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狠狠抽了“离婚冷静期”一耳光
2020-05-29 16:00

这部电影,狠狠抽了“离婚冷静期”一耳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头图来源:《耳光》


这两天最重要的一条热搜:



之前被网络群喷的#离婚冷静期#真的通过了。


正在修订的《民法典》草案中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单方面不同意,就可以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在正式讨论这个话题之前。


鱼叔想先来讲一个关于离婚的故事——


《耳光》(Thappad)



印度电影在近几年频频刷屏,除了工业制作层面的水平足够优秀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敢于剖析尖锐的现实话题。


无论《摔跤吧!爸爸》中对于女性权益的发声,还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对于宗教和政治的反思。无不直击一个平凡社会中的痛点。



本片也不例外。


故事讲述了一个耳光改变了一位印度家庭主妇的故事。背后反映的则是导致“家庭暴力”的社会文化现状。


女主角名叫阿姆丽塔Amrita。她本是住在高档别墅、生活条件优越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



家庭是她每天生活的重心:准点起床、检查婆婆身体、为丈夫准备早餐、出门陪朋友女儿练练舞蹈…… 


简简单单,没什么大烦恼。


长辈朋友眼里,她最大的“福气”就是嫁了个好老公——维克拉姆Vikram。



出生富贵、事业有成。年纪轻轻就凭借在公司的几年打拼赢得了派驻伦敦当区域CEO的机会。


为了庆祝升迁,夫妻俩还特意筹划了一次盛大的家庭Party,邀请所有亲朋好友来见证这一家人的幸福。



然而,派对开到一半,丈夫却意外得知自己遭人“暗算”,区域CEO的职位被他人内定。怒不可遏的他当场跟上司争吵起来。


眼看矛盾激化,阿姆丽塔急忙赶来劝架。


谁想,丈夫甩开她的手,转身就打了她一个耳光。



一句话没说,丈夫就离开了现场。


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却没有一个人真正上前安慰。


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让阿姆丽塔丢了魂。



第二天,丈夫宿醉醒来,他察觉到了妻子的状态不对。聊起昨晚的状况,却没有道歉。


或者说,根本没意识到需要道歉。


丈夫开始吐苦水,讲述自己“失态”的心路历程。但说来说去,只有自己在公司遭受到的委屈。


没有一句对妻子的体恤和歉意。


似乎言下之意是,我太委屈了,所以我没有错,你理所应当地该谅解我。



阿姆丽塔却始终不说话。


她思索了两天,决定回娘家冷静一段时间。


在旁人眼里,“一个耳光”似乎算不上什么事。


丈夫不理解妻子为什么因此闷闷不乐;娘家人也不理解她这么做有什么用。



一段时间后,阿姆丽塔依然没有回家。


她等来了上门的丈夫。


但不是郑重道歉,而是一番指责和争吵。


丈夫:我们要把家庭荣誉要当回事。当妻子的不应该像这样随便离开丈夫。



之后,她又等来了丈夫的法律通告。


通告让她得知了一个让人稍感震惊的法律条文——


根据“婚内夫妻同居权”(Restitution of conjugal rights)的相关规定,维克拉姆有权要求妻子回家居住。


《印度婚姻法》相关条例(类似规定在不少国家法律中存在,但不涉及强制措施。)


果然,就连法律都没有站在她的一边。


女律师给了她三个选项:回家、司法分居或离婚。


阿姆丽塔思考片刻,选择了离婚。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所有人都因她的选择吃了一惊。


连女律师都不禁问她:只是因为一个耳光么?



这太不符合“常识”了。


别说一个耳光了,哪怕是遭受了拳打脚踢,很多女性也都会选择回家。


和她关系还不错的婆婆告诫她:女人要学会默默忍受。



不要因为一时情绪,“舍大求小”。


亲生母亲也站到了对立面。


她认为两口子闹点矛盾“无可厚非”,但把事情闹到离婚的地步就太离谱了——


我从没想到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女儿离婚。我们父母做错了什么吗?我们养活她、教育她、给她结了一个好亲家。现在她应该承担起责任了。既然是她的家,就应该守护好它。女人应该学会忍受,去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



丈夫身边的朋友们,无法理解这种“小题大做”——


“当你真爱一个人……发自内心爱一个人的时候。一点身体上的小碰撞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种爱的表现啊。”



而丈夫更是理直气壮:不就是一个耳光么?而且这只是第一次而已。


一个耳光算家暴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家暴应该是童年阴影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那样的。



