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丑的中国女星
2020-04-02 14:15

不敢丑的中国女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


你会因为什么给一部电影差评?


逻辑生硬,剧情无脑,表演尴尬……这些都是Sir评论电影时的扣分项。但Sir始终相信一个前提。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买账,十全十美的作品。不同的声音,只要体现思考过程,能自圆其说,就存在价值。


但总有一小撮人要搞事情,宣泄肤浅的情绪,标榜狭隘的三观。有些人,打差评只为释放恶意。



最近又有一波“差评党”刷足存在感。


围攻对象:女演员们。


差评原因:丑。



01


从一部最新的美国恐怖片说起。


《隐形人》。



Sir前几天刚安利过。豆瓣7.3,烂番茄度90%,凭口碑出圈。电影披着科幻、恐怖的外壳,讲了一个家庭“PUA”的故事。女主的高富帅老公披上一件高科技打造的隐身衣,对女主实施全方位的监视和精神控制。从肉体伤害,到人格贬低。然后柔声细语地灌输错位认知:


你不正常,活该被支配。



我知道你有时会觉得自己疯了

但我是唯一能帮助你的人


电影之外,更多“隐形人”露出爪牙,遁形在社交网络的遮蔽下,理直气壮地外貌羞辱。对女主角的长相、身材进行攻击——


你不漂亮,不配当女主。


看到女主的脸就看不下去了。


为什么女主角不选个身材好的演员?


恐怖片不应该有个漂亮女主了?


女一丑女二丑女三又黑又丑,导演你是瞎了吗?





Sir背脊发凉。


且不说已经对演员的尊严、人格造成贬损,当我们评价一位演员,关注点不应该是演技?


女主的扮演者,名叫伊丽莎白·莫斯。的确,她称不上主流审美里的标准美人,但绝对是实力派。凭借美剧《使女的故事》,伊丽莎白收获艾美奖、金球奖两座视后荣誉。


更何况,作为一名演员,她丝毫不惮于在镜头面前展露自己的丑态。糟糕的皮肤状态,发型衣着不修边幅,确实不好看,却是一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受害者,该有的样子。



一旦进入角色,她完全卸下外形的包袱。一场无实物表演的打斗,面目挣拧、肢体紧绷,生命受到威胁,根本无暇顾及美感。



还有一场目睹自己亲姐姐被误杀的激烈戏份,失去至亲,表情悲痛到扭曲。



依靠强大的信念感,伊丽莎白·莫斯在一部恐怖片中贡献水准之上的表演,却因为不够美,被贬低、被否决。此举不仅低劣,且愚蠢。


那些攻击演员外貌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因为一个粗浅的,“演员丑”的偏见,他们把自己挡在了欣赏“作品美”的门外。


作为影评人,或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人,这是Sir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在Sir看,伊丽莎白的“丑”,其实是导演和演员本人的一场共谋。


先看几张图片,这是伊丽莎白在《使女的故事》里的剧照:



这是她的杂志硬照:



丑吗?


没有吧。


甚至,她想的话,完全有艳压一切的条件和底子。为什么要以日常,甚至颓丧的状态表演?


作为演员,她在尽自己所能完成作品需要的表达。相貌平平的设定,其实投射出更大的警示:


任何女性,都有可能成为权力欲下的羔羊。


你可以得到任何想得到的女人。


为什么是我。


我只是在一场聚会里不小心闯进你生活的平凡女孩。



影片中频繁出现这样的画面。


难以察觉的视线,悄无声息地环伺在女主周围。一旦嗅到脆弱的气息,便吐出恶毒的尖牙。电影内外,形成互文。不寒而栗的镜头下,指向更现实的隐喻——


多少女性,正在不由自主地卷入这场灼人的“窥视”。



02


国外女演员被骂丑,如果说只是东西方审美的差异。国内呢?变本加厉。尤其是聚光灯下的女演员。几乎所有影视剧和活动现场的评论区下面,都能看到关于外貌的评头论足。


“丑”即原罪。


前不久,一位童星回归荧幕。《武林外传》中莫小贝的扮演者,王莎莎。



阔别大众视线数年,上戏硕士毕业后,以演员身份接拍了一部戏。


一部偶像剧,《爱上邻家主厨》



Sir去看了片段——


王莎莎的演技,具有张力,但不至于浮夸。不说精湛,但完全配得上学院派的身份。



可惜,剧没火。诡异的是,王莎莎的话题却火了:关于她该不该演偶像剧的争论,被顶上热搜。



再一次,“丑”,成为网友开喷的靶子,言语里满是轻浮的嘲弄。





还有人帮她想好了“整容方案”:


割个双眼皮,嘴化的小点,不裂嘴笑,就完美了


“完美”?


完美。


这正是我们当下对女演员,甚至女明星的审美模板——过滤真实,抹平个性,顺从主流的虚妄投射。


你不符合这个标准那你没资格做明星。当这种狭隘蔓延后,会发生什么?


一开始,不够“美”的要骂。后来,即便足够美,也要美得没有瑕疵。


神仙姐姐,刘亦菲。


去年的微博之夜,她与佟丽娅、杨幂、angelababy四位85花同台亮相。结果遭到群嘲:


“刘亦菲胖了,老了,不仙了。”




即便足够美,还要美得没有岁月痕迹。


惊鸿仙子,俞飞鸿。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冻龄女神”。冻龄背后潜台词:美,就是少女感的保鲜。哪怕只是出现皱纹,网友也直呼幻灭。



最后,哪怕身体某一寸,某个部位,某根形状不符合标准的头发出现……


嘀——


对不起,你不配。


杨紫脸太僵了,声音也不适合




这是女明星应该存在的腿吗

树墩子成精了,真没见过这么丑的女主




女主黄成这样是不是要去体检一下是不是有黄疸

女主的泡面头真是太丑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别误会,Sir不是要消灭我们对美的追求、要求。问题是——


美,真的只有一种吗?


