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一文揭穿中国芯片产业真相
2020-05-06 15:50

一文揭穿中国芯片产业真相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目前中国并非没有自研国产芯片,只是,未来的 3-5 年,中国也几乎没有 100% 完全仅由中国人打造出来的芯片。


华为和中兴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而陷于经营困难之中,让不少人觉得中国需要有自己的芯片。同时,智能手机竞争愈来愈竞烈,不少国产手机品牌为了加强竞争力,纷纷投入资金研发自己的芯片。


然而无论是国产芯片也好、自研芯片也好,当中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今天,Odin 在这里绕过过于复杂的技术概念,从芯片的结构入手,分析中国自研芯片此刻在哪儿,未来又在何处。


芯片是什么?


要看中国的芯片业发展,先看看“芯片”其实是什么。


芯片 (Chips) 一个约定俗成的简称,它的全名为集成电路/积体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在半导体晶圆搭建的极小型电路。


图片修改自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via guitarstudionarodru


芯片核心元件由大量的电晶体组成。电晶体是一个由本来不导电的半导体所组成,但改变电压后,半导体就会突然能导电(上图。电晶体通过这种瞬间切换“不导电/导电”的特性,能在极短时间,写入和擦除二进制数据(不导电 (0)/导电 (1))。

上图是典型的“与”门 (AND Gate) 电路,只有两个开关同时被打开,才能输出数据。


工程师会使用电晶体的电子“开关”特性,设计出能用电路表达逻辑关系的逻辑闸 (Logic Gate), 然后再通过不同的表示方式和逻辑闸,结合成各种计算单元:例如电脑的加法,就是一个与门 (AND gate)(上图) 以及异非门(XOR gate) 组合而成。然后,我们再把这些计算单元结合,构建各种的电脑指令,存储和记算各种数据,并构建今天数字化的科技世界:


但现实世界非常复杂,无法单凭几个数字来表达和计算,所以芯片里需要极大量的电晶体,组合成海量的芯片指令,才能满足现实我们日常编程的需要--根据资料显示,2019 年 iPhone 11 里像手指甲大小的 A13 芯片,藏有 85 亿个电晶体,2018 年,只有打火机大小的三星 128GB SD RARM 内存,里面藏有1,374 亿个电晶体。


因此,研发芯片的难点,在于“设计”和“生产”两大关键程序:包括如何把数以亿计的电晶体,设计成能既准确计算、又有高度效率的芯片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如何把如如此大量的电晶体电路,塞入手指甲大小的芯片(芯片生产)。


能同时提供上述两种芯片的公司,业内称之为 IDM (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垂直整合),例如像英特尔。不过,近年芯片工业变得十分专门化,专门设计芯片电路的公司,称作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 (Fabless),包括高通和华为。当无晶圆公司设计好芯片电路,就会专门生产芯片的公司代工生产,称作晶圆代工厂 (Foundry)。


芯片的设计有多困难?


我们先来分析很可能是整个芯片产业最核心、也许是最困难的部份:芯片设计。很多人都注意到苹果 iPhone 的手机规格相对较低(例如内存较少、处理器时脉较低等),但性能傲视同侪。个中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苹果在手机芯片设计上的优化所至。


芯片可以分为以内存或闪存为主的存储芯片,以及以微处理器为主的功能芯片。而功能芯片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例如电脑使用的中央处理器 (CPU) 、无线通信用的基带芯片、数码音频使用的数字/模拟转换芯片、控制器使用的主控芯片 (MCU) 等。芯片设计师就要按不同场景的需要,在芯片里加入不同的硬件指令。


使用 EDA 工具设计芯片电路。图片来源:ittbank via 新浪财经


然后,设计师把不同的芯片功能,编写不同的芯片指令,再通过专门的自动化电子设计工具 (EDA)转换为逻辑电路(上图),然后再进行电路布局与绕线,形成海量的芯片电路图。最后,设计师还要把多层的电路图,像乐高积木一样的一层一层上下叠加,在多次检测和修改后,才算基本完成。


芯片设计之难,在于芯片设计时需要使用非常底层的硬件描述语言,这种机器语言充满一大串 0 和 1,与人类思考方式差异巨大,很难识别和记忆,且容易出错。坊间能写机器语言的工程师本来不多,芯片设计师就更少了。


