003年,SARS病毒消失于疫苗成功研发之前。而在这场可能漫长的防控战中,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的重要手段,被寄予了厚望。

 

“或许疫苗对于未来几个月的疫情防控无法起到作用,但它毫无疑问是控制疫情的重要工具。”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表示。

 

自1月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病毒毒株成功分离后,中、美、俄、澳、英等各国科研团队及生物技术公司纷纷开始了“赛跑式”新冠肺炎疫苗研发。1个多月过去了,他们的进展如何?

 

动物试验阶段

 

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国内已有部分新冠项目进入到动物试验阶段。“如果把疫苗的研发比喻成建造一栋楼,现在我们的进度可以说地基已经打好了。”

 

斯微生物便是其中之一。


1月23日,斯微生物宣布与中国疾控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展开合作,应用mRNA技术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到2月7日,该公司将紧急制备的多个疫苗小样寄给了两个合作单位,进入动物试验阶段。这一步是为了从中筛选出最安全有效的疫苗,以便投入后续的人体临床试验。

 

“如果顺利,将通过绿色通道申请临床试验。乐观估计,最快4月中旬可以进入临床试验。”斯微生物CEO李航文告诉解放日报。

 

另一家美国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在2月25日完成了这一步骤。


据福奇介绍,Moderna已将首批新冠病毒疫苗运送至NIAID,预计将在4月底前启动一项有大约20至25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国内外还有二十余家机构、企业在研发新冠肺炎疫苗。


2月11日,来自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的消息显示,其18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包括中国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科兴生物、辽宁成大等。

 

与此同时,美国制药公司Inovio、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德国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等国外科研团队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也均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提速!5种技术路线同步

 

公开数据显示,从公布基因组数据到研发出可用于人体试验的疫苗,科学家们在抵抗SARS和寨卡病毒时分别用了20个月和6个月,新冠疫苗预计耗时更短。

 

这一方面得益于当下研发技术的提升。


一般来说,新病原体的疫苗研发难度很高,且周期较长。因此,为确保研发尽早完成,据曾益新表示介绍,目前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了5种技术路线:

 

  1. 灭活疫苗:将新冠病毒生产出后进行灭活,灭活的病毒经过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后即可用于临床试验; 


  2. 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把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蛋白,我们选的是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后,将其注射到人体中,产生抗体,就有可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


  3. 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腺病毒是经过改造的病毒,腺病毒可以感染我们的呼吸道,在呼吸道里面表达新冠病毒的S蛋白,这个S蛋白表达出来后就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4.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都是将核酸,包括一些载体,或用纳米颗粒把它包裹,然后注射到人体中。核酸疫苗进入人体后,可以表达出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5. 用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在已批准上市的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上,增加一个新冠病毒的蛋白,如果这个技术路线成功的话,就既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又可以预防流感。

 

同时,关于疫苗的审批也在加速。

 

“我们的目标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5月可以有部分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者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曾益新介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也表示,“过去我们是串联的方式,比如一个试验结束看看结果后再进行第二个试验,现在我们把这样的周期变成并联的方式,很多试验在同步推进,争取疫苗早日上市”。

 

上市至少还要一年

 

但真正的赛程仍然漫长。福奇表示,4月将开始的一期临床将持续3~4个月,而后几百人的二期临床试验,即便以“火箭速度”也需要6个月。


“新型疫苗要实现大规模量产需要1年~1.5年的时间。”

 

而世卫组织也预测,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

 

但大众很心急。“心急”让一些擅长玩文字游戏的人钻了空子。

 

2月25日,天津市移动新媒体平台津云报道称,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团队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口服疫苗。该疫苗以食品级安全酿酒酵母为载体,以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为靶点产生抗体。黄金海教授本人已经4倍量口服新冠疫苗样品,无任何副反应。

 

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学界更是一脸懵逼。复旦大学病毒学家姜世勃表示,现在所有的宣称已经成功研制新冠疫苗都是“忽悠”:


“所谓的疫苗就必须是完成临床试验,能够上市、用到人(体)才能叫疫苗。”

 

根据姜世勃介绍,疫苗的研发首先需要根据病原体设计候选疫苗。而无论候选疫苗是口服还是注射的剂型,之后都要注入已感染病毒的动物体内。


免疫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实验人员才能看到动物是否产生抗体,且动物自身的安全能否被保护。再通过生产试制、毒性试验,疫苗才算完成临床前研究。这以后,疫苗才能申报临床试验一、二、三期。整套流程走下来,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

 

而前述津云报道中提到的黄金海“仅本人经4倍量口服样品无任何副反应”就宣布“疫苗研发成功”,完全失去了科学性,实属无稽之谈。


根据黄金海本人的解释,因为其团队此前曾做过类似动物疫苗,被证明有效,因此推断这次研发的疫苗可能有效。这一“推断”和“可能”,以一种含糊的方式激起又浇灭了大众的期待。

 

对此,一位具有医药博士背景的医疗投资人表示,大部分疫苗研发公司都只是在蹭热点,拉股价,或者求关注,包括很多美国公司也是如此。


“希望科研人员有突破的同时,更要保持理性,医药界没有神药,也没有大跃进。”

 

无论这种看法是否过激,但也的确提醒我们耐心等待、保持警惕。非如此,不能避免“双黄连闹剧”。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