美,真的应该成为盖过一切的评判标准吗?


03


美貌比美酒更危险,不止品的人会醉。不管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会沉浸在“美”的幻觉中难以自拔。


当下,这种幻觉尤为明显。


Sir不由自主地想起从前那些“美人们”。曾经我们推崇的一种美丽,叫做“美而不自知”。


林青霞。


黄霑口中“光头也漂亮”的大美人。


她在参加节目《今夜不设防》时,说自己曾经对长相感到自卑。


我觉得有一段时间有点困扰


夸我漂亮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人家


小的时候我觉得我很不漂亮的


其实我是很自卑的,我对这个漂亮不漂亮



还有同时代的另一位女神,张曼玉,两人曾合作过《滚滚红尘》。拍摄过程中,张曼玉经常找林青霞谈心。其中她说的有一句话,林青霞始终记得: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我一定会努力把戏演好”。



她们真不知道自己漂亮?在Sir看来,更多的,她们心底有种自觉:


美并不是件多么值得夸耀和过分关注的事情。


关于美,林青霞的主张——


我自己就觉得不一定要化妆


漂亮才是漂亮


应该找回我自己


漂亮有好多种


个人的看法不同



关于美,张曼玉的看法——


所谓美女,是时光雕刻成的。


每个人都会老,人不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



那时候,“花瓶”还是女演员一心想撕掉的标签。如今呢?


颜值经济,正在成为奉为圭臬的行业逻辑。


演技不好,没有作品。没关系。你只需要打磨成一个毫无瑕疵的花瓶就好。


(不点名放图,大家自行脑补)


美貌是一层滤镜,足以让大众忽视缺陷。不止于此,美貌本身,也需要滤镜加持。


美颜、磨皮、柔光……从一张张看似漫不经心的朋友圈自拍,逐渐蔓延、附着在影视剧的镜头中。开了十级滤镜的国产剧,已然拍不出一张有瑕疵的脸。目所能及,都是没有褶皱的精致。





问题出在哪?


可能大家已经习惯了。Sir来放两组对比图。


这是十二年前《李米的猜想》中的周迅——



这是正在热播中《不完美的她》中的周迅——



这是17年前《倚天屠龙记》的演员阵容——



这是去年《倚天屠龙记》的演员阵容——



大眼红唇尖下巴。要少女,要清纯,要洁白无瑕。问题就在这——当我们主动屏蔽掉“真”,美又从何谈起。


那么,到底何为美?它应该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折射。


Sir最后想举两个公认“美女”的例子。


陈冲。


她在《末代皇帝》里的一颦一簇,曾惊艳整个好莱坞,是最早一批在国际打响知名度的中国美女。



她没有沉醉在“美”的自赏中,多年以后,她在《十三邀》接受许知远的采访。一件素白短袖,朴素妆容,甚至没有涂口红。你完全可以说——老了,丑了。但当她谈起对当下审美的态度,Sir觉得这一刻她很美:


一切都可以P图


一切都可以把它的


粗糙的质感去摩擦掉


它是通过一层


磨光了以后


对另外不是生活本身的一种关注



另一个,巩俐。


同样是中国初代美女,张艺谋的镜头让她蹿升为中国一线国际女星。各地导演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周星驰是其一。巩俐接受邀约来到陌生的香港,毕竟角色定位是一个“美女”。



但巩俐当时并不了解星爷的“无厘头”。拍摄《唐伯虎点秋香》过程中,她留下了演员生涯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因为两个镜头,一个,唐伯虎在华府敲碗唱Rap,当场所有女人都被唐这一即兴表演震惊,头发全部“冲天”,唯独秋香,发型没变。



第二个,秋香被反派踢成猪头,然后唐伯虎再用“还原靓靓拳”帮她复原美貌,这一段,“猪头化”的秋香,用的是替身。



这两个镜头都不是周星驰原意,他曾多次劝说,巩俐把头发竖起来,把脸化妆成鼻青脸肿的样子。巩俐再三拒绝。不是她不肯丑。那年巩俐才刚踏入娱乐圈,跟当下所有的女明星一样,爱惜羽毛,维护舆论。她不敢丑。


十年后,巩俐接受香港媒体采访,自曝后悔。她还说拍摄临近尾声时,打过电话问张艺谋意见。张艺谋说的是:


你还没有学到这一块,你还不太知道,但是你就跟着他们走,会很有意思的……不要不接受。


而巩俐最后对记者说的是:


演《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很多东西没法体会,拍摄的过程很开心,但其实当时我也不太懂喜剧的技巧。


周星驰是那么好的喜剧演员和导演,他的东西真的很棒,我也是有点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真的去靠近那种表演方式。


这些话可能带着恭维的成分,但也侧面印证了:


审美,是要学的。


怎么学?


不是像读课本一样背熟定义,模仿着教程记住哪个色号更“斩男”,哪种搭配更体面……而是当你真正扎进生活的泥土,感受当中的粗糙和颗粒,触摸到不适的潮湿和粘稠。你才能发现那些从缝隙里透出的,或自信,或真诚,或纯净的美。


也就是当你学会——


美,不是与“丑”二元对立的空洞概念。


丑,不是你党同伐异的趁手兵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