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开始卖快餐了
2020-05-25 19:32

海底捞,开始卖快餐了

题图来自捞派有面儿,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


海底捞悄悄杀入快餐业。


继北京面馆“十八汆”火了之后,海底捞加紧脚步布局线下快餐。投资界获悉,近日,海底捞于成都金牛区肖家港附近开设新快餐门店“捞派有面儿”。相比十八汆客单价二十来块,这一次“捞派有面儿”要来得更实惠,最高单价7.99元,甚至2.2元就能吃到一碗特色凉面。


实际上,海底捞并不是第一个下沉做快餐的连锁餐饮巨头。早在2015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释放出了要大力进军快餐的信号。只可惜,从“西贝燕麦村”到“麦香村”,再到“西贝Express”,西贝的快餐从来没有做好过,5年跌了5次跟头。


显然,“小而美”的快餐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海底捞试水的“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更像是其成长降速焦虑下的产物。而在西贝栽了不少跟头后,背靠多年以来的优质供应链、中央厨房以及高水准数字化服务,海底捞此番进军快餐,胜算几何?


2.99就能吃到一碗面,海底捞进军快餐


海底捞盯上了快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海底捞在成都金牛区肖家港附近开了一家新面馆,取名为“捞派有面儿”。该门店覆盖面积约有200平米,分上下两层,可同时能容纳62位食客。菜单上主打成都口味,“捞派有面儿”共设有12款品类,餐品以汤面+干拌面为主,最高单价为7.99元,甚至花2.99元就能吃到一碗特色凉面,价格尤其实惠,远低于同城所有面馆。


不过,透过大众点评对该店的评价来看,“捞派有面儿”于2019年年底就已经开始营业。半年快要过去,目前这家门店的评分为3.78分,大家褒贬不一。有食客评价称:“能在这个地段控制在10元以内,实属厉害。”但也有人认为:“味道很一般,除了便宜,没有记忆点。”


海底捞对中式快餐早已虎视眈眈。去年11月,海底捞通过收购Hao Noodle切入了拉面品类。当时海底捞表示,面馆的目标业务能够为海底捞集团业务提供协同效应,并符合海底捞集团的战略方向及发展计划。


与此同时,海底捞在北京酒仙桥开出了它的第一家自营小店--十八汆,主卖面条、茶饮、甜品和早餐,店内设有小菜区、饮料区和选面区。其中,面食共有6种,包含了京城茄子打卤面、番茄鸡蛋打卤面、炸酱面等北京经典菜式。价格方面,面价最低9.9元,最高15元,极具性价比。


十八汆的店内环境与普通快餐店没有太大差别,最大的不同在于,十八汆被赋予了更多的科技感。据了解,在结账环节,食客只需将选餐盘放置在智能结账盘上,机器将对菜品进行图像识别,自动生成账单,再由食客扫码结账。就餐结束后,食客也需要自己将餐具送到回收处,整个就餐全程自助且智能。


这两家店开得着实低调,店内没有任何宣传语,表面来看也没有太多海底捞的影子,更不用说附带海底捞的logo。直到翻开它们的股权图谱,神秘面纱才得以揭开。




企查查数据显示,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的大股东皆为新派餐饮,即海底捞旗下全资子公司,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都指向了海底捞。与此同时,背靠海底捞,两家面馆的食材均来自知名餐饮供应商蜀海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皆为用友餐饮云。


西贝为它跌了5次跟头,这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海底捞看中的无疑是巨大的中式快餐这个市场。


快餐的精髓在于一个“快”字,相比正餐、火锅,小吃快餐的进入门槛低、复制速度快。而随着快餐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餐门店占比也不断上升。根据《2019中国快餐产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快餐门店数在餐饮行业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长到2019年的49.2%,几乎占到整个餐饮行业的半壁江山。


这是一个具备刚需属性的行业。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紧张,人们更加追求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外卖平台的崛起,极大地促进了快餐市场的发展。单价低、速度快,让快餐店更有竞争力,这类型的店不仅客群更广,翻台率、消费频率也比较高。


资本也未缺席这门生意。真格基金、青松基金、险峰常青等投资了小恒水饺;今日资本、弘毅投资出手西少爷;IDG资本、真格基金加码伏牛堂,在港递交招股书的九毛九背后也有IDG的身影。


然而,资本的加持也无法掩盖这个领域有品类、无品牌的窘境,整个市场杂乱无章,缺乏正规军。在与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同等价位的赛道内,更是以夫妻经营的小店为主,它们大多管理困难,无品牌、无服务、无环境,食品安全问题也难以保证。数据显示,中式快餐门店连锁率为55.1%,远远不及西式快餐78%的门店连锁率。


随着连锁餐饮巨头的入局,这个混乱散落的市场或将被重新定义。只是,海底捞并不是第一个下海做快餐的连锁巨头。早在2015年底,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颇具远见地表示:“只有做快餐才能把西贝推成国际大牌。”随后,从“西贝燕麦村”到“麦香村”,再到“西贝Express”,贾国龙折腾了好几年,只可惜,西贝的快餐从来没有做好过。


屡战屡败,屡败再战,贾国龙还是不肯放弃中式快餐这块香饽饽。几乎在海底捞快餐店十八汆开业的同一时间,西贝放出消息,正在筹备新的快餐品牌“弓长张”,定位国民食堂,主打33道现炒下饭菜。


西贝和海底捞的掺和,让快餐赛道开始变得热闹,但这并不能代表这是一门简单的生意。就像贾国龙经历过多次碰壁后所反思的那样:“4年了,6000多万扔进去,西贝五代店(即快餐项目)还没找到感觉,而且越找越乱,越往深探越发现,这次需要的能力,和西贝30多年构建的能力不一样。西贝一直是高举高打,优质优价,但在‘小西贝’探索上,这一套不好使。”


上市一年半,狂飙后增速下降,海底捞开始焦虑


海底捞的此番动作,更像是在缓解自身的增长困境。


上市一年半,狂奔路上的海底捞开始降速,天花板逐渐显现。从海底捞2019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得益于大力扩张门店,海底捞的营收猛增,但其翻台率、单店营收、净利率却都在下降,对于一二线消费者拉新困难的问题更是突出。


财报显示,海底捞的增速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3.04%,净利润的增速直接降低了17.72%,整体翻台率从2018年的5次/天下降为4.8次/天。与此同时,海底捞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6%,其中一二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0.2、-1.9%,这与2016--2018年的14.1%、14.0%、6.2%相比,降速明显。这直接表明了,海底捞在一二线城市的门店增长已经停滞。


纵观整个中国餐饮市场,各大玩家早就开始布局自己的子品牌,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外婆家旗下有炉鱼、锅小二、UNCLE 5 等 16 个子品牌,九毛九也推出了太二酸菜鱼、2颗鸡蛋煎饼等4个不同品类的新品牌。


而1994年就成立的海底捞,篮子里却只有“火锅”。眼看业务发展速度收窄,新对手层出不穷,消费者开始流失,海底捞的焦虑不言而喻。凭借多年积累来的供应链、中央厨房和数字化运营优势,海底捞此刻打入快餐领域,似乎也是顺水推舟。


觊觎快餐已久,海底捞终于出手。只是,快餐是需要强大系统支撑的食品工业,与“火锅”经营方式大相径庭。这一回,海底捞能成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