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当然是。


而打耳光,不仅涉及到肉体层面的伤害,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侮辱。



在中国古代,掌掴是最常见的刑罚之一,把“羞辱、惩戒、鄙夷”的痕迹最直白地留在一个人的脸上。


老话中所谓“打人不打脸”,指的就是不要把人贬得太低、太过分。


在家庭单位内实施暴力,当然是家暴。


更重要的是,对于阿姆丽塔来说,她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


首先,家暴只有零次或无数次。


当第一次动手被纵容过去,等在后面的或许是更多的暴力。


这次是工作不顺心,下次就可能是出门没带伞,菜里没放盐。


施暴的理由,千千万。


其次,她真正失望的是丈夫对待自己的态度。


对方摆出了许多的借口,工作不顺心、怒气上头了、喝醉酒、意外失手……


在犯下错误后只想着辩解、洗白自己的施暴行径。


坚持“男性的尊严”,连一句道歉都说不出口。


家庭暴力被施暴者、旁观者有意忽视、淡化,甚至被解读为“打是亲骂是爱”。


阿姆丽塔意识到,自己努力的付出只换来了冷漠和轻视。


当丈夫回过头来反问她为何不能体谅自己、指责她为何不能放下这个小过节时,她这样回复道:当初你遭受不公,因为对公司投入了太多情感而无法释怀,如今,我花了一辈子在你身上,你又叫我怎么放得下?



将心比心。


当丈夫要求妻子“谅解”他被公司辜负的心情时,却丝毫没有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妻子造成的伤害。


自己的难过那么重要;


为什么对方的就可以一笑了之?


这是阿姆丽塔结婚之后失去的东西。


她接受过良好教育、有过成为舞蹈家的梦想,却因为要当家庭主妇而失去了自己的追求和快乐。


如今,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


故事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指向了更深的地方。


在剧情的演变之中,我们发现剧中每一个接受现实的女性似乎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


哪怕是反对女儿的母亲,也曾为家庭牺牲过自己的梦想。


“我也希望女儿能成为像Sitara Devi那样的舞蹈家。就像我父亲希望我能上All India电台唱歌一样。但是我得作出妥协不是么?我母亲说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外婆把想法强加给了母亲,母亲又把想法传递给了女儿。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委身于“家庭责任”的她们坚信于自己的文化,盲目地向下一代传递着自我牺牲的价值观。


最终丢掉了自己,也坑害了女儿。


影片中的女主角,面对尊严的践踏和忽视,勇敢地选择说“不”。


她有勇气是因为她有底气。


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有吃喝不愁的小康之家在背后撑腰。


面对她的倔强,影片结尾也很Happy Ending。


当着所有人的面,婆婆代表一代人向阿姆丽塔道歉:


这不是你的错。


这是我们为人之母的错,也是他们为人之父的错。


我们从来没有教过儿子不可以去打女人。


当你的母亲叫你沉默时,她也犯下了过错。



但这样的结局是很理想化的。


对于那些生活在更低阶级的女性来说,她们或许遭受着更严重的家暴却无处申诉。


在传统观念你的束缚下,第一想法往往只是忍受。


例如片中女主的保姆。


“我丈夫昨晚又打我了。但我没跑。我想了想……如果他哪天真把我关在外面。我又能去哪儿呢?”



在离婚这件事上,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妇其实是非常弱势的。


在财产分配时,常常会被指责“不赚钱就不配拿到一半财产”。可是她们在一个家庭里007的工作强度谁又体会过?


电影中,女主以“要自由不要钱”的大无畏方式回避了这一话题。


但现实中呢?


面对种种不尊重甚至家庭暴力,哪怕鼓起勇气想要离婚,还得面临“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口口声声说着,不希望“随意离婚”造成负面社会影响。


可又是否想过,一个真正在婚姻关系中遭受迫害的女性,要鼓起勇气离婚本身是多么不容易。


扛住传统观念、亲朋好友、丈夫威逼等等压力还不够,官方还要往上面踏一脚。


事实上,离婚本身需要一个互相告知、互相冷却的过程,绝大部分的离婚都是深思熟虑、双方认可的。


哪怕真的反悔,想复合、复婚,都不成大问题。


但对于想离却离不成,一方想逃,另一方紧紧拴住的状况,无疑是反复折磨。


更何况,在一些具体案件中还可能存在,在冷静期内偷偷转移个人财产,或暗中销毁出轨等不利证据的行为。


甚至是人贩子买卖妻子等行为,也有了更多的空子可钻。


在#离婚冷静期#的话题底下,有一条高评高赞的帖子@果子狸7777:



其中提到,1950年《婚姻法》起草时,邓颖超就主张:不加条件地允许一方坚持想离即可离。



在《耳光》这部电影里中,习惯了享受既得利益的丈夫,用一个巴掌打醒了处在“美好幻觉”中的妻子。


它让她看到了所有的不公平,那些即便曾经见到过、也会视而不见的事情。


女主选择了一条自我尊重的道路。


这条路,如果走的人多,自然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但若故意放上栅栏和障碍物,只怕荒草会卷土重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