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销量见顶的大疆,转型更难
2020-05-13 11:13

销量见顶的大疆,转型更难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两周前我们提到,市场饱和下的大疆,为了开拓市场而采降价手段,但是,仍然没有换来更大的市场。在疫情爆发后,大疆的处境更为艰难。据界面新闻消息,大疆主动向上游砍掉了一些最高达 30% 量能的消费级产品,但也有个别产品加了量,主要集中在行业无人机。


很多人都指出大疆在积极地转型,但当大疆看似为了行业无人机,步出消费级无人机的舒适区时,他们实际上只是原地踏步,从来没有真正地转型。


大疆还是大疆,即便说着转型,用的仍然是消费级无人机的老套路。


大疆的三大优势


大疆自 2006 年成立至今已经 14 年,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积累多年的经验,构成了三大优势,并成为了他称霸消费级无人机的基本套路。



第一个优势,是大疆引以自豪的无人机技术。大疆在技术上的优势,比较集中于自动控制、无线图传、机器视觉以及影像技术四个板块(上图),前两者可以算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前列位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后两者相比起 Mobileye 或索尼等相关的龙头企业,在单纯技术上仍然一定距离,但在消费级无人机产业上,仍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可是,很多人以为大疆的强大主要体现在技术上。实际上大疆的优势,并不止于技术。


在 2016 年,当时大疆在无人机界别就有一个十分强劲的对手:科技领域专家 Chris Anderson 领导的 3DR。他们的无人机 Solo,比起大疆更早实现一键短片功能,更被 The Verge 评为史上最聪明的无人机。但是他们最终斗不过大疆,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他们后来这样总结其失败原因:我们生产了过多的 Solo,而对手(大疆)在此时候通过快速降价来快速铺货,掩没了市场


由此可见,大疆第一个非技术性的重要优势,是价格。大疆作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其出货量是对手所无法相比的,而且大疆产品线众多,他们也能通过关键零部件复用来增加采购量。所以他们在单纯在无人机的供应链上,更容易通过大规模采购来压低成本。因此,大疆经常通过价格战去攻击对手、并进一步控制整个存量市场。


此外,大疆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其强大的销售体系。由于大疆很早就投身消费级无人机产业,他们比任何一家无人机公司,更早经营自己的分销渠道。也由于大疆的技术优势,使他们拥有巨大的知名度,所以一般渠道也更愿意为他们分销产品,直接促使大疆产品的销量快速上升,进一步吸引新的商家为他们分销产品,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巩固大疆在无人机产业的领导地位。


但是,大疆原来拥有的这些优势,极大程度上被行业无人机市场的独特环境所削弱。大疆不但要从头开始建构相关的优势,也难以复刻以往消费级无人机一家独大。


完全不同的行业无人机客户


大疆多年来在消费级无人机积累的优势,绝大部份是基于 C 端而建立,但他们从来没注意到,在 B 端市场的策略,与 C 端完全不同。两者最重要的差异,是客户群。


C 端面对的是大量分散的用户群体,即使厂商打算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细分市场,消费级别的客户,数量仍然比 B 端的巨大得多。因此,大疆以往赖以成功的销售策略,是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在渠道铺货,并开拓一些有潜力的销售渠道,并通过快速降价,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购买自家产品。


但 B 端市场客户群远远比 C 端的要少得多,手上的资金也远比 C 端要多,所以 B 端客户选购产品时,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远比 C 端用户理性、更慎重,但在深入考虑后,B 端客户也会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产品。4要进入 B 端市场,不能单靠渠道和价格,更多的是针对性促销,在目标客户里进行深耕。


没想到的是,大疆历年来击败的大量消费级无人机对手,包括 3DR、Parrot、零度智控和极飞等不约而同地纷纷转去深耕行业无人机市场。没有消费级市场的拖累,这些大疆当年的手下败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维护客户关系,针对行业市场进行定制化产品开发。


