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宝物里,有中国文化的过去和未来
2020-03-13 09:01

在这些宝物里,有中国文化的过去和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橘子亲王,题图来自:IC photo


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遗产,以各种各样的文物形式留存世间。这些珍品大多有着反映时代审美和历史情趣的造型和纹样,从青铜器到陶瓷器,从实体器具到艺术表演,文明的遗产演变蕴含着人类进化的密码。


而在今天,这些密码也并非被简单地束之高阁,而是被人们重新发现,将其内含的文明灵魂注入新的躯壳当中,尘封的文物正一步步走向大众视野。


从文物纪录片到人人都能使用和互动的产品,从网络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故宫联名发行的游戏《绘真·妙笔千山》,乃至近期的独立游戏《重明鸟》,文物可谓找到了一片新的文化疆域。


前几年好评如潮的纪录片▼


那这些文明历史,这些进化的密码,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远古走到我们身边的呢?


铜之魂


1929年,四川广汉县农民燕道诚带着儿子像往常一样来到了马牧河西岸的自家农田挖水沟。没想到一锄头下去,开出一坑玉石器,器型丰富,年代久远。


淳朴的农民很快将这一发现报官,在当地军队和传教士的帮助下,抢救出不少文物,收于华西大学博物馆。当时的专家将其命名为“广汉遗址”,并在日后以当地地标重新命名为“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文保事业的重视,三星堆文明的出土文物也越来越多,文物保存条件也越来越好。


而青铜面具、青铜树枝这些经典文物的出土,也向人们证明了三星堆文明已经发展到了青铜时代,具有相当水平的冶炼工艺。而三星堆遗物中多有被损毁的遗物,似乎也在向世人诉说着古蜀人奇特的丧葬风俗和宗教典礼。


多年来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古蜀文明,通过三星堆文物的问世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真容。而作为三星堆遗址代表的青铜面具,更因其奇妙的形状,成了四川历史、中华古文明的代表之一,承担起了文化形象大使的责任。


而当三星堆文明在四川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原地区也进入了商王朝时代,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也为今人留下了无数遗珍。


商代青铜器里最有名望的恐怕非后母戊鼎莫属。这件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巨型青铜器,至今仍保持着中国最大青铜器的记录,总重量832.84千克。而它能够出名,自然也不止因为大,鼎身上繁复的盘龙纹与饕餮纹,是中国器物纹样文化的滥觞,,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工匠们是如何完成这件超级重器的。


商代后期王室祭祀所用的青铜方鼎

因鼎腹内壁有铭文“后母戊”三字而得名

(图片;Mlogic /Wikipedia)▼


商代的青铜文明影响深远,甚至在远离中原的江西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便是在江西新干大洋洲被发现的青铜兽面胄。虽然只是一件小青铜武具,却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不失工艺上的美观。其上的浮雕兽面纹,强化了武士的威严,也引导了中国甲胄发展的潮流。


而随着古人对铜的理解日渐深刻,铜器的设计与铸造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河北省宝长信宫灯便是铜工艺发展到西汉时代的代表杰作。到了这个时代,青铜器的生产战斗实用性正在降低,艺术性却有增无减,作为长信宫灯主体的宫女由6个部件构成,可以拆装分解,宫女中空的右手和袖管还能将燃烧残渣吸入到体内,保证宫室内的清洁,古人利用铜器作出的巧思令人赞叹。


这种铜之魂,正是中国金属器物文明的最早演绎。


陶之魄


中国人对器物倾注的感情远不止于青铜器。作为世界上比较早掌握陶器烧造,并且在日后发展出了纷繁多彩的瓷器的国度,中国的陶瓷技艺也是不可不提的瑰宝系列。


中国古陶器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员可能要数马家窑陶器。

马家窑陶器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

(图片:Daderot/Wikipedia)▼


马家窑是甘肃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却已经在陶器方面有了很高的造诣。在出土文物中,人们发现了罐、瓮、壶、鬲、尖底瓶,钵、豆、盆、碗等各种造型和功能的彩陶,以及大量陶片。


马家窑工匠不仅在陶器的外壳上应用了鲜亮的橙黄色,甚至在很多器物的口沿和内面都上了彩绘。尤其是那些绘制在陶器罐身上的复杂水波纹,具有领先同时代各地文明的审美情趣和寓意。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依然能从马家窑工匠在罐身上画的一圈又一圈大漩涡中,感悟古人对治理大河水患,期待风调雨顺的朴素情感。


有了陶器,瓷器的出现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但瓷器所需的炉温更高,工艺也更复杂,中国人在这条路上摸索了数千年,终于在唐代大量生产出了令本国人引以为豪的精美瓷器。南方有从魏晋时期的古越瓷进化来的越州窑,北方则出现了早期的白瓷。


