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只是催你掏钱,并不能帮你买单
2020-04-09 09:41

消费券只是催你掏钱,并不能帮你买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曹吉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面对一间间刚刚恢复营业的小门面,“满xx减xx”的消费券很必要,但还远远不足以让它们马上恢复往日的生气。


时隔一周,小顾还庆幸自己在消费券失效的前一天把它花了出去。


4月1日,佛山市首批消费券上线,有同事把消息转发在工作群,小顾按照新闻上的指引操作,顺利领到四张消费券。


“领券看运气的,有的同事迟一会领,什么都没领到。”



当天下班回家,小顾顺路走进一家生鲜超市,买了几十块钱菜,用了那张“满30减10”消费券。“很方便,支付的时候直接抵扣了十块钱。”


常常自己买菜做饭的小顾,当时还盘算着未来一段时间怎么把剩下三张券用完,可到了第二天,工作群里又收到同事的一条消息:


“自4月2日开始,生鲜品牌将从本次活动中紧急下线……已经领取消费券的顾客请按指引到餐饮、住宿、旅游三个场景中支持本次活动的商家核销。”


一夜之间,小顾的买菜计划宣告破产。有同事半开玩笑地说,肯定是因为光顾生鲜超市的人还是为了省钱才自己做饭,附加值太低,反而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在当地新闻报道里,也能找到相关调整的信息——


消费券发放的第二天,4月2日,佛山市禅城区官方微博“禅城发布”列举了市民使用消费券的热门商家,其中还包括某些生鲜品牌。到了4月3日,《佛山日报》的一篇报道就回应了调整后生鲜、药店、书店等被排除在外:


“首批消费券是有明确使用范围,要求在餐饮、住宿、景区旅游、美容美发四个行业的商家内使用。”


充满烟火气的菜场个体户,很多同样用不了消费券。/ unsplash


对小顾来说,去生鲜超市买菜才是雷打不动的刚需消费,为了那张“满100减50”的券,她和朋友临时起意去餐厅吃了一顿。“剩下的两张券有没有机会花出去,就随缘了。”


不过小顾也承认,那次不在计划内的额外消费,或许恰恰是派发消费券的最初目的。


消费券大战,你的城市加入了吗?


继去年风风火火抢人大战之后,一批二三线大城市在消费券这件事上,再次表现得出奇一致。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人人可见,此前,不少地方都开出了用消费券刺激经济的药方。


三月初,济南就有了面向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文旅行业派发消费券的设想,一周后,宁波也宣布将向市民推出上亿元文旅、健身消费券,而最早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城市是南京。


3月13日,南京市官方账号“南京发布”抛出标题《超3亿元消费券!发!》,很快吸引来全国范围的关注。


在这次官宣中,南京政府表示将“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3月15日,时针越过零点,“我的南京”APP上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准时上线。


消费券到位了,就等大家出门买买买了。/图虫创意


紧随南京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掏出真金白银,加入“撒钱”行列,消费券的发放形式、适用范围更是五花八门。


3月20日起,重庆渝中区发放上千万元消费券,涵盖咖啡、购物、美食、酒店、电影、图书、景点门票、停车等多个门类。当地火锅协会甚至表示,全市数万家火锅店还要一同举办一次火锅节,用折扣吸引食客,可以说十分具有地域特色。


3月23日起,合肥庐阳区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同一天,千里之外的青岛开启“百日万店消费季”,根据《大众日报》的报道,整个消费季要“把疫情对群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光健身消费券就达到3.4亿元。


次日,广西也宣布将通过支付平台发放亿元消费券,受到扶持的本地商家达30万。


3月26日晚,南京之后,长三角另一中心城市杭州宣布将发放16.8亿元消费券提振经济。根据相关报道,首轮5亿元额度中,1500万元用于补贴困难群体,另外4.85亿元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


时间来到四月,南昌、九江、郑州、泰州、嘉兴……这份“消费券城市”的名单还在不断加长,有的城市已经把券发到了第二轮、第三轮,还有的城市变化出更多花样。


乍看之下,消费券满天飞,难道疫情期间曾被热烈讨论的“报复性消费”真的要来了?


二月份上半月,国内乘用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惊人的九成,有消费券可以买车吗?/unsplash


“为了省二十块,多花了两百”


关于消费券的使用体验,不同城市的人们也给出不同的答案。


杭州的卢炜说,自己是周围人中最早一批用上消费券的一个,从朋友圈得到消息的他早早蹲守在相关软件上,第一时间领到五张券。



相比于佛山的“餐饮、酒店、景点可用”,杭州消费券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消费券上明确写着“支持全城实体店消费”。


“之前憋在家里,好久都没去打理头发。” 拿到消费券当天,卢炜就去剪了头发,他常去的那家店刚刚恢复营业,价格不变,付款的时候消费券顺利地抵扣十块,“感觉很划算,像赚了十块钱”。


和卢炜的感受不太一样,小顾告诉我们,她的另一位同事本打算把那张“满50减20”的消费券花出去,到餐厅随便凑一凑,没想到左一道菜,右一道菜,乱花渐欲迷人眼,最后一顿饭花去两百多块,那二十块优惠反而无足轻重了。


“让我想起打折季被凑单支配的恐惧。”小顾调侃道。


别笑,美容美发或许是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图虫创意


事实上,在社交平台的相关话题下面,还有各种关于消费券使用的槽点。


有人觉得得不偿失:“用光了总额一百的消费券,各种凑单,一共花了五百,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