相比之下,大疆在行业无人机市场,完全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后来者。


极飞很早就直接到田地“深耕”农机方案。图片来源:宇辰网


让我们以农业市场为例。根据腾讯深网报道,极飞在消费级市场败走后,就把资源集中于植保无人机之上。他们早期采用了服务队模式,向农民收取一定费用,直接下田帮助喷洒农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研究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同时也教育和培育市场,在意的是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大疆一开始并没有深耕用户需求,后来才意识到问题时,只能沿用消费级产品的经销商体系的老套路,一层一层的把货铺上去,在意的也就只有销售情况。但尽管如此,据媒体后来指出,大疆后来更多次通过价格战打击对手,虽然给了极飞不少压力,但仍然无法在植保无人机市场上,重现消费级无人机的统治权。


结果在 2018 年,大疆继表示放弃两三年盈利,只能亏着本继续与极飞死斗。自媒体“科技热点”甚至怀疑大疆开始出现资金压力,有可能裁撤掉持续亏损的农业事业部(按:大疆在 2019 年年底刚推出农业无人机新品)。


客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方案


为什么极飞就能深耕客户,而大疆不能?


究竟原因,是大疆从来都没注意到 B 端用户需要的并非单个产品,而是一套量身订制的解决方案。


从营销理论上看,B 端的需求由于是深入业务,面向的是具体的特定人群,他们所提的需求要更聚焦。那农业市场里的 B 端是谁?是那些掌握农业补贴的农民。但农民根本就不关心无人机还是有人机,只关心如何喷农药,效果好不好。


2016 年大疆推出植保无人机时,联同了多加金融机构协助植保团队融资,想的是如何卖“产品”。图片来源:黑马网


但大疆呢?大疆卖的是植保无人机,客户是植保无人机团队(上图),关心的是如何帮植保团队赚钱。大疆声称有超过 10,000 名植保飞手选用大疆植保无人机,但据消息指出,这些植保团队对于农业特性知之甚少,打药效率、效果都很差,把大疆口碑都做坏了。


为什么技术强横的大疆,没能造出适合农业用的无人机?


这是因为大疆一直以为农业用的无人机,仅仅需要“无人机技术”,而不用懂农业。


虎嗅先前曾提过,业内人士指大疆向来只提供飞行平台与底层技术,但不懂得如何与合作伙伴整合。此外,无论消费级无人机还是农业无人机,大疆交给代理商去销售,但大疆研发结构里,从来就没有 B 端市场常见的售前方案支持、专职售后技术团队等。


大疆的工程师无疑是很强,但当时他们始终只是无人机工程师,而不是农业科学家、也不曾下田。


大疆是没意识到个问题,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大吗?恰好相反,就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所以他们以为只需要手上的强大的无人机技术,再通过赖以成功的经销商体系和降价战术等老套路,就能克服对农业知识上的不足。但最终结果证明了:


大疆这套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赖以成功的必杀套路,在 B 端市场是行不通的。


影视行业的失败教训


如果说大疆在农业市场的失利,只是反映他们在方案上不够灵活,那他们在影视行业市场上的失利,就更能反映出行业无人机用户的特性,以及为什么大疆转型至行业无人机是如此困难。


在 2016 年,大疆推出了面向影视行业制作的一体化航拍无人机 Inspire 2,并在 2017 年推出号称拥有 S35 级别感光元件(实际只是 APS-C)的一体化航拍相机 Zenmuse X7,2018 年建立了 DJI Pro 子品牌。大疆在影像行业上的各种布局,媒体指出是要深入布局影视行业市场。


大疆多年来从事航拍业务,其无人机平台(可自由搭配不同设备的自组无人机系统)如 S1000、M600 等也多次参与影视行业制作。而且据日经新闻指出,大疆更在索尼和尼康等挖过来约 70 名技术人员,把日本定位为摄像头开发基地。大疆通过多年的影像技术、加上巨额的投资、以及周详的准备,在影视行业市场上一点也不外行,不可能像植保无人机一样水土不服。


DJI Zenmuse X7 的水平就只有专业相机的水平,远比不上连影视行业的电影机 Red Epic Dragon。资料整理自 Dxomark。


尽管不少航拍用户对着这台 Inspire 2 赞叹不已,但真正的影视行业却并不认可这台无人机的专业水平。


先前我们已经说过,大疆在影像技术已在无人机产业的前列位置,但仍然与 Arri 或索尼等影像行业前列企业,有着不少的差距。因此,Inspire 2 的航拍相机(上图上),与专业的电影摄影机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图下),更不要说这些航拍相机连电影级别的镜头 (T-Stops Lens) 也欠奉。