德化白瓷远销欧洲,也有“中国白”的美誉

(图片:Mk2010 /Wikipedia)▼


由于瓷器具有一定的金属特性,色彩变化空间大,却又不失素雅,很快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最爱。在强大的文化加持下,瓷器成为了高雅艺术的一种,不仅在中国国内承担了从日常器物到艺术摆设的各层次功能,还从宋代开始成为了大宗出口的货物,国际地位与美丽的丝绸平分秋色。


在纷繁复杂的中国瓷器家族中,且不论各种釉色花纹,仅是从金属器皿继承来的器型这一项,就已经足够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工匠不仅能做出瓷器杯盘碗碟、壶罐盆瓶,还开发了各种异形瓷器,从具有东方神韵的精美花瓶到清凉解暑的瓷枕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陶瓷,这种由火、水、土三元素经巧匠之手做成的神奇容器,直到今日,所盛的不止是古人的一茶一饭,更有中国工艺文化的精魄,历经千百年而不朽。


鸟之鸣


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陶瓷器,让很多文物爱好者哀叹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器物中,虽然蕴含着无穷的艺术和文化,它们受到的关注却比较有限。


不过这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当经济发展成果高到足以支撑发达的文化产业时,内向的文化探索再利用也就开始了。


邻国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经济爆发的中后期,日本文化行业大量开发了本国神话、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大批影响全世界几代人的动漫、游戏。


童年记忆

(图片来自@flickr)▼


如今,国内游戏界现在也有了传统文化资源抬头的趋势。前两年推出的《妖怪正传》和《绘真·妙笔千山》,就分别从古籍《山海经》和名画《千里江山图》中汲取了灵感,把神话和文物重新演绎成了一段允许玩家沉浸体验的故事。《一起来捉妖》也在去年开放了博物馆模式,用AR技术带着玩家一边抓妖怪,一边把博物馆文物认识了一遍。


同时,随着国内游戏行业的成熟,独立游戏产品也在不断向内发掘文化灵感。像最近由B站发行的独立解谜游戏《重明鸟》,将独属于中国人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密码产物,与解谜的巧思奇想进行结合,糅合成一个灵动的世界。



源于神话古籍《山海经》,“重明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游戏的故事便围绕着寻找重明鸟的一对少男少女展开。他们要找到这只神鸟,驱散污染村庄的雾霾,还族人一个光明的世界,却在旅途中发现了种种阴谋。这本就是一个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核心故事,再加上独特的美术风格,给人一种微妙的史诗感。


横屏观看游戏人物▼


很多中国解谜游戏爱好者的游戏生涯是与《机械迷城》、《锈湖》等欧美精品游戏相伴渡过的,但有没有人想象过在一张高饱和度的中国风卷轴里展开自己的冒险呢?


在人物设定方面,《重明鸟》就借鉴了不少刚才我们提到的国宝。比如在第一章就会出现的守桥人,头像就参考了三星堆青铜面具。三星堆面具那标志性的弹眼睛,使整个角色看上去痞气十足,又带有一丝不难察觉的喜感。



还有为游戏提供收集要素的NPC“将”,则是吸收了青铜兽面胄的精髓,用特有的立绘风格重新演绎了一位威猛的古代武士。


其他出场的“国宝级”NPC还包括了马家窑漩涡壶、造型清雅的宋元窑瓷等。只要你有心,就能发现不少这样的元素,至于它们参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就要靠熟悉文物的玩家自己来发现了。这为游戏增添了一种不常见的乐趣。


更多细节上的小惊喜▼


当然国宝也不止会出现在人物中,细心的制作组连布景里都藏满了小细节。你发现这个场景里的宫灯要素了吗?



不过严格说起来,《重明鸟》并不是一款单纯的国风的游戏。国风同质化的竞争已经让不少中国玩家产生了审美疲劳,也不利于中国的游戏艺术走向世界,它在吸纳了传统文物、纹样的同时,也融合了不少国际化元素。


比如在布景设计上,玩家常常能看到剪影风格的点线面拼贴,原型虽然是传统器物,画面表现却颇有抽象主义的韵味。而在动效方面,制作组则借鉴了法国、比利时动画的手法,让人物的步调更有力量感。



多元化的美术风格让《重明鸟》在大量吸收文物元素的同时,没有落入常见的“国风”俗套,而是成为了一款传统文化内核驱动的具有国际化潜力的游戏。如果说游戏是受众广泛的“第九艺术”,那么这款游戏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做了将创意、技法、文化结合的有益尝试。



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提高,未来在文化软实力输出方面也需要更多有趣的尝试。在《重明鸟》的世界里,我们就看到了传统文化密码不一定要成为故纸堆的一部分,完全可以被纳入中国未来叙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橘子亲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