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英语踢出高考?要不把语文数学也踢了吧
2020-04-15 10:33

想把英语踢出高考?要不把语文数学也踢了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十三(ID:GSSW13),作者:格十三,题图:IC photo


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说:“在日本,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60多年从来没有出国,但是他却获得了诺贝尔奖,很多出国的留学生,这个奖对他们来说都是遥遥无期。”


于是他得出的结论:“学英语耗费了中国学生太多时间,人家60年没出过国依然能拿诺贝尔奖,而我们20多年里花很多时间学英语,实际上只是崇洋媚外,是不自信的表现。”


然后“把英语踢出高考”就成了最近热议。


郑先生是位教授,是教育专家,咱也不知道浙大这么多年的选拔机制中英语分占了多大比重,咱也不太明白所谓的“英语无用论”和“把英语踢出高考”究竟是一个教授接地气的“教育解放运动”,还是一种一步到位撕裂阶层的优雅姿势。


那位“60年没出过国门”的诺奖得主益川敏英,他那篇获奖论文叫“CP violation in the renormalizable theory of weak interaction”,他平时每周在journal club上读70篇论文。人家还说了:“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中,没有比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用英语撰写文章更重要的事情了。”


你看,人家是没出过国,不等于不懂英语。


但在中国某些专家的看来,学英语浪费了大家太多时间,导致数理化一个得诺奖的都没有。


如果我们20多年来没有被学英语阻碍,不知道可以腾出时间来得多少个诺贝尔奖。


中国男足倒是没学英语,踢球水平不知提高了没有。


其实把英语踢出高考对我们有什么不好?反正我们也已经是好好学过英语的一代人了,够用了。更关键的,我不用为孩子的英语作业再歇斯底里,不用为了给他创造环境而花钱花时间带他出国旅行、买原版书、看英文影片……


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作为家长大家都应该心里有点数。


以前说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结果校外辅导机构都上市了......以前说取消杯赛,结果有证书的成了牛校敲门砖......学校不是看面相就收了你,人家看的是你的家庭对培养你投入的力度。


我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以后高考取消了英文,到时候大家都钻数理化,难分高下,高校很为难,这时候老师突然发现oh my god这里有个孩子居然英语这么好,哎?说不定能代表我们学校去藤校交流比赛再得个奖什么的?上帝为所有人关了门,但可能为他开了一扇窗。


于是家长将为了那扇窗而花更多时间去课外学英语,当然,也会花更多钱。


本来小城市和村镇就没有英语优势,现在更没优势了。然后呢,等级分化更明显了,有钱和有培养意识的家庭,越学越牛逼,反之越来越差。


你会说高考取消英语又没说不让你学英语。好的,很抱歉,我以我二十年的学习经验和我儿子近十年的学习环境告诉你,务实的中国学子只学要考的东西。


那要怎么样才能真正从根上解决英语花太多时间影响我们得诺贝尔奖?


我有两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1. 取消高考。我觉得高考的语数外和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都耽误了我专注地训练成一名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但把这个最公平的考试取消,大多数人只会更心碎。


2. 把高考英语设置成初中生标准水平。它不就是个语言工具嘛,象征性意思意思就行,剩下的查字典。但这样会面临英语老师失业,很多人也要心碎。


话说回来了,我感觉郑教授怼英语没啥毛病,但动不动和“民族自信”挂钩,这是有多瞧不起普通群众啊。我们的自信这么脆弱?


英语是门语言,一个工具。就像我们学开车,那不表示我有多热爱机械或电能,那只代表我有能力学得会驾驶,分得清左右,可以在油门和刹车中自如切换,能把交规知识和开车实践融为一体,也可以在紧急关头通过临危不乱和当机立断发现自己真的反应敏捷手脑协调性过人,还能进车友会广结良缘找到对象。


工具的最大作用和最好意义在于:回报高于付出。


否则,我花那么多时间为买车而赚钱,又花了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品牌,还花了很多时间挨教练骂和理论考大路考小路考,我也不一定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那我何不省钱省力地扑在我的拉风28寸凤凰自行车上?