所以,设计芯片公司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招到足够的人才。2008 年,苹果用 2.78 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 P.A.Semi,分析师 Nathan Brookwood 就指这家公司的芯片架构与苹果不匹配,因而指出:


苹果可能只需要 P.A.Semi 的人才,但当中拥有苹果需要范畴的能力,可能只有 100 人左右。换言之,苹果在每一个人才身上花了 270 万美元,绝对是一笔非常高昂的猎头费。


要通过如此艰黠的编程语言,让数以亿计的电晶体,正确合理地构建成数庞大的电气网络,工作量本来就十分巨大而复杂,还要从中想办法提高效率、降低功耗。编写难度本来就很高,犯错概率就自然大了。所以,芯片设计完成后,不可能立即量产,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反复测试和检查各种软件、硬件的兼容性,再进行俗称流片的少量试产环节。


问题是流片成本极为高昂,如果芯片设计出错,就会凭空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芯智讯的消息指,小米在 2017 年开始研发高端的澎拜 S2 芯片,花了不少时和经费来研发,仍然 5 度流片失败,估计烧掉 2,000 万美元。即使最后成功量产,这颗花了大钱研发的高端芯片,也会沦为中端级别的普通芯片。


iPhone A13 芯片同时整合了中央处理器 (CPU)、图像处理器 (GPU) 和神经元处理器 (NPU) 等。图片来源: AnandTech


此外,由于近年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对手机芯片性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故此,近年手机采用均采用了新式的芯片设计:SoC (系统芯片,System-on-the-Chips),就能把不同芯片的功能,整合在同一芯片上面(上图)。本来芯片封装是在芯片生产的流程之一,但 SoC 封装却需要在芯片设计时,直接把不同芯片的电路,与手机芯片的电路,设计在同一块芯片里。


通过 SoC 设计,就能以一块芯片,实现多块芯片的不同功能,不但能节省手机珍贵的空间,也能让手机的电路更紧凑,除了能提升性能,也能减少发热和功耗。


但是,手机厂商在采购手机芯片时,也把大部份手机的功能元件一并打包采购,因此,SoC 芯片设计导致没有芯片设计能力的厂商难以实现差异化,逼使他们为了增加自家产品的竞争力,陆续加入自研芯片的“烧钱”行列。


“中国芯”就只有手机芯片?


那目前中国的芯片设计水平到什么地步了?


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2008 年中国的芯片市场总值 510 亿美元,在 10 年后的 2018 年,上升 3 倍至 1,550 亿美元。而中国自研芯片业也由 2008 年的 49 亿美元,增加了 386% 至 238 亿美元。而国产芯片占中国芯片市场的份额,也由 2008 年的 9.6% 增至 15.4%。


虽然说国产芯片产量增长速度很快,但仍然远远赶不上中国芯片产业的需求增幅。


图片来源:创业邦


从芯片的类别看,根据 ittbank 的说法,目前中国设计的芯片主要以低价切入市场,再不断迭代产品走向中高端,但目前而言,只能在低端芯片和少数领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从芯片的发展分类来说,中国的自研芯片当中,就只有移动处理器(手机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才能站在全球前列位置(上图)。而其余显示芯片、模拟芯片、或控制芯片等,国产率不但相对地低,竞争力也不足。


中国自研的手机芯片发展快速,其实与采用自研手机芯片的华为手机,在全球范围份额快速增长,有着巨大的关系。但不少媒体却就着华为手机芯片的“自研”成分,争议不休,但是,千万不以为我是说华为的手机芯片,根本没有自家的核心技术,所以不是国产,原因在于: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大多集中于手机芯片,但偏偏手机芯片并不存在完全自研的可能性。


手机芯片、更正确的说法是“手机上的应用处理器芯片” (Application Processor, AP),可以算是芯片研发当中最困难的部份。而其困难并不完全因为技术,而是生态系统


因為应用处理器需要通过作业系统,与 App 开发者沟通和编程,所以设计处理器的芯片时,必须从芯片背后的整个生态来考虑。设计师要设计手机芯片,就必须考虑手机作业系统和相关的应用,是否能与芯片兼容,否则你的芯片即使全球最快,也不会有人愿意使用。


