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巨亏50亿上市:营收全靠“爸爸”,赚钱还很遥远
2020-06-06 11:07

达达巨亏50亿上市:营收全靠“爸爸”,赚钱还很遥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财经(ID:rancaijing),作者:周继凤,编辑:金玙璠,题图:达达官网


即时配送三巨头之一的达达集团(下称达达),昨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确定发行价为16美元/ADS(美国存托股票)。其中此次上市发行规模为2000万ADS,每ADS代表4股普通股。如果全额行使“绿鞋机制”,达达集团IPO募资规模约在3.68亿美元,约合26.1亿元。

 

在中概股齐齐准备回归的当下,达达选择赴美上市并不是一个好时机。上市当天的开局就不太顺利,开盘价18.30美元较发行价16美元高开14.3%,但随后大幅跳水跌破发行价触及15.24美元,跌幅一度达到20%。截至收盘,达达报收15.99美元/股,市值34.97亿美元。

 

来源 / choice

 

事实上,瑞幸造假事件后,中概股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大幅受损。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又名“Kennedy法案”)。一位分析师对燃财经称,如果这个法案再经众议院通过,会直接对拟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和已经上市的中概股有重大影响。

 

该法案要求证券发行人证实自身不受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聘用海外审计公司的发行人必须对报告真实性作出保证,并接受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查,如果连续三年PCAOB不能对海外审计公司进行审查,将禁止发行人的证券在交易所和其他场所进行交易。

 

如果该法案最终通过并落地,中概股就必须接受PCAOB对会计底稿的审查,但这将违反中国的法律法规。

 

除此之外,瑞幸之后,纳斯达克也提高了IPO的门槛,募资金额要达到2500万美元或至少上市后市值的1/4。这也是纳斯达克首次对IPO规模设定最低数额。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提高严查力度。比如据证券时报网的消息,SEC将对一位举报人提供近5000万美元的奖励,该人对公司的不当行为提供了详细的一手资料,从而成功实施了执法行为。这也是SEC举报人计划所授个人的最高金额。

 

回看即时配送行业,近十年的发展期内,争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战役从未停歇。

 

这个赛道拥挤不堪、巨头林立,而达达虽然背靠京东,但业务模式单一,常年亏损,营收和融资一直依赖京东、沃尔玛,如今欲抢即时配送第一股,能收获资本市场的认可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即时物流企业来说,技术的差距已经近乎于无,未来要拼的是资本和人才,持续靠金主爸爸输血的达达,似乎也难以为继、需要上市进一步续命。

 

靠金主爸爸输血撑起一片天


达达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蒯佳祺在上市仪式现场分享了几个关键词,其中一个是“创造价值”——我们为所有零售商伙伴、所有品牌商伙伴、所有的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除此之外,蒯佳祺还表示:“坚持共赢。我们永远不跟零售商竞争,我们永远不会变成零售商,我们永远只会帮助我们的零售商、品牌商伙伴越做越好。”

 

成立于2014年的达达,在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成立了新达达,其业务自此与京东到家密不可分。招股书援引艾瑞咨询的报告称,其运营的京东到家以GMV(成交总额)计算是2019年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而达达快送按订单量计算则是2019年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

 

从营收来看,2017年-2019年,达达分别实现营收12.18亿元、19.22亿元、 30.99亿元,2020年Q1季度达到了10.99亿元,几乎要追上2017年全年的营收;增速惊人,2018年同比增长57.8%,2019年同比增长61.3%。

 

数据来源 / IPO招股书  制图 / 燃财经

 

但具体来看业务,情况并不乐观。

 

达达的营收主要分两块,一是服务收入,包括点对点的跑腿服务,将消费者和零售商联系起来的市场服务,也就是B2C的配送服务,以及线上营销服务费和包装费;二是商品销售收入,主要是向骑手出售配送设备。在2019年以前,达达还尝试过无人零售货架,这一业务后被终止。

 

这些业务主要由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个平台承担。其中,达达快送主要提供同城配送服务,京东到家的收入源自向商家收取配送服务费、商品销售佣金、线上营销服务费和包装费。

 

两项中,服务收入一直占大头,自2017年以来至今的占比均在95%以上,且这部分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股东的供血,而另外的销售收入微乎其微。

 

数据来源 / IPO招股书  制图 / 燃财经

 

财报显示,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Q1,达达净收入的56.7%、49.1%、50.5%和37.8%分别来自京东的收入。另外,2018年、2019年及2020年Q1中,净收入的4.6%、13.0%和14.9%来自于向沃尔玛提供的服务。

 

总的来看,达达的抗风险能力弱,在过去三年里,来自关联方的净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6.73%、53.72%、63.4%。也就是说,达达半数以上的收入都得靠金主爸爸,而且依赖性逐年递增。

 

从股权架构看,上市后,达达与关联方并没有解绑,反而进一步加深。IPO之前,京东持有达达51.4%的股权,上市后股权稀释至47.1%。2016年6月,达达与沃尔玛集团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达达负责配送沃尔玛集团的货物,随后的2018年,沃尔玛又对达达追加了3.2亿美元投资,IPO前沃尔玛为第三大股东,占股10.8%,IPO后股权稀释为10.5%。

 

达达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常年处于负数状态,资金补给一直依靠外部融资,自成立以来,达达先后获DST、红杉、京东、沃尔玛等顶级风投基金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八轮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1亿美元。

 

但2019年一年的现金流净额为负的15.87亿元,而目前他们账上的现金、短期投资等资产加起来不到2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IPO融资是必然选择。

 

一项不赚钱的买卖


除服务方单一外,达达的业务也颇为单一,主要是即时零售和配送。

 

我们拆解美团的业务发现,外卖是总收入中占比56%的核心业务,但以2019年第四季度为例,外卖订单25.1亿单,以每单不到2毛的利润计算,利润是5亿元,仅相当于四季度整体净利润的1/3。

 

即时配送业务盈利难,在达达身上也验证了这一点。2017-2019年,达达累计净亏损49.97亿元,加上2020年Q1亏损部分,则累计亏损了52.76亿元。

     

数据来源 / IPO招股书  制图 / 燃财经

 

钱都花在哪儿了么?

