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原本有“企鹅”,而人类用350年把它吃到灭绝
2020-03-13 11:00

北极原本有“企鹅”,而人类用350年把它吃到灭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睡睡鸮,编辑:麦麦


如今,企鹅的名字几乎已经与南极挂钩。那标志性的黑白“礼服”、憨态可掬的肥胖身躯,都是南极独特的招牌。


现代人不曾知道,就在一百多年前,从美国东海岸到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地中海的小岛到格陵兰的冰原,一度生活着数百万只属于北半球的“企鹅”——大海雀。然而 ,19世纪中叶之后,地球上再也见不到大海雀的影子。从它被命名到灭绝,才过了不到一个世纪。


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们。开尔文格罗夫美术馆和博物馆里的大海雀标本和复制的蛋 | Wikimedia Commons


从数以百万到灭绝  


大海雀有着黑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眼睛上方有一块白斑,在外形上与企鹅确有几分相似。


在中文里,大海雀有时也被称为“北极大企鹅”。其实,正如大小熊猫的命名之争一样,最先被冠以“企鹅”之名的是大海雀。林奈在 1758 年将它命名为 Alca impennis,1791 年更正为 Pinguinus impennis。属名 Pinguinus 是“丰满”的意思,种加词 impennis 则是“没有飞羽”。如今被人们熟知的企鹅“penguin”,其实是欧洲人在南极发现了这种酷似大海雀的鸟类后,“搬运”了它的名字。


大海雀终生一夫一妻,每年只产一个卵,每个卵需要夫妻共同孵化一个半月,繁殖能力很低。但好在它们的天敌极少,因而得以在辽阔的北大西洋沿岸生生不息约 500 万年。


关于大海雀生活的描绘 | John Gerrard Keulemans


人类捕猎大海雀的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尼安德特人就通过猎取大海雀,来获得它们的肉、蛋和皮毛。尽管如此,在公元 8 世纪以前,人类的捕猎并没有对它们的生存构成太大威胁。


直到 16 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文艺复兴鼎盛,人类的科学、哲学和艺术走进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与此同时,当欧洲人发现了纽芬兰群岛富饶的渔场资源时,人类对大海雀的疯狂屠杀也开始了


生来不怕人的大海雀极易捕杀。它们是游泳和潜水的一把好手,但翅膀短小,不能飞翔,甚至走路也笨拙缓慢。人类只需径直走过去捏住它们的长脖子,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猎物。一船船的大海雀尸体被作为商品交易,它们肉味鲜美,蛋的大小是鸡蛋的三倍,羽毛可以做成柔软的枕头,没有人可以抗拒这种诱惑。


大海雀捕鱼 | John Gould


17 世纪初,大海雀的欧洲种群已经退缩到纽芬兰和冰岛的两片区域。一个多世纪后,人们开始呼吁禁止捕杀大海雀,但是太晚了,此时纽芬兰的大海雀种群已经几乎消失。更糟糕的是,大海雀的濒危反而使它们的标本成了富人收藏家的宠儿,在黑市上身价倍增,直到它们彻底灭绝。


 不存在的“天灾”  


人类是擅长为自己找借口的生物。大海雀灭绝后,人们纷纷猜测:除了捕猎,是否还存在其他导致灭绝的因素?大海雀存在的历史上发生了数次气候变化,它们是否已无法适应当下的环境,本就处在灭绝边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大西洋沿岸的科学家们联合起来,在各个国家实地采样,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将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eLife》上。


他们首先对 66 份骨骼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线粒体基因组可用于推测母系祖先,这些样本的年代跨度超过 1.2 万年,如果一个物种由于遗传原因灭绝,它们的线粒体基因组一定会呈现出蛛丝马迹,比如逐渐降低的单倍体多样性。


可是,在这 1.2 万年中,大海雀单倍体多样性丰富,表明其种群数量稳定,没有任何走下坡路的迹象


红色代表大海雀当年在北大西洋的地理分布,蓝色点代表此次研究中所用样本的来源 | 参考资料[1]


再来看看洋流。人们将装有 GPS 装置的漂流瓶投进大西洋,试图模拟大海雀的迁徙路线。尽管今天的洋流和历史上略有出入,但漂流瓶经过的路线刚好连接了大海雀的几处主要繁殖地。这表明大海雀很可能跟随洋流多次迁徙,并不至于失去栖身之地


一切证据表明:在人类开始大规模捕杀之前,大海雀从未有过灭绝的风险。


 不可小觑的“人祸”  


难免有人提出质疑:仅仅是人类的捕猎,就足以导致一个欣欣向荣的物种在 300 多年间灰飞烟灭吗?