也许无人机爱好者会觉得这评价太苛刻了,毕竟 Inspire 2 比起 Red Epic Dragon 这种专业电影机要轻巧方便;而且单纯从无人机的角度看,Inspire 2 技术的确过硬,各种智能和避障功能,对拍摄也非常友好。


但影视行业依旧不卖账,有影视行业的摄影师更表示,无人机在行业里仍然只是配角,即使使用无人机,也只会用飞行平台挂载专业电影机。


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再强大,也弥补不了影像技术的短板。结果,大疆的影视行业产品以及 DJI Pro 这个子品牌,在 2018 年至今再也没有推出过新产品,2020 年大疆无人机已用上各种最新科技,但 Inspire 2 和 Zenmuse X7 用的仍然是 5 年前老技术。


大疆的影视专业产品线,可能已被时代丢进被遗忘的角落之中。


客户要的是会飞的行业技术


为什么大疆的 Inspire 2 没能成功打开影视行业的市场?无论大疆的影像技术再强大,但也仅仅是在无人机产业里称王而已。每一个专门的行业,均有其一定的技术门槛,大疆的很难跨越影视专业的的护城河,生产出与索尼或 Arri 媲美的相机。


那大疆强大的无人机技术,能弥补影像技术的差距吗?也不可能。


很多专业的航拍制作,也会采用接近全手动的姿态模式操作,避免智能系统突然介入而影响拍摄的流畅性。对影像行业用户来说,大疆提供的这些智能技术,一直都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而已。


当然,这并不完全代表了行业用户并不需要更智能的飞行技术,但无论是植保无人机也好、影视无人机也好,这些用户需要优先满足行业技术的硬指标,然后才去考虑无人机技术是否能帮助他们。


2019 年行业无人机市场幅盖范围。图片来源:Drone Industry Insights


事实上,当大众或媒体谈到行业无人机市场时,往往把行业无人机市场当作是一个单一市场,但没留意到这个市场,其实是多种不同专业市场的结合,当中包括有:影视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军用无人机、农业无人机等等(上图)。它们唯一的共通点,只是刚刚好需要一个飞行器而已。


行业技术导向的认知不足,才是大疆在转型行业无人机的真正障碍。


事实上,无人机产业需要针对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的方案——物流无人机可能需要定翼和多旋翼的混合模式,而影视业无人机需要的是强大的拍摄能力,植保无人机需要可靠的农药喷洒能力等等。


但这些行业技术通用性低,使每台行业无人机的开发成本变得很高,单价难以下调。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无人机是一种工具化的设备,使用次数必然比消费级无人机频密,复用次数也相当高。


因此,行业无人机的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利基市场” (Niche Market)


在利基市场上行不通的老套路


利基市场是一种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但销量又十分低的狭小的市场。这种市场的市场需求属低价格弹性,客户更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换取更优量的解决方案,因此这种市场往往是“走价不走量”:相比起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来说,利基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更重视产品平均售价和毛利率。


也由于如此,大疆更不可能复用先前提到的消费市场的老套路,必须视乎行业的特性调整策略。


由于行业无人机的成本极高,随意推动降价策略,不但影响产品的毛利率、也会使客户怕买了货后突然降价而持币观望,而且也会影响市场秩序等等。所以,大疆由于在 2017 年推出 MG-1S 时继续大幅度降价,在发布会现场被人质疑,这会使先前买了无人机的账面经销商亏损。也有影视行业人士告诉 Odin,指大疆如影 2 售价太便宜,难以通过高昂的租金来赚钱,影视设备公司因而不愿入货。


同样地,大疆也不可能像消费级无人机一样,通过产品的快速迭代模式来促销。镁客网就曾转引某经销商的话:像植保无人机这种工具性无人机迭代越快,只会死得越快;但偏偏大疆在自 2015 起,每年都会发布新一代植保无人机,经销商或是植保队不得不再次出钱购买新机,也使库存的旧产品遭受“积压”的命运。


此外,为什么专业影视用户宁愿使用大疆的 M600 飞行平台,也不愿意用大疆精心制作的一体化航拍无人机 Inspire 2?


