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使用倍速播放吗?视频消费也是一场权力游戏
2020-03-20 14:00

你会使用倍速播放吗?视频消费也是一场权力游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题图来自:IC photo


电影、电视剧、综艺、短视频、直播贯穿当下日常生活,在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早已成为如呼吸一般自然的事情。对于这种“呼吸”行为,人们的频率快慢、理解深浅全凭自己调节。而调节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后台播放,二是倍速播放。本期全媒派为大家梳理这两种DIY视频观看方式的功能,一探技术逻辑与主观逻辑之间隐藏的博弈。


看视频,可以再任性点


新时代的刷剧、看视频,离不开后台播放与倍速播放这两个得力助手。


前者给了用户看到一半退出APP去回个消息的自由,也让用户在不方便看屏幕时能够用听的方式延续使用;后者则为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也会让注水的剧情显得不那么冗长。


对于经常消费视频内容的网友而言,这两个功能已成为非常日常的工具,但实际上,它们从诞生到现在也还没超过十个年头。


时间回到2012年的1月,JBguide越狱指南的geekdada板块下,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Youtube的视频不能后台‘听’呢?”


在当时,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个问号。日常生活中总有不方便看屏幕的场合,想要继续听视频内相关内容,就得保持打开状态,亮着屏幕,这样似乎太不便利了。


在发问的同时,这位楼主也抛出了一个“钻空子式”的解决方法:打开Youtube播放视频,开始播放后返回主屏幕,并打开后台,再在后台点击播放按钮。该方法可以成功用于YouTube和AVPlayer。[1]


接下来几年内,如何进行后台播放的话题出现在各大博客、论坛平台,技术宅们纷纷进言献策:利用平台的开源直接修改代码、挖掘三方软件进行辅助……聊着聊着,终于有平台方主动向大家推出了后台播放功能,YouTube、哔哩哔哩分别成为国外和国内的先行者,哔哩哔哩在2019年4月底还进一步推出了收藏夹后台播放功能。[2]


而个性化看视频的另一利器——倍速播放,则同属于21世纪10年代视频行业的伟大产物之一。


这项功能在2015年开始成熟起来,网课行业和本地播放器是这批先行者的主力军:前者包括在线课程项目coursera、慕课网、网易云课堂等,后者以Windows Media Player为代表。哔哩哔哩和谷歌浏览器则是插件推行者,分别以哔哩哔哩助手和拓展插件来帮助改变播放速度。


再后来,就是大家现在最熟悉的平台了。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平台都开发设计了各自的倍速播放选项,为大家提供了高速刷剧的可能性。腾讯视频产品设计组人员在知乎上分享了设计经验:“多倍速播放的灵感来源于我们学习英语时使用复读机上的变速功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英语听力的老师说,听VOC和BBC练习的时候能搞定听1.5倍速甚至2倍速的句子,考试保准没问题。”[3] 


赋予掌控权,丢弃仪式感


技术的发展片刻不停地为人类文明创造着各种新的可能性,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后台播放、倍速播放,其实都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可供性。


曾经,电影创作发行方拥有对自己作品展示形式的绝对话语权,观众们除了进入一个封闭的空间,奉献出固定的几个小时去观看以外,别无二选。网络视频平台及流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时空间垄断。


例如,倍速播放的出现打破了创作者对于受众的时间垄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将某些无聊片段快速放过,而值得回味的场景,则可以慢速播放,体验每分每秒的精致。这与高节奏、碎片化的生活需求不谋而合,且贴合得淋漓尽致。


相应的,在时间的碎片化之外,后台播放进一步提供了感官分割化使用的选项。此项技术进一步放大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权利,允许受众将自己的视觉和听觉相分离,而仅仅把切分后的听觉留给影片,视觉、触觉则闲置出来做其他的差事,将多线程工作的功能挖掘到了极致。


麦克卢汉指出:“一切工具都是人体的延伸,工具的出现拓展了人类被生理因素限制的能力,但是同时也对原有的机体产生了反作用。”按照这一思路,媒体技术,是人类大脑的外延。语言、文字、影像记录的出现都对大脑进行了赋能,有助于其更好地履行相应的职责,进一步区分了人类与普通灵长动物。


于是,不同的技术标志着不同的人类时代,这一逻辑被称为“技术决定论”,没有技术,一切免谈。技术决定论的话语下,倍速播放、后台播放等功能共同创造了一个由受众掌控更多自主权的新时代:受众从曾经完全被动的局面中解脱了出来。


然而,新技术的出现也带来了相应的损失。此番自主权争夺战中,受众方丢失的是曾经那份观影的“仪式感”。


怎么理解呢?比如,《纽约时报》影评人A. O. 斯科特就坚定地认为,电影院才是欣赏电影最合适的场所:“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段冒险、一个承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也在《影视批评十二讲》中高度评价了在电影院观看电影那份与众不同的“仪式感”,那种在漆黑一片中与现实脱离、进入造梦工厂的体验。


的确,技术赋能让曾经的神秘都被一一消解、祛魅。早期让人以为是巫术把人抓进去了的电影幕布现在早已成为空气一般理所当然的存在。曾经的神秘和未知带来的仪式感消散以后,人们的观影自然也就少了一些体验,如不再有对虚构情节全情投入的相信,也不再有就此沉溺美好乌托邦的幻想。


事实上,平台方也不是纯粹的受益者。后台播放、倍速播放的推出,让平台失去了受众完整的注意力,不得不妥协于“被分割”的、“残存”的注意力。这也是部分平台在先前坚决抵制后台播放的原因之一。


一切源于用户需求?


毫无疑问,倍速播放和后台播放的出现和流行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高效率、高节奏的需求。为了最大化利用自己被切割的时间,人们便需要多线程操作、需要能够随时随地都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拥有完全的掌控能力。


看电影是选择去电影院还是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平板;看电视剧是2倍速狂刷、还是0.5倍速慢慢品尝各种细节……一切都由自己选择,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最优配置。所以归根结底,后台播放、倍速播放功能的出现都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


当代社会的娱乐消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狂欢。在生活无数的选择中,个人不断以自己有限的时间和肉体去碰撞万千世界,在无数的可能中徘徊往复,尽可能地降低自己受到客观约束,这是技术带来的必然结果。


至于是技术给予了使用者便利,还是使用者的需求倒逼了技术的发展,这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对播放功能的使用已经表明,即便是在技术逻辑盛行的语境下,个体也从未丧失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倒是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不少新的担忧。


比如,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仪式感”的丢失,倍速播放的代价是不是剥离了剧作本身的内容丰富性?这两种播放形式在制造便利的同时,是否会反过来增加用户的焦虑感?长期养成的观看习惯,会不会让用户在消费其它需要精细消化的视频内容时变得“粗鄙”?


这些现在看来见仁见智的问题,接下来或许会导致新的困扰,就像当初有人发出“为什么Youtube的视频不能后台‘听’呢”这样的问题一样,“还有没有比后台模式、倍速模式更完美的功能?”用户的需求持续更新,平台方除了花时间普及功能、培养习惯,千万别忘了,一旦习惯形成,也就意味着新的需求迫在眉睫。


参考链接:

[1]https://jbguide.me/2012/play-youtube-overbackground  

[2]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546901/  

[3]https://zhuanlan.zhihu.com/p/256019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