是的。科学家对大海雀做了种群生存力分析,也就是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某种环境下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灭绝的概率。假设大海雀的种群数量有 200 万只,且拥有极高的繁殖成功率和极低的自然死亡率,在这种非常保守的前提下,只要每年捕猎 21 万只成鸟和 2.6 万颗蛋,就足以使整个种群在 350 年内灭绝。


21 万只,看起来好多哦?实际上,16 世纪初的纽芬兰渔场,每年能吸引 300~400 艘渔船光顾;资料曾记载,在短短半小时内,仅两艘渔船就在芬克岛捕杀了1000只大海雀。也就是说,要达到 21 万只的捕获量,只需要 400 艘渔船作业半小时而已。

已知的唯一一幅对活着的大海雀进行描绘的图画 | Ole Worm


即使假设最初的大海雀有高达 600 万只,人类也只需每年捕获 63 万只成鸟和 7.7 万颗蛋,就足以在 350 年内将它们推入灭绝的深渊。而考虑到大海雀一年只产一颗蛋、人类对大海雀具有高需求量等因素,这样的数据并不离谱。


由于人们对大海雀的了解还不够多,研究者很难进行更精确的推算,以证明仅凭人类的捕猎就可以导致大海雀的灭绝——但从数据来看,事实很可能便是如此。


1844 年 6 月 3 日,冰岛附近的埃尔德岛上,三名渔夫捉住一对正在孵蛋的大海雀,其中两人掐死了这两只鸟,第三个人一脚踩碎了那枚正在孵化的蛋——这是世界上有可靠记录的最后一对大海雀


这种存在了 500 万年的鸟类,至此终结了全部生命。


虽然物种的发生与消亡自有命数,没有一个物种可以万世永恒,但如果不是因为人类,大海雀本来不必过早地经历这一切。


英国最后一只大海雀的纪念碑,位于奥克尼群岛 | Bruce McAdam / Wikimedia Commons


人类啊,还以为自己对大自然的影响微不足道吗?当无数渺小的个体向着同一目标追逐,既可聚沙成塔,也可积恶余殃。


可是人类啊,真的能从不断轮回的历史中学到些东西吗?只有实际行动能够回答。每年的 3 月 3 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主题是“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正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长伊冯娜·伊奎罗(Ivonne Higuero)所说,“生命的每一块拼图都至关重要,失去哪怕是其中最小的一片,都会让我们,也让整个地球蒙受损失。”


希望大海雀的结局,不会是下一个物种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Thomas J E, Carvalho G R, Haile J, et al. De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from ancient DNA supports rapid extinction of the great auk[J]. Elife, 2019, 8: e47509.

[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Great auk."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4 Feb. 2020. Web. 5 Mar. 2020.

[3]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Pinguinus impennis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4856A93472944.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94856A93472944.en.

[4] Archives of Natural History. Volume 20 Issue 2. 257-278. ISSN 0260-9541 Available Online Jul 2010

[5] Errol Fuller. The Great Auk: The Extinction of the Original Penguin. Page 32. Bunker Hill Publishing, Inc. 2003 

[6] Samantha Galasso. When the Last of the Great Auks Died, It Was by the Crush of a Fisherman’s Boot. Smithsonian Magazine. July 10, 2014.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ithsonian-institution/with-crush-fisherman-boot-the-last-great-auks-died-180951982/

[7] Jeremy Gaskell. Who Killed the Great A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198564782

[8]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联合国新闻.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3/105190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睡睡鸮,编辑:麦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