 

其中,养活骑手是一大支出。财报中就点明了,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激励措施是运营和支持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业务的继续扩展,这部分成本将持续增加。

 

为了不断教育市场吸引用户,达达还需要补贴。2018年至2019年,达达的活跃消费者从470万增加到2440万,但2017年-2019年间,为了争取到这部分用户,达达向京东到家投入的激励费用分别为3.621亿元、7.825亿元、9.377亿元。

 

除此之外,在达达快送上下单的用户,达达同样提供优惠劵或是折扣,这部分会被计入营收减少。近三年,达达在这部分的客户奖励分别为8250万元、9050万元、8770万元。

 

也就是说,订单增加,骑手的成本增加;达达快送上的用户增加,成本也增加;京东到家的消费者增加,补贴费用增加。三方挤兑之下,高额亏损也就难免。

 

制图 / 燃财经


且这一模式,在达达上市之后似乎也不会有明确的改变。达达在招股书明确计划将募集资金的约35%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约40%用于营销推广和扩大用户,剩余资金将用于公司的一般用途,包括营运资金以及潜在的策略性投资和收购。也就是说,扩大用户和推广还是重中之重,亏损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物流行业顾问王大力也对燃财经表示,即时配送是各巨头为了完成自身业务或服务流程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但是实际赚钱能力有限。

 

即时配送必有一战,达达胜算几何?


即时配送已经发展了近十年,除了蜂鸟、闪送、UU跑腿这些主做即时配送的企业;传统快递业如顺丰也横插一脚,利用自家运力的空闲时间段来承接“同城急送”;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巨头、新零售起家的盒马鲜生,同样在争夺这一市场;四轮车、两轮车主将滴滴也在今年三月份推出跑腿业务。

 

业内人士杨明称,目前即时配送的玩家主要是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配送、达达集团、菜鸟点我达、顺丰同城急送等几家。整体来看,即时配送需求的网上实物消费包括餐饮外卖、商超宅配、生鲜鲜花、药品等,其中,市场仍以外卖为主,而外卖中美团份额较大。

 

从模式上分,即时配送主要分为B2C 、C2C两种。王大力称,B2C业务模式简单流程化,易管理,一般业务量有保障,问题是业务量不足情况下的成本问题;C2C是平台公司设计的众包模式,理论上,点对点的速度最快,但安全管控和业务管理、人员管理的难度较大。

 

杨明认为,这两种只是进入的切口有别,像美团早期的骑手从平台抢单模式、如点我达等采用的平台派单模式,各有优劣。从目前来看,C端客户是规模和流量的支撑,B端客户是深度商业价值的支撑。

 

他进一步表示,疫情带来的传统消费渠道的线上迁移,给即时物流带来了增量。更重要的是,它是连接小B和C端的一个渠道,短期内获得的是物流收益,但长远沉淀的是场景数据带来的价值,以及打通B端客户消费的入口。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本地零售业仍是中国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本地零售市场的线上到线下渗透率仅为0.6%。而B端市场,一向是互联网企业流量的入口,抢占小B端,成为了各家的必争之点。

 

据《2019年第1季度我国即时配送商场研讨陈说》显示,蜂鸟配送、达达集团、美团配送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8.4%、25.6%和24.8%。而即时配送的市场规模的增速在放缓,我国即时配送市场交易规模在2019年第三季度达到795.2亿元,环比增长仅为3.5%。

 

但这个市场中的各家都虎视眈眈。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20年Q1财报电话会议上讲到, “疫情促进消费者有机会意识到使用我们的即时配送服务,购买餐点以外的其他物品的价值和便利性。2025年美团点评达到每天1亿订单的目标不变。”

 

美团的野心从来不只在外卖业务上,对非外卖业务的B2C同城配送生意也势在必得。2019年,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对便利店、传统商超、近场零售、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

 

在美团逐步向生态化布局介入包括打车等市场后,一直弱化生态外延的滴滴因为同城出行服务受到挤压,也在今年3月份试水跑腿、货运等业务,从“运人”走向“运货”。

 

来源 / 艾瑞咨询报告《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另一位巨头阿里已开始全面布局。今年3月,阿里全资收购即时物流创始者“点我达”,旗下的即时物流品牌“蜂鸟”也已独立。除此之外,盒马鲜生也成为抢占即时配送生鲜赛道的主力军。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达达靠什么抗衡?

 

“除了外卖之外,即时物流更多是长尾市场挖掘需求,入局即时配送、如今逐渐崛起的几家企业都具备超级流量入口,因此不具备超级流量入口的企业就相对被动。”杨明表示。

 

在他看来,达达的优势在于有超级流量入口,可以直接导入需求,这是部分社会即时物流不具备的,京东生态圈已经包括沃尔玛、国美等实体零售企业,背靠京东、沃尔玛、国美等本身也有B端优势,达达在小B端应该更有作为空间。

 

至于未来的竞争,杨明认为,即时配送在竞争早期是平台技术的竞争,未来主要看各家生态协同的数据获取和驾驭能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杨明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