有人觉得消费券的额度太小:“凑单用的消费券还没有每个月扣掉的话费多。”


有人为了凑够数额,破天荒地去超市买油:“两只胳膊累得差点脱臼。”


那么,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在这个问题上,多个受访者吐露了相似的感受:这些优惠用在常规消费中体验固然不错,但为了几十块刻意跑一趟,多出更大一笔额外开支,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南京夫子庙,自古以来就是人从众的热闹街区。/ 图虫创意


很多城市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派发出去的消费券,并不是每一张都如期完成了使命。


根据相关统计,南京首批5000万元消费券用一周多的时间,完成全部三轮摇号,共摇出67万笔消费券,带动消费超千万。


佛山的首批消费券在4月头一天上线,三天内发出超过一百万张消费券,核销的不到十八万张。


相比之下,杭州的数据就要亮眼一些,当地首轮消费券兑付近亿元,带动消费超过十二亿元。


杭州的“消费券效应”,又扩大了。/ 澎湃新闻


同时,由于各个城市消费券的使用标准并不统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如果指定商家借机涨价怎么办呢?


“鼓励消费”有多必要?


三月初,流传在网络上的一份文件曾引发热议:


“区领导本周到辖区内商贸、餐饮等企业购物消费不低于100元;鼓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餐饮等服务行业消费,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个人付费;鼓励区街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到商家消费,引导和带动广大市民尽快恢复消费信心……”


这份落款为南京市秦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倡议书,破天荒地鼓励大家“吃吃喝喝”,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之大。


多家媒体证实,该文件属实。/ 南京观察


对此,新华每日电讯评论道:“要更系统地拉动消费,恢复市井活力,不妨考虑从政策工具箱里多拿出一些实打实的‘政策礼包’。”


不久后,南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用上了政策工具,拉开了消费券热潮。


相比于南京这份文件的“含蓄”,疫情以来,网络上流传的许多行业的“求救信”则显得更为直率,甚至连一向财大气粗的房企,也打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这个月初,一封《武汉中小微餐饮企业求救函》在网络流传,地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发布的数据,1月到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在疫情蔓延全球、外贸受到冲击的当下,保消费、保内需成了稳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甘肃的标准翻了一倍,每周两百。/ 澎湃新闻


不过,想要让老百姓放心花钱,还离不开一个大前提:人们有钱可花。


此前,有相关机构的分析表明,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在疫情期间调低了预期业绩,准备勒紧腰带。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券的优惠额度再大,也还不足以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全部的消费信心。


正如《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中所说:“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同样受疫情影响严重、但是尚未被消费券覆盖到的行业,等待更多政策工具的支持。


解除封城的武汉,经济亟待恢复。/ 图虫创意


直接发现金可行吗?


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有不少国家选择了直接“发钱”。


3月27日,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其中包括向个人和家庭直接支付的金额,年收入低于7.5万美元的成人会得到1200美元现金支票。


3月30日,韩国政府宣布,将向七成韩国家庭发放一次性“紧急灾难补助”,总额约为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


首尔街头人来人往。 / Luke Paris


加拿大政府在3月25日宣布,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每月获得2000加元支票,连续申领4个月。


澳大利亚政府将在本月起向低收入群体发放750澳元现金补贴,英国政府计划向符合要求的失业人员支付一定比例薪资,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也先后加入“直升机撒钱”的行列。


其实,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消费券政策,也附带有向低收入群体直接“发钱”的性质。


比如与杭州首批消费券一起发放的,还有专门针对困难群众的人均100元现金消费补助;再比如南京此次投放的七大类消费券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三类消费券是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直接发放,与普通消费券“拼手气”的形式并不相同。


往日热闹的武汉户部巷。/ 图虫创意


该发钱还是该发券?这本不应该是一个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问题,不同城市所面对的情况不同,也理应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比如进入四月,江西一些城市为了“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相继公布周末2.5天弹性作息方案。和当地的文旅消费券结合起来,亦是刺激经济的一种良性尝试。


再以广东为例,疫情以来,广东印发了《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


用人单位层面,《措施》中包括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困难企业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等相关政策。劳动者层面,对于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的应届毕业生和专车专列助返穗务工人员,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同时,针对个体工商户还有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免房租等举措。


一套组合拳,才能稳住就业、消费的各个环节,消费券只是其中一招。


繁忙的广州地铁。/ 图虫创意


在消费逐步复苏的当下,势必要在救助和刺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尝试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刺激消费、提振经济。比如放宽消费券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发券和发钱两种手段相结合,直接救助低收入群体、减免企业压力,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等等,才能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泛的行业和群体。


毕竟,面对一间间刚刚恢复营业的小门面,“满xx减xx”的消费券很必要,但还远远不足以让它们马上恢复往日的生气。


疫情之后,最先消失的可能就是你熟悉的楼下老板娘。/图虫创意


回到消费券的肇始地南京,上个月26日,《南京日报》曾刊文称赞当地某街道外籍人员隔离服务:有外籍人员网购,社区人员曾一天送出二十多趟快递,还有老外一次只买四片面包,工作人员就每天送上门。


其实,如果这种“一天二十趟快递、四片面包”的工作经验能够推广开来,对零售业的提振作用,大概也不逊色于消费券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曹吉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