学车不是对走路没自信,那只是我善于利用先进工具。利用工具也和民族自信没有关系,找个吉利汽车的说明书会发现上面写着吉利Geely金刚Cross,打开来里面一半是英文。连标榜自己是民族产业的瑞幸,杯子上最大最醒目的字是“luckin coffee”。


如果英语要和民族自信挂钩,那这些优秀的民族企业都没有民族自信吗?


很多人不但学英语,还学法语,德语,日语,希伯来语。钱钟书先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把《毛泽东诗词》翻译成了英文版,这不是民族自信?


去中国最高规格的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金融区随便找个公司,邮件里没有一句中文,那些Linda Monica Michael Jason们能流利地使用两国或三国语言,24小时跟世界搭上关系,怎么,国家和人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高级人才,都是在培养崇洋媚外?


到了一种层次你才明白,那叫工作氛围,那叫生活习惯。不自信的人觉得这是崇洋媚外,自信的人觉得这叫文化输出。


按照教授的逻辑,阻碍我得诺奖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想冲刺一下文学奖,能不能把数学踢出高考?


我花了很多时间学线性代数和立体几何,但最后我能用数学来为社会做的贡献就是每月用计算器算一下我交的医保和养老金到底有几个零。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文言文,了解孔孟之道,读过四书五经,熟背唐诗宋词,考试的时候还要默写作者的字号朝代……到头来,有几个人能随时脱口而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所以什么是“有用的学科呢”?也许我们学习,就在于学习的过程本身。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你才能抵达“有用”的某一个彼岸。


在学的过程中,理解了关于世界和人,也发现了自己的喜好和角度,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在我耗费同等宝贵时间去学的东西里,反而唯有英语是我到现在还在经常用的。教授说别用英语耽误了主攻专业学科,啥叫专业学科,我做外贸10年,离开英语我一文不值。教育专家们说话前也要考虑下大批像我这样高考英语能考140分以上、雅思能得7.5的青少年,也许这类人以后不到18岁就夭折于数理化了。


同时也不能一刀切认为英语是浪费时间,而数理化不是浪费时间。文科生哭了。你觉得快乐来自于物理实验和化学竞赛,但也有很多学生的快乐来自英语角和英语戏剧社......你觉得英语没啥用,上班和买菜根本用不上,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英语可以决定他们能跟谁对话,对话的边界有多远......


一个人从语言学习中能体现出他的追求和坚持的品质,这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我们的自信既不来自于固步自封,也不会因学习一门语言而丧失。尼安德特人学会了智人的语言,边缘山区的小孩学会了普通话,学英语不一定是为了出国,但我们可以具备多一种沟通的能力。


当然,我赞同一点——花太多时间、占用太多资源、过度注重表象、喜欢拔苗助长的学英语确实是一个毒瘤。有的小孩才四五年级就去考四级,搞得竞争扭曲,人心惶惶,但这些小孩高考都能胜人一筹吗?真不见得。


真要减少学英语压力,我觉得:一是取消所有社会英语等级考试在升学和招生中的作用;二是可以降低高考占分比重,或者高考就分科——那些要拼数理化诺贝尔奖的别考英语,至于其他99.99%的得不了诺贝尔奖的人,你何去何从自己心里没点数?


某个领域顶尖的人才不需要学英语,因为国家可以给他配一个翻译。而不是顶尖人才的人,你让国家给你配就给你配?你也配?没有顶尖人才的命,就尽量别得顶尖人才的病。


我问儿子和他爹:


“你们觉得英语和数学哪个重要?”


儿子选数学,因为他数学成绩比英语好。


他爹犹豫半天之后说:都重要。


所以你看,小孩子的取舍都是出于利己,


成人的为难是缘于曾经吃过的亏。


小孩才会二选一,


成年人两个都要。


一道思考题:


你觉得英语和数学哪个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十三(ID:GSSW13),作者:格十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