市面上有多种常见的指令集架构,但当中主流就是美国英特尔的 x86、以及英国的 Arm。对于国内开发者说,x86 主要用应用于 Windows 的电脑平台,而 Arm 则用于 Android 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你的芯片是否支持目前上述主流的作业系统和其应用生态?完全取决于芯片的指令集架构。


华为的手机芯片,均基于 ARM 指令集架构。图片来源:芯智讯


如果自研芯片没有这些指令集,要使用相关的作业系统和应用,不但在开发上更为困难,用户体验也不佳。只要你想生产 Windows 设备或 Android 手机,几乎不可能不向美国的英特尔、或英国的 Arm 申请相关的指令集授权。


因此早前虎嗅就曾报道指,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就陷于无法再用 Arm 指令集架构的危险之中,所以 Odin 才说:手机芯片并不存在完全自研的可能性。


但即使排除了 Arm 的生态问题,中国手机芯片的“自研”程度,仍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高。而当中的故事,更比一般人想像的更为复杂。


手机芯片真的是“中国芯”?


处理器芯片的设计架构,被称为微架构,也是手机芯片设计当中最核心、但也是最困难的技术。目前能推出完全自研的微架构的 Arm 手机芯片,目前就只有 Arm 和苹果等少数几家,iPhone 芯片能如此强横,是因为苹果拥有设计处理器的微架构能力。早前舆论指华为手机芯片不算自主研发技术,也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 Arm 所提供的“公版”架构,来制造“自家的手机芯片”。


所谓的“公版”架构,是 Arm 公司为了方便芯片公司开发而提供的处理器微架构。高通、三星和华为这三家著名的芯片公司,其实也是修改“公板”微架构,推出自家架构的手机芯片。但尽管他们均拥有优秀芯片设计能力的公司,但根据媒体表示,这几家公司所设计的微架构,仍然难以追上 Arm 的水平,最终放弃自研的微架构,回归“公版“。


毕竟本来也没有几家公司,有能力自主研发应用处理器的微架构,其他公司使用 Arm 公版架构,也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家的核心芯片技术。



我们早前已经说过,今天的手机芯片均采用了 SoC 系统芯片封装,一块手机芯片里面,拥有多种芯片的功能板块,而不是只有处理器一个版块。尽管应用处理器微架构技术难度极高,但其他版块也一样需要专门的核心技术(上图)。如果把手机芯片看是成汽车,那应用处理器微架构,就好像汽车里面的发动机,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汽车仍然需要底盘、变速箱、悬挂各种技术的搭配,才能行走。


不少自研手机芯片的公司,除了采购别人的芯片技术之外,也会集成了自家独有的芯片技术。英伟达的 Tegra 芯片就集成了自家的图像处理芯片,例如高通的骁龙芯片里,就拥有自家研发的 Adreno 图像芯片,以及高通独步天下的基带。


那中国的核心芯片技术在哪里呢?国产手机芯片里以华为紫光展锐为主力,他们的芯片同样集成了有自家的基带和人工智能技术,而基带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芯片业里最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不过,这同时反映了中国其它芯片方面的技术,仍然远落后于欧美列强。


那如果没有自家芯片模块,但又推出自家芯片的公司,还能算是自研芯片吗?


先前 Odin 提到,手机的不少功能,全部被打包在手机的 SoC 芯片里,如果手机公司采购别人的芯片,就很难现差异化技术,不利竞争。因此,手机公司也纷纷为了加强竞争力,即使本来没有自家的芯片技术,也开始通过研发 SoC 封装设计,自定义手机芯片的功能。


图片来源:中文百科


以老牌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 (MTK) 为例:当其他公司均基于公版架构,开发 4 大核+ 4 小核设计的手机芯片,但联发科却偏偏笔走偏锋,推出使用 8 个公板小核心的 MT6592(上图),后来更进一步,推出 10 个公版核心的 Helio X20。尽管不少人质疑联发科这种堆核心数的做法,是否真的能提高性能,但他们最少通过自定义核心数,赚到足够卖点。


尽管只是做 SoC 封装,但芯片公司要把不同的芯片功能,整合在同一块芯片里,仍然需要高度的芯片设计能力。根据媒体消息指,小米在 2016 年研发澎湃 s1,尽管只是公版架构,但仍然要累计投入10 亿元人民币,并聘用了100 多个人专门研发芯片。雷军自己也承认:芯片行业 10 亿人民币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 10 亿美金,而且可能 10 年才会有结果。


