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狗哨”的人
2020-06-11 11:37

吹“狗哨”的人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不成熟研究(ID:PSR-26),作者:罗雨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反种族主义抗议游行在美国各地持续爆发。其直接的导火索事件各大新闻已有详尽的报道:George Floyd(黑人男性)在超市使用了一张20美元假钞,并拒绝退还假钞购买的香烟。警察将其逮捕后,用膝盖将其脖子按在地上。8分46秒后,George Floyd死亡。


之后事件的发展或许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一步步升级成为了全美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社会和政治事件。抗议游行的方式以及民众的诉求也在不断地“进化”、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平抗议与暴力“打砸抢烧”并存,警察与示威民众发生对抗,各大城市实施宵禁,部分地方政府考虑削减警察局的开支甚至解散警力……


“种族主义”这四个字大部分人并不会感到特别陌生。但对于许多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的看客来说,此次抗议游行的诉求离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是关心的日常话题其实还是隔得有些远。整个“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有时翻译作“黑命贵”——甚至会在其他人种的社区内部(包括亚裔)引起一些质疑和反感。


George Floyd事件本身以及相关的抗议活动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这可能反倒令重视遵纪守法、修身齐家的旁观者们难以真正地共情。


但其实,就在George Floyd死后抗议开始的同一天,纽约市的中央公园也同时发生了另一件蹿红全网的事件。公共空间里的日常冲突,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种族主义的本质。


Christian(黑人男性)是一名观鸟爱好者,纽约居民。他在中央公园观鸟时,遇见了在树林中遛狗的Amy(白人女性)



根据公园的规定,此处遛狗需系狗绳,而Amy的狗并未系狗绳。于是Christian当场提醒了她。Amy在被提醒后仍然拒绝系狗绳,Christian便开始用手机录影。


视频中,Amy生气了,要求Christian停止录影,并对他说到:“我要打电话报警了。我会告诉警察说有非洲裔男性在威胁我。”



Christian说到:“你请便。”


于是,Amy拨通了电话,并如她之前所说的一样,告诉警察:有人——一名非洲裔男性——正在中央公园威胁她。Amy在报警电话中重复强调了“非洲裔”这个词。


在美国,有个政治概念叫“dog whistle”,字面翻译为“狗哨”,指的是一种“说者有意、听者也有心”的隐语。


因为狗的听觉频率高于人类,所以有种特定的唤狗哨子发出的声音是只有狗能听见而人类听不见的。“吹狗哨”所比喻的人,表面上是在讲着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特定的目标群众来说,其所言之事则是另有含义——政治家就常运用这种方式,将具有争议的立场委婉地表态给自己的支持者。


Amy报警过程中所说的“有非洲裔男性威胁我”就类似于一种狗哨。她说的话表面上来看只是在形容Christian的基本特征而已——Christian是黑人没错。但她在真正报警之前,就特意地警告Christian:“我会告诉警察说有非洲裔男性威胁我”。这就说明,她自己非常明白“非洲裔”这个词在警察耳朵里的意义,同时,她知道Christian对这个词的含义也是很清楚的——“非洲裔”这个词除了形容黑人的身份特征以外,还暗示了危险、攻击性等特征,这些都能让警方来将Christian“绳之以法”。


如果你听懂了Amy所吹的狗哨,你就会明白:在这个事件中,Amy其实才是朝对方发出威胁的那个人。


后来,当警察赶到时,Amy和Christian都早已离开。视频上传至网上后,Amy“火”了,引爆了全网的愤怒。最终,Amy道歉,并被公司炒掉。



公园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这里虽不会有假钞,但毕竟作为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公园里总会有不同的人相遇。就连独自遛狗和独自观鸟的人也可能会有小摩擦。


如果公园是个平等、公平的环境的话,那么摩擦的双方或许也可以用和平、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但公共空间却不一定总是平等、公平的。“种族”可以作为一种权力关系,让公共空间在顷刻间失衡。


在之前描述的事件中,Amy在争执中是理亏的(系狗绳是公园的规定),但她认为,只要在报警时强调对方是“非洲裔”,那么政府的执法机构就很有可能会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哪怕Christian其实才是在原事件中有理的一方。事实上,Christian本人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且是纽约奥杜邦协会(专注自然保育的非盈利组织)的主任之一,在中央公园观鸟多年。在学校和职场,个人履历和品性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但在普通的公共空间中,这些信息人们都看不见,肤色作为显露在外的基本特质,加上社会中对特定肤色人群既有的偏见,有可能会成为决定个人命运和权力关系的唯一因素。


George Floyd之死象征着美国警察对黑人族群的不公。如果这件事有些令人难以共情,那么Christian/Amy事件或许可以让人更加直接地体会种族主义的本质:在中央公园里,哪怕你本身没有犯错,但你的肤色,可以成为其他人让警察来逮捕你时所打出的唯一“王牌”。


有些人可能会说,在美国,非洲裔本身的犯罪率本身就高于其他种族,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没错,但是,基于一个群体的某些特质而对该群体中的个人(如Christian)进行笼统的迫害,这正是种族主义的底层逻辑——正是因为这种迫害普遍存在,“非洲裔”这三个字才在美国执法系统里会有特殊的含义;也正是因为这种迫害普遍存在,Amy才能在中央公园的冲突中吹响狗哨。


亚裔在美国也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在新冠疫情的爆发期,就有亚裔被其他族裔辱骂甚至殴打的现象,或者在公共场所被其他人避而远之——这其实也是一种冷暴力。


疫情暴发后,哪怕你自己做好了防护、对自己对他人做到了万分负责,但只因为新冠疫情最初是在亚洲大规模暴发,作为亚裔的你也会被施暴者认为是病毒的携带者。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因为人们不应该基于一个地区的某些特质而对来自那个地区的个人进行笼统的迫害。


你感到愤怒,除了因为歧视本身会带来的不安和不愉快,更是因为歧视亚裔的施暴者剥夺了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特殊性,抹杀了你作为“人”的权利。在个人层面,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权利,和“政治正确”无关。


Christian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I am not going to participate in my own dehumanization.”



种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涵盖多个层面的议题。在本次游行抗议中,最主要的声音是反对执法部门对黑人群体的暴力和不公正待遇。但群体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经历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个人,都会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任何一个社会,只要有不同的族群共存,就有可能会有“种族主义”存在。


不要抹杀任何个体作为“人”的权利。


后记 


在美国,很多常常和“种族主义”绑在一起的社会现象可能并不完全只是由“种族主义”造成的。在分析社会现象的时候,如果忽视个人和群体之间微妙的关联与不同,就有可能掉进偏见的陷阱。在讨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政策时,同样是如此——不论目的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


这篇短文无法涉及与种族主义有关的所有议题以及相关的种种争议。讲述Christian和Amy的故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指出种族主义最基本但也可能是最容易在复杂的讨论中被忽视的一点——基于群体的偏见,可以被当作武器,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迫害。这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不成熟研究(ID:PSR-26),作者:罗雨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