要知道行业无人机客户不是消费级无人机客户,他们不怕安装麻烦、不需要产品易学易用,他们需要的是更高效、更灵活、更弹性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某些时候,航拍手需要更长时间的拍摄,因而必须航拍机上安装更大的电池、以及更节能的动力系统。偶尔航拍手可能需要更快的飞行速度,因而在无人机上用上更高速的电机、以及更轻更小的电池。因此,不少影视行业设备公司也会按工作需求,在无人机平台上特别为客户定制系统。但是,像 Inspire 2 一体化无人机的无人机,随了外表看起来很酷之外,就没有任何弹性可言。


Inspire 1 的 Zenmuse X5 (左)与 Inspire 2 的 X5S(右),两者的相机并不兼容,

然后 X5S 的镜头又与新推出的 X7 互不兼容,因而受到大量旧用户吐槽。图片来源:New Shooter


此外,B 端客户每一次迭代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所以产品的兼容性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不少影视行的用户偏向使用飞行平台,也是可以通过逐步的升级,降低每次升级的成本。但大疆的一体化产品,往往就缺乏兼容性,不少大疆的老用户就曾不断吐槽 Inspire 2 无法支持老款 Inspire 1 的各种配件,他们除了要花大钱买新机器之外,以往的旧设备也只能报废不用、或是贱价出售。


从此可见,大疆在进入行业无人机市场时,因为一厢情愿地复刻消费级市场的“成功”,浪费了多少资源、犯了多少错误、错过了多少市场?


大疆真的在转型吗?


由于疫情爆发的关系,大疆的行业无人机曾经火了一会儿,但如果细心观察,这些疫情用的无人机方案要不就像无人喊话一样,仅仅只是个噱头、要不就像虎嗅先前提到的无人机测温,在技术上根本不成熟。真正能判断大疆的前途,仍然是他们如何制定行业无人机的策略。


目前而言,大疆的行业无人机还是老套路:通过 RTK、热成像技术、三维建模等几个功能性模块、及大疆司空、大疆智图等功能应用,再搭配在通用化、一体化的防水防尘无人机之上。你想要电缆巡检?可以要 A+B+C 这个套餐;你想要安防监察?试试 B+E+F 这个套餐也行。


大疆全新行业无人机 M300 RTK 的智能跟踪功能。图片来源:大疆创新


表面上,大疆的行业无人机就是一台多功能的无人机,但骨子里就是一台改装过的特种消费级航拍无人机。以大疆最新推出的行业无人机 M300 RTK 为例,里面就复用了多种消费级航拍机的功能(上图)。大疆认为改装过的特种航拍无人机,就能同时胜任应急搜救、消防救援、警用执法、电力巡检、油气巡检等各项复杂而艰具的重要任务。


那为什么单单是在影视行业,就需要大疆特别推出一台 Inspire 2,然后再推出了好几个相机、镜头、SSD、以及遥控器?为什么单单是针对农业,就需要大疆特别推出好几台植保无人机,还要打算两三年不盈利?就是因为应急搜救、消防救援、警用执法、电力巡检、油气巡检等行业场景,没影视行业和农业复杂吗?


拍摄也好、测绘也好、建模也好,这通通都是大疆把航拍上的的优势,包装是行业所需要的功能。这只是大疆的优势,但这真的是行业需要的的功能吗?


大疆并不是给行业场景带来创新和突破,甚至很难说大疆有对行业场景有着深刻的认知。多旋翼无人机平台是大疆的优势,但是除此之外,大疆真正有带来新的行业需要的功能和突破吗?请想像一下,如果没有极飞等无人机公司的推动,大疆可能就把这台 M300 RTK 拿去为农田做测绘,搞不好仍然要让农民自己下田喷洒农药。


有行业里相关从业人员说过:目前限制行业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的重点,“是已经找到的痛点还不够痛”,所以,现在的行业无人机的所谓需求,全部都不是刚需,但是,需求从来都不是找出来,而是创造出来的。


如果大疆还以为以往的消费级别的套路,可以在行业无人机上复制,如果大疆还不懂得针对行业深耕需求,那大疆根本从来也没真正转型。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