也许手机芯片的 SoC 封装技术,在芯片设计里已算是最简单的技术,仍然是一门不能不掌握、但同样不容易掌握的技术。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要知道难以承担研发风险、或是无法自研片的手机公司,就只能与芯片公司合作,为所采购的芯片进行深度定制。据消息指出,vivo 目前就通过与三星合作,深度定制 Exynos 980 芯片,免得老是与别人力争“骁龙 865 首发”。


芯片生产:同样的困难,不同的难点


当芯片公司完成相关的芯片设计和检测后,就会专门生产芯片的晶圆厂代工生产。生产芯片的最难大关,是如何把数以亿计的电晶体,塞进手指头大小的芯片裸晶里,必须要通过纳米 (nanometer) 级别的生产制程(1 nm =0.00001mm)。晶圆厂一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他们会把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半导体材料(例如硅)制作成一片片的晶圆 (Wafer),而晶圆,就是芯片的核心材料。


图片修改自台积电 via How To Asia


要用纳米制程生产芯片,不可能使用一般的机器,而必须用刻蚀的方式来处理。晶圆厂会先把会先把设计好的芯片设计图,通过光学方式转换成微缩光罩,再用光刻蚀手段刻写到晶圆(上图),然后再进行离子注入、电镀、抛光等等各种复杂的工序,最后经切割、封装和测试后,才成为能用的芯片。


看不明白?没关系,这十分正常,大家需要知道的重点是:生产芯片,和设计芯片一样困难。但生产芯片的困难,又和设计芯片不尽相同。


设计芯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需要投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又可能得不到任何成果,但生产芯片需要投放大量的成本,并尽可能增加产能,结果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个中关键,在于生产芯片需要大量的高科技硬件和完善的厂房,所以需要投入远远比设计芯片要多的资金。


要知道早年 Google 花了 127 亿美元收,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但根据据解决方案公司 Applied Material 的说法,目前兴建一家晶圆厂的投资成本,大约需要 100 亿美元,差不多足以收购一家国际级手机公司 。而苹果收购芯片设计公司 P.A. Semi,才花了 2.78 亿美元。但早前中兴国际早前购入 ASML 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为例,花了10.2 亿美元,足够买 3 间芯片设计公司。


由于开设晶圆厂需要花费巨大的投资,晶圆厂必须尽可能通过扩大产能和销售额摊分巨大的固定成本。晶圆厂是否运营良好,视乎芯片的产能和销量,但与芯片的增长和销量,却有着互相对立的关系。


根据天蝎金融的数据,一台价值 10 亿美元的 ASML 7nm 光刻机,如果按照每小时处理晶圆 125 片计算,每一片 8000 美元,每小时的产能就达到 100 万美元,如果一天 24 小时不停的运转,理论上一年的产能就可以达到 87.6 亿美元,轻松回本。问题是:你的晶圆厂真的有这样的产能和销量。


在芯片行业有所谓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由于电晶体数量会影响芯片的性能,体积会影响发热量,所以每家芯片公司,都在追逐摩尔定律,争取更小的制程,在芯片里塞更多的电晶体。


所以,近年的晶圆厂都已经发展到比细菌还要小的纳米级别制程。但纳米级生产容错率极低,不要说一条头发、一颗微尘就能毁掉一颗芯片。想像一下:新冠病毒直径为 80-160nm 左右,但晶圆厂领导者台积电的制程为 7nm ,这意味着要进行这种比病毒更细小的量子等级生产,这会使电晶体的物理性质极不稳定,很容易因为出现“量子隧穿”现像而漏电,并毁掉芯片。


2019 年单片晶圆价格预估( 等价 8 寸片计价, 美元)图片来源:智东西


愈来愈激烈的制程战争,不但增加了生产难度,也降低了良率,并影响产能。为了改善良率,晶圆厂又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资,使成本更高(上图),回本期也会变得更长。


芯思想的资料指出,台积电在 2012 年至 2019 年 8 年间研发费用,合计约 195 亿美元,当中绝大部份被用于能改善漏电问题的 FinFET 工艺。但新工艺的良率,往往也只有 60% 左右,进一步使投资回报期变得更长。


中国晶圆厂的现况:要不要继续砸钱?


晶圆厂的投资如此巨大,投资回本期也长,这也使晶圆代工产业门槛极高,很容易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落后了的、新进场的芯片公司,十分难以追上进度。


图片来源:芯智讯


也因为如此,先前晶圆代工产业一直也在少数巨头的寡头垄断局面(上图),一家台积电就占了晶圆代工收入的 50% 以上分额,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电四大巨头合起来的份额,就占了全球 85% 以上的晶圆厂收入。


但尽管如此,全球四大晶圆厂当中,除了台积电和三星活得还算滋润,其余两家老牌晶圆厂,也开始放弃高端市场。根据智东西的资料,格罗方德在 2018 年宣布放弃 7nm 研发,联电在 2018 年宣布放弃 12nm 以下的制程。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大陆的芯片企业却疯狂投资晶圆产业。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市场对芯片需求愈来愈高。先前引用过 IC Insights 的数据,2008-2018 年 10 年之间,中国的芯片市场增加了 3 倍,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市场。而且,目前中国品牌手机控制了全球手机市场的逾半的份额,如果能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市场能成功国产化,潜力将十分巨大。


但尽管大量资金投入,除了能快速加强竞争力,也可能变成一个无底洞。当联电决定放弃 12nm 以下制程时,共同总经理王石就表示先进制程战争中,他们的客户群缩小了,但产能投资成本愈来愈高,所以很容易在赶上最新制程时,却已过了价格最高的黄金时期。


而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发生在中国的晶圆产业身上。


图片来源:我为科技狂


中芯国际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公司,而且在制程上追赶速度急速。但是,他们在 2015 年开始研发 14nm 制程,到了 2020 年才开始量产,比三星和台积电均迟了 5 年,取得新的 EUV 光刻机后,也马不停蹄地计划在明年量产 7nm 芯片,然而,仍然比台积电晚了两年(上图)。


事实上,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产业尽管已占了全球 7.3% 的份额,但大多是属低端玩家,国产芯片产业占据的市场,就只有技术要求较低的芯片封测部份。就连号称国货之光的华为麒麟 990 芯片,也不是中国大陆的晶圆厂所生产。其主要原因,是根本没有中国大陆晶圆厂能提供能与苹果 A13 或高通 855 一拼的晶圆制程,因此,华为想保持麒麟 990 芯片有足够竞争力,就不得不找更先进的晶圆厂。



愈高价的芯片市场,市场竞争愈激烈。晶圆厂要脱颖而出,更需要交出比别人更先进的制程。因此,没有先进制程,就没有好的价格,但没有好的价格,晶圆厂的投资回本期又会变得更长,然后新一代制程又来了,你的晶圆厂又会进一步被抛离,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上图)。


但如果为了营收,让国内芯片厂商专注于落后制程的芯片生产呢?


更低的代工价格,不但进一步拉长回本期,而且中国手机企业均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要不只能弃用国产芯片,继续找海外晶圆厂代工,否则就只能为了一圆中国芯片梦,牺牲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如果要继续砸钱投资?投资成本增加了,什么时候回本,已经很不好说,现在还碰上新冠肺炎爆发,对产品需求和技术研发均带来严重影响。


芯片之路并不好走


总而言之,无论是芯片设计或是芯片生产,任何一条路都不好走。由于芯片发展之路非常艰巨,以往的全球科技企业,均通过不同程度的分工,分担各种不同的任务。


尽管美国已经是芯片产业大国,但苹果的 iPhone,仍然要找索尼买 CMOS 芯片,高通的芯片,也要找台积电和三星代工,可见芯片产并不是能以一国之力就能完全覆盖的产业。


但与此同时,中国芯片业目前的贫弱,也完全难与匹配其全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科技市场的身份。尽管日本或南韩等国,也不一定能实现科技自主,但其上游科技产业的发展,仍然能为本地的科技产业带来充足的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在芯片产业上的落后者,在贸易战的阴霾下,不得不重新考虑芯片自主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良机,让中国的上游科技产业能,能成为中国科技市场的强力后盾,并进一步通